東北「天價」鱘鰉魚被指或產自湖北 市場價並不高

2020-12-06 荊楚網

人工養殖的鱘鰉魚(資料圖)

  世界鱘魚保護大會盛讚宜都對鱘魚的保護(組圖)
  哈爾濱天價魚飯店主被罰50萬 相關責任人被問責

  荊楚網消息(記者周三春)近期,鬧得沸沸揚揚的東北「天價魚」事件終於塵埃落定。其間,有媒體探訪曝出,哈爾濱市場上並沒有到野生鰉魚,當地鱘鰉魚多來自湖北。荊楚網記者近日了解到,鱘魚尤其是大斤兩鱘鰉魚在國內卻為湖北地區養殖的較多,然而上岸銷售價目前並不高。

  「『天價魚』的事兒我們早就看了,商家行為我們不評論。我們這邊走的魚肯定明碼實價,現在整個市場行情也一般。基本上銷售價都是成本價。」荊州一家大型鱘魚養殖場的負責人表示。她介紹,其養殖的以雜交鱘魚、鱘鰉魚居多。上岸銷售的要麼就是養殖兩年,1到2公斤左右的標準魚(俗稱「標魚」)。要麼就是養殖5、6年以上的大型鱘鰉魚(通常統稱鰉魚),每條魚動輒40、50公斤以上。

  而宜都市鄢家沱村的村民王有軍自己有鱘魚養殖網箱,也建立了網上鱘魚銷售平臺。他告訴記者:「我們這裡家家養鱘魚。標魚的價格就不說了,鱘鰉魚是單條重量越重價格越高,因為養殖成本和風險都相應增加。」王有軍說,幾年前行情好的時候銷售,大魚在養殖地的發貨價都賣到300塊錢以上1公斤。但近幾年跌的比較厲害,大魚的價格都只在60、80塊錢,單條75公斤以上超大魚也只賣100多塊1公斤。

  宜都市一度以「鱘魚之都」自稱,2009年還承辦了世界鱘魚養護大會。宜都市水產局局長向陽表示,宜都2002年開始發展鱘魚養殖,當地目前鱘魚庫存量達到1.2萬噸左右,總產值4億元。其中近一半是大型魚。宜都的鱘魚產銷量,尤其是大型鱘鰉魚在中部,乃至全國都是數一數二的。

  向陽表示,宜都每年0.6萬噸的鱘魚出產量中,有三分之二銷往歐洲、俄羅斯、越南等地。「國內除了銷售到浙江千島湖製作魚子醬,也銷往東北、廣東、上海等全國各地。」向陽介紹,北方地區喜歡吃大魚,而出口到俄羅斯等地製作魚子醬的大魚也要從東北市場走。

  然而對於市場行情,向陽卻並不樂觀。魚價自2014年以來,價格就一直上不來。他坦言:「特別是大型魚,養殖成本至少都在60多塊錢左右1公斤。我們是主產地之一,但銷售價格卻被掌握在出口銷售方手裡。」

  而記者從湖北省水產局了解到,中華鱘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人工雜交養殖要國家主管部門批准,鰉魚是二級保護動物也要省級批准才能人工養殖。湖北省內宜昌清江流域的宜都、長陽,還有荊州等地都養殖有鱘鰉魚。水產大省湖北的淡水水產品產量連續20年居全國第一,2015年達455萬噸,繼續坐穩「頭把交椅」。但鱘魚、鰉魚都不是湖北主推魚種,因而其養殖量、產值等內容並沒有單獨列為統計項目。

相關焦點

  • 鰉魚、中華鱘傻傻分不清 ,「天價魚」背後其實是魚販子的詭計
    「天價魚」鰉魚真容——這麼萌的魚,我是不好意思吃,您呢?隨著調查的深入,哈爾濱的「天價魚事件」逐漸現出真容。魚,不是野生的,品種也不對,顧客籤字是假的,還有營業執照到期,導遊提成等諸多問題,隨著官方表態處罰,為漁村洗地的事情大概可以休矣。
  • 農博園「水中活化石」鱘鰉魚 祖先曾與恐龍共生
    待遇如此之高,竟然住豪華的單間?  這傢伙,不用看標牌,就知道它們身份不一般。再仔細一看,喲,這三條就是「鎮館之寶」鱘鰉魚了。李丹/攝李丹/攝  從清水池裡,看到有影子投到水面,正遊的三個大傢伙,有兩個突然停下來,像烏龜一樣慢,那樣子,就一個字:憨!  可你千萬別被它的憨態迷惑了,它可是吃肉的。
  • 愛輝區多舉措保護鱘鰉魚
    從今年禁漁期結束至今,愛輝區漁民每天捕獲小體鱘鰉魚10餘條,目前已累計捕獲300多條小體鱘鰉魚,都立即放歸黑龍江,有效保護了鱘鰉魚資源。  鱘鰉魚是施氏鱘和達氏鰉兩種魚類的統稱。鱘鰉魚是一種大型的溯河洄遊性特產魚類。據史料記載,鱘鰉魚為地球上現存最古老的脊椎動物,素有水中「活化石」之稱,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屬國家二級水生野生保護動物。
  • 黑龍江邊地,瀕臨滅絕的「水中大熊貓」——鱘鰉魚重生記
    每年的五月,黑龍江畔的街津山下,都會有一些粗獷豪放的漁民對著黑龍江頂禮膜拜,因為,在五月之後,他們將駕著漁船在黑龍江裡捕撈希望,如果能夠幸運地網捕到一條雌性鱘鰉魚的話,他們就能夠獲得數萬元收入,為此,他們虔誠地對著黑龍江跪拜,祈求大江的施捨……生活在祖國的東北邊陲,漁人賴以生存的黑龍江和烏蘇里江裡,生活著兩種珍貴的魚類,
  • 佳木斯美食,鱘鰉魚卵,統體墨綠,故有綠寶石、黑珍珠的美稱
    佳木斯市,是黑龍江省地級市,黑龍江省域副中心城市,黑龍江省東北部區域中心城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祖國東北邊陲的松花江、黑龍江、烏蘇里江匯流而成的三江平原腹地,是中國陸地最東端的地級行政區;由南而北,蜿蜒起伏,直至松花江邊,地形呈南高北低之勢;屬於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雨熱同期。
  • 黑龍江撫遠市人民檢察院為鱘鰉魚維權
    東北網7月8日訊(魏巍 記者 佘雨桐)近日,黑龍江省撫遠市人民檢察院對一起非法捕殺販賣野生鱘鰉魚案件提起公訴及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這是該院公益訴訟「為鱘鰉魚維權」的第2起案件。庭審現場。公訴現場。檢察機關審查查明,2019年5月22日上午,王某某、劉某某和程某某在黑龍江撫遠水域九龍灘附近江面獵捕一條重達140斤的鰉魚,於13時左右將該魚以每斤55元的價格出售給鮑某某,所得共計7900元人民幣。當日王某某等3人被群眾舉報,次日鮑某某向公安機關自首。經司法鑑定,這條雄性達氏鰉魚剛剛成年,年齡在18--20歲之間,按照基準價值標準計算,價值在25000元左右。
  • 中國最東端的撫遠,和俄羅斯兩國一島,是鱘鰉魚和大馬哈魚之鄉
    撫遠被譽為中華鱘鰉魚之鄉、大馬哈魚之鄉、三江之地,這裡的漁業資源非常豐富,所以這裡也修建了一座魚博館,是撫遠必去的景點之一。它靠近撫遠口岸,是俄式風格鮮明的大型建築,暗紅色的外牆,墨綠色的尖頂,宏偉壯觀且美輪美奐。
  • 10萬尾鱘鰉魚幼魚放歸黑龍江幹流
    生活報8月12日訊 近日,記者從省水生動物資源養護中心獲悉,我省在蘿北縣肇興鎮舉行了2020年黑龍江幹流蘿北段鱘鰉魚增殖放流活動,10萬尾鱘鰉魚幼魚放歸黑龍江。據了解,此次增殖放流的鱘鰉魚分別是體長16釐米以上施氏鱘幼魚4萬尾、體長7.8釐米以上達氏鰉幼魚6萬尾。其中,增殖放流的達氏鰉幼魚,「母親」是今年6月10日黑河市愛輝區漁民誤捕的一尾體長2.9米、體重約300斤的雌性達氏鰉,這條「母魚」經省水生動物資源養護中心專家救治救護,並進行人工輔助催產、孵化、培育成功繁衍,此次放流的是其後代的一部分。
  • 滿清侯爺微服私訪,責令圈養鱘鰉魚,待封凍後千裡迢迢晉貢給朝廷
    之所以叫黃魚圈,是因為此處盛產鱘鰉魚,曾被滿清王朝的一位少年侯爺私訪發現,於是指令在水中圈養,冬季作為貢品進貢朝廷。松花江在古時候叫鴨子河,水草豐美,是一個「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的好地方,特別是以出產鱘鰉魚聞名。此魚背上有甲,嘴上有須,皮肉皆黃,金光四溢,大者可達一、二百斤,味道極其鮮美。鱘鰉魚兇猛異常,一般的漁網根本無法捕獲。
  • 曾與恐龍在地球上共同生活過的一種江魚——黑龍江鰉魚
    黑龍江鰉魚學名為達氏鰉,俗稱;鰉魚、東亞鰉魚、牛魚(古名),是鱘魚的一種。黑龍江裡有兩種鱘魚:施氏鱘和達氏鰉魚,故現黑龍江本地魚民統稱為鱘鰉魚。達氏鰉魚是一種大型的不洄遊入海的魚類,是我國淡水魚類中個體最大的魚類.
  • 東北邊城早市賣大鰉魚,120元一斤,這樣會不會賣不出去?
    東北邊城早市賣大鰉魚,120元一斤,這樣會不會賣不出去?在冬天,一提到東北,大家能想到的就是冷了,一說到吃,那就是豬肉燉粉條,小雞燉蘑菇了吧,很少有人會想到東北的魚,在冬天,喝上一碗鮮美的魚湯是一件極其幸福的事情了,讓我們走進東北邊城的早市,看一下菜市場裡面都有什麼魚吧。
  • 「中國鰉魚之鄉」漁業產值21億元
    東北網7月24日訊(郭明儒 記者 王亮)「中國鰉魚之鄉」不是一個鄉,它是指地處三江交匯處的同江市憑藉轄區內206公裡長的水域、7萬畝的水域灘涂養殖面積,因漁業資源豐富,故贏得了美名。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漁業漁政管理局了解到,2018年,全省18個邊境縣(市、區)水產養殖面積達到104.8萬畝,佔全省養殖面積的17.5%;水產品產量7.86萬噸,佔全省水產品產量的12.8%;名特水產品養殖產量1.91萬噸,其中,鱘鰉魚322噸,河蟹400噸。鱘鰉魚養殖是我省名特水產品養殖代表之一。
  • 現實中的歐鰉,不僅壽命極長,還是能產「黑色黃金」的淡水魚之王
    歐皇意為歐洲的皇帝,用來代指那些運氣極好的玩家,衍生語有「吸歐氣」、「太歐了」,歐這個字如今已然擁有了好運的意思。而非酋與歐皇相對應,意為非洲酋長,是指那些運氣不好的玩家。但運氣好的玩家畢竟是少數,所以非酋們就使用各種方式抵制歐皇,在雙方的爭鬥當中,有一種動物被卷了進來,它就是真正的歐鰉。
  • 漁民捕獲罕見鱘鰉 有水中活化石之稱!
    中新網消息,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公安邊防支隊10日發布消息,當日12時許,黑龍江撫遠市漁民在中俄界江(撫遠市境內)捕魚作業時意外捕獲一條重達450斤的雌性鱘鰉魚。 據了解,10日中午當地邊防派出所接到漁民周某、張某報警稱   原標題:漁民捕獲罕見鱘鰉 有水中活化石之稱!
  • 大鱘鰉返江,託了科技聯姻生態保護之福
    「千斤鱘鰉魚返江記」既為北鬥系統應用如何打通「最後一公裡」這個課題增加了一個生動案例,又給北鬥衛星應用產業找到了「天然育場」和「試驗田」——生態保護領域。 ■ 謝仕亮 據報導,5月21日,黑龍江撫遠市的漁民捕獲了一條重達1028斤的野生鱘鰉魚,這條罕見的大魚被捕撈不到一個小時,便被當地放流站以22萬元的價格收購,並送至該市水產局,由科研人員對它做進一步養護。 按往常,「魚事」一般到了這裡就可以告一段落了,但這次不一樣,「看點」還在後頭。
  • 東北最好吃的4種魚,其中有一種價值堪比黃金!
    第一種:鰉魚,鰉魚又名達氏鰉,是七十二雜魚中最珍貴的一種,鰉魚與七粒浮子(施氏鱘)合稱鱘鰉魚。鱘鰉魚是從白堊紀時期就存在的魚類,曾經和恐龍生活在同一個環境,是真正的活化石。鱘鰉魚價值極高,每公斤魚肉能達到上百美金的價格,魚籽更是珍貴,雖不及黃金,但是在魚類中也能排的上號了,可以稱之為魚類中的黃金了。第二種:三道鱗,三道鱗是鯉魚的變種,它的身體兩側無磷,光滑如同鏡面,所以也叫鏡鯉,只有背鰭兩側和頭部附近有三道鱗片,鱗片的分布也很不規則,和普通鯉魚相比,三道鱗的肉更細,價格也要比普通的鯉魚稍微貴一些。
  • 漁民捕獲罕見鱘鰉 「水中活化石」被賣86000元(組圖)
    網絡配圖  近日,一則漁民捕獲罕見鱘鰉的新聞引發社會熱議,5月10日消息,漁民捕獲罕見鱘鰉:重達450斤,是有記錄以來,體型最大的鱘鰉,此消息一出,引無數釣魚愛好者神往。  據了解,此次被捕獲的鱘鰉魚也是街津口地區今年捕撈上的第一條過百斤的鱘鰉魚。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公安邊防支隊10日發布消息,當日12時許,黑龍江撫遠市漁民在中俄界江(撫遠市境內)捕魚作業時意外捕獲一條重達450斤的雌性鱘鰉魚。
  • 東北最好吃的7種魚,圖1價值堪比黃金,圖6口感特別勁道!
    東北最好吃的7種魚,圖1價值堪比黃金,圖6口感特別勁道!第一種:鰉魚,鰉魚又名達氏鰉,是七十二雜魚中最珍貴的一種,鰉魚與七粒浮子(施氏鱘)合稱鱘鰉魚。鱘鰉魚是從白堊紀時期就存在的魚類,曾經和恐龍生活在同一個環境,是真正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