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綠色有機農業產值突破400億元

2020-11-28 澎湃新聞

我市綠色有機農業產值突破400億元

2020-11-16 19: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近日,位於榆樹市於家鎮的藍河壩米業有限公司車間裡,機器轟鳴,工人們正忙著將今年收穫的水稻加工成新米。「我們公司是長春市綠色有機農業示範園區,生產的都是綠色有機大米,在市場上很受歡迎。」公司負責人介紹說,目前該公司綠色有機水稻種植面積達10萬畝,帶動周邊了7個鄉鎮、6200多戶農民致富,大米遠銷北京、福建、四川、雲南等省市。

農安縣春江堰有機農業示範田規劃合理,自成一景

通過發展綠色有機農業,藍河壩大米走向了全國,這是我市綠色有機農業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十三五」期間,我市把發展綠色有機農業作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將農業資源優勢、生產優勢和產品優勢轉化為質量優勢、品牌優勢和效益優勢,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跨越。

2017年,我市啟動創建綠色有機農業示範市。作為全國創建綠色有機農業示範市整體推進市,市委、市政府按照國家的要求,瞄準目標定位,持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十三五」期間,市級財政累計投入資金5億元,通過「先建後補,以獎代補」等方式,扶持113家龍頭企業、77家休閒農業及鄉村旅遊示範點做大做強,扶持57家合作社、19個家庭農場規範發展,扶持63個地方農產品打造市場品牌。

創建綠色有機農業示範市,我市在全國是第一家,沒有可供借鑑和遵循的模式和經驗。為此,我市持續加大創新引領力度。德惠的1億隻肉雞全產業鏈經營模式,雙陽的國信有機蔬菜點對點配送模式,九臺的特色林果發展模式,公主嶺的鮮食玉米標準化生產經營模式,朝陽區的稻蟹共養模式……我市的創建工作在摸索中推進,在推進中完善,形成了一系列創新模式,帶動了綠色有機農業生產規模快速擴張。

示範園區是創建綠色有機農業示範市的重要載體。我市各地選擇了具有地域特色和區域影響力的優勢農產品,按照綠色有機基地環境質量要求、生產技術標準,實施生產管理和環境監測,重點發展綠色有機種植業、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現在,全市已有綠色有機農業示範園區80個。

隨著綠色有機農業示範市創建的深入,我市積極開拓綠色有機農產品市場。我市供銷系統已建成配送中心23個、建成連鎖經營網點1937個,與郵儲公司聯合建立「郵樂農品網」,在京東網站開創了「長春農特產品館」,推進了農產品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同時,藉助各類展會、推介活動,有效拓寬了農產品營銷渠道,打響了「中國優質粳米之都」「中國梅花鹿之鄉」等優質地域品牌,長春的優質農產品正在加速走向全國。

目前,全市綠色有機產地環境監測面積達到529.4萬畝,新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404個、總數達到801個,綠色有機農業總產值達到416億元。

記者:袁達

攝影:石天蛟

製圖:遲末

編輯:連漣

主編:於飛

審閱:劉立志

長春政事兒ID:ccrb001

長春日報社的「長春政事兒」公眾號,面向關注長春「政事兒」的人士,及時提供具備權威來源的長春市各級部門最新動態信息、政務新聞報導等。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我市綠色有機農業產值突破400億元》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雲南破解百種野生菌基因密碼,力爭2022年綜合產值達1000億元 雲南...
    「十二五」期間,雲南省食用菌總產量年均增幅33.0%,農業產值增幅28.5%,農業綜合產值增幅26.5%,年均出口創匯1.2億美元。產業規模已達年產10萬噸、產值百億元,是繼菸草、咖啡、蔬菜之後,雲南第四大重要的出口創匯林下經濟產業,也是雲南省的重要綠色食品產業之一。
  • 宜春綠色有機產品受青睞
    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25日訊(記者 徐克強)江西·宜春(北京)綠色有機產品展示推介會今天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在推介會上,宜春綠色有機產品引來北京各大商超、批發市場和電商平臺頻頻關注,現場籤約農產品營銷合作項目11個,金額為2.2億元;農業投資項目4個,金額為8億元。
  • 綠色有機農業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近年來,河南省南陽市農業產業規模化經營示範鄉鎮——方城縣廣陽鎮,積極打造綠色有機農業,使「綠色+有機」成為廣陽鎮農產品暢銷全國各地的新名片,走出了一條現代農業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融合互促的可持續農業發展之路。
  • 著名僑鄉廣東梅州工業產值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
    著名僑鄉廣東梅州工業產值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
  • 發展綠色有機農業 加大優質農產供給
    發展綠色有機農業 加大優質農產供給 來源:閩北日報 | 作者: | 時間:2020-11-15 13日上午,第五屆中國有機大會年會在武夷山市舉行。
  • 「綠色蝴蝶」從地平線上振翅高飛
    近年來,我市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深入落實省委書記張慶偉在黑河調研時「發展綠色農業,提高比較效益和產業競爭力」指示精神,堅持從提高農產品供給質量,為全國人民提供健康食品入手,充分挖掘純淨生態和豐富農業資源比較優勢,突出綠色有機功能性優勢,2018年,提出全域創建農業綠色發展示範區,全力推進綠色生產技術標準、綠色農資供應、質量監管認證
  • 現代農業產業園拉動效應
    2019年現代農業產業園總產值42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37.9億元,草莓鮮果產量13.2萬噸、產值33億元,品牌價值77.5億元、位居全國第一。 園內草莓生產總面積達到14.8萬畝,其中50畝以上集中連片規模化種植小區25個、設施草莓佔地面積11.8萬畝,按照目前發展態勢,預計到2024年即東港草莓種植歷史一百周年之際,草莓產值將達到100億元。注重延長產業鏈條,園內草莓年加工量4萬餘噸,農產品初加工轉化率達86%。
  • 綠色印刷:環保油墨減少有害物揮發,行業產值三年內將超四千億元
    據科印網統計截至 2015 年末,獲得綠色印刷認證的企業數量佔全國的 1%,營業收入已佔全國的 16%。1.技術簡述: 環保油墨中綠色溶劑取代有機溶劑,減少有害物揮發和遷移綠色印刷主要通過對印刷流程中油墨的調整減少印刷汙染物的產生。油墨最主要的兩個成分是顏料和溶劑。傳統油墨的溶劑部分通常是有機溶劑(芳香族烴類溶劑、脂類溶劑、醇類溶劑等)。
  • 我市打造全球中高端保溫杯(壺)生產基地
    我市打造全球中高端保溫杯(壺)生產基地 發布日期: 2019-08-21
  • 省農業農村廳湯高平來我市調研「一地六縣」長三角生態優先綠色...
    12月28-29日,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總農藝師湯高平一行來我市廣德市、郎溪縣調研「一地六縣」長三角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產業集中合作區農業農村工作情況。市農業農村局總工程師凌躍進,廣德市、郎溪縣政府相關負責人陪同調研。
  • 科技賦能農業,綠色高質高效
    同時,為探索「中原糧倉」農業現代化具體路徑,鳳臺積極創建高標準現代農業產業園,突出主導產業優勢,大力推進無公害、綠色和有機優質糧食生產,提高優質糧食生產的商品率和經濟效益;大力推進專用品牌糧食發展,建設專用原料示範基地。目前,鳳臺已建成綠色糯稻基地30萬畝、綠色食品原料即糯稻基地15萬畝,2020年4月,鳳臺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入選安徽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名單。
  • 「中國鰉魚之鄉」漁業產值21億元
    近些年,黑龍江省大力發揚漁業,撫遠市、同江市等18個邊境縣(市、區),發展特色水產養殖,推進休閒漁業和冰雪漁業發展,漁業經濟產值達到20.57億元,佔全省漁業經濟總產值的21%。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漁業漁政管理局了解到,2018年,全省18個邊境縣(市、區)水產養殖面積達到104.8萬畝,佔全省養殖面積的17.5%;水產品產量7.86萬噸,佔全省水產品產量的12.8%;名特水產品養殖產量1.91萬噸,其中,鱘鰉魚322噸,河蟹400噸。鱘鰉魚養殖是我省名特水產品養殖代表之一。
  • 打造全國領先的綠色有機食品健康食品生產基地
    菱花集團有限公司創建於1979年,現已發展為集科技研發、生態工業、現代農業、商業貿易、能源供應、房地產於一體的國家級大型企業集團,建有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博士後科研工作站,與世界500強企業泰國正大集團實現了強強聯合;現有資產總額65.63億元,
  • 貴州省前五月實現茶產值319.04億元
    會上,貴州大學、貴州磷化集團、貴州省農業科學院、企業代表分別匯報了我省茶園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實施方案、茶葉專用肥推廣方案、黔茶系列品種推廣情況。湄潭縣、思南縣、安順市分別作交流發言。與會人員圍繞當前茶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進行溝通交流,並提出有關建議和解決方案。
  • 8億元,8000畝,400億尾!全國首個魚類南繁基地在廣州南沙開工
    8億元,8000畝,400億尾!項目實施後,預計每年孵化草魚、鯽魚、黃顙魚、加州鱸等水產苗種400億尾。中國工程院院士林浩然、劉少軍,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高慶營,市委常委、南沙區委書記盧一先、副區長惠立新等相關領導,以及各大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等相關代表出席開工儀式。
  • 到2025年 廈門生物醫藥產業規模有望突破1500億元
    到2025年,我市生物醫藥產業規模有望突破1500億元。6月7日召開的廈門市生物醫藥創新發展大會,發布了我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目標、發展重點和系列產業政策:力爭到2025年,全市生物醫藥產業規模突破1500億元,培育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知名品牌的龍頭骨幹企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超500家,成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示範集群、獨具特色的生物醫藥產業創新中心,建成國內一流的中國生命科技之城。  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是我市發展重點之一。
  • 西充縣有機產業呈現勃勃生機
    自2008年正式啟動「中國西部有機食品基地縣」建設,到2015年「國際有機農業區域產業發展(西充)論壇」從2017年「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第二屆亞洲大會暨中國有機農業(西充)峰會」,到今天的西充亞洲有機產業創新發展(首屆)峰會。十多年來,西充的有機農業的發展正領跑西部、享譽全國、走向世界。截至目前,全縣有機產業總產值已突破3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