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綠色有機農業 加大優質農產供給

2020-11-28 東南網南平頻道

下拉刷新...

發展綠色有機農業 加大優質農產供給

來源:閩北日報 | 作者: | 時間:2020-11-15

13日上午,第五屆中國有機大會年會在武夷山市舉行。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李春生,國家發改委農經司巡視員、中國投資協會農業和農村專業委員會會長胡恆洋,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方志強,國際有機聯盟亞洲理事會主席周澤江等全國有機領域和關心有機領域的專家學者、有機界代表,市領導袁超洪、符水俊、何明星、嚴明等出席開幕式。

李春生在開幕式上致辭。他說,當前質量興農、品牌強農已成為一種發展趨勢和潮流,但實現綠色有機產業可持續發展,也面臨著不少問題和挑戰。綠色發展人人有責,貴在堅持,成在堅持。近年來,南平市和武夷山市認真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兩山」理論,依託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建設,有機農業和有機茶產業

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希望南平和武夷山繼續堅持創新驅動,引導龍頭企業參與,大力保護自然生態,加快推動產業融合發展,不斷取得綠色農業發展的新成效。

好山好水,才能有好產品。胡恆洋認為,推進有機農業發展,要利用好國家支持現代農業的政策,夯實農業發展的基礎設施。要抓好農業生產環境治理,充分利用國家支持生態環境保護的政策為有機農業種植提供優質的生態環境。要從技術層面加大有機農業生產技術體系建設,加強有機農產品品種開發、關鍵技術示範、推廣有機農產品認證等各項工作。

方志強在致辭中表示,有機農業對提升我國農產品的質量和市場競爭力,加速農業產業結構性調整,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通過政府推動和

消費拉動,消費者對於健康和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對有機產品的需求也明顯提升,有機產品的生產和消費呈現出迅速上揚的態勢。作為推動中國有機產業未來發展的一支力量,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將繼續不遺餘力傳播世界領先的有機產品理念,為推進有機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智力和技術支持。

周澤江在會上指出,有機產業是世界上少數在疫情期間還能逆勢增長的產業之一。通過疫情,大家看到了健康、安全、生態環境保護、提高免疫力的重要性。去年中國有機30年大會在南平舉辦,今年的有機大會年會又在此舉辦,這很有意義。中國的有機產業從30年前的默默無聞到現在雄踞世界前列,成為國際有機界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發展中國家有機事業的領軍者,還將繼續探索有機產業的發展道路,這條道路也將成為後疫情時代世界有機產業發展的樣板。

會上,受市委袁毅書記委託,市長袁超洪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前來參會的領導和嘉賓表示歡迎。他說,南平被譽為全球同緯度生態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發展綠色有機農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和基礎。我們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建設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為載體,打造更加可持續發展的綠色有機農業,更好地適應和滿足新時代消費者對綠色有機產品的需求,提升「武夷山水」區域公用品牌價值和影響力,助力南平全方位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超越。

大會授予南平市農業農村局「免疫力經濟——全國有機中藥材產業合作基地」牌子,進行「愛的陽光——網紅直播公益大賽啟動及授權儀式」、有機主題賽區授牌,對獲得中國有機優秀品牌、中國有機大會推薦產品、中國有機百強品牌、中國有機品牌建設企業家領袖、中國有機區域公用品牌培育示範單位、中國有機匠人獎的企業、單位和個人進行頒獎。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部教授張孝德、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徐恆泳、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教授張平等分別作主題演講。(徐園園 林李冰) 

上拉加載...

相關焦點

  • 我市綠色有機農業產值突破400億元
    >農安縣春江堰有機農業示範田規劃合理,自成一景通過發展綠色有機農業,藍河壩大米走向了全國,這是我市綠色有機農業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十三五」期間,我市把發展綠色有機農業作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將農業資源優勢、生產優勢和產品優勢轉化為質量優勢、品牌優勢和效益優勢,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跨越。2017年,我市啟動創建綠色有機農業示範市。作為全國創建綠色有機農業示範市整體推進市,市委、市政府按照國家的要求,瞄準目標定位,持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 關於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
    加強對全區綠色農業發展的整體設計,把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放在優先位置,以落實構建生態功能保障基線、環境質量安全底線、自然資源利用上線為基本要求,以保障綠色農產品供給能力、開展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實施面源汙染治理為重點,推進農業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實現全區農業發展由滿足數量供應向更加注重品質轉變,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向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轉變。
  • ...印發《黑龍江省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的通知
    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綠色優質農產品有效供給和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為基本任務,發揮龍江生態優勢,構建綠色發展產業鏈價值鏈,提升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做到保供給、保收入、保生態的協調統一,助力貧困地區脫貧攻堅。  ——更加注重機制創新。
  • 綠色有機農業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近年來,河南省南陽市農業產業規模化經營示範鄉鎮——方城縣廣陽鎮,積極打造綠色有機農業,使「綠色+有機」成為廣陽鎮農產品暢銷全國各地的新名片,走出了一條現代農業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融合互促的可持續農業發展之路。
  •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
    但總體上看,農業主要依靠資源消耗的粗放經營方式沒有根本改變,農業面源汙染和生態退化的趨勢尚未有效遏制,綠色優質農產品和生態產品供給還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農業支撐保障制度體系有待進一步健全。為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現提出如下意見。一、總體要求(一)指導思想。
  • 油莎豆產業組織推進農業產業化自主經濟大循環
    ,是國家重要的糧油、有機原奶、葵花子、脫水菜生產基地和農產優勢加工基地,區位交通優越便利,文化底蘊厚重,招商引資基礎條件保障有力。舉辦本次活動是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的重要講話精神和「河套灌區要發展現代農業,把農產品質量提上去,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貢獻」指示要求,充分展示巴彥淖爾現代農業所取得的成果,宣傳巴彥淖爾市農牧業自然資源稟賦及獨具特色的優質農產,推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與「天賦河套」授權企業及巴彥淖爾市綠色農牧產業開展精準對接,發揮龍頭企業綜合優勢,補齊發展短板,延伸產業鏈條,促進技術
  • 宜春綠色有機產品受青睞
    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25日訊(記者 徐克強)江西·宜春(北京)綠色有機產品展示推介會今天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在推介會上,宜春綠色有機產品引來北京各大商超、批發市場和電商平臺頻頻關注,現場籤約農產品營銷合作項目11個,金額為2.2億元;農業投資項目4個,金額為8億元。
  • 黑龍江綠色有機食品產業博覽會呈現六大新意
    倡導健康新理念構建營銷新體系(記者粘新)第四屆黑龍江-北京綠色有機食品產業博覽會(2018年貨大集)(簡稱「年貨大集」)1月25日—29日在北京全國農業展覽館舉行。
  • 2020-2026年中國有機農業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第三節 我國有機農業市場供需分析    一、2015-2019年我國有機農業行業供給狀況分析    二、2015-2019年我國有機農業行業需求狀況分析    三、2015-2019年我國有機農業行業供需平衡分析    一、國際有機農產品貿易現狀調研    二、中國有機農業貿易現狀分析第三部分 有機農業市場全景調研第六章
  • 【產業探究】我們為什麼要大規模發展有機農業?
    可以說有機農業已經成為我國農業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而伴隨著消費者對食品越來越高的品質方面需求,有機農業就更是成為了保障人們食品安全的重要一環。 但與此同時也有人提出,有機農業相比常規農業成本更高,很難大規模發展起來。那真實情況真的是這樣嗎?
  • 【「五大基地」建設觀察】精細農業點亮新希望——我省優質農副...
    (資料照片)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傅聰 攝 2 摒棄「大肥大藥」,生產過程精細化 打造優質農副產品供應基地,要靠科技支撐,向綠色要效益。 省委副書記、省長許達哲要求,湖南發展精細農業,要由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質」的需求轉變。
  • 2020-2026年中國有機農業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有機農業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認為,我國有機農業發展雖然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但中國地域遼闊,傳統農業基礎好,勞動力資源豐富,又有生態農業、生態建設的基礎,發展有機農業具有較低的成本優勢和品種豐富的優勢,面臨快速增長的國際市場和已經開始啟動、有巨大潛力的國內市場,中國有機農業發展前景光明。
  • 2020年版中國有機農業市場專題研究分析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我國有機農業發展雖然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但中國地域遼闊,傳統農業基礎好,勞動力資源豐富,又有生態農業、生態建設的基礎,發展有機農業具有較低的成本優勢和品種豐富的優勢,面臨快速增長的國際市場和已經開始啟動、有巨大潛力的國內市場,中國有機農業發展前景光明。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關注度的持續提升,對有機食品需求偏好的增強,有機食品市場將迅速發展。
  • 科技賦能農業,綠色高質高效
    借入圍長三角一體化「一縣一業(特)」全產業鏈示範創建名單春風,全國三大優質糯稻主產區之一的鳳臺以基地建設為基礎,以科技賦能現代農業,推廣綠色種植方式和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開展種植全程託管、訂單收購、分級加工,構建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做強鳳臺糯米產業,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深度實施。今年全縣30萬畝糯稻再獲豐收,總產量超20萬噸。
  • 信陽發文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提到信陽毛尖、河南華英等品牌
    萬人左右;產品質量高,綠色、有機、地理標誌登記數量年均增長6%以上;產業效益高,農林牧漁業增加值超過650億元;市場競爭力高,信陽毛尖、河南華英等品牌價值顯著提升,信陽茶油、信陽弱筋麥、信陽稻蝦米、信陽水庫魚等成功創建有影響力的區域公用品牌,省級以上農業品牌發展到80個以上;農民收入高,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全省平均水平。
  • 現代農業這樣在各地蓬勃發展
    核心提示傳統農業粗放的生產方式被現代農業高效、低耗的生產方式所取代,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初步建立,綠色農業、循環農業、特色農業、品牌農業蓬勃發展,農業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為鄉村振興提供了產業支撐。河北柏鄉縣龍華鄉後渤海農業公園內樹林中養殖的鴨子。
  • 雲南優選GAP、綠色和有機認證的農產品供應湖北
    雲南網訊(記者 王淑娟)自2月10日起,雲南省組建的工作專班連續向湖北供應優質農產品。組長單位,省農業農村廳負責人介紹,雲南省採用湖北「點菜」模式準備農產品,並優選各類農產品保證產品安全,讓湖北市民吃上來自雲南的優質農產品。
  • 中國古丈有機茶發展高峰論壇在長沙舉行
    古丈縣縣長鄧曉東,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博士羅宗秀,湘西茶文化研究會會長肖濤,湖南農業大學茶葉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唐文源等專家學者出席論壇並作精彩論述。活動由湖南農業大學教授、大湘西茶產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劉仲華主持。
  • 要素有效聚合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強大動力
    、信息化、標準化、制度化和組織化水平,推動農業、牧業、林業、漁業和農產品加工業再轉型、再升級,是當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面臨的主要工作,也對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高農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著眼提高農業全產業鏈收益,努力做強一產、做優二產、做活三產,實現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大意義。
  • 江西綠色有機農產品在中國綠色食品展會上精彩亮相
    11月6日,由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中國綠色食品協會、福建省農業農村廳、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等主辦的第二十一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第十四屆中國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在福建省廈門國際會展中心同期開幕,江西綠色有機農產品在展會上集中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