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探究】我們為什麼要大規模發展有機農業?

2020-11-28 騰訊網

我國的有機農作物種植面積目前在世界上排名第三,除此之外有機食品消費市場也在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長。

可以說有機農業已經成為我國農業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而伴隨著消費者對食品越來越高的品質方面需求,有機農業就更是成為了保障人們食品安全的重要一環。

但與此同時也有人提出,有機農業相比常規農業成本更高,很難大規模發展起來。那真實情況真的是這樣嗎?

為什麼要大規模發展有機農業?

為了食物更加健康

其實發展有機農業的首要目的就是為了獲取更加健康、安全性更高的食物。

其實常規農業更多的是為了提高農作物的產量,所以只是把目光放在提升產量上。在這個過程中,只需要藉助大量的化肥、農藥、除草劑和殺蟲劑等化學物質,就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農作物產量,達到提高產量的目的。

這樣做的問題是,雖然農作物的產量確實得到了提高,但是農產品本身的安全性卻得不到保障。我國人口多土地少,需要生產大量的糧食來滿足人們的基本生活需求,這一點是可以理解的,所以糧食產量得到提高向來都是我們農業生產的最大目標。

自從化肥和農藥出現之後,每當作物長得不好的時候,農民們就會往田地裡加肥料,根本不管是否施對了肥,施的肥又能否起到作用;當發現農作物受到害蟲的侵擾時,又著急忙慌地給農作物噴灑農藥,也根本不理會農藥的毒性,也不在乎農藥對農作物的影響和傷害。

這樣經過長期的使用過後,過量的農藥化肥就容易導致土壤板結和酸化,土壤就變得不健康。而不健康的土壤容易缺乏各式各樣的礦物質生命元素,因此就無法生產出健康的糧食。

而有機農業是一種能夠維護土壤,改善土壤健康狀態的農業模式,有機農業遵從自然規律和生物多樣性,杜絕對土壤和農作物不利的物質。

不使用農藥、化肥、除草劑和添加劑,更依賴有機肥、物理除蟲和人工除草的方式,做到真正健康、安全地進行有機種植。

因此大規模地發展有機農業,可以獲得更加健康、安全的食物,滿足人們對健康食品的需求,保障人們的身體健康。

為了減輕環境汙染

不當的農業生產活動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態環境,常規農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非常大。伴隨著經濟發展,我國的耕地、林地、草地和淡水等農業自然資源的數量和質量都在持續大幅下降。

有資料顯示,我國耕地總面積自從1958年就開始持續減少;近50年來,我國的天然內陸湖泊也以年均20個的速度在逐漸減少;林地面積縮減、草原沙化嚴重,自然溼地在近10年間減少了10%。

再加上,諸多河流出現常年斷流的現象,西部地區冰川和凍土層加速萎縮等問題,都在告訴人們,我們的農業生態環境已經嚴重失衡,亟需要通過發展健康的農業模式來拯救我們日趨嚴重的生態環境。

曾經有研究,現在我們的地球每周至少有一個馴養的畜禽品種滅絕,有超過25%的現有品種也都正面臨著危險。在近100年中已經有75%的農作物品種(作物多樣性和農業生物多樣性)丟失,本土動物品種也正在減少。

有人曾說,相較於現今吃肉的飲食模式,若世人全部吃素,將能減少87%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若世人全部實行有機純素的飲食,則能減少94%的溫室氣體。

因此,大規模發展有機農業是為了拯救我們日益遭受到破壞的生態環境,只有當生態環境恢復之後,人類才能繼續受益於原始健康的生態環境,更好地生活在地球上。

為了未來的可持續發展

人人都嚮往健康、舒適、安逸的有機生活,但如果我們任由農業生產活動對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傷害而不加以制止,那麼我們的子孫後代到時候面臨的就是比我們現在更加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和更加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

首先,有機認證產品的生產和加工條件是十分的嚴格的,有機認證產品追求的是絕對的綠色和健康,由於這個原因,任何的可能破壞生態環境影響人類健康的化學合成物質都被有機認證產品堅決排斥,有機認證產品追求的是純天然綠色環保無汙染。

與常規農業生產相比較,生產有機產品不僅保護了我們生活的環境,節約了大量的資源,在這同時也大大降低了汙染和不必要的消耗。而且生產出來的產品相對於常規農業更加的綠色健康有保障。

有機認證產品的出現不止促進了我們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也促進了我們生態的可持續發展。不僅給消費者提供了健康綠色的食物,更是提供了營養價值更高更優質的食物。

有機產品受到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國際上有機產品也有特別大的需求,國內的有機認證,國外的各種認證,一步步一層層的將我們的有機產品優化,高標準嚴要求,生產出了備受廣大消費者喜愛和信賴的有機產品。

產品在通過有機認證的同時,企業自身也得到了不斷的改革和提升,伴隨著產品的不斷升級,企業也一步步走上了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通過有機認證,企業的知名度和口碑不斷提升,在市場上也佔盡了優勢。

有機認證的出現,不僅讓大家吃得放心,還為我們的自然環境助力,為改善我們的環境和生態作出長久的貢獻,它更是為廣大的消費者提供了農產品健康安全放心的保障。

除此之外,它還做到了幫助企業可持續發展,帶著企業走出國門,邁向國際市場,大力推動了我們的國家經濟。

相關焦點

  • 發展綠色有機農業 加大優質農產供給
    他說,當前質量興農、品牌強農已成為一種發展趨勢和潮流,但實現綠色有機產業可持續發展,也面臨著不少問題和挑戰。綠色發展人人有責,貴在堅持,成在堅持。近年來,南平市和武夷山市認真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兩山」理論,依託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建設,有機農業和有機茶產業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
  • 2020年農業產業現狀與發展前景 - 2020年版中國農業市場調研與發展...
    截至**的主要問題是,農村經濟發展相對滯後,農民收入水平仍然不高,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長效投入機制尚未建立,農村公共管理機制還不完善。「十二五」時期,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要全面繁榮農村經濟,促進農民收入增長,建立長效投入機制,完善公共管理體制。
  • 土壤健康對發展有機農業的重要性
    保持土壤健康對發展有機農業有何意義?1、保障有機產品安全大概有95%的食物都來源於我們的土壤,尤其是有機農業對土壤的要求更高。健康的土壤中含有的養分會影響作物的生長,土壤越健康,作物生長就越有機、越安全。健康的土壤可以生長出更健康的有機產品。
  • 推進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高質量發展的思考
    黃三角農高區是國務院批覆設立的第二個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旨在探索鹽鹼地現代農業、新型科研平臺、農業園區體制機制、創新驅動城鄉一體化發展等新模式、新機制,從而成為帶動東部沿海農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強大引擎。經過幾年的實踐,黃三角農高區在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科研平臺、聚集高端資源、培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鹽鹼地現代農業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 綠色有機農業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近年來,河南省南陽市農業產業規模化經營示範鄉鎮——方城縣廣陽鎮,積極打造綠色有機農業,使「綠色+有機」成為廣陽鎮農產品暢銷全國各地的新名片,走出了一條現代農業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融合互促的可持續農業發展之路。
  • 中國有機農業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17年版)
    ;理有甚者,農藥、化肥的濫用不僅汙染了大氣、土壤與河流,也直接威脅到我們的食品安全等等,這些問題使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的矛盾越來越尖銳。實踐表明,在常規農業生產地區開展有機農業轉換,可以使農業環境汙染得到有效控制,天敵數量和生物多樣性也能迅速增加,農業生產環境可以得到有效地恢復和改善,土地、水資源、植被和動物界所受到的破壞與損害的程度將較輕。因此,從保護農村環境的角度來看,有機食品產業又是新興的環保產業,是農業生產體系中的清潔生產。
  • 2020-2026年中國有機農業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有機農業的生產是勞動力密集型的一種產業,我國農村勞動力眾多,這有利於有機食品發展。同時也可以解決大批農村剩餘勞動力。同時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環境意識的增強,有機食品的國內市場在近幾年內有了較大發展,因此有機食品在國內外都會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 中國有機農業行業現狀調查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版)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有機農業行業現狀調查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版)顯示,我國有機農業是從20世紀**年代中後期開始發展起來的,**年,我國國家環境保護局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農村生態研究室加入了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合(IFOAM),成為中國第一個IFOAM成員;**年,浙江省臨安縣的裴後茶園和臨安茶廠獲得了荷蘭SKAL的有機頒證。
  • 西充縣有機產業呈現勃勃生機
    西充縣東太鄉魚池寺村有機農業產業園區  我國有機產業正方興未艾。5月30日,記者從在西充縣召開的西充亞洲有機產業創新發展(首屆)峰會上了解到。自2008年正式啟動「中國西部有機食品基地縣」建設,到2015年「國際有機農業區域產業發展(西充)論壇」從2017年「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第二屆亞洲大會暨中國有機農業(西充)峰會」,到今天的西充亞洲有機產業創新發展(首屆)峰會。十多年來,西充的有機農業的發展正領跑西部、享譽全國、走向世界。截至目前,全縣有機產業總產值已突破35億元。
  • 2020年版中國有機農業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版中國有機農業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認為,「有機農業」一詞最早出現在出版於**年的諾斯伯納勳爵(Lord Northbourne)的著作《Look to the Land》中。然而事實上,有機農業就是最古老的農業形式。
  • 產業扶貧與鄉村產業振興有機銜接的主要政策施力點
    > 作者簡介:   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要強化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研究制定脫貧攻堅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的意見。在脫貧攻堅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交匯的特殊時期,實現二者的有機銜接,務必要瞄準產業發展的政策施力點,按照鄉村振興中產業興旺的內在要求,重點向農產品加工業、農業服務業拓展延伸,實現三產融合發展。  完善鄉村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體系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
  • 外媒:有機植物對環境危害更大;發展農業最好辦法就是讓農民有錢
    2、瑞典:有機植物對環境危害更大瑞典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有機植物比傳統種植的食物對環境的危害更大。「地方大動作」3、安徽黃山市黟縣與省農業科學院籤訂戰略合作協議近日,黟縣政府與安徽省農業科學院籤訂戰略合作協議,決定建立長期穩定的農業科技及產業發展合作關係。
  • 蕨類植物紅萍可固氮肥田 或能用於發展有機農業
    近日,揚州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生態揚州夢,綠色運河行」社會實踐團隊發現,隨著有機農業的興起,人們或可重新審視紅萍的價值,進行稻田養萍研究利用。揚州大學實踐隊員在古運河沿岸對附近居民進行植物傳統利用調查時,數十位年長的居民都提起,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引進的浮萍類植物往往聚生存在,其中有一種叫紅萍的浮水植物,可以用來肥田,也可以用來飼餵魚類和家禽,但如今它們的傳統利用方式逐漸地消失了。
  • 2017農業發展趨勢前景展望:農業會成為下一個爆炸性產業嗎?
    過去數年,產業大佬們密集進軍農業。市場無疑是聰明的。這樣一個剛性需求強的產業,不僅面臨消費升級下,市場對綠色生態農產品的旺盛需求,更為關鍵的是,它可能是傳統產業中唯一尚未徹底完成整合的產業——制訂標準者定義未來。    而我們為什麼此時關注農業?    放到更高的維度來看,中國經濟正在經歷重大變革,供給側改革乃是重中之重。
  • 有機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雩山有機原生態村落 為什麼我們雩山要進行可持續發展有機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有機生態農業說起來真的很簡單,就是可以長久發展的綠色健康農業。但是做起來真的不簡單,我們雩山經過深入探索發現,可持續發展的有機生態農業,首先得有勞動力去幫助我們管理農田,其次是田地的土壤肥力,再然後就是病蟲害,以及天災。勞動力來說,我們雩山人都喜好大自然,所以我們貧困的人口很多,我們也慶幸我們沒有被工業化汙染。
  • 摘錄:從「荒地」到「沃土」,有機農業拯救了大片土地!
    長期以來,人們對農業的印象都有個又髒、又累、收入又低的行業,並且農業的發展速度也較為滯後。但隨著有機農業的出現,這一切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不得不說,我國的有機農業發展確實趕上了一個好的時候。先是城鎮化進程加快,帶動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導致人們對食品安全、營養健康的關注度顯著增長;再者是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支持綠色有機農業的發展,並且五次重點提到「有機農業」。可以說,有機農業能有良好的發展,不僅得益於人們健康意識的提升,更是利益於國家大力支持農業發展的各項政策。
  • 硒產業謀定功能性農業-萬祥軍:「兩會」提案推農業大健康
    「中國著名的營養學家于若木很早就預見到,要像補碘一樣補硒。全民補硒完全符合我國啟動的『健康中國』建設規劃的精神,我們應該響應聯合國衛生組織的建議,倡導全民補硒,關注硒,利用硒。」盧凌教授最後總結道:「我們有理由相信,啟動『全民補硒』工程,必將有利於推進當下的健康中國。」
  • 青島市農業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協作團隊成立
    原標題:青島市農業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協作團隊成立   11月24日,青島市農業有機廢棄
  • 黑龍江綠色有機食品產業博覽會呈現六大新意
    倡導健康新理念構建營銷新體系(記者粘新)第四屆黑龍江-北京綠色有機食品產業博覽會(2018年貨大集)(簡稱「年貨大集」)1月25日—29日在北京全國農業展覽館舉行。
  • 有機農業:對「化學農業」的反思
    邵海鵬  農業生產中使用的化肥、農藥已經成為中國主要的汙染源之一。有機農業的出現,稱得上是對當今農業生產模式的反思。  停留在「化學農業」階段的中國農業,產業鏈呈線性。換句話說,農業只具有提供食物的功能。農產品(000061,股吧)生產主要靠化肥、農藥及激素類催長劑等物質來催產、催效,天然成分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