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領青島海洋漁業駛向深藍 有望引領中國第六次海水養殖新浪潮

2021-01-14 瀟湘晨報

12月19日,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在青啟動建造。「國信1號」採用遊弋式封閉養殖技術,投入運營後將常年遊弋在黃海千裡巖、東海舟山列島等海域開展大黃魚的深遠海養殖,預計年產能3200噸、年產值2.2億元。「國信1號」全面啟動建造意味著青島市開始發力深遠海養殖產業,有望引領中國第六次海水養殖新浪潮。

「國信1號」 由青島國信集團發起並聯合中國船舶集團、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等單位研發建造。建成後船體總長249.9米、型寬45米、型深21.5米,載重量約10萬噸,排水量13萬噸。全船共15個養殖艙,單個養殖艙養殖水體約為5600立方米,全船總養殖水體達8萬立方米。該船將於2021年完成分段施工、合攏、出塢下水並開展系統調試,2022年3月正式交付運營。

作為深遠海遊弋式封閉養殖平臺, 「國信1號」在設計上兼具自航式移動和錨泊固定兩種模式。在深遠海,「國信1號」將根據魚類養殖特性在選定的錨地之間依據水溫等環境因素自航轉場。同時,該船通過養殖水體交換系統實現艙內水體與外界自然海水不間斷交換,可實時調整艙內水體溫度和鹽度,為魚類生長創造適宜環境,提高生長速度,縮短養殖周期。在養殖品種的選擇上,「國信1號」將主要開展大黃魚、大西洋鮭、石斑魚等名優養殖魚種養殖。

中國水產科學院副院長劉英傑告訴記者,「國信1號」大型養殖工船項目涉及船舶海工裝備、海水養殖等領域,是一項複雜、高科技含量的系統工程。作為全球首艘10萬噸級養殖工船,「國信1號」在遊弋式封閉養殖艙體降音減噪、深遠海養殖技術、大型養殖工船建造規範、檢驗法規等多個層面取得了突破。

現代化海洋工程裝備和深遠海養殖技術是發展深遠海養殖產業的基礎,「國信1號」建成後將助力青島進軍深遠海工業化漁業養殖領域,發力深遠海養殖產業布局。「國信1號大型養殖工船項目是國信集團近年來整合國內外產業鏈資源、發力進軍海洋產業的一個縮影。」青島國信集團副總經理、青島國信藍色矽谷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董韶光說,國信集團將以「科技+資本+產業」模式大力發展海洋產業,未來將聯合各合作方逐步投資建設50艘養殖工船,形成總噸位突破500萬噸、年產名貴海水魚類20餘萬噸、產值突破110億元的深遠海養殖產業鏈條,全力將項目打造成為世界級深遠海養殖的示範工程。

當下,我國海洋漁業迎來新一輪產業變革。海洋工程裝備和現代信息技術的進步正在顛覆傳統海洋養殖模式,重新定義海水養殖的科技含量和產業潛能。以大型養殖工船與網箱設施為基礎,以深遠海養殖為標誌的第六次海水養殖浪潮逐步興起。「國信1號」的建造意味著曾先後五次引領中國海水養殖浪潮的青島開始進軍深遠海養殖,在中國第六次海水養殖浪潮中率先開局,有望再次引領新浪潮。

國家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張顯良,山東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王敬東,青島市委常委、副市長薛慶國出席建造啟動儀式並致辭。(記者 王偉)

【來源:青島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在青島建造啟動
    在項目研發團隊經過近十年的探索、試驗和研究基礎上,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與中國水產科學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推動成立了深藍漁業科技創新聯盟和深藍漁業工程聯合實驗室,開展深藍漁業工程科技攻關,完成了以「大型養殖工船功能與船型」「魚類集約化船載艙養工藝與裝備」為核心的創新性成果,已經形成30多項自主智慧財產權,並在世界漁業發達國家提出發明專利申請,受到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科技同行的關注。
  • 2020年深藍漁業科技創新發展論壇在青島順利召開
    12月19日,2020年度深藍漁業科技創新發展論壇在山東青島順利召開。本次論壇由深藍漁業科技創新聯盟主辦,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和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等四家單位承辦。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張顯良、黃海所趙法箴院士、中國海洋大學包振民院士、水科院院長王小虎、副院長劉英傑和漁機所所長徐皓等領導和專家出席論壇。
  • 走進深藍|山東海洋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論壇成功舉辦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19日訊2020年9月19日,由山東省海洋生物研究院、山東省海洋發展研究會、山東水產學會海水養殖分會聯合主辦的「山東海洋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論壇」在青島舉行。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山東省自然資源廳等省內地方有關漁業管理單位領導,中國海洋大學、上海海洋大學、中科院海洋所、水科院黃海所等科研單位專家學者,地方漁業主管部門和知名涉漁企業代表等近100名代表前來參會。
  • 青島雙瑞:帶領中國海工產業走向「深藍」
    原標題:青島雙瑞:帶領中國海工產業走向「深藍」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受制於海洋環保裝置領域對企業管理、資金、技術含金量的較高要求,我國從事海洋環保裝置研發生產的企業並不多
  • 中國首座全潛式大型網箱 「深藍1號」青島下水
    齊魯網日照5月4日訊5月4日上午,世界最大的、我國首座全潛式大型網箱 「深藍1號」在青島武船重工建成、下水。網箱可在高溫的夏季沉到黃海冷水團中進行養魚生產,可同時養殖三文魚5萬尾。記者了解到,黃海冷水團深遠海生態牧場是實施三文魚綠色養殖的裝備型海洋牧場,具有建成千億元產值的深遠海生態牧場產業的潛力,已列為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海洋工程示範項目。該項工作始於2015年,經過養殖模式、養殖裝備和體制機制創新,現已成功完成技術路線驗證,進入規模化示範階段。
  • 2020-2024年中國海洋漁業發展分析預測
    圖表 2019年漁業經濟總產值構成數據來源:農業農村部  漁業產值中,海洋捕撈產值2116.02億元,海水養殖產值3575.29億元,淡水捕撈產值  漁業產值中(不含苗種),海水產品與淡水產品的產值比例為46.4:53.6,養殖產品與捕撈產品的產值比例為79.5:20.5。  海水養殖產量  2019年,我國海水養殖產量為2065.33萬噸,同比增長1.68%;海水養殖產量佔水產品總產量比重約32%。
  • 打造千億元養殖產業集群、籌建國家深海基因庫 青島挖掘深海寶藏...
    形成千億元深遠海養殖產業集群,組建深海水下裝備研究院,籌建國家深海基因庫……青島藍色經濟「落子」深遠海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月12日訊 觀海新聞記者從青島市海洋發展局獲悉,在水產養殖、海洋裝備和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等領域,青島正在進行深遠海布局。
  • 2020青島海科展啟幕,炫酷海洋「黑科技」集體亮相
    新奇炫酷海洋「黑科技」集體亮相2020青島海科展展覽面積達到3萬平方米,分為涉海科研院校、海洋探測技術與裝備、海洋信息技術與裝備、海洋牧場及養殖技術與裝備、海洋船舶技術與裝備、海洋能源利用技術與裝備、海水淡化技術與裝備、海洋通用技術與裝備八大展區,全方位展示海洋科技各領域的最新發展成果。
  • 海水養殖向深遠海進軍|「一條魚」的15年攻關路
    從2005年開始聚焦深水網箱適養品種選育,為養殖戶帶來「新鮮事物」——   「一條魚」的15年攻關路   眼下,引領了全國海水養殖五次浪潮的山東,正以智能裝備為支撐,推動養殖業向深遠海進軍,引領全國海水養殖第六次浪潮。
  • 「南海漁業高質量發展與融合創新論壇」在廣州召開
    論壇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南海漁業科技創新聯盟、深藍漁業科技創新聯盟等主辦,農業農村部南海漁業資源開發利用重點實驗室、農業農村部外海漁業開發重點實驗室、三沙美濟漁業開發有限公司協辦。本次論壇是我國南海漁業科技領域一次高水平、高層次、高規格的學術盛會,會議邀請到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江開勇副局長、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莊志猛副主任、廣東省農業農村廳陳文二級巡視員、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朱傳華副廳長、海南省農業農村廳吳明海黨組成員、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劉英傑副院長、三沙市海洋和漁業局黃曉華局長;中國水產科學院南海水產研究所江世貴所長、李純厚副所長;會議吸引了來自南海漁業科技與產業領域的知名專家
  • 2020年版中國海洋漁業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
    海洋漁業是海洋產業的重要內容之一, 包括海水養殖、海洋捕撈等活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漁業發展迅速,水產品產量連續二十多年位居世界**。近年來,中國海洋漁業生產總體穩定,海水養殖產量穩步增長,遠洋漁業綜合實力不斷增強,是僅次於濱海旅遊業和海洋交通運輸業的大海洋產業。  **年,我國海洋漁業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態勢,海水養殖生產形勢良好,海洋捕撈總體穩定,遠洋漁業綜合實力逐步增強,全年海洋漁業實現增加值4293億元,比上年增長10.9%。
  • 開海尋鮮記②|海水養殖,青島秘笈「驚動」農業農村部
    這些基地「生長」的多項成果,可助力破解傳統蝦蟹養殖效率低、病害多發等瓶頸,被農業農村部遴選為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還榮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有望改變中國海水養殖的版圖。海水池塘多營養層次生態養殖模式現場驗收中國海水養殖面臨什麼難題中國是世界水產養殖第一大國,而蝦蟹池塘養殖面積佔全國海水池塘養殖面積70%以上,是海水養殖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
  • 中國海洋漁業塑料垃圾排放現狀及防控淺析
    中國海洋漁業塑料垃圾排放現狀及防控淺析2021-01-14 10:37: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中國水產        瀏覽量: 438 次 我要評論 引言本文介紹了海洋漁業垃圾的類型,海洋漁業塑料垃圾排放現狀,分析了汙染防治工作存在的問題,在完善監管機制、完善漁港建設、提高公民環保意識及監管廢棄物回收企業等方面提出建議。
  • 萬寧將在烏場填海建設深藍海洋深層水綜合產業園
    從萬寧市政府網8月18日發布的《萬寧市海洋與漁業局關於深藍海洋深層水綜合產業園圍填海項目用海第二次申請的公示》獲悉,萬寧深藍海洋深層水綜合產業園項目擬在烏場海域申請填海造地,申請用海總面積49.3528
  • 探訪世界最大深海魚場「深藍1號」 自主技術有哪些?
    11個月後,國產化的「深藍1號」由日照市萬澤豐漁業有限公司出資委託、中國海洋大學與湖北海洋工程裝備研究院設計,青島武船重工有限公司建成下水。「深藍1號」網箱周長180米,高38米,重約1400噸,養殖水體5萬多立方米,設計年養魚產量1500噸,是世界最大、我國首個全潛式大型網箱,夏季可沉入黃海冷水團中。
  • 堅持黨建引領、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寫好精緻模範機關創建...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海洋強市作為全市重大發展戰略,市海洋發展局如何圍繞全市「重點工作攻堅突破年」部署要求,團結帶領幹部職工全力推進海洋經濟發展攻堅突破?  邢海文:今年以來,我局黨組緊緊圍繞「重點工作攻堅突破年」要求,堅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用三聚焦三攻堅」推動各項工作落實落地,海洋經濟逐步回暖。
  • 「雙循環驅動,高質量發展」,第六屆現代漁業論壇在湛江舉行
    中國水產頻道獨家報導,  以「雙循環驅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2020第六屆現代漁業論壇在湛江舉行      11月30日,由湛江市農業農村局、廣東海洋大學共同主辦,湛江市水產學會承辦,湛江市水產技術推廣中心站、碧沃豐生物技術(廣東)股份有限公司協辦,以「雙循環驅動,
  • 海南萬寧將在烏場海域填海建深藍海洋深層水綜合產業園
    《萬寧市海洋與漁業局關於深藍海洋深層水綜合產業園圍填海項目用海第二次申請的公示》獲悉,萬寧深藍海洋深層水綜合產業園項目擬在烏場海域申請填海造地,申請用海總面積49.3528公頃,用海年限50年。  據了解,海洋學上一般將海水分為三層:「海洋表層水」為水深200米以上的海水;「海洋中層水」為水深200米~600米之間的海水;「海洋深層水」為水深600米以下的海水。海洋深層水因沒光層,無植物浮遊生物在這一帶的光合作用,所以礦物質含量跟表層海水不同,具有「富營養性」,「潔淨性」,礦物質含量豐富。
  • 第一風口丨穩居15個攻勢13條產業鏈之首 青島海洋產業迸發澎湃新動能
    半島全媒體記者 李紅梅 青島依海而生、向海而興,海洋是這座城市最大的優勢和潛力所在,也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奮力經略海洋,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青島發揮海洋強省龍頭引領作用、建設海洋強國戰略支點的核心支撐。
  • 海灣扇貝養殖有望雄風再起
    海灣扇貝養殖有望雄風再起出處: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08-08-06 21:29:00 我國第一代雜交海灣扇貝在青島金瀛海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誕生。近日,被稱為「海灣扇貝之父」的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張福綏院士、我國老一輩知名的貝類養殖研究權威青島海洋大學王如才教授等組成的專家組對此項成果進行了驗收,並對這項研究於中國的海水養殖將產生的深遠意義、科學的研究方法和已取得的初步成果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和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