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世界最大深海魚場「深藍1號」 自主技術有哪些?

2020-11-23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深藍1號」浮在海面上,等待潛入水中開始養殖作業。 受訪者供圖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從近處看,「深藍1號」網箱非常龐大。 受訪者供圖

&nbsp&nbsp&nbsp&nbsp世界最大的「深海漁場」在山東日照建造成功並下水。2月15日,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披露這個消息後,「深藍1號」就成為新聞追逐的熱點。相關消息陸續發布後,圍繞「深藍1號」的諸多疑問也在發酵。3月4日,記者趕赴日照,獨家深入「深藍1號」現場,對人們關注的六大問題進行深度揭秘。

&nbsp&nbsp&nbsp&nbsp「深藍1號」抄襲挪威網箱?

&nbsp&nbsp&nbsp&nbsp網絡上,部分網友質疑「深藍1號」抄襲了挪威網箱,認為並非完全擁有自主產權。果真如此?答案是否定的!

&nbsp&nbsp&nbsp&nbsp2017年6月,世界上首個大型智能化深海漁場在青島完工,隨後交付給挪威的業主。11個月後,國產化的「深藍1號」由日照市萬澤豐漁業有限公司出資委託、中國海洋大學與湖北海洋工程裝備研究院設計,青島武船重工有限公司建成下水。「深藍1號」網箱周長180米,高38米,重約1400噸,養殖水體5萬多立方米,設計年養魚產量1500噸,是世界最大、我國首個全潛式大型網箱,夏季可沉入黃海冷水團中。

&nbsp&nbsp&nbsp&nbsp針對網友的抄襲質疑,日照市萬澤豐漁業有限公司企劃部負責人董威坦言,此前曾聽到類似說法,「乍一看,我們也覺得很像。顏色一樣,外形相似。但後來越看越不像,內部結構完全不一樣,只能說靈感來源於挪威網箱。」

&nbsp&nbsp&nbsp&nbsp確實如此。記者採訪發現,看外表「深藍1號」和挪威網箱很相似,都是圓柱形、黃色深海養殖網箱。但實際上,「深藍1號」具有完全獨立智慧財產權,設計採用了中國海洋大學發明的浮箱捕撈、網箱附著生物清除、魚鰾補氣等十餘項最新專利技術。部分網友只看到外表,而沒看到內核,這是質疑抄襲的主要原因。

&nbsp&nbsp&nbsp&nbsp「中國造」元素有哪些?

&nbsp&nbsp&nbsp&nbsp據悉,「深藍1號」中的「中國造」元素主要有3個:

&nbsp&nbsp&nbsp&nbsp一是魚鰾補氣技術。「深藍1號」中心是向四周散氣的圓柱,為網箱中的三文魚補充魚鰾中損失的氧氣。挪威網箱是360度全向旋轉門,用於清潔漁網、驅趕魚群。

&nbsp&nbsp&nbsp&nbsp二是網箱附著生物清除技術,利用太陽光照射附著在網箱外層的海藻,通過人工拍打方式使其掉落。挪威網箱則沒有這項技術。

&nbsp&nbsp&nbsp&nbsp三是上下浮動技術。「深藍1號」在距日照約240公裡處的黃海冷水團作業,可根據需要在海水中上下浮動。若下潛就把水注入立柱中;上浮則把空氣注入立柱、擠出水,箱體重量變輕以上浮。專利摘要顯示:「通過調節浮力管艙中的空氣體積改變網箱在水體中的垂直位置,使養殖魚類全年都處於較適宜的水溫環境。」平時由4個重100噸的錨鏈將「深藍1號」固定在深海中。因氣候條件不同,挪威網箱為坐底式,只能長期固定在深海中。

&nbsp&nbsp&nbsp&nbsp「最顯著特點是體積大。」董威稱,「深藍1號」造價1.15億元,保養一次耗費數百萬元。能保證三文魚在海中度夏,目前國內三文魚養殖多停留在近海,難以攻克海中度夏時遇到的高水溫。今年1月中旬,「深藍1號」被送到煙臺首次保養,「目前只看到一處磕碰,也許來自運輸途中。」董威說,去年是「深藍1號」第一次執行養殖,預計今年5月前可返回黃海冷水團開始第二年作業。以後,設計使用壽命20年的「深藍1號」無需頻繁保養。

&nbsp&nbsp&nbsp&nbsp只養殖三文魚是為哪般?

&nbsp&nbsp&nbsp&nbsp2017年9月初「深藍1號」籤訂製造合同,2018年5月底出塢,此後40天經歷罕見大風浪和安裝,「魚在等『深藍1號』下水。」董威介紹,2018年7月2日下水當天,有12萬尾三文魚被送入箱體。此前因氣溫升高,養殖工船上的三文魚幼魚每天有上千條死亡。據悉,三文魚是洄遊魚類,生命中第一年要在低溫淡水產卵繁殖,第二年回遊至13-15℃的深海中生長。董威說,三文魚第一年生長速度慢,第二年才加速生長,如果遇到生長「瓶頸期」會停止生長。

&nbsp&nbsp&nbsp&nbsp2018年7月上旬,又有18萬尾三文魚進入「深藍1號」。董威介紹,魚卵進口自挪威,多數在萬澤豐育苗基地養殖了10個月,都長到150克。另有約七八萬枚魚卵被送到臨朐、泗水養殖戶手中,由他們養殖到150克再接回日照。隨後,魚苗前往日照嵐山區海水馴化基地,通過調節鹽度和水溫,使幼魚適應深海環境,進入「深藍1號」前多數已長到約半斤重。

&nbsp&nbsp&nbsp&nbsp目前,30萬尾三文魚中一半是大西洋鮭、另一半是虹鱒魚。中國海洋大學教授高勤峰說,兩種魚的口感風味不同,喜歡消費的人群和地區也不一樣,「日本等亞洲國家喜歡虹鱒魚,挪威每年也出產10萬噸海水虹鱒魚。」之所以選擇在黃海冷水團養殖大西洋鮭等優質冷水魚,是因為國內鮮有海水養殖三文魚的成功案例,國家每年大量進口三文魚。海關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進口冰鮮三文魚同比增長16%,達37711噸。而且國人對三文魚需求日益增加,尤以壽司、生魚片細分市場的需求量為最。一項統計顯示,中國約3億人擁有生鮮、海產消費習慣,三文魚作為優質動物蛋白被廣泛喜愛和接受,預計2020年消費量將翻倍。

&nbsp&nbsp&nbsp&nbsp端上濟南餐桌有多新鮮?

&nbsp&nbsp&nbsp&nbsp今年1月中旬,「深藍1號」裡的三文魚已長到約2公斤。「5月預計能長到4公斤左右,可達到食用級別。」董威說,「『深藍三文魚』最大的優勢是鮮,從出水到陸地約20小時,冷鏈物流至濟南約5小時。也就是說,30小時內三文魚可從深海到達濟南人的餐桌。」

&nbsp&nbsp&nbsp&nbsp據介紹,如果客戶需要,「深藍1號」還能提供三文魚活體運輸,讓消費者吃到最新鮮的三文魚。

&nbsp&nbsp&nbsp&nbsp三文魚的價格還很貴嗎?

&nbsp&nbsp&nbsp&nbsp三文魚在國內市場一直是高價位魚類的代表,進口冰鮮市場價約每斤45元至50元,甚至部分地區凍魚的價格達每斤70元。那麼,未來的價格是不是會降低?既然「深藍1號」就在山東,是不是意味著至少山東人吃三文魚可以便宜了?

&nbsp&nbsp&nbsp&nbsp董威介紹,因受產量限制,預計首批進入市場的三文魚,價格不會比進口的便宜太多,可預見的是隨著養殖規模擴大,價格會越來越親民。另外,三文魚處於賣方市場,「深藍1號」所產的首批三文魚已被省外一位「神秘買家」訂購,能有多少流入山東市場還不好判斷。

&nbsp&nbsp&nbsp&nbsp董威同時透露,首批「深藍1號」養殖的三文魚定價,應該是每斤40元至45元。

&nbsp&nbsp&nbsp&nbsp能向市場敞開供應嗎?

&nbsp&nbsp&nbsp&nbsp「首批『深藍三文魚』發病率低於國外,養殖規模密度小,最大優勢是離岸遠、水質條件好,又遠又深,安全健康。口感與進口的沒有很大差異。」高勤峰說,黃海冷水團水域可為鮭科魚類養殖提供充足空間。

&nbsp&nbsp&nbsp&nbsp另悉,升級版「深藍2號」即將開建,明年可投入使用。其容量擴大3倍,採用養殖、能源、管理一體化和投餌、補光、補氣智能設計,搭載太陽能發電、水下監測和自動投餵等,可養殖上百萬尾三文魚,屆時可進一步保證市場供應。

&nbsp&nbsp&nbsp&nbsp董威透露,未來將有更多深藍系列「深海漁場」,「預計『深藍3號』可複製多個網箱,同時下水。到2025年,日照、威海、煙臺、大連黃海冷水團的深海漁場將達上百億元產值。」記者得知,浙江舟山海王星藍海開發有限公司也在設計製造年產500噸的深遠海養殖網箱,會在山東威海的北黃海冷水團養殖。「這樣,深藍系列將不再孤單,產量也會進一步加大。」董威說,向市場敞開供應的日子應該不會太遠。

相關焦點

  • 世界最大!中國首座全潛式大型網箱 「深藍1號」青島下水
    齊魯網日照5月4日訊5月4日上午,世界最大的、我國首座全潛式大型網箱 「深藍1號」在青島武船重工建成、下水。網箱可在高溫的夏季沉到黃海冷水團中進行養魚生產,可同時養殖三文魚5萬尾。該項工作始於2015年,經過養殖模式、養殖裝備和體制機制創新,現已成功完成技術路線驗證,進入規模化示範階段。黃海冷水團為世界罕見的淺水層冷水團,面積約有13萬平方千米,體積約5000億方,並具有強大的自淨能力。其溫躍層位於水下20~30米水層,水溫4.6~9.3℃,溶解氧不低於5mg/L,水質優良,非常適合規模化養殖冷水性魚類。
  • 【地評線】荔枝網評:從百米淺海到萬米深海,中國邁向「深藍夢」
    此前,10月10日,「奮鬥者」號與「探索一號」「探索二號」母船一起,從海南三亞啟程開展萬米級海試。10月27日,「奮鬥者」號在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成功下潛突破1萬米(達10058米),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  回顧中國載人潛水器的發展歷程,就是一個劈波斬浪、艱苦奮鬥的過程。1986年,我國成功研製第一艘載人潛水器——7103救生艇,當時只能下潛300米,航速也只有四節。
  • 探秘深海 築夢深藍——中科院海洋所科技報國70年系列報導之八
    在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海洋所」),有一支年輕善戰、富有特色的隊伍,他們肩負著從淺海走向深海,從蔚藍走向深藍的使命,堅持多學科交叉融合,集海洋地質、海洋生物、物理海洋等精銳骨幹,一路劈波斬浪,在深海大洋中孜孜探索,試圖尋找生命最初的奧秘。這便是深海極端環境與生命過程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深海中心」)。
  • 中國科學技術部解讀部署「深海、深地、深空、深藍」
    信息 中國科學技術部解讀部署「深海、深地、深空、深藍」 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資料圖:「長徵七號」
  • 特別關注|「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的技術到底有多牛?
    這是一場妙不可言的深海之旅,這是從百米淺海到萬米深海,這是中國載人深潛事業一代代深潛人的「深藍夢」,它突破了我國多項核心深潛技術,它完成萬米級海試,首次探底全球海洋最深處——馬裡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創造我國載人深潛新紀錄。它就是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
  • 中國的「深藍夢」一步步走進現實
    而「奮鬥者」號下潛的馬裡亞納海溝1萬米處,水壓超過110兆帕,相當於2000隻非洲象踩在一個人的背上。   從百米淺海到萬米深海,中國載人深潛事業劈風斬浪的幾十年,我國先後突破了多項核心深潛技術。現在,讓我們回顧那段歷史,感受中國一代代深潛人的「深藍夢」。
  • 俄羅斯14位科學家犧牲生命,深海潛水器為什麼如此重要?
    深海潛水器為什麼如此重要每個沿海國家在自己的近海都有屬於自己的專屬經濟帶,深海載人探測器可以在任何時候、在任何地方、使用任何形式來宣示管轄權。▲2007年,俄羅斯兩艘深海載人潛水器「和平1號」與「和平2號」在北極點驟然下潛4000多米,將一桿鈦合金製成的俄羅斯國旗插在了北冰洋洋底。
  • 「海底撈針」的「奮鬥者」號 背後有怎樣的深海雄心?
    採集的目標有海底水樣、沉積物、巖石礦物樣本,以及魚蝦等宏生物樣本。萬米海底的世界是怎樣的,或許我們在研究這些採集樣本後可以窺見一斑。「奮鬥者」號破多項紀錄「奮鬥者」號本次萬米級海試,已創造多項記錄。而「奮鬥者」號這次任務,意味著我國潛水器可以實現海底暢遊,具備了極限深海的探測手段,有助於實現深海研究和資源開發的目標。「奮鬥者」號背後的技術支持和突破1986年中國第一艘載人潛水器 7103救生艇 研製成功,當時的下潛深度 只有300米。
  • 回訪習總書記考察海南走過的地方: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近年來,中科院深海所積極加強創新協作,打破機構、學科、行業壁壘,聯動多家科研機構、企業、高校開展科研工作,推動「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等前沿科研成果發展,取得了世界矚目的科研成就。  展望前行,拓路科技事業  中科院深海所綜合樓一樓大廳內,牆上印著的一段話激勵人心——「深海蘊藏著地球上遠未認知和開發的寶藏,但要得到這些寶藏,就必須在深海進入、深海探測、深海開發方面掌握關鍵技術。——習近平」  正是在這面大牆前,4月12日下午,習總書記與70餘名海南科研人員留下了珍貴的集體合影。
  • 好記者講好故事丨山東臺徐志偉講述他與「深藍一號」的不解之緣
    就在老馬為這事操心的時候,水產養殖專家們也一直在努力:克服困難,到深海去養魚!向海而生,向海而興,向海圖強。山東是海洋大省,擁有3345公裡大陸海岸線,佔全國的1/6,17萬平方公裡近海海域蘊藏著豐富而神奇的資源。
  • 盤點| 藍鯨1號、海上風電、潮汐發電站……「大國重器」中那些不...
    臂力最多能吊起1.2萬噸重物,相當於60架波音747客機的重量。甲板面積相當於2.5個標準足球場。重器地位:中國自主建造的世界上最大的全迴轉起重船,是建設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的不可缺少的神器。可無限航區航行,在世界各海域進行海上起重作業。
  • 我國「龍」家族深海潛水器探過哪些「牛」地方?
    新華社青島2月6日電(記者張旭東、劉詩平)「海龍二號」無人有纜潛水器、「潛龍一號」無人無纜潛水器和「蛟龍」號載人潛水器,6日聚首位於青島的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這「三龍」都探過哪些「深海龍宮」?又探得了哪些「寶物」?
  • 亞洲最大深海油氣平臺「荔灣3-1」在青島起航赴南海
    5日,我國自主研製的亞洲最大深海油氣平臺「荔灣3-1」天然氣綜合處理平臺登上世界最大無動力駁船「海洋石油229號」,被運往南海安裝現場。該平臺浮託重量約3.2萬噸,歷時21個月在青島建造完成,建造規模為國內最大,是具有世界級建造難度的超大型海洋鋼結構物。該平臺上船調試後將於5月底在南海完成組塊浮託,預計9月投入生產。
  • 總書記的牽掛丨攻克關鍵技術,讓深海大洋更「透明」
    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的「海燕」水下滑翔機最大工作深度已達8213米,創造了水下滑翔機下潛深度的世界紀錄。(□記者 肖芳 報導)時序更替,奮進前行。兩年前的6月,習近平總書記出席上合組織青島峰會後視察山東,為山東發展指明前進方向、提供根本遵循。
  • 打造千億元養殖產業集群、籌建國家深海基因庫 青島挖掘深海寶藏...
    在海洋裝備領域,青島正積極爭取自然資源部支持,計劃協同中國海洋工程研究院和中船、中海油、五礦集團等央企,共同組建中國深遠海開發和深海水下裝備研究機構,通過在青島開展深遠海技術裝備研發,解決關鍵「卡脖子」技術,實現我國深遠海開發技術自主可控。
  • 錦鯉人生:大學生回鄉養魚,立志做世界一流的魚場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左慶 攝探索全產業鏈,損失兩池魚錦鯉大賽奪冠後,我有了一個更大目標,想做錦鯉全產業鏈。2012年,我從濟南一個水族市場承包了200多平米的門面,不過,因為技術等方面存在欠缺,短短一周就損失了兩池魚,價值大概在60萬元。我對自己說,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是爬也一定走下去。
  • 南極磷蝦成為海上金礦,「深藍號」出馬,中國會是最大的「黑馬」
    「黑馬」一出,必驚世界!中國對於世界來說就是一匹備受期待的「黑馬」,在抗日戰爭中中國不被看好,但是總能一鳴驚人,衝出重圍;中國人出不了地球,結果2003年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飛向了太空;中國的沙漠鐵路被蘇聯定為活不過30年,結果一直存在至今,諸如此類震驚世界的事件還有很多,如今因為南極磷蝦,中國將再次成為最大的「黑馬」!
  • 中科院深海所:創新海洋科技 扛起深海科研的海南重責
    揚起深海科研的自信風帆 「這是『海翼』號深海滑翔機,3次突破水下滑翔機下潛深度的世界記錄(6003米),最大下潛深度可達6329米。」 「『天涯』號深淵著陸器是一型全海深多學科綜合探測平臺,已經完成13次深淵綜合科考,是我國目前下潛深度最大的海洋裝備。」
  • 探訪"深海美味":南極冰魚口感就像螃蟹肉
    探訪"深海美味":南極冰魚口感就像螃蟹肉2013-10-18 08:40: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半島網&nbsp  這麼深的海裡,有哪些新面孔,品質咋樣?10月16日上午,記者來到了該企業總店合肥路店進行探訪。「我們這裡有三種鰈魚,是首次引進來青島。」記者說明來意後,8千米深海魚的總經理崔雲飛,拉開了冰櫃向記者介紹起來。「比目魚,目前在島城餐桌上本就不多,格陵蘭比目魚更是首次引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