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藍1號」浮在海面上,等待潛入水中開始養殖作業。 受訪者供圖
    
    從近處看,「深藍1號」網箱非常龐大。 受訪者供圖
    世界最大的「深海漁場」在山東日照建造成功並下水。2月15日,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披露這個消息後,「深藍1號」就成為新聞追逐的熱點。相關消息陸續發布後,圍繞「深藍1號」的諸多疑問也在發酵。3月4日,記者趕赴日照,獨家深入「深藍1號」現場,對人們關注的六大問題進行深度揭秘。
    「深藍1號」抄襲挪威網箱?
    網絡上,部分網友質疑「深藍1號」抄襲了挪威網箱,認為並非完全擁有自主產權。果真如此?答案是否定的!
    2017年6月,世界上首個大型智能化深海漁場在青島完工,隨後交付給挪威的業主。11個月後,國產化的「深藍1號」由日照市萬澤豐漁業有限公司出資委託、中國海洋大學與湖北海洋工程裝備研究院設計,青島武船重工有限公司建成下水。「深藍1號」網箱周長180米,高38米,重約1400噸,養殖水體5萬多立方米,設計年養魚產量1500噸,是世界最大、我國首個全潛式大型網箱,夏季可沉入黃海冷水團中。
    針對網友的抄襲質疑,日照市萬澤豐漁業有限公司企劃部負責人董威坦言,此前曾聽到類似說法,「乍一看,我們也覺得很像。顏色一樣,外形相似。但後來越看越不像,內部結構完全不一樣,只能說靈感來源於挪威網箱。」
    確實如此。記者採訪發現,看外表「深藍1號」和挪威網箱很相似,都是圓柱形、黃色深海養殖網箱。但實際上,「深藍1號」具有完全獨立智慧財產權,設計採用了中國海洋大學發明的浮箱捕撈、網箱附著生物清除、魚鰾補氣等十餘項最新專利技術。部分網友只看到外表,而沒看到內核,這是質疑抄襲的主要原因。
    「中國造」元素有哪些?
    據悉,「深藍1號」中的「中國造」元素主要有3個:
    一是魚鰾補氣技術。「深藍1號」中心是向四周散氣的圓柱,為網箱中的三文魚補充魚鰾中損失的氧氣。挪威網箱是360度全向旋轉門,用於清潔漁網、驅趕魚群。
    二是網箱附著生物清除技術,利用太陽光照射附著在網箱外層的海藻,通過人工拍打方式使其掉落。挪威網箱則沒有這項技術。
    三是上下浮動技術。「深藍1號」在距日照約240公裡處的黃海冷水團作業,可根據需要在海水中上下浮動。若下潛就把水注入立柱中;上浮則把空氣注入立柱、擠出水,箱體重量變輕以上浮。專利摘要顯示:「通過調節浮力管艙中的空氣體積改變網箱在水體中的垂直位置,使養殖魚類全年都處於較適宜的水溫環境。」平時由4個重100噸的錨鏈將「深藍1號」固定在深海中。因氣候條件不同,挪威網箱為坐底式,只能長期固定在深海中。
    「最顯著特點是體積大。」董威稱,「深藍1號」造價1.15億元,保養一次耗費數百萬元。能保證三文魚在海中度夏,目前國內三文魚養殖多停留在近海,難以攻克海中度夏時遇到的高水溫。今年1月中旬,「深藍1號」被送到煙臺首次保養,「目前只看到一處磕碰,也許來自運輸途中。」董威說,去年是「深藍1號」第一次執行養殖,預計今年5月前可返回黃海冷水團開始第二年作業。以後,設計使用壽命20年的「深藍1號」無需頻繁保養。
    只養殖三文魚是為哪般?
    2017年9月初「深藍1號」籤訂製造合同,2018年5月底出塢,此後40天經歷罕見大風浪和安裝,「魚在等『深藍1號』下水。」董威介紹,2018年7月2日下水當天,有12萬尾三文魚被送入箱體。此前因氣溫升高,養殖工船上的三文魚幼魚每天有上千條死亡。據悉,三文魚是洄遊魚類,生命中第一年要在低溫淡水產卵繁殖,第二年回遊至13-15℃的深海中生長。董威說,三文魚第一年生長速度慢,第二年才加速生長,如果遇到生長「瓶頸期」會停止生長。
    2018年7月上旬,又有18萬尾三文魚進入「深藍1號」。董威介紹,魚卵進口自挪威,多數在萬澤豐育苗基地養殖了10個月,都長到150克。另有約七八萬枚魚卵被送到臨朐、泗水養殖戶手中,由他們養殖到150克再接回日照。隨後,魚苗前往日照嵐山區海水馴化基地,通過調節鹽度和水溫,使幼魚適應深海環境,進入「深藍1號」前多數已長到約半斤重。
    目前,30萬尾三文魚中一半是大西洋鮭、另一半是虹鱒魚。中國海洋大學教授高勤峰說,兩種魚的口感風味不同,喜歡消費的人群和地區也不一樣,「日本等亞洲國家喜歡虹鱒魚,挪威每年也出產10萬噸海水虹鱒魚。」之所以選擇在黃海冷水團養殖大西洋鮭等優質冷水魚,是因為國內鮮有海水養殖三文魚的成功案例,國家每年大量進口三文魚。海關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進口冰鮮三文魚同比增長16%,達37711噸。而且國人對三文魚需求日益增加,尤以壽司、生魚片細分市場的需求量為最。一項統計顯示,中國約3億人擁有生鮮、海產消費習慣,三文魚作為優質動物蛋白被廣泛喜愛和接受,預計2020年消費量將翻倍。
    端上濟南餐桌有多新鮮?
    今年1月中旬,「深藍1號」裡的三文魚已長到約2公斤。「5月預計能長到4公斤左右,可達到食用級別。」董威說,「『深藍三文魚』最大的優勢是鮮,從出水到陸地約20小時,冷鏈物流至濟南約5小時。也就是說,30小時內三文魚可從深海到達濟南人的餐桌。」
    據介紹,如果客戶需要,「深藍1號」還能提供三文魚活體運輸,讓消費者吃到最新鮮的三文魚。
    三文魚的價格還很貴嗎?
    三文魚在國內市場一直是高價位魚類的代表,進口冰鮮市場價約每斤45元至50元,甚至部分地區凍魚的價格達每斤70元。那麼,未來的價格是不是會降低?既然「深藍1號」就在山東,是不是意味著至少山東人吃三文魚可以便宜了?
    董威介紹,因受產量限制,預計首批進入市場的三文魚,價格不會比進口的便宜太多,可預見的是隨著養殖規模擴大,價格會越來越親民。另外,三文魚處於賣方市場,「深藍1號」所產的首批三文魚已被省外一位「神秘買家」訂購,能有多少流入山東市場還不好判斷。
    董威同時透露,首批「深藍1號」養殖的三文魚定價,應該是每斤40元至45元。
    能向市場敞開供應嗎?
    「首批『深藍三文魚』發病率低於國外,養殖規模密度小,最大優勢是離岸遠、水質條件好,又遠又深,安全健康。口感與進口的沒有很大差異。」高勤峰說,黃海冷水團水域可為鮭科魚類養殖提供充足空間。
    另悉,升級版「深藍2號」即將開建,明年可投入使用。其容量擴大3倍,採用養殖、能源、管理一體化和投餌、補光、補氣智能設計,搭載太陽能發電、水下監測和自動投餵等,可養殖上百萬尾三文魚,屆時可進一步保證市場供應。
    董威透露,未來將有更多深藍系列「深海漁場」,「預計『深藍3號』可複製多個網箱,同時下水。到2025年,日照、威海、煙臺、大連黃海冷水團的深海漁場將達上百億元產值。」記者得知,浙江舟山海王星藍海開發有限公司也在設計製造年產500噸的深遠海養殖網箱,會在山東威海的北黃海冷水團養殖。「這樣,深藍系列將不再孤單,產量也會進一步加大。」董威說,向市場敞開供應的日子應該不會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