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資料圖:「長徵七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中新社發 何衛國 攝
中新社北京7月22日電 (記者 張素)深海、深地、深空、深藍,中國「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加強這四個領域的戰略高技術部署。22日在北京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中國科學技術部官員作出解讀。
深海——「十二五」期間成功研製一批海洋裝備、海洋鑽井平臺,但在深海資源勘探、國家海洋權益維護方面,仍有大量關鍵技術亟待突破。
中國科技部創新發展司司長許倞說,其中一項重點是部署深海空間站,「用深海空間站這樣的系統性工程來集成提升中國深海技術和裝備的系統開發與研究」。此外,將加強海洋重點裝備研製、深海裝備開發、深海傳感網絡開發。
深地——除了對地球深部的礦物資源、能源資源的勘探開發,也包括城市空間安全利用、減災防災等方面。
許倞認為,對於地質的了解程度至關重要,「淺層關乎地下管網及基礎設施建設,深層關乎國家重要戰略資源和能源開發利用」。
深空——既要按步驟實施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也要部署啟動首次火星探測,推進深空探測。
許倞舉例說,中國國務院常務會最新通過「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專項規劃,啟動一批新的重大科技項目,其中有對空間開發利用的系統考慮,比如空間飛行器在軌服務、天地一體化信息系統。
深藍——指的是網絡空間、信息技術、人工智慧領域。
中國在最新出爐的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榜單中佔有167席,「神威·太湖之光」問鼎榜首。中國科技部副部長李萌在吹風會上透露,未來要啟動量子計算機研發。
許倞認為,現代網絡空間的信息安全與維護問題已成為重點和難點。「虛擬空間的安全對於國家權益十分重要。」他說,國家網絡安全也是「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的一項。
李萌介紹,「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共有15項,將與2006年部署的16個重大專項形成遠近結合、梯次接續的格局,其中包括量子通信、智能製造與機器人、煤炭清潔利用、京津冀環境綜合治理等項目,目前正在通過統一的科技計劃管理平臺對其進行全鏈條設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