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謝和平院士團隊與劍橋大學商談合作:雙方共建深地科學研究中心

2021-01-21 封面新聞

謝和平院士(右)與劍橋大學地球科學系主任西蒙·安東尼教授

川大與劍橋大學要共同組建深地(深地科學是習總書記倡導的「四深」之一,深空,深海,深藍,深地)科學研究中心,雙方的研究將在深地科學與工程;地震和災害研究;氣候環境與低碳技術三個領域合作。1月9日,四川大學謝和平院士與劍橋大學地球科學系主任西蒙安東尼教授一行進行了洽談。

謝和平院士和他的科研團隊,長期致力於深地科學研究相關領域的探索,尤其對深部巖體力學的研究。謝和平院士說,川大地處西南地區,有特殊的地質環境和條件,我們有「錦屏」這樣獨有的地下空間實驗條件,這為雙方的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基礎。川大與劍橋大學的合作將分為三步,一是共同組建深地科學研究中心,踐行科技創新,二是成立研究院,以劍橋大學的標準招收博士後,在成都進行專題研發,在成都出成果出枝術出專利;第三是共建地球科學學院。四川大學,成都市對這一項合作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和支持。

劍橋大學地球科學系主任西蒙安東尼教授說,劍橋大學在流體力學方面有很好的研究基礎。流體力學和川大水電學院有共同的研究領域:石油和天然氣,以及地震。

雙方下一步將從深地科學與工程;地震和災害研究;氣候環境與低碳技術三個領域合作。

據西蒙安東尼教授介紹,目前劍橋大學非常重視地震領域的研究,特別是對一帶一路地震問題進行研究,這個項目與川大之間的合作有重要戰略意義。

封面新聞記者 李寰(圖片由川大楊秀建提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相關焦點

  • 科學大爆炸 劍橋教授來川探究地心的秘密
    四川合作共建川大—劍橋深地科學研究中心雷德芬·西蒙已來成都2周,最近成都暴雨不斷,這讓他覺得成都比多雨的英國更愛下雨。他這次來川,正值世界盃期間。「我在四川大學的上課從早上8點就開始,有些比賽的時間太晚了。」為了第二天正常上課,作為球迷的雷德芬·西蒙不得不放棄看球時間。他說,他喜歡成都的食物,吃得慣辣,也喜歡這裡的山水河川。
  • 籤約共建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
    11月22日,廣東省政府與中國科學院在廣州召開省院全面戰略合作領導小組會議。會上,《中國科學院 東莞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松山湖科學城)合作協議》正式籤署。從2005年合作共建廣東電子工業研究院,到2008年建設中國散裂中子源項目,再到如今籤約共建松山湖科學城,中科院和東莞攜手走到第16個年頭。
  • 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奠基:打造百年名校與中國合作之橋
    崔曉 攝   中新網南京9月10日電 (記者 申冉)10日,在剛被確認為江蘇自貿區範圍的南京江北新區,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長期基地(下文簡稱南京中心)舉行奠基儀式。據悉,這是劍橋大學首次在英國境外設立的合作研究機構,校方期待將該平臺打造成為該校與中國展開全面合作的樞紐。
  • 三峽大學與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合作籤約暨「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中心」揭牌儀式舉行
    5月11日上午,三峽大學與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框架合作協議籤訂暨「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研究中心)揭牌儀式隆重舉行。
  • 天津大學與天津醫科大學共建「醫學科學與工程學院」
    在這一戰略指引下,8月23日,天津大學與天津醫科大學共同籤署了全面深化戰略合作協議和共建「醫學科學與工程學院」備忘錄。根據協議,雙方將面向「健康中國」的國家戰略,以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為契機,統籌協調,深化合作,聯手共建高層次高水平的「醫學科學與工程學院」,並將其打造成為天津市新醫學教育與科技綜合改革試驗田,以此為支點推動兩校實質性的學科融合發展。
  • 院士四川行|趙宇亮院士團隊國內第一個院士工作站設在南充
    19日上午,趙宇亮院士團隊成員來到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考察趙宇亮院士工作站,並進行學術報告交流,這是院士南充行的一部分活動。「尚好茶業」和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南大學教授向仲懷籤約「現代蠶桑絲綢產業聯合創新中心項目」、「尚好茶業」和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陳宗懋院士籤署了「桑葉茶加工技術與新產品開發項目」合作協議;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和清華大學臨床醫學院董家鴻院士團隊籤署「共建臨床外科數字醫學中心、數位化手術室示範樣板和示教中心」合作協議、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和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趙宇亮院士籤約「共建醫療納米材料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
  • 斯坦福教授崔屹與廣西師大共建新能源研究中心
    日前,崔屹與廣西師範大學籤署了新能源環境材料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協議,標誌著雙方共建研究中心的正式落地。據了解,布拉瓦尼克青年科學家獎被認為是美國43歲以下「最具創新性年輕科學家和工程師」獎,分生命科學、化學與物質科學和工程技術三大類,只接受美國最頂級的研究型大學、獨立研究所、醫學研究中心和政府實驗室提名。
  • 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毛河光團隊訪問合肥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
    雙方一致認為,強磁場和超高壓等極端條件的結合,是優勢互補,有望為科學研究帶來新的機遇和突破,雙方都表達了全面開展深度合作的強烈願望。強磁場中心研究員楊昭榮和陸輕鈾分別對中心已開展的高壓研究和強磁場下組合顯微表徵等進行了交流。  下午,毛河光以及團隊成員陳斌和王霖分別作了學術報告。
  • 「深地過程與地球宜居性」香山科學會議召開
    討論會聘請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徐義剛、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李曙光、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朱日祥和南京大學教授沈樹忠四位中科院院士擔任會議執行主席。  討論會圍繞「地球深部結構和深部引擎」「地球物質循環與宜居地球」「重大地質事件與宜居地球」「地球內外系統的聯繫機制」等中心議題進行了深入討論。
  • 上海交大與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合作共建籤約儀式舉行
    未來,上海交大與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將共建海洋學院、極地深海技術研究院,積極探索科學與技術融合發展新機制,努力建成世界一流學科,成為引領世界海洋科技前沿的風向標,並探索高水平大學與高水平研究院所的合作共建新機制,努力形成科教改革的可複製模式,成為我國科教融合發展的新典範,同時探索跨行政區域合作新機制,努力成為長三角一體化建設的新亮點。
  • 復旦大學與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合作共建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
    2020年1月14日,復旦大學與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籤署協議,雙方合作共建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上海市質子重離子臨床技術研發中心),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掛牌成為復旦大學附屬醫院。復旦大學常務副校長、上海醫學院院長桂永浩與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主任、黨委書記王興鵬代表雙方籤訂《合作共建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協議書》,並與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陳建平董事長共同為「復旦大學附屬質子重離子醫院」揭牌。
  • 華南師範大學與格羅寧根大學聯手 共建分子科學與顯示技術國際聯合...
    中青在線訊(楊柳青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林潔)近日,華南師範大學與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籤署了校際之間的合作協議。在此框架下,以諾貝爾獎科學家為代表的國內外頂尖科學家,在華南師範大學組建「分子科學與顯示技術國際聯合實驗室」。與此同時,在廣州開發區擬延伸建立依託該實驗室為引領的華南師範大學-廣州開發區國際顯示技術創新中心。
  • ...已聚集16個院士團隊!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
    據悉,廣州海洋實驗室將依託天然氣水合物鑽採船、冷泉生態系統等國家大科學裝置,打造海洋科學前沿基礎部、海洋高新技術部、海洋大科學平臺部和海洋產業孵化部,聚焦8大海洋科學前沿基礎研究、7大海洋高新技術研發,建設6大創新支撐平臺,打造5個產業孵化中心。
  • 浙江大學與「華源製藥」聯合共建研發中心
    浙江大學與「華源製藥」聯合共建研發中心 2012-06-29 14:50:39來源:金華科技信息網作者:浙江大學金華技術轉移中心浙江大學化工系主任任其龍教授與浙江華源製藥有限公司董事長黃茂清代表雙方籤訂了共建中心協議,浙江大學黨委書記金德水和康恩貝集團總裁胡季強共同為聯合研發中心揭牌。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任少波、原浙江大學副校長吳平東、浙江大學工學部主任李伯耿、蘭谿市市長朱瑞俊等領導和嘉賓出席籤約儀式。
  • 青科會丨聚焦水資源研究 溫大與京都大學合作成立國際研究中心
    現場,京都大學-溫州大學「國際水資源與水生態研究中心」在溫州大學揭牌成立,標誌著溫州大學高水平科研平臺建設邁上了新臺階。中國科學院院士金振民、院士趙進東,中國工程院院士金寧一等出席揭牌儀式。據悉,今後溫州大學將與日本京都大學在學術交流、人才培養和科研合作等方面進一步建立廣泛聯繫,通過建設高水平科研平臺,共同聚焦水環境治理及水生態保護領域,構築流域水生態環境管理的新模式,為世界水資源保護和生態治理貢獻智慧和方案。
  • 虞愛華與戴和根進行商談
    11 月 21 日上午,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虞愛華與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戴和根就推進項目合作進行商談。市領導楊偉、葛斌參加。虞愛華與戴和根就推進項目合作進行商談。記者 何希斌 攝雙方認為,合肥高質量發展勢頭強勁,戰新產業成績亮眼,生態環保產業前景廣闊,雙方深化合作空間很大。雙方商定初步合作意向,一是在肥建設中國化學合肥高端新材料產業創新中心及中試基地,打造高端新材料產業園。二是圍繞東部新中心建設,在土壤修復、工業遺址保護等領域開展深化合作,助力城市更新。
  • 國內遊戲行業首個腦科學研究中心落地—新聞—科學網
  • 內蒙古大學與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共建...
    近日,在科技興蒙合作推進會上,內蒙古大學與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就聯合共建生物質定向生物轉化與安全利用技術研發基地籤署了合作協議。依據協議,三方將建設自治區生物質定向生物轉化與安全利用研發基地,進行生物有機肥生產、短鏈脂肪酸製取、氫烷回收和氫烷高值化利用(如生物塑料PHB等)等技術攻關和轉化,共建技術創新中心,為我區生物質的高效處理與資源化和環境工程、生物技術、生態學、資源科學等相關學科的人才培養提供平臺。此次合作協議的籤署,是三家合作單位長期圍繞廢棄生物質的生物轉化和資源化技術等方面開展聯合攻關的結果。
  • 重慶將與中科院共建中國科學院重慶科學中心
    12月15日,重慶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科學院在北京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我市將與中國科學院在西部(重慶)科學城按照1個法人機構加若干科研單元的「1+N」的模式共建中國科學院重慶科學中心,統籌中國科學院科研院所、科研人才等創新資源在渝集約發展,聚焦大數據智能化、生物醫學、新材料、生態環境等領域,重點建設面向產業創新、聚焦基礎科學前沿、培育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為主要定位的三類高水平研究平臺,實現科教資源融合、體制機制創新、重大科研產出的一體化推進。
  • 快訊|奧美醫療:與武漢大學共建生物醫用材料聯合研發中心
    財經網產經訊 11月3日,奧美醫療發布公告稱,公司近日與武漢大學籤署《共建武漢大學-奧美醫療生物醫用材料聯合研發中心合同》,合作共建「奧美醫療生物醫用材料聯合研發中心」,促進雙方在生物醫用材料創新領域的技術開發與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