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科技興蒙合作推進會上,內蒙古大學與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就聯合共建生物質定向生物轉化與安全利用技術研發基地籤署了合作協議。依據協議,三方將建設自治區生物質定向生物轉化與安全利用研發基地,進行生物有機肥生產、短鏈脂肪酸製取、氫烷回收和氫烷高值化利用(如生物塑料PHB等)等技術攻關和轉化,共建技術創新中心,為我區生物質的高效處理與資源化和環境工程、生物技術、生態學、資源科學等相關學科的人才培養提供平臺。
此次合作協議的籤署,是三家合作單位長期圍繞廢棄生物質的生物轉化和資源化技術等方面開展聯合攻關的結果。項目團隊依據我區的廢棄生物質(煤泥、畜禽糞便、發酵廢料等)的特點,緊密圍繞生物質資源化技術特色與難點,開發了針對纖維素和半纖維素的高效預處理和糖化菌聯合秸稈生物處理技術,實現了中性預處理條件下的秸稈預處理並提升了秸稈糖化效率。通過與汙泥聯合資源化方面,發現了木質素-腐殖質作為影響汙泥調質共發酵體系產酸功能菌群結構的關鍵作用,提出了低抑制因子的秸稈類生物質對汙泥調質的強化產酸優勢,提升了短鏈脂肪酸資源回收率,為從多元廢棄生物質互補體系製備高附加值的碳源產品提供重要支持。該項目將重點突破混合生物質的協同降解的梯級轉化效率限制,建立生物有機肥生產、短鏈脂肪酸製取、氫烷回收和氫烷高值化利用(如生物塑料PHB等)的生物高值高效轉化技術路線。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