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針」的「奮鬥者」號 背後有怎樣的深海雄心?

2020-11-17 Tonight今晚

「奮鬥者」號又一次破紀錄探險

繼本月10日和13日,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兩次突破萬米,並且成功坐底馬裡亞納海溝之後,16日,「奮鬥者」號又一次進行了萬米級海試,並執行了一項堪稱「海底撈針」的任務。

北京時間16日早上4點46分,「奮鬥者」號被成功布放。大約3小時後,「奮鬥者」號再次突破萬米;8點29分,「奮鬥者」成功坐底馬裡亞納海溝。在本次任務中,「奮鬥者」號機械手進行了海底採樣,並取回了此前布放在洋底的三個取樣器。

「奮鬥者」號副總設計師胡震表示,在搜尋過程中,它是通過自己燈光照亮海底來尋找作業工具,同時也通過掃描聲納遠距離掃描目標,最後通過機械手將作業工具回收到採樣籃。

下午2點22分,「奮鬥者」號拋載上浮,圓滿結束取樣工作。

這在「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究計劃「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重點專項總體專家組副組長、上海交通大學教授任平看來,海底取樣是「奮鬥者」號的主要功能之一,在前一天布放捕撈器,次日便可採集成功。採集的目標有海底水樣、沉積物、巖石礦物樣本,以及魚蝦等宏生物樣本。萬米海底的世界是怎樣的,或許我們在研究這些採集樣本後可以窺見一斑。

「奮鬥者」號破多項紀錄

「奮鬥者」號本次萬米級海試,已創造多項記錄。10月27日,「奮鬥者」號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下潛到10058米,刷新了此前「蛟龍號」下潛7062米的中國載人深潛紀錄。11月10日,「奮鬥者」號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深度達到10909米。不但刷新了我國深潛器的紀錄,也是世界上首次同時將3人帶到地球最深處。11月13日,「奮鬥號」和御用攝影師「滄海號」著陸器一同下潛,進行了首次海底聯合作業。

任平表示,進入深海、認識深海、開發資源、保障安全是我國深海計劃的目標路線。而「奮鬥者」號這次任務,意味著我國潛水器可以實現海底暢遊,具備了極限深海的探測手段,有助於實現深海研究和資源開發的目標。

「奮鬥者」號背後的技術支持和突破

1986年中國第一艘載人潛水器 7103救生艇 研製成功,當時的下潛深度 只有300米。如今,「奮鬥者」號已經可以在全世界最深的海底 來去自如。從百米淺海到萬米深海,中國載人深潛事業劈波斬浪的背後,是多項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和突破。

"奮鬥者"號下潛的馬裡亞納海溝最深處,水壓超過110兆帕,相當2000頭非洲象踩在一個人的背上。要抗住這樣的壓力,首先要有一身堅固的「盔甲」。

據悉這次「奮鬥者」號的鈦合金載人艙球殼,直徑高達2米,為世界最大。採用整體衝壓加電子束焊接的技術自主製造。其成功探底,標誌著我國鈦合金材料技術和焊接加工技術,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那麼,在漆黑一片的海底,「奮鬥者號」怎麼做到不迷路呢?這背後,有兩項技術不得不提。

一是水聲通信技術。通俗來說,就是「奮鬥者」號會通過向水面發送聲波來向母船「喊話」、收發信息。衡量水聲通訊技術,最重要的指標就是通信的速率和距離。而「奮鬥者」號的潛航員能夠在深海之下和母船進行清晰的通話,已經足以證明我國在相關技術上的領先地位。

第二個則是導航技術,為「奮鬥者」號判定行動軌跡的,是一道「慣性導航裝置」。依靠一系列精密儀器的測算,「奮鬥者」號能夠清楚地感應自身的位置、速度、姿態和方向,即便偏移量只有一枚硬幣的厚度,也能馬上被檢測到。

任平表指出,「奮鬥者」號的在材料、結構、工藝、配套等領域均已實現技術突破,更可以為其他領域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持。比如,水聲通信技術、水下定位技術、導航技術等都可以在海洋油氣、礦藏等資源探索開發領域進行延展,這為我國進行大規模深海探索和研究提供了手段和工具。

(看看新聞Knews編輯 方菲菲)

相關焦點

  • 「奮鬥者」號身上的「黑科技」
    11月28日,「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深海試驗返航儀式在海南三亞舉行。這位凱旋的「奮鬥者」受到了熱烈歡迎。「奮鬥者」號怎麼這麼牛氣,能夠「一口氣」下潛到海底10000多米?它到底穿著什麼樣的裝備,才能不懼海底高壓、高腐蝕的極端環境?在深潛地球最深處時,3位潛航員還向全國觀眾分享了他們的心情,又是怎樣做到的?
  • 「奮鬥者」號,了不起
    「奮鬥者」號如何做到不懼高壓極端環境,在萬米海底自由行走?關鍵在於載人艙。載人艙是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的核心關鍵部件,是人類進入萬米深海的硬體保障和安全屏障,也標誌著一個國家載人潛水器的技術水平。「奮鬥者」號的載人艙呈球形,能夠同時容納3名潛航員。
  • 「奮鬥者」號上的最強中國智慧
    中科院深海所:萬米海試「大管家」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簡稱「深海所」)是本次「奮鬥者」號海試任務的牽頭完成單位,組織「探索一號」、「探索二號」編隊,共14家單位、250人次,完成了「奮鬥者」號南海和馬裡亞納海溝兩階段海試,可謂是此次萬米海試任務的「大管家」。
  • 「奮鬥者」號到底有多厲害?扒一扒它身上的「黑科技」
    28日,「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深海試驗返航儀式在海南三亞舉行。這位凱旋而歸的「奮鬥者」受到了熱烈歡迎。這位「奮鬥者」怎麼這麼牛氣,能夠「一口氣」下潛到海底10000多米?它到底穿著什麼樣的裝備,才能不懼海底高壓、高腐蝕的極端環境?在深潛地球最深處時,三位潛航員還向全國觀眾分享了他們的心情,又是怎樣做到的?
  • 「奮鬥者」號憑啥這麼牛?
    「2012年,美國導演詹姆斯卡梅隆乘坐『深海挑戰者』號,深潛到馬裡亞納海溝後,上浮時潛水器的浮力材料已經出現問題,我們的『奮鬥者』號要滿足反覆深潛,技術挑戰可想而知。」理化所研究員張敬傑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 解密丨「奮鬥者」號「一口氣」下潛到海底10000多米!它靠什麼?
    在深潛地球最深處時,三位潛航員還向全國觀眾分享了他們的心情,又是怎樣做到的?下面,我們就來扒一扒這位「奮鬥者」的那些「高精尖」的技術裝備。它有聰明的大腦和一雙靈活的手說起這位「奮鬥者」,就不得不談它的控制系統,也就是它的「大腦」。「奮鬥者」號的「大腦」由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精心打造。
  • 【中國科學報】「奮鬥者」號:從國產到「國創」
    11日10日,「奮鬥者」號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實現萬米載人深潛的國家。  在此之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全海深潛水器是2019年完成萬米下潛的美國「極限因子」號,載人艙可搭載2人。「奮鬥者」號搭載了3名潛航員。要實現這一目標,原有技術已不適用,只能超越「極限」,發展創新技術。
  • 「奮鬥者」號數次坐底馬裡亞納海溝並首次完成採樣
    或許我國自主研製的重器「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能告訴你答案。繼本月10號和13號,「奮鬥者」號兩次突破萬米,並且成功坐底馬裡亞納海溝之後,16號當天,「奮鬥者」號又一次進行了萬米級海試,並執行了一項堪稱「海底撈針「的任務。北京時間16號清晨4點46分,「奮鬥者」號被成功布放。
  • 「奮鬥者」號總設計師:「不是終點,我們剛剛打開了深海的一個門縫」
    11月28日,創造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的「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順利返航。1個多月時間,累計完成13次下潛,其中8次突破萬米。10909米的紀錄,讓中國在大深度載人深潛領域有了新坐標。海底1萬米的世界有多大魅力?中國的深潛勇士們經歷了怎樣的艱險?載人深潛精神如何助力中國勇攀深海科技高峰?
  • 深潛海底10909 「奮鬥者」號創中國紀錄的科技力
    他告訴記者,相較於前兩代——「蛟龍」號與「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的聲學系統實現了完全國產化,這個系統由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牽頭研製。  在11月16日的下潛作業中,藉助組合導航系統和聲吶設備,「奮鬥者」號潛航員僅用了半個小時便成功取回了此前布放在萬米海底的3個水下取樣器,實現了「海底撈針」,並通過水聲通信機將取樣畫面回傳至母船。
  • 【中國科學報】借水傳信 海底撈針
    「奮鬥者」號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實現萬米載人深潛的國家。實際上,「奮鬥者」號這個國之重器全身上下都是打破紀錄的關鍵核心技術。這些技術背後有著怎樣的科研故事?本報今起開設「萬米載人深潛的背後」專欄,走進「奮鬥者」號研製團隊,講述他們矢志創新的故事。  「親愛的觀眾們,萬米的海底妙不可言,希望我們能夠通過『奮鬥者』的畫面向大家展示萬米的海底。」
  • 成功坐底10909米深海!「奮鬥者」號勝利返航
    」號的研製工作。自10月10日起,「奮鬥者」號遠赴馬裡亞納海溝開展第二階段萬米海試,成功完成了13次下潛,其中8次突破萬米。11月10日8時12分,「奮鬥者」號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創造了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標誌著我國在大深度載人深潛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 「奮鬥者」號聲學系統實現完全國產化 萬米級浮力材料研製獲突破
    中新網北京11月28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圓滿完成載人萬米深潛海試任務的「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28日順利返航三亞。中國科學院多個參與「奮鬥者」號研製和海試任務的研究所接受媒體採訪稱,聲學系統實現完全國產化、萬米級浮力材料自主研製等系列關鍵技術突破,為「奮鬥者」號實現載人萬米載人深潛發揮重要作用。
  • 「奮鬥者」號勝利返航
    」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也隨船勝利返航。包括探測馬裡亞納海溝在內的深淵科學研究,是當前海洋研究最新前沿領域之一,有助於科學家了解海底生物、礦藏、海山火山巖的物質組成和成因,以及深海海溝在調節氣候方面的作用。「十三五」以來,科技部會同中國科學院,組織近百家科研院所、高校、企業近千名科研人員,經過艱苦攻關,成功完成「奮鬥者」號的研製工作。
  • 「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下潛突破萬米 曾抵達三亞與「深海勇士號...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1月10日消息(記者 譚琦)11月10日8時12分,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據了解,「奮鬥者」號於今年6月28日與「探索二號」船保障母船共同抵達三亞,匯同「深海勇士號」與船舶進行適配工作。
  • 坐底馬裡亞納海溝,「奮鬥者」號萬米通信靠喊嗎?
    「奮鬥者」號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實現萬米載人深潛的國家。實際上,「奮鬥者」號這個國之重器全身上下都是打破紀錄的關鍵核心技術。「親愛的觀眾們,萬米的海底妙不可言,希望我們能夠通過『奮鬥者』的畫面向大家展示萬米的海底。」
  • 「奮鬥者」號下潛10909米:我們為什麼要做深海探索?
    11月10日,我國最新一代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成功在馬裡亞納海溝坐底,最終抵達的深度是10909米。那麼,人類為了潛入海洋最深處,付出了怎樣的努力?現在依稀所記下的情節就是那個博物學家和他的兩個同伴被鸚鵡螺號潛艇救下的畫面,還有就是船長尼莫告訴他們在海底可以有滿足鸚鵡螺號生存的一切資源,海裡也有牧場、礦藏。當時這一切新鮮的知識令人神往。
  • ​我們的2020丨「奮鬥者」號標註中國載人深潛新坐標
    「奮鬥者」號把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標註在了世界海洋最深處,深潛人用奮鬥換來了收穫滿滿的一年。葉聰,「奮鬥者」號總設計師。夜裡九點多,在位於海南三亞的中科院深海所,他來到工程實驗室,確認「奮鬥者」號的技術細節,確保潛水器以最佳狀態交付給科研人員。
  • 山科大羅宇教授科研團隊助力「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探秘深海
    2020年11月10日8時12分,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山東科技大學測繪學院羅宇教授帶領海洋測繪裝備科研團隊與中科院聲學所研究團隊合作,參與研製了11000米全海深近底多波束測深系統和11000米深水多波束測深系統,為「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深潛海底精細地形測量任務提供技術支持。
  • 「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成功坐底馬裡亞納海溝——「萬米的海底,妙...
    &nbsp&nbsp&nbsp&nbsp坐底之後,「奮鬥者」號將在海底進行包括採樣在內的海底作業、巡航等環節,時間持續6個小時,這也是「奮鬥者」號在海底設計最長的作業時間。&nbsp&nbsp&nbsp&nbsp面對空前深度帶來的巨大壓力,「奮鬥者」號該如何「抗壓」?從出發到回家,「奮鬥者」號會經歷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