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者」號聲學系統實現完全國產化 萬米級浮力材料研製獲突破

2020-11-29 光明網

中新網北京11月28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圓滿完成載人萬米深潛海試任務的「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28日順利返航三亞。中國科學院多個參與「奮鬥者」號研製和海試任務的研究所接受媒體採訪稱,聲學系統實現完全國產化、萬米級浮力材料自主研製等系列關鍵技術突破,為「奮鬥者」號實現載人萬米載人深潛發揮重要作用。

「奮鬥者」號聲學系統完全國產化

中科院聲學研究所是「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重點專項下的「全海深潛水器聲學技術研究與裝備研製」項目牽頭單位和「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總體設計、集成與海試」項目中聲學系統課題的承擔單位,由朱敏研究員帶領的海洋聲學技術中心團隊負責完成「奮鬥者」號聲學系統中全海深水聲通信機、地形地貌探測聲納、多波束前視聲納、都卜勒測速儀、避碰聲納的自主研發以及定位聲納和慣性導航設備的系統集成。

朱敏指出,相較於前兩代的「蛟龍」號與「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的聲學系統實現了完全國產化,突破了全海深難關,技術指標更高,在「奮鬥者」號的整個海試過程中表現優秀,為全海深範圍內的持續巡航作業提供可靠技術保障。

其中,水聲通信是「奮鬥者」號與母船「探索一號」之間溝通的唯一橋梁,實現了潛水器從萬米海底至海面母船的文字、語音及圖像的實時傳輸。

「奮鬥者」號正在布放入水,準備開展下潛作業。中科院科學傳播局 供圖

據介紹,由聲學都卜勒測速儀和定位聲納及慣性導航等設備相集成的組合導航系統,為「奮鬥者」號的巡航作業提供了高精度的水下定位導航。在11月16日的下潛作業中,藉助組合導航系統和聲納設備,「奮鬥者」號潛航員僅用半小時便成功取回此前布放在萬米海底的3個水下取樣器,成功實現「海底撈針」,並通過水聲通信機將取樣畫面回傳至母船。

萬米級浮力材料自主研製獲重大突破

據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介紹,固體浮力材料的作用是為潛水器的順利下潛和安全上浮提供保障,其性能直接關係到潛水器與潛航員的安全,也是眾多深海科學考察裝備及實現海洋資源開發的核心材料。

全海深固體浮力材料研製與生產過程中,核心技術問題是要解決材料的密度與強度的協同關係,既要密度低又要耐高水壓。

為此,中科院理化所牽頭開展萬米級浮力材料自主研製項目攻關,在前期多年技術積累的基礎上,採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軟化學製備技術,短時間內研製出固體浮力材料核心原材料高強空心玻璃微球,實現中國浮力材料研究的重大突破,進而利用緻密填充堆積技術結合輕質高強樹脂基材,製備出具有高安全係數的萬米級固體浮力材料並進行批量化生產,解決了長期以來國產固體浮力材料強度差密度高的技術難題。

中科院理化所還進一步聯合國內優勢力量進行浮力材料在模擬深海高壓下的性能評估和大型構件粘接加工。同時,為推動固體浮力材料的可持續發展,該所項目組在基礎研究方面也進行部署,組織相關單位開展浮力材料涉及的相關基礎科學問題研究。

聚「力」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科學研究

中科院力學研究所是中科院最先開展海洋工程研究的單位之一,具有全面堅實的學科積累和技術儲備。「十三五」期間,為更好的支撐「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的研製任務,中科院力學所與深海所成立深海力學研究的聯合實驗室,隸屬中科院深海技術創新研究院,共同為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的關鍵力學問題提供技術攻關。

這期間,中科院力學所承擔了「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重點專項研究的多項任務,圍繞全海深耐壓結構的疲勞破壞機制和壽命評估技術,以及非定常潛浮運動快速仿真方法開展研究,為結構和外型設計提供支撐。

據介紹,中科院力學所的研究揭示深海載人潛水器「耐壓艙」用鈦合金Ti62A等的(保載)疲勞破壞機制,發現較低頻率下,隨著加載頻率的增加,疲勞壽命增大,升/降載時間顯著降低「耐壓艙」用鈦合金Ti62A保載疲勞壽命,並且保載疲勞壽命與升載/降載時間在雙對數坐標下呈近似線性關係。同時,該所還研究建立反映載荷形式和缺口對耐壓艙用鈦合金Ti62A的疲勞性能影響模型。(完)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奮鬥者」號,了不起
    外觀酷似一條綠色大頭魚的「奮鬥者」號,是國際上首次可以同時搭載3人下潛的萬米載人潛水器。本領如此高超,要歸功於它有著一顆強大的「中國心」,在多個關鍵技術和重要材料領域,擁有很高的國產化程度,核心部件國產化率超過96.5%。
  • 10909米!「奮鬥者」號憑啥這麼牛?
    10909米!11月28日,海南三亞南山港,創造了我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的「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凱旋而歸。累計完成30次下潛,其中8次突破萬米,這個曾在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10909米的「奮鬥者」號,究竟是何方神聖?又身懷哪些獨門絕技?
  • 海底1萬米,你好!——「奮鬥者」號標註中國載人深潛新坐標
    2012年,7000米級「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問世,創造當時同類作業型載人潛水器下潛深度7062米的世界紀錄;2017年,4500米級「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獲得突破,實現「關鍵技術自主化、關鍵設備國產化」。攻關不停步,海洋科技必須自主自強。作為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的一個核心研製項目,「奮鬥者」號實現了跨系統、跨單位、跨部門的大團隊合作。
  • 坐底馬裡亞納海溝,「奮鬥者」號萬米通信靠喊嗎?
    10909米!「奮鬥者」號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實現萬米載人深潛的國家。實際上,「奮鬥者」號這個國之重器全身上下都是打破紀錄的關鍵核心技術。「親愛的觀眾們,萬米的海底妙不可言,希望我們能夠通過『奮鬥者』的畫面向大家展示萬米的海底。」
  • 海底1萬米,你好!——「奮鬥者」號標註中國載人深潛新坐標
    2012年,7000米級「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問世,創造當時同類作業型載人潛水器下潛深度7062米的世界紀錄;2017年,4500米級「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獲得突破,實現「關鍵技術自主化、關鍵設備國產化」。攻關不停步,海洋科技必須自主自強。作為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的一個核心研製項目,「奮鬥者」號實現了跨系統、跨單位、跨部門的大團隊合作。
  • 深潛海底10909 「奮鬥者」號創中國紀錄的科技力
    2020年11月10日8時12分,「奮鬥者」號成功坐底世界最深處馬裡亞納海溝,3位潛航員第一時間通過水聲通信系統向全國觀眾直播了他們所看到的萬米海底世界。  水聲通信是「奮鬥者」號與母船「探索一號」之間溝通的唯一橋梁,可以實現潛水器從萬米海底至海面母船的文字、語音及圖像的實時傳輸。
  • 【中國科學報】「奮鬥者」號:從國產到「國創」
    載人艙保證「奮鬥者」號「下得去」,固體浮力材料則使其「上得來」。2012年我國第一臺載人深潛器「蛟龍」號下海時,固體浮力材料全部來自進口。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張敬傑在心中埋下夢想:將來一定要用國產材料取而代之。  2017年「深海勇士」號出徵時,首次實現了4500米級全國產固體浮力材料的應用,其技術正是來源於張敬傑團隊。而這一次,他們要挑戰10000米。
  • 【新華網】海底1萬米,你好!——「奮鬥者」號標註中國載人深潛新坐標
    2012年,7000米級「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問世,創造當時同類作業型載人潛水器下潛深度7062米的世界紀錄;2017年,4500米級「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獲得突破,實現「關鍵技術自主化、關鍵設備國產化」。  攻關不停步,海洋科技必須自主自強。
  • 「奮鬥者」號成功坐底萬米深馬裡亞納海溝,致敬大國重器
    「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採用了安全穩定、動力強勁的能源系統,擁有先進的控制系統和定位系統以及耐壓的載人球艙和浮力材料。這是「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入水時的場景。(中國船舶集團供圖)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柴雅欣報導  在逐夢深藍的路上,中國人又「潛」進了一大步。
  • 「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成功坐底馬裡亞納海溝——「萬米的海底,妙...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奮鬥者」號裡有什麼「小秘密」&nbsp&nbsp&nbsp&nbsp在「奮鬥者」號海試現場指揮部,通過搭載的聲學通信系統,萬米深海傳來潛航員的聲音
  • 中科院在「奮鬥者」號研製和海試中發揮核心關鍵作用
    10月27日下潛首次突破萬米,並於11月10日創造了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11月13日,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載人潛水器與著陸器在萬米海底的聯合作業,向全社會進行了視頻直播。  中國科學院所屬10餘家單位全面參與了「奮鬥者」號研製和海試工作,是研製任務的核心單位,海試任務的牽頭組織單位,「奮鬥者」號的業主單位。  中科院是「奮鬥者」號研製任務的攻堅隊。
  • 「奮鬥者」號上的最強中國智慧
    11月28日,成功完成萬米海試的「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勝利返航。自2020年10月10日起,「奮鬥者」號赴馬裡亞納海溝開展萬米海試,成功完成13次下潛,其中8次突破萬米。11月10日8時12分,「奮鬥者」號創造了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標誌著我國在大深度載人深潛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 覆核洋底科考作業功能,「奮鬥者」號再探萬米洋底_騰訊網
    「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採用了安全穩定、動力強勁的能源系統,擁有先進的控制系統和定位系統以及耐壓的載人球艙和浮力材料。這是「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入水時的場景。(中國船舶集團 供圖) 在逐夢深藍的路上,中國人又「潛」進了一大步。 11月19日10時09分,由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國重器」——「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成功坐底馬裡亞納海溝。
  • 「奮鬥者」號坐底10909米 創造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
    「奮鬥者」號能在萬米洋底勇往直「潛」,得益於有一顆強大的中國「心臟」。作為我國唯一一臺可以搭載人員下潛到海底一萬米的科考裝備,「奮鬥者」號代表了當前深海工程技術領域的頂級水平,更在多個關鍵技術和重要材料領域擁有國產化核心,國產化率超過96.5%。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研究員、「奮鬥者」號潛航員楊波和他的團隊經歷了從「蛟龍」號、「深海勇士」號到「奮鬥者」號的一次次任務。
  • 深度10909米,「奮鬥者」號來了!
    我國載人潛水器發展歷程從百米淺海到萬米深海,中國載人深潛事業劈風斬浪的幾十年,我國先後突破了多項核心深潛技術。點擊視頻,感受中國一代代深潛人的「深藍夢」。中國第一艘載人潛水器——7103救生艇研製成功。雖然它只能下潛300米,航速也只有四節,但也是那個年代最先進的救援型載人潛水器。
  • 海底1萬米,你好!
    2012年,7000米級「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問世,創造當時同類作業型載人潛水器下潛深度7062米的世界紀錄;2017年,4500米級「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獲得突破,實現「關鍵技術自主化、關鍵設備國產化」。攻關不停步,海洋科技必須自主自強。
  • 「奮鬥者」號身上的「黑科技」
    下面,我們就來扒一扒「奮鬥者」號的那些「高精尖」技術裝備。它有聰明的大腦和一雙靈活的手說起這位「奮鬥者」,就不得不談它的控制系統,也就是它的「大腦」。「奮鬥者」號的「大腦」由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精心打造。深海一片漆黑,地形環境高度複雜,「奮鬥者」號的「大腦」必須實現高精度航行控制,不然就可能有「觸礁」風險。
  • 「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順利完成萬米深潛試驗
    圖1 「奮鬥者」號正在開展下潛作業在「蛟龍」號、「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研製與應用的良好基礎上,研發團隊歷經五年艱苦攻關,在耐壓結構設計及安全性評估、鈦合金材料製備及焊接、浮力材料研製與加工、聲學通信定位、智能控制技術、鋰離子電池、海水泵、作業機械手等方面實現多項重大技術突破,順利完成了潛水器的設計、總裝建造、陸上聯調、水池試驗和海試驗收,核心部件國產化率超過96.5%,具備了全海深進入、探測和作業能力,正式轉入試驗性應用階段。
  • 深度10909米!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
    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器下潛突破萬米2020年10月27日,中國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在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成功下潛突破1萬米,達到10058米,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今天「奮鬥者」號將再次挑戰全球海洋最深處。
  • 坐底深度10909米!「奮鬥者」號是如何抗住萬米深潛重壓的?
    世界雖沒有這麼深(一萬丈相當於3.3萬多米),但萬米深淵是存在的,那就是太平洋中的馬裡亞納海溝,它是世界最深的海溝,被稱為「地球第四極」,水壓高、完全黑暗、溫度低,是地球上環境最惡劣的區域之一,其最深處接近110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