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瞎子島一半今日回歸 最東方領土明年開放旅遊
□晚報記者 李寧源綜合黑龍江日報報導
黑瞎子島,一個神秘的地方。自1929年中東路事件俄方佔島至今,一直在俄方(前蘇聯)控制下。 2005年6月2日,中俄兩國外長互換《關於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批准書,標誌著協定正式生效,作為爭議土地,黑瞎子島約一半歸中國所有。
今天上午,黑瞎子島將正式回歸中國,這塊327平方米的土地成為了中國最東方的領土。
島上能看見野生黑熊
黑瞎子島地處我國最東端「金雞」版圖上雞冠位置,面積約327平方公裡,在中俄邊界撫遠縣境內的黑龍江、烏蘇里江匯合處,兩江主航道我國一側,四面環水,是我國東北部的極角,祖國最早見到太陽的地方,與長江入海口的崇明島面積相當,是香港的1/3,澳門的12倍。撫遠三角洲,民稱黑瞎子島。滿文名:摩林烏珠島,漢譯 「馬頭」的意思。俄稱:塔拉巴洛夫島、大烏蘇里島。
黑瞎子島是由銀龍島、黑瞎子島、明月島等3個島系93個島嶼和沙洲組成。北臨黑龍江,長約60公裡,東南部靠烏蘇里江,長約40公裡,西、南是連接黑、烏兩江的撫遠水道,長約35公裡。該島西距撫遠縣城11公裡,東距俄哈巴羅夫斯克1.5公裡。
每年5月1日到6月10日為春漁期, 7月15日至8月1日為伏漁期,在黑龍江這兩個魚期打魚時, 130多漁民駕船,一字排開,整天與黑瞎子島為伴。俄羅斯軍隊的軍艦就在眼皮底下,艦上軍人半個月一換崗。這回好了,這島的一半是我國的了,他們的軍艦就該撤走,到哪兒打魚都沒人管了。
老漁民李文奇世代以打魚為生,且老父親就是打魚時不幸墜江身亡的。據他講,幾十年前,在江中打魚還能看到島上有俄羅斯人打魚和放牛,那時他們有一些好客的還過來,拿著烤肉和咱們一起喝酒,一大碗一大碗的,咱們一般喝不過他們。這些年看不到居民了,除了幾個崗哨就是樹。
當問及黑瞎子島名稱是否與黑瞎子 (熊)有關時,老人樂了,這倒沒聽說有什么正式說法,但打魚時,確實經常能看到在江邊來回走動,下來喝水的黑瞎子。
全島約有十萬棵古樹
今天上午,本報記者採訪了2006年登島勘測中俄邊界專家組組長、工程師熊啟生,他至今對這個島的美麗記憶猶新。
據熊啟生介紹,全島平均海拔約為40米,地勢平坦,大面積是溼地,局部有幾處海拔超過40米的高地。
黑瞎子島上江汊縱橫,水草豐盛,主要魚類有鯉魚、鯽魚、鰱魚、白魚、鰲花等幾十種,是鮭魚洄遊的必經之路。最可貴的是,黑瞎子島全島基本處於未開發狀態。
「這個島的自然環境實在太美了,一直保持著原始植被,上面的古樹高度都在10多米,物種豐富,有柳樹、榆樹、楊樹、柞樹、牧草和溼地。」熊啟生估算了一下,按照植被覆蓋密度來看,島上約有近十萬棵樹。
劃界嚴格遵照一國一半
黑瞎子島左邊與撫遠縣通河鄉小河子村僅1公裡之遙,那裡人們的生活整年與島相伴,他們對島有特殊的感情。該島是我國經松花江、黑龍江水路去哈巴羅夫斯克的必經之路。經過的尤其是長期住在哈巴的國人,都有過與島相關的親身經歷。
黑瞎子島是佳木斯市去哈巴,撫遠縣去哈巴的水上必經之路。前些年邊貿熱時,人們多是從佳木斯上哈巴,去時順水7個小時,回來逆水8個小時。現在遊客等都從撫遠走,乘船不到一個小時就到哈巴。
從船上看島,一片蔥綠,滿眼森林,偶見連片的別墅群,但都不很大,且有不少還是漁民住的木棚,湊巧還能看到江邊有俄羅斯的垂釣者。
俄方在島上建有兩處農場:一處在島中北部黑龍江南岸,有樓房15棟,多為五層,一處廠房、一個水塔、三個大煙囪、四個立式油罐、一個俱樂部。
另一處1984年在黑瞎子島中東部建有曙光農場,開墾耕地6074公頃,修建了26米高的防水堤壩31.6公裡和環島公路。俄方在明月島上建有阿穆爾航道局和修船廠, 7棟兩層樓房,一片平房,一個水塔,一個煙囪,居民區內有柏油路。
在撫遠水道與烏蘇里江匯合口北岸,俄方1999年10月建有一座高28米的東正教堂,附近有一處小型直升機場,俄方在島上建有兩處高壓電力線, 2001年7月,在銀龍水道中部修築一道鎖壩,拋石護坡。在烏蘇里江上諾沃村附近建有上島舟橋,共有浮舟107個,全長800米,舟橋兩端有固定橋墩,平時可通汽車。
「當時劃定界限時,是嚴格遵照中俄兩國平分黑瞎子島定的,當然,裡面也要考慮到島上的固有因素。」熊啟生說,黑瞎子島上東半有俄羅斯教堂、民居、牧場,西半則完全是原始狀態,根據最後勘定,確定黑龍江主航道——黑瞎子島——烏蘇里江主航道組成了界線。
「中國一方陸地面積大一些,俄羅斯一方水域面積大一些。」
(責任編輯:楊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