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5年回歸中國的領土 曾是越南的飛地 居住著我國唯一的海洋民族
1885年回歸中國的領土 曾是越南的飛地 居住著我國唯一的海洋民族
1885年回歸中國的領土 曾是越南的飛地 居住著我國唯一的海洋民族
中國除了漢族,還有55個少數民族。在這些少數民族當中有一個特殊的民族,它就是我國唯一的海洋民族京族。這個民族唯一聚居地在三座小島上,也就是大名鼎鼎的京族三島。
京族在中國人口僅有2萬左右,但是在越南可是主體民族,佔越南總人口的86%,是狹義上的越南人。而由於長期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京族文化更接近於東亞而非東南亞。
京族是一個靠捕魚、養殖為生的民族,也是中國最富裕的少數民族之一。毫不誇張地說,京族人民可以頓頓吃海鮮。
在抗日戰爭期間,京族人民積極投入戰鬥,參加遊擊隊活動,為革命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京族人民聚居的京族三島直到1885年才回歸中國,跟祖國分離長達800多年,現屬於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下轄的東興市江平鎮。
熟悉歷史的人,應該知道中國南部曾經有一個地方叫做交趾,秦朝以後,中國設立了"交趾郡",為今越南北部。
而到了宋初,交趾自立為國,不停地侵略宋朝。而宋朝是一個軍事能力十分薄弱的王朝,這也讓交趾國越發貪婪,後來竟起兵大舉進犯廣西,並屠城邕州,殘暴地殺害了成千上萬百姓的歷史慘案。
宋神宗時期,為了平息叛亂,他竟然把京族三島送給了交趾國,成為了越南的飛地,而這次分離維持了800多年。直到1885年,中國和法國籤訂了《中法和約》,京族三島才重回中國版圖。
京族三島雖然回歸了,但是《中法和約》是一個極其恥辱的條約。以往清政府的不平等條約都是戰敗的情況下簽訂的,但是《中法和約》是中國軍隊大敗法軍的情況下簽訂的。
1883年12月,中法戰爭爆發,清軍連戰皆敗,李鴻章立刻著手跟法國人談判。但是1885年3月戰局發生了反轉,中國軍隊在鎮南關、諒山等地大敗法軍,在北越打開了新局面。
然而就是在這個情況下,李鴻章執意談判,籤訂停戰條件,戰爭終止。不久之後,李鴻章又跟法國籤訂了《中法和約》。
《中法和約》規定:
1.清政府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
2.中越陸路交界開放貿易,中國邊界內開闢兩個通商口岸,允許法國商人在此居住並設領事。
3.降低中國雲南、廣西同越南邊界的進出口稅率。
4.以後中國如修築鐵路,"自向法國業此之人商辦"。
《中法和約》的籤訂,使法國打開了中國的"後門",使中國西南逐漸成為法國的勢力範圍。
當然了,歷史已經成為了過去,如今京族三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由於填海造田,已經跟陸地接壤。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來這裡看看,領略一下海洋民族的民土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