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子島、鴻庥島的300年古樹,見證了南沙群島自古以來都是我國領土
據越南人民軍隊網報導,最近,越南環境與自然保護協會派出官員坐船前往我國南沙群島的南威島(註:越南偽長沙島縣駐地),向偽長沙島縣頒發四棵遺產樹證書。
這四棵遺產樹分別位於南子島(越稱雙子西島)的銀毛樹,樹齡300年以上;鴻庥島(越稱南謁島)的八支濱玉蕊,樹齡300年以上;敦謙沙洲(越稱山歌島)的紅厚殼,樹齡300年以上;景宏島(越稱生存島)的紅厚殼,樹齡100年以上。
越南為什麼會在這個時候對我南沙的古樹進行遺產保護宣示呢?說白了,是心裡作祟,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他們想用這種頒發證書的方法,宣示對我南沙被佔島礁的「主權」。無論他們如何改變花樣玩弄島礁主權,也改變不了南沙群島自古以來屬於我國的事實。
2020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海南省三沙市設立西沙區、南沙區。三沙市西沙區管轄西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代管中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西沙區人民政府駐永興島。三沙市南沙區管轄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南沙區人民政府駐永暑礁。
越方聞知這個消息後,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又是反對又是抗議。反對和抗議均無效,我國在自己的領海和領土上析置自己的行政管理機構,跟域外國家有毛的關係。
正所謂有所為和有所不為,要不是越南單方面改變現狀,我們也不會這麼快在南沙群島設立行政區。
畢竟我國南沙島礁建設才不過幾年,一切都還在完善中,行政區劃析置的條件並不完全成熟。總之,我們並不想鋒芒畢露。
越方做得最錯的事,有兩件事。
第一件事,2007年不該在我南威島設偽長沙島縣,由偽長沙島縣管轄29個我南沙被侵佔島礁,還劃定Song Tu Tay和Sinh Ton兩個行政區。在我南子島、景宏島、南威島非法設行政鄉。非法移民,非法增加兵力,非法組織國內遊客南沙遊,單方面改變現狀在我被侵佔島礁建學校、醫院、郵政所、紀念館、文化場所、添加軍事設施等。
當年,從中越友好關係出發,加上我們在南沙沒有強大基地,我們雖有抗議,但從兩國大局出發,還是忍了。
第二件事,是越方走得更遠的事。2020年3月,越南常駐聯合國代表團接連向聯合國秘書長遞交多份照會,一再宣稱其對南海的非法主張,妄圖否定我國在南海的主權和權益。
這徹底惹怒了我們,國與國之間的事,不能好好商量嗎?非要告到聯合國,把事情搞大。告之前可不可以先跟我們商量,鄰居見面還得打聲打呼。越方這樣做,完全沒把我們放在眼裡,這是要撕破臉的節奏。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更何況我們是鄰居,曾經是兄弟。曾經還有一段血盟關係。
由於越南起了一個壞的開頭,5月份印尼也向聯合國秘書長提交照會,反對我國南海「九段線」主張。被我們嚴厲批駁回去了。
所以,才有了南沙行政區,駐地永暑礁,管理整個南沙群島島礁和海域的事。
越南不服氣,現在又搞一個南沙遺產樹宣示。
好,我們就來說說這幾棵遺產樹自古以來到底是誰的。
南沙群島最大的自然島嶼太平島(陸地面積0.51平方公裡),像這種300年樹齡的古樹至少有數十棵,有的樹齡高達400年。像蓮葉桐、瓊崖海棠(紅厚殼)、葛塔德木、棋盤腳樹(濱玉蕊)最高有4、5層樓,最老的一棵古樹樹圍達907公分,需要六人才能合抱。
太平島的陸地面積雖然不大,但植被的綠化率達90%以上,是一座完全被森林覆蓋的小島,被稱為熱帶雨林、天然氧吧。
太平島樹木有一部分是天然形成的,也有一部分樹木是我國漁民數百年前從大陸移植過來的。經過數百年的演變,存活下來的樹苗,早就變成了參天大樹。
這其中就包括南子島的銀毛樹(白水木),鴻庥島的八支濱玉蕊(棋盤腳樹),敦謙沙洲和景宏島的紅厚殼(瓊崖海棠樹),在太平島都有栽植。
數百年前,我國廣東、廣西、海南、臺灣、福建等地漁民,常年在南沙群島打魚,因為路程較遠,又是木質帆船,去一趟南沙需要半年或一年以上時間(一般打的魚都賣到東南亞各殖民者手中或賣給貴族,也有賣回大陸的漁船)。他們的居住地一般都在太平島、中業島、南子島、西月島、南威島、北子島、景宏島、鴻庥島、敦謙沙洲、南鑰島、馬歡島、費信島等自然島嶼上。
因為居住的時間較長,加上南沙的颱風多、海浪高,對居住房屋和船隻的損害較大,他們便從我國廣東、海南島、臺灣島、西沙等地引進銀毛樹、紅厚殼、濱玉蕊等熱帶樹苗到南沙各島嶼種植。這些樹苗長大後,一是防颱風,二是可以用這些樹幹造屋、造船、做繩索,方便居住和打魚。這也是南沙各島為什麼有這麼多古樹的原因。
下面介紹一下這幾種樹的特徵:
一、銀毛樹(白水木),熱帶海岸特有植物,遍生於我國海南島、西沙群島及臺灣海邊沙地,其木材可用來建造房屋和小漁船。
二、紅厚殼(瓊崖海棠樹),熱帶濱海植物,分布於我國廣東、廣西、海南、臺灣等地,生長於海拔60--200米的丘陵空曠地和海濱沙荒地上,樹幹最高可長到15米,適宜造船、造橋,打造農具和家俱等用材。
三、濱玉蕊(棋盤腳樹),熱帶和亞熱帶植物,我國海南、臺灣、雲南、廣東和廣西等地廣泛分布,最高可長到20米。玉蕊樹皮纖維可做繩索打魚用,木材供建築使用。
上千年來,我國在南沙一直存在著最重要的海洋民事權益,漁民在南沙用智慧和生命開拓出來的基業,更是我國在南沙的主權象徵。漁民去了一批又一批,樹木栽了一遍又一遍,從未間斷,生生不息。
(曾明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