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開門」對接海隧 最快年底貫通

2020-11-23 大公網

  港珠澳大橋首節曲線段沉管E33在7日啟程浮運,將與大橋東人工島對接,圖為沉管安裝船。

  大公網10月7日訊(記者 方俊明)隨著港珠澳大橋首節曲線段沉管(E33)7日啟程浮運,與之對接的大橋東人工島也打開「大門」,等待最後的5節曲線段沉管自東向西安裝。中交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部有關負責人透露,目前最後一節沉管的預製近日即將全面完成,預計最快於今年底完成全部沉管安裝,實現整條長5664米的海底隧道全線貫通。同時,東、西人工島現時也全面進入收尾階段,明年上半年大橋海中人工島和海底隧道的主體工程有望完工。

  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西人工島上在進行混凝土澆築施工

  今年底迎沉管終極對接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由33節沉管拼裝而成,目前自西人工島起由西向東,已完成E1至E28直線段沉管安裝;剩餘的5節全部屬曲線段沉管,並將從連接東人工島的最後第三十三節(E33)倒序安裝,最終將在E29與E30之間進行終極對接,形成全球規模最大的海上沉管隧道。

  大橋島隧工程項目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沉管由位於珠海桂山島的沉管預製廠分兩條生產線進行標準化預製,目前最後一節沉管的預製即將於近日全面完成,所有沉管預製重量逾230萬噸,創世界之最。而最近沉管「最終接頭」的鋼殼混凝土隔艙模擬灌注、鋼接頭混凝土壓力泌水灌注、基底後注漿定量滲透工藝等一系列試驗也完成,為今年底實現整條海隧的沉管終極對接奠定了堅實基礎。

  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的東、西人工島建築設計為「海上大郵輪」形象

  人工島形象「海上大郵輪」

  同時,島隧工程的東、西人工島現時也全面進入收尾階段,與大橋主體橋梁工程實現「橋隧轉換」的施工已經完成,島面工程包括房建、碼頭、電纜等施工亦接近尾聲。據設計,東、西人工島設計形狀均為「蠔貝」型,施工總面積均達10萬平方米左右,而兩島建築以船型姿態遙相對開,以「海上大郵輪」形象為總體形態控制。

  上述負責人透露,兩島建築均包含主體建築、廣場、環島公路等,但兩座島功能定位不同:西島主體建築高3層,其功能以橋梁的養護服務及辦公為主。而東島主體建築高4層,擬建設集交通、管理、服務、救援和觀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運營中心,且開放遊客觀景攬勝功能。譬如東島向東毗鄰香港大嶼山及香港機場,向南為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可近距離觀賞飛機沖天、白海豚嬉戲、航海巨輪穿梭等景象。

相關焦點

  • 快來看看港珠澳大橋的人工島,驚豔世界、無與倫比!
    2017年6月5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北車道鋼封門拆除完成,標誌著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實現了單向貫通。由於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梁已於2016年9月27日貫通了,因此從整個大橋看,北車道已基本貫通。待本月底,海底隧道南車道的鋼封門拆除後,港珠澳大橋就全面貫通了。此前,超級建築給大家介紹過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梁建設、沉管隧道建設以及最終接頭施工的有關情況。
  • 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旅遊設施總體策劃將全球招標
    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旅遊設施總體策劃將全球招標 2019-04-2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孟湘君   中新網4月25日電 據香港《星島日報》報導,港珠澳大橋管理局最快於
  • 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主體建築正式封頂
    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主體建築結構正式封頂大洋網訊 昨日,記者從中國交建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部獲悉,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主體建築結構正式封頂,節點目標順利完成。在伶仃洋海面上,有兩座面積均約10萬平方米的人工島,連接著港珠澳大橋主橋和海底隧道,東人工島連接大橋香港段,毗鄰香港大嶼山及香港國際機場,在大嶼山蔥蔥山景的襯託下,可近距離看飛機起降;向南海域是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能偶見白海豚的嬉戲、浮沉景象;向西,距離6公裡左右是西人工島,兩島相互守望。
  • 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環島路開工 將成觀光車主要通道
    昨日,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的1400米環島路中的南側環島路開始施工。據悉,環島路完工後,將成為觀光車輛進入東人工島的主要通道。東人工島建好後的效果圖(官方網站圖片)據東人工島II工區負責人邱先生介紹,該島環島路全長約1400米,其中連接大橋和隧道的匝道有437米;全路段為雙向雙車道設計
  • 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的旅遊開發已提上了日程
    6月12日至13日期間,大橋管理部門正在對東人工島旅遊及配套設施開發總體策劃及概念設計工作進行評標,並將於近期公布中標團隊。這也標誌著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的旅遊開發提上了日程。2017年12月31日,港珠澳大橋全線亮燈,標誌著全線供電照明系統施工圓滿完成,意味著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已經具備通車條件。亮燈儀式上,大橋東人工島四周燃放起壯麗的煙花。2018年6月1日,大橋香港段和東人工島部分燈光已經亮起,璀璨的橋面在夜色中伸延,和遠處已經亮燈的主橋互相輝映。
  • 港珠澳大橋創下多項第一 「兩島一隧」鑄就世界工程奇蹟
    從2011年5月15日到2011年12月7日,120個鋼圓筒一步一步在風浪不息的伶仃洋上,圈出了兩座島,從設計到施工,這樣的建島方式在全球尚屬首例。這並不是港珠澳大橋島隧建設上唯一的世界第一;為了建設海底隧道,施工方建設了全球首例深埋沉管隧道;為了對接34個隧道結構,數萬噸沉管在13米至44米不等的水深處進行無人對接,誤差控制在2釐米內,被喻為「海底穿針」。
  • 港珠澳大橋:「中國製造」撐起超級工程「世界之最」
    這是鳥瞰港珠澳大橋建設中的西人工島(4月28日攝)。創下多項世界之最,橋島隧合一的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工程部門最終接頭於5月2日正式吊裝沉放,它的對接成功將標誌著全長5664米的海底隧道全線合龍。  老橋梁專家譚國順,1971年起就在中鐵大橋局工作,參與指揮建設包括東海大橋、杭州灣大橋、膠州灣大橋等在內的多所跨海橋梁,他用「集大成者」來形容港珠澳大橋:「世界之最」的背後,是港珠澳大橋在建設管理、工程技術、施工安全和環境保護等領域填補諸多「中國空白」乃至「世界空白」,進而形成一系列「中國標準」的艱苦努力。
  • 港府: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屬內地司法管轄範圍
    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資料圖珠海警方16日通報,12月13日,珠海市公安局與珠海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在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安全檢查站開展聯合執法時,邊檢民警在對一輛前往澳門的穿梭巴士進行例行檢查中發現一名乘客疑似被通緝嫌疑人鍾某明。珠海邊檢已將鍾某明移交給辦案單位處理。17日下午,香港特區政府網站刊出特區政府就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司法管轄權的聲明。
  •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今日貫通:「海底呼吸順暢」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治家粵港澳大灣區(二)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治家今天,世界最長海底隧道貫通,標誌著港珠澳大橋主體全線貫通。年底具備通車條件後,屆時從香港到珠海、澳門陸路車程由3.5小時縮短為半小時。
  •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與東人工島成功對接——首個曲線段沉管精準安裝
    這裡,是水下14米,位於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島頭。2016年10月8日早上7點20分,通過一年的科研,接近兩年的籌劃,半年多的施工準備,以及持續26個小時的施工作業,島隧工程建設者順利完成E33沉管安裝,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實現了與東人工島的成功對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由33節巨型沉管拼接而成,全長5664米,E1沉管與西人工島相連接,E33沉管接東人工島。
  • 上了港珠澳大橋,你能下車逛!人工島,大變身!
    今後去港珠澳大橋「打卡」,不僅是坐車兜風了,還可以上東人工島觀光!4月24日,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官方網站掛出《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旅遊及配套設施開發總體策劃及概念設計招標公告》。招標內容和範圍為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旅遊及配套設施開發總體策劃、概念設計,以及配合後續施工圖設計或設計施工總承包單位進行深化設計。◆◆東人工島在哪?◆◆東人工島是海底隧道的東出入口,位於港粵交界線內地一側,預留了旅遊觀光功能。
  • 環球時報記者登上港珠澳大橋及其人工島 領略「超級工程」的設計之美
    的確,這座被英國媒體評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跨海大橋有著多項世界第一的紀錄:它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有著世界上最長、最深的公路沉管隧道,而在隧道的修建過程中,進行的是世界上最精準的深海對接……然而,被很多人忽視的是,這座大橋還是一座充滿美感的工程。2月3日至5日,《環球時報》記者登上港珠澳大橋及其人工島,穿越海底隧道,成為項目交付驗收前最後一批領略大橋之美的訪客。
  • 港府: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司法權屬內地
    香港特區政府昨天(12月17日)就有關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司法管轄權問題發布聲明,表示在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上設立的安檢站為臨時安檢措施,該部分位於珠海範圍,屬內地司法管轄範圍。這項臨時措施與「三地三檢」的安排並無牴觸。
  • 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開發旅遊 全球招標
    原標題:開發旅遊全球招標 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 (資料圖,湯銘明 宋金峪攝)>   4月25日,港珠澳大橋管理局正式發布《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旅遊及配套設施開發總體策劃及概念設計招標公告》,境內外符合要求的企業均可參與投標,中標單位將對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旅遊及配套設施開發總體策劃、概念設計,以及配合後續施工圖設計或設計施工總承包單位進行深化設計。
  • 港珠澳大橋建設都攻克了哪些世界性難題?
    隧道建設的第一戰,就是要以最快速度在海中建起兩個離岸人工島,實現海中橋隧轉換銜接。在港珠澳大橋建設之前,我國建造外海人工島的技術積累幾乎是空白。在水深10餘米且軟土層厚達幾十米的深海中,如何打下這個超級工程的「基座」,成為大橋島隧工程項目部團隊面臨的難題。在外海造人工島,既要解決工程技術難題,也要兼顧保護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生態環境,需要平衡的因素很多。
  • 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貫通 抗7級地震、壽命120年
    從珠海景色最美的濱海道路——情侶路上向東遠眺,全長55公裡的港珠澳大橋宛若蛟龍,蜿蜒騰越於蔚藍色的海面上。這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橋梁工程,也是綜合建設難度最大、最具挑戰性的超級工程:在風大浪急的外海搭建使用壽命120年的鋼鐵巨橋、在海底40多米深處建造最長的沉管隧道、穿越30萬噸級航道和白海豚保護區的施工現場……可以說,每一項挑戰都前所未有。
  • 港珠澳大橋又一次驚動了中央!
    繼港珠澳大橋橋梁主體貫通後
  • 港珠澳大橋人工島顏值爆表,再次震撼了全世界!
    正在建設的港珠澳大橋是連接香港、珠海、澳門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它集橋、島、隧道於一體,全長55公裡,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同時也擁有世界上最長的沉管海底隧道,是中國建設史上裡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梁。
  • 港珠澳大橋人工島是如何修建的
    港珠澳大橋人工島是如何修建的.   連接香港、珠海、澳門三地,全長55公裡的港珠澳跨海大橋正式通車的消息刷爆了整個網際網路,這項偉大的工程讓舉國沸騰,讓世界矚目。
  •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合龍 系世界上最長公路沉管隧道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在三十多米深的海底,港珠澳大橋5.6公裡長的海底隧道中,最後12米也就是最終接頭的安裝,5月2日完成對接。對接成功代表海底隧道全線合龍貫通。香港東方日報網2日稱,港珠澳大橋東連香港、西接珠海、澳門,是集橋、島、隧道為一體的超級跨海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