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曲線沉管安裝成功!港珠澳大橋又一次驚動了中央!

2021-01-16 SOHO珠海

繼港珠澳大橋橋梁主體貫通後

叒叕有好!消!息!

大橋的首個曲線沉管安裝成功啦!


 央視昨天(10月8日)全程追蹤和報導,而且魚頭從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部得到最新消息,港珠澳大橋隧道E33沉管精準安裝完成!這是島隧工程的第一根曲線段沉管啊!


上圖是港珠澳大橋的整體工程圖,

整體主要由主橋和海底隧道構成,

在9月28日,港珠澳大橋的橋梁已經貫通了!


圖來自科普中國

而兩大人工島中間,由海底隧道相接,

要在深海當中插入33根鋼筋混凝土管節,

通過這些沉管對接,從而形成海底隧道,

工程的困難程度,可想而知!



已經完成安裝了29根沉管!

其中就包括剛安裝完成的曲線沉管E33!

作為東人工島的第一根沉管!

也是首根曲線沉管,全長135米,重達6噸!

難度比其他28根直線沉管大得多!




海底隧道總長5664米,每根沉管長約180米,高約11.4米,浮運過程要水深超過14米,而且還要綜合考慮到沉管傾斜、波浪等因素,而且是自西向東,依次安裝對接!



每根沉管由8個部分組合而成,對接工作還必須要在海裡完成,誤差又必須控制在幾釐米內,不得不感嘆:真的太難啦!!



為了給沉管安裝創造條件,還要經過碎石粗拋、鋼軌布設,水下精鋪等工作。據統計,每根沉管的止水帶造價就高達200多萬!累積了這麼多的人力物力,才有這樣的創舉啊!



為了防止水流動力變差,或者基床回淤,在島隧結合部分,還設置了倒流堤,再進行對接!



在考慮了路程、水深、成本等等因素後,工程部決定從東人工島開始安裝曲線沉管,自東向西的曲線沉管對接工程就此開始!




相信在不久的未來,

剩餘的其他4節曲線沉管部分也對接完成,

最艱難的海底隧道建成!

那麼,距離港珠澳大橋面世也不遠啦!

期待她震驚世界那一天吧!!


來的港珠澳大橋能美成啥樣?

來來來!魚頭帶你先一睹為快!



(兩島對峙)







除了東西人工島,

還有其他靚到爆的工程!


(資料圖)


(拱北隧道施工情況)


(口岸整體規劃圖)



看看央視的具體報導


據了解

港珠澳大橋主體橋開始鋪裝工作,

島隧工程也將於明年上半年全部完成!

在這裡,我們要特別感激——

那些奮戰在一線的大橋建設者!

並向他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 轉自風聲工作室(fengshengnews) 


 ◆ ◆

▶珠海版《南山南》來了!我把珠海唱給你聽~

▶廣東省人民醫院珠海醫院招聘144名醫務人員!
▶珠海驚現無敵海景露天廁所,美哭了!
▶珠海的規劃開掛了!不用再羨慕北上廣啦!!
▶珠海這十家餐廳,據說吃過5家的叫吃貨,全吃過的叫食神!

▶珠海這位13歲美少女,一雙逆天長腿居然破了吉尼斯記錄!

▶一個珠海戶口價值幾十萬,2016年入戶珠海門檻又降了!

▶珠海居然有一條超有FEEL的老街,堪比鼓浪嶼!

▶對不起,我要去珠海了,別再找我了!


分享珠海美好生活

▼點閱讀原文查看更多珠海好吃、好玩

投稿、爆料、推廣請聯繫

QQ :2327741284

電話: 400 1818 098

調戲SOHO君私人微信:soho0756

相關焦點

  • 港珠澳大橋首節曲線沉管成功安裝 央視全程直播海底隧道與東人工島對接
    10月8日,經過近1年的科研籌劃,3個多月的攻堅備戰,26小時的連續高強度作業,港珠澳大橋E33沉管成功安裝,並創下對接偏差小於1毫米的極限精度新記錄。廣東省發改委原主任李春洪、廣東海事局局長梁建偉、廣東省交通廳副廳長賈紹明、三地委辦公室主任蘇建梅、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局長朱永靈到現場指導工作,賈紹明施工前做動員講話,李春洪在沉管對接後作總結,對現場施工和安裝團隊給予高度肯定和讚賞。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由33節巨型沉管拼接而成,全長5664米,E1沉管與西人工島相連接,E33沉管接東人工島。
  •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與東人工島成功對接——首個曲線段沉管精準安裝
    高壓下,四周寂靜得只能聽見呼吸聲,身體隨著海流飄動著,潛水員們一次次重複測量,像剛開始學會數數的孩子一樣,認真謹慎地向應答器那頭報著一串串數據。這裡,是水下14米,位於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島頭。2016年10月8日早上7點20分,通過一年的科研,接近兩年的籌劃,半年多的施工準備,以及持續26個小時的施工作業,島隧工程建設者順利完成E33沉管安裝,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實現了與東人工島的成功對接。
  • 港珠澳大橋有海底隧道嗎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如何建成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 全長6.7公裡 是世界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也是我國第一條外海沉管隧道。海底部分約5664米,由33節巨型沉管和1個合龍段最終接頭組成,最大安裝水深超過40米。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概述  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迎來了全線貫通的歷史時刻!
  • 引入港珠澳大橋沉管工藝,車陂隧道預計明年底通車
    歷經6天的乾塢灌水,國內首座全斷面澆築內河沉管隧道首批沉管已順利完成起浮作業。此次沉管的成功起浮,標誌著車陂隧道工程項目施工進度將進入「快車道」,港珠澳大橋沉管技術的突破升級。建設中的琶洲地區。沉管工藝迭代升級港珠澳大橋有約6.7公里海底隧道,其沉管隧道長約5.6公裡,是港珠澳大橋難度最高的控制性工程。為確保港珠澳大橋120年的使用壽命,中交四航局僅用14個月就建起了佔地56萬平方米的世界最大沉管夢工廠,以高超的工藝水準,耗時6年完成了17節超級沉管的預製使命。繼港珠澳大橋之後,車陂隧道項目「移花接木」其關鍵技術——全斷面預製。
  • 港珠澳大橋建設都攻克了哪些世界性難題?
    港珠澳大橋像一條海上巨龍,連通香港、珠海、澳門,不僅惠及三地,還將對整個珠三角區域的社會經濟發展起到極大推動作用,標誌著我國從橋梁建設大國向橋梁建設強國邁出了堅實一步。自2009年12月動工以來,港珠澳大橋的建設者們面對重重考驗,運用多項尖端科技,攻堅克難推進工程建設,取得了500多項專利技術。
  • 【新中國的第一】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
    在港珠澳大橋管理局調度中心的大屏上,港珠澳大橋全線22.9公裡的橋面,6.7公裡的沉管隧道,以及東西人工島的運行情況一覽無餘。沒有這座大橋之前,由於伶仃洋的阻隔,珠海、澳門與香港之間的陸上交通需要3個多小時。上世紀90年代末,香港回歸祖國,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認為有必要儘快建設連接港珠澳三地的跨海通道,以發揮港澳優勢,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
  •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合龍 系世界上最長公路沉管隧道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在三十多米深的海底,港珠澳大橋5.6公裡長的海底隧道中,最後12米也就是最終接頭的安裝,5月2日完成對接。對接成功代表海底隧道全線合龍貫通。香港東方日報網2日稱,港珠澳大橋東連香港、西接珠海、澳門,是集橋、島、隧道為一體的超級跨海通道。
  • 港珠澳大橋海底沉管隧道已建成三分之二(圖)
    6日對外宣布,5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E22沉管安裝成功,圖為工人施工 鄧媛雯 攝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6日對外宣布,5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E22沉管安裝成功,圖為沉管出塢 鄧媛雯 攝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6日對外宣布,5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E22沉管安裝成功,圖為沉管安裝水域 鄧媛雯 攝  中新網珠海11月6日電
  • 第78集 港珠澳大橋的海底隧道
    作為舉世矚目的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在2018年10月24號順利通車運營。它是我國第一條集橋梁、人工島和海底隧道為一體的跨海通道,同時也是全球總體跨度最長、世界上沉管最重、沉管隧道最長的跨海大橋。如今,港珠澳大橋的美麗、雄偉令人們讚嘆不已,但在實現這份美麗的過程中,建設者們執著奮鬥的精神,卻鮮為人知。
  • 世界史上最貴的大橋,港珠澳大橋厲害之處在哪?
    特別是在「一國兩制」框架下,三地成功創立的完整的大橋工程決策體系,對未來大灣區整體基礎設施建設是極為寶貴的財富。為什麼要建海底隧道、而不是一橋通到底?因為港珠澳大橋的路線經過了伶仃洋海域中最繁忙的主航道,目前達到了10萬噸級通航等級,而遠期還要通航30萬噸油輪。
  •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今日貫通:「海底呼吸順暢」
    2017年上半年,隨著粵港澳大灣區概念橫空出世,受港珠澳大橋主體7月全線貫通和香港回歸20周年雙重利好刺激,「珠海港」四個月內收穫9個漲停,一舉成為灣區概念股龍頭。隨著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越來越近,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經濟「灣」呼之欲出,而作為橋頭堡的珠海,更是將進入珠港澳半小時生活圈。
  • 面對老外獅子大開口,他們自主攻關成就了中國的港珠澳大橋!
    時間撥回到2005年,那一年建設港珠澳大橋計劃剛剛提出,但現實情況是,在沉管隧道領域,中國的技術還無法望及國際水平。如此情況下,國外媒體都特別關注港珠澳大橋,其實就是因為一個字:「難」。工程體量之巨大,建設條件之複雜,是以往世界同類工程都沒有遇到的。
  • 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核心部件用了24萬噸河北鋼
    據悉,在港珠澳大橋建設中,河鋼提供了含釩高強抗震螺紋鋼筋及精品板材產品約24萬噸。其中,13.5萬噸高強抗震螺紋鋼筋用於海底隧道巨型沉管建設,為創造外海沉管隧道滴水不漏的建設奇蹟做出了貢獻。世界上最長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海底隧道長5.6公裡,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
  • 港珠澳大橋:「中國製造」撐起超級工程「世界之最」
    這是鳥瞰港珠澳大橋建設中的西人工島(4月28日攝)。創下多項世界之最,橋島隧合一的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工程部門最終接頭於5月2日正式吊裝沉放,它的對接成功將標誌著全長5664米的海底隧道全線合龍。  正是基於鄰近香港國際機場航線限高和伶仃洋航道滿足30萬噸輪船通航的需要,港珠澳大橋最終選擇了集橋—島—隧於一體的設計施工方案。這條世界最長的海底沉管隧道由33個巨型沉管組成,每節管道長180米,寬37.95米,高11.4米,單節重約8萬噸。
  •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結構貫通!世界級偉大工程將橫空出世!
    近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永久結構勝利貫通。此前,超級建築給大家介紹過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沉管的製造、浮運、下沉,安裝,以及最終接頭的製造、浮運、下沉等關鍵環節。今天,超級建築再給大家說說就在這幾天進行的、剛剛結束的,海底隧道沉管最終接頭的焊接和注漿施工,這也是沉管隧道施工最後環節的倒數第三和倒數第二個關鍵工序。海底隧道正式貫通只差最後一步。2017年5月2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工程採用我國自主研發製造的12000噸全迴轉浮吊「振華30」,創下6000噸級最終接頭一天內完成安裝貫通的世界工程記錄,毫米級對接、滴水不漏。
  • 6萬噸巨無霸沉入海底,難度超越港珠澳大橋
    在高鐵、橋梁建設方面非常出眾,港珠澳大橋就是非常有名的代表,但是今天我們要看的深中通道工程是繼港珠澳大橋之後又一國家級重點工程,該工程是集「橋、島、隧、水下互通」為一體的超級工程。又一超級工程創先例!6萬噸巨無霸沉入海底,難度超越港珠澳大橋。
  • 港珠澳大橋隧道沉管埋入40多米海底 如何頂住這近10層樓深海水壓力?
    是迄今為止世界最大體量的沉管…… 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這一系列世界之最,使其被英國《衛報》 評為「世界第七大奇蹟」,顯得分毫不過分。正是港珠澳大橋島隧項目總工程師林鳴帶領的幾千人團隊,在伶仃洋海面「走鋼絲」,靠著「科學家精神」,相繼突破了深埋沉管、快速成島、隧道基礎、工廠法預製、外海深槽安裝等一系列世紀難題。 最終接頭安裝前夕,南方 記者深入工程一線專訪林鳴,逐一解讀島隧工程的世紀難題。今日推出第一篇,敬請垂注。 港珠澳大橋隧道沉管埋入40多米海底,如何頂住這近10層樓深海水壓力?
  • 港珠澳大橋之後,伶仃洋上再起超級工程
    受訪者供圖 浩瀚的伶仃洋上,距港珠澳大橋正北38公裡,正開啟一個新徵程——又一世界級超大「橋、島、隧、海底互通」四位一體集群工程,全長24公裡,設計八車道、時速100公裡的深圳至中山通道(以下簡稱深中通道)已顯雛形,其中特長海底沉管隧道和一座飄浮在海上的特大懸索橋,將開創世界先例。
  • 港珠澳海底沉管隧道世界難題的中國解法
    作為世界矚目的重大項目,港珠澳大橋是我國繼三峽工程、青藏鐵路、南水北調、西氣東輸、京滬高鐵之後又一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其中沉管隧道是目前世界上綜合技術難度最大的沉管隧道,也是世界上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全長5664米。獨立自主挑戰世界難題    先鋪法海底沉管隧道只有建成的丹麥厄勒海峽和在建的韓國釜山二個沉管隧道工程,沉管的浮運安裝均由荷蘭公司實施。
  •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滴水不漏震驚香港橋王,全球漏水率10%
    厄勒海峽大橋與韓國巨加大橋分別建成於2000年和2010年,而到2016年6月記者採訪時港珠澳大橋尚在建設中。當記者質疑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當下的滴水不漏,問是否尚需要時間驗證時,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設計總負責人劉曉東說:「隧道是否漏水,在施工過程中就會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