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首節曲線沉管成功安裝 央視全程直播海底隧道與東人工島對接

2021-01-16 中交一航

10月8日,經過近1年的科研籌劃,3個多月的攻堅備戰,26小時的連續高強度作業,港珠澳大橋E33沉管成功安裝,並創下對接偏差小於1毫米的極限精度新記錄。至此,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實現與東人工島的成功對接。廣東省發改委原主任李春洪、廣東海事局局長梁建偉、廣東省交通廳副廳長賈紹明、三地委辦公室主任蘇建梅、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局長朱永靈到現場指導工作,賈紹明施工前做動員講話,李春洪在沉管對接後作總結,對現場施工和安裝團隊給予高度肯定和讚賞。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由33節巨型沉管拼接而成,全長5664米,E1沉管與西人工島相連接,E33沉管接東人工島。2013年5月,沉管由西至東依次安裝,截至今年7月,沉管安裝團隊完成28節沉管安裝,隧道長度達到4860米。

由於每節沉管高度有11.4米,考慮到沉管傾斜,波浪等因素,浮運過程要求水深必須超過14米,如果按照順序依次對接,在第29節沉管安裝完成後,第30節沉管必須從第29節沉管頂上經過,而E29沉管頂上深水只有14米,非常接近沉管浮運要求的極限值,存在擱淺或碰撞等重大安全隱患,最經濟、最安全的方式就是從E33沉管開始由東向西安裝後面五節沉管。

E33沉管位於東人工島島頭區,是首個曲線段管節,施工水域狹窄,地勢環境與海流情況複雜,施工周期長。受現場水動力條件影響易發生基床回淤,且窗口期處於南方颱風頻發季節,沉管安裝風險與難度前所未有,安裝團隊面對許多未知的施工挑戰。

長達近1年的科研攻關、籌劃準備,是沉管安裝施工順利推進的堅實基礎。2015年底,安裝團隊正式啟動E33沉管浮運安裝籌劃準備工作,詳細倒排施工計劃,周密部署每道關口,將每項工作落實到人、到崗。工程師們認真總結西人工島島頭段E1沉管安裝施工經驗,在細緻梳理每一道工序的基礎上,對E33沉管施工方案進行持續對比優化,數次召開專家會進行風險分析,不斷完善風險管控措施,全面提升技術保障能力。

團隊秉持「每一次都是第一次」的工作理念,高強度、高密度攻堅施工3個多月,為沉管安裝提供了可靠的技術、裝備和團隊保障。針對島頭段基床強回淤難題,團隊通過安裝防淤鋼蓋板、布設防淤屏等手段,有效避免基床回淤超限,為沉管安裝創造了有利條件。人工水下整平期間,團隊克服交叉作業等困難,安排潛水員24時輪番上陣,在水下14米高強度連續作業20餘天,使用刮刀「去高補低」完成了2500平方米的碎石鋪設,將高低誤差精準控制在4釐米。團隊分階段組織開展了風險排查,針對11道主要工序中的18個大類200多項風險源逐一辨識,尤其加強船機設備的排查維保。同時,團隊積極開展沉放演練,通過實操提升作業人員操作水平,強化風險意識,統一作戰思想。

E33沉管安裝對隧道貫通、大橋通車意義重大。熱帶風暴「艾力」給沉管安裝施工帶來極不穩定的氣象風險,10月6日,經過四次氣象窗口決策會,項目總部慎之又慎地下達了出塢浮運的指令。

10月7日凌晨5:30,林鳴總經理下達開工指令,E33沉管緩緩絞移出塢。在10多艘海事警戒船護衛下,12艘大馬力拖輪拖航著E33沉管啟程。

浮運安裝過程中,安裝團隊與國家海洋預報中心密切協作,實時監測、預報分析熱帶風暴的動向,及其對施工海域的影響。團隊制定了詳細的施工計劃與風險預控方案,現場施工節點精準到時分的控制力度,作業人員高效、嫻熟的操作與配合,充分展示了團隊精益求精的組織能力和高水平的作戰能力。

經過26個小時連續作業,完成千斤頂拉合、水力壓接後,10月8日7:20,E33沉管與東人工島成功對接。經貫通測量,沉管軸線、標高、縱坡完全滿足設計標準,對接精度再創小於1毫米的極限紀錄。

在E33沉管安裝過程中,中央電視臺等多家媒體採用現場直播、專題報導等方式進行了全面深入的報導。(王有祥 尹曉偉)

相關焦點

  • 首個曲線沉管安裝成功!港珠澳大橋又一次驚動了中央!
    大橋的首個曲線沉管安裝成功啦! 央視昨天(10月8日)全程追蹤和報導,而且魚頭從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部得到最新消息,港珠澳大橋隧道E33沉管精準安裝完成!這是島隧工程的第一根曲線段沉管啊!上圖是港珠澳大橋的整體工程圖,整體主要由主橋和海底隧道構成,在9月28日,港珠澳大橋的橋梁已經貫通了!▼
  •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與東人工島成功對接——首個曲線段沉管精準安裝
    這裡,是水下14米,位於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島頭。2016年10月8日早上7點20分,通過一年的科研,接近兩年的籌劃,半年多的施工準備,以及持續26個小時的施工作業,島隧工程建設者順利完成E33沉管安裝,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實現了與東人工島的成功對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由33節巨型沉管拼接而成,全長5664米,E1沉管與西人工島相連接,E33沉管接東人工島。
  • 港珠澳大橋有海底隧道嗎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如何建成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 全長6.7公裡 是世界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也是我國第一條外海沉管隧道。海底部分約5664米,由33節巨型沉管和1個合龍段最終接頭組成,最大安裝水深超過40米。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概述  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迎來了全線貫通的歷史時刻!
  • 第78集 港珠澳大橋的海底隧道
    作為舉世矚目的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在2018年10月24號順利通車運營。它是我國第一條集橋梁、人工島和海底隧道為一體的跨海通道,同時也是全球總體跨度最長、世界上沉管最重、沉管隧道最長的跨海大橋。如今,港珠澳大橋的美麗、雄偉令人們讚嘆不已,但在實現這份美麗的過程中,建設者們執著奮鬥的精神,卻鮮為人知。
  •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今日貫通:「海底呼吸順暢」
    港珠澳大橋的世界之最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裡,包括海中橋隧主體工程、三地連接線及口岸,是目前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最長鋼鐵大橋:港珠澳大橋有15公裡為全鋼結構鋼箱梁,是目前世界最長鋼鐵大橋。最長海底隧道:港珠澳大橋海底沉管隧道全長6.7公裡。
  •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合龍 系世界上最長公路沉管隧道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在三十多米深的海底,港珠澳大橋5.6公裡長的海底隧道中,最後12米也就是最終接頭的安裝,5月2日完成對接。對接成功代表海底隧道全線合龍貫通。香港東方日報網2日稱,港珠澳大橋東連香港、西接珠海、澳門,是集橋、島、隧道為一體的超級跨海通道。
  • 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開門」對接海隧 最快年底貫通
    港珠澳大橋首節曲線段沉管E33在7日啟程浮運,將與大橋東人工島對接  大公網10月7日訊(記者 方俊明)隨著港珠澳大橋首節曲線段沉管(E33)7日啟程浮運,與之對接的大橋東人工島也打開「大門」,等待最後的5節曲線段沉管自東向西安裝。中交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部有關負責人透露,目前最後一節沉管的預製近日即將全面完成,預計最快於今年底完成全部沉管安裝,實現整條長5664米的海底隧道全線貫通。
  • 港珠澳大橋建設都攻克了哪些世界性難題?
    海上巨龍昭示的科技自信■劉曉東 黃 浩 解放軍報記者 郭 晨人工島,打造超級工程的海上「基座」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是我國首條外海沉管隧道。2011年5月中旬,液壓振動錘將首個鋼圓筒沉入水底,插入泥中21米,垂直度偏差小於五百分之一,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首個世界超大直徑、超深埋深、超大體量鋼圓筒順利振沉,揭開了西人工島島壁結構施工序幕。同年9月,隨著第61個巨大的鋼圓筒穩穩插入珠江口開闊的海面上,港珠澳大橋海中西人工島主體結構宣告完成。
  • 海底沉管隧道施工智能化!深中通道首節沉管成功安裝
    深中通道首節沉管成功安裝大眾日報記者 薄克國2020-06-21 11:25:26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繼港珠澳大橋工程之後,駐魯央企——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再次參建舉世矚目的世界工程和大國重器。
  • 6萬噸巨無霸沉入海底,難度超越港珠澳大橋
    在高鐵、橋梁建設方面非常出眾,港珠澳大橋就是非常有名的代表,但是今天我們要看的深中通道工程是繼港珠澳大橋之後又一國家級重點工程,該工程是集「橋、島、隧、水下互通」為一體的超級工程。又一超級工程創先例!6萬噸巨無霸沉入海底,難度超越港珠澳大橋。
  • 港珠澳大橋海底沉管隧道已建成三分之二(圖)
    6日對外宣布,5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E22沉管安裝成功,圖為工人施工 鄧媛雯 攝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6日對外宣布,5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E22沉管安裝成功,圖為沉管出塢 鄧媛雯 攝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6日對外宣布,5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E22沉管安裝成功,圖為沉管安裝水域 鄧媛雯 攝  中新網珠海11月6日電
  • 港珠澳海底沉管隧道世界難題的中國解法
    作為世界矚目的重大項目,港珠澳大橋是我國繼三峽工程、青藏鐵路、南水北調、西氣東輸、京滬高鐵之後又一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其中沉管隧道是目前世界上綜合技術難度最大的沉管隧道,也是世界上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全長5664米。獨立自主挑戰世界難題    先鋪法海底沉管隧道只有建成的丹麥厄勒海峽和在建的韓國釜山二個沉管隧道工程,沉管的浮運安裝均由荷蘭公司實施。
  • 世界最寬海底沉管隧道首節沉管對接完成
    中新社深圳6月17日電 (蔡敏婕 嶽路建)17日11時45分,歷經約34個小時的出塢、浮運、系泊、安裝,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首節沉管實現與西人工島暗埋段對接。這標誌著深中通道項目關鍵線路的核心控制性工程取得進展。
  • 首個「八車道」海底隧道,難度超過港珠澳大橋
    首個「八車道」海底隧道,難度超過港珠澳大橋。長約6.8公裡、雙向8車道、時速100公裡、設計使用壽命100年,又一座超級隧道正在伶仃洋形成。這是正在建設的超級大工程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工程,也是世界首次使用的雙向八車道超寬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比舉世矚目的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長1.2公裡,寬兩車道。
  • 震撼大片揭秘:港珠澳大橋的六個「世界之最」!
    (央視財經《第一時間》欄目)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總體跨度最長、鋼結構橋體最長、海底沉管隧道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是公路建設史上技術最複雜、施工難度最高、工程規模最龐大的橋梁,一起來了解一下港珠澳大橋的世界之最。
  • 港珠澳大橋人工島是如何修建的
    港珠澳大橋人工島是如何修建的.   連接香港、珠海、澳門三地,全長55公裡的港珠澳跨海大橋正式通車的消息刷爆了整個網際網路,這項偉大的工程讓舉國沸騰,讓世界矚目。
  • 深中通道首節沉管海底安裝成功
    據廣東交通集團發布消息,6月17日11:45分,歷經約34個小時的出塢、浮運、系泊、安裝,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首節沉管順利實現與西人工島暗埋段對接,完成了首次「海底初吻」。 這標誌著深中通道項目關鍵線路的核心控制性工程取得重大進展,更標誌著中國在沉管隧道建設領域登上了新的技術高峰。
  • 世界史上最貴的大橋,港珠澳大橋厲害之處在哪?
    港珠澳大橋各項設計參數港珠澳大橋全長55千米,其中包含22.9千米的橋梁工程和6.7千米的海底隧道,隧道由東、西兩個人工島連接 ;橋墩224座,橋塔7座;橋梁寬度33.1米,沉管隧道長度5664米、寬度28.5米、淨高5.1米;橋面最大縱坡3%,橋面橫坡2.5%內、隧道路面橫坡1.5%內;橋面按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速度100千米/小時,全線橋涵設計汽車荷載等級為公路
  • 港珠澳大橋原班人馬!中國南方又一跨海工程,八千名工人全面復工
    在中國南端一望無垠的伶仃洋海域上,超過八千名建設工人從全國各地向此集結,距離港珠澳大橋僅40公裡的又一綜合性跨海大橋、海底隧道和人工島結合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當中,這就是中國又一大型跨海基建項目——深中通道,其多項紀錄甚至超過港珠澳大橋。
  •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滴水不漏震驚香港橋王,全球漏水率10%
    劉正光從西人工島進入隧道,從El管節入口處乘坐電動車到達E24管節(當時,港珠澳大橋的全部33節管節中已經完成了25節的沉放)。在已經完成的4.5公裡隧道(已經是當時世界最長的沉管隧道)中,他作為「橋王」,以行內人的專業視角審視沉管隧道的每個細節。結果出乎他的意料,24節管節的192個接頭沒有一點點滲漏的痕跡,整個隧道內既沒有「雨」,更沒有「河」,甚至沒有水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