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原班人馬!中國南方又一跨海工程,八千名工人全面復工

2021-01-13 國器CountChine

在中國南端一望無垠的伶仃洋海域上,超過八千名建設工人從全國各地向此集結,距離港珠澳大橋僅40公裡的又一綜合性跨海大橋、海底隧道和人工島結合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當中,這就是中國又一大型跨海基建項目——深中通道,其多項紀錄甚至超過港珠澳大橋。作為深中通道的重點攻堅工程,全球跨徑最大的海中鋼箱梁懸索橋——伶仃洋大橋,目前經過三天三夜5098立方米混凝土的不間斷澆筑後,大橋的首個承重臺澆築進度完成,其接近極限的單次澆築總量創下了海上施工的又一項世界紀錄。

出品|國器

深中通道是在虎門大橋承受交通壓力日益增大的情況下被提上建造歷程

在本月5號下午投入運營20多年的虎門大橋,橋身出現明顯的波浪式抖動,隨即在大橋實行雙向全封閉的後一晚,經過12名國內知名橋梁專家的研究討論,初步認為在海上大風的環境下橋面產生了渦振現象。據統計全長近4588米的虎門大橋車輛日流量已經超過14萬輛,大橋幾乎每日都在高負荷運行當中,這也是珠三角地區近年日益增長的經濟和人口壓力所導致的交通緊張局面。而為了減輕虎門大橋的交通負荷,進一步加強粵東粵西之間的經濟聯繫,深中通道就是在這樣的背景被提上了建設日程。

總造價預計超500億的深中通道與港珠澳大橋呈一南一北跨海之勢

初步預計總投資超500億的深中通道將深圳和中山兩市連接起來,整體上採用東邊隧道西邊橋梁並結合人工島的修建模式,其全長近24公裡從東往西依次主要為長達625米的東人工島、長達6.8公裡的海底沉管隧道、長625米的西人工島和主跨高達1666米的伶仃洋大橋等。在正值2016年年底伶仃洋的枯水期時,包括挖泥船、起重船在內的九艘大型工程船聚集在此處。從深中通道的西人工島建設開始,與港珠澳大橋形成一南一北之勢、又一世界級跨海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開建。

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的修建團隊為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的原班人馬

除了伶仃洋大橋外,深中通道最為引人注目的就是長達6.8公裡的海底沉管隧道,其雙向八車道的布局創下了全球海底隧道的紀錄。而且值得稱道的是深中海底沉管隧道由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原班人馬承建,而且為港珠澳大橋特別修建的沉管預製廠,也將繼續運營並為深中通道提供混凝土沉管。但是沉管施工團隊面對的是長度超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1.2公裡,以及長達50公裡的沉管運輸距離,這比將沉管運輸到港珠澳大橋的施工地點,足足增加了三倍之多,可以說深中海底沉管隧道的建設難度相比更大。

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主要有沉管制造、海上運輸和沉管對接三大難題

雖然整個工程預計投資為500億,但為運輸沉管而量身打造的沉管浮運安裝一體船,其一艘的造價就接近五個億。在沉管制造和海上運輸的難題被解決後,沉管施工團隊面臨的最後一道關口就是海底沉管隧道的對接和安裝。由於對海底沉管對接的精度要求極高,施工團隊除了在工程船的輔助下,還必須利用好天時地利人和,其環境條件要控制在小於六級海風以及小於0.8米浪高的情況下,最終在長達12個小時的對接過程中,兩個沉管之間對接的誤差要控制在五公分內。

深中通道西人工島57個高達14層樓高的巨型鋼結構圓筒被打入海底

深中通道規模較大的還是兩個大型人工島的修建,如西人工島主要由57個巨型鋼結構的圓筒組合而成,每個高度達到14層樓高的圓筒打入海底深處。在鋼結構的圓筒插入海底後,施工隊要將總量40萬立方米的混泥土澆築在圓筒內,其工程規模之浩大無與倫比。隨著全國疫情局面好轉和復工潮的來臨,深中通道的建設工人從一開始的700人逐漸增長到目前的8000人。由於深中通道在年初因疫情局面工期被迫放緩,而在復工後的工程全線也出現了數千人同時施工的壯觀局面。

將於2024年投入運營的深中通道將中山深圳兩市之間的路程縮短至30分鐘內

目前深中通道工程隊正在加緊對東人工島的施工,爭取在明年年初能夠與沉管隧道相連。由中鐵隧道局承建的深中通道是連接兩岸的交通大動脈,其與港珠澳大橋相結合有利於粵港澳大灣區的進一步融合發展。預計2024年深中通道投入運營之時,將使中山和深圳兩市之間兩個多小時的行程減小至30分鐘以內,屆時兩岸之間行駛的車輛通過伶仃洋時,將通過橋、隧、島等多種通道,感受到深中通道這個世界級工程所帶來的魅力與震撼。

相關焦點

  • 港珠澳大橋原班人馬再次出手,北方首條深海隧道開建,打通大連灣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港珠澳橋大橋的誕生,讓每一個中國人自豪,這次原班人馬再次出手,將在北方建設新的海底隧道,跨黃海直通大連,這又是一個什麼樣的工程呢?本期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我們在建設港珠澳大橋的時候,可以說經歷了重重磨難,國外的先進技術不但不提供給我們,甚至看都不讓我們看,最終經過科研人員的刻苦專研另闢蹊徑,我們不僅掌握了相關製造工藝,還獨創了很多的工藝技巧,最終完成了這一個難度極大的工程,足夠讓世人眼前一亮。
  • 港珠澳大橋人工島發生事故 一工人工作時墜海死亡
    港珠澳大橋人工島發生事故 一工人工作時墜海死亡 2014-07-24 10:56:5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丁文蕾     工人在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岸邊躉船墮海
  • 港珠澳大橋有海底隧道嗎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如何建成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 全長6.7公裡 是世界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也是我國第一條外海沉管隧道。海底部分約5664米,由33節巨型沉管和1個合龍段最終接頭組成,最大安裝水深超過40米。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概述  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迎來了全線貫通的歷史時刻!
  • 港珠澳大橋:「中國製造」撐起超級工程「世界之最」
    這是世界上最長的鋼結構橋梁,僅主梁鋼板用量就達到42萬噸,相當於建60座艾菲爾鐵塔的重量……  港珠澳大橋——橫空出世,橫跨伶仃洋海域。這是「一國兩制」框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設的世界級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 港珠澳跨海大橋用上湖州造「龍門吊」
    昨天上午,湖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企業浙江邦博機械有限公司,有2臺龐大的龍門式起重機在經過再次檢查後準備發車出庫,運往香港在建的港珠澳跨海大橋工地交付用戶。  據悉,港珠澳大橋建成後將成為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其建設備受全球矚目。該項目海底隧道E20沉管與已建隧道數日前剛精確對接,目前已建總長3465米、完成隧道總長安裝部分61%。
  • 【新中國的第一】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
    原標題:【新中國的第一】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  2018年底,經過6年籌備、9年建設,全長55公裡的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這一超級工程集橋梁、隧道和人工島於一體,其建設難度之大,被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它的建成,不僅標誌著中國從橋梁大國走向橋梁強國,也意味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式駛入快車道。
  • 港珠澳大橋人工島是如何修建的
    港珠澳大橋人工島是如何修建的.   連接香港、珠海、澳門三地,全長55公裡的港珠澳跨海大橋正式通車的消息刷爆了整個網際網路,這項偉大的工程讓舉國沸騰,讓世界矚目。
  • 港珠澳大橋人工島怎麼防止被水淹?
    作為鐵路工程師,我對港珠澳大橋一直比較關注,還寫過相關科普文章,港珠澳大橋有三個核心關鍵的工程,其一就是跨海大橋,其二就是跨海隧道,其三就是銜接隧道和大橋的人工島,這三個超級工程合在一起,鑄造了港珠澳跨海大橋這個舉世無雙的超級大工程,也證明了我國工程建造技術已經在世界上遙遙領先
  • 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了!看《人民畫報》上的超級工程
    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在廣東珠海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儀式並宣布大橋正式開通。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西接廣東珠海和澳門,總長約55公裡,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 港珠澳大橋實現5G網絡全覆蓋:高清人臉辨識、北鬥參與運維
    據香港文匯網7月3日報導,港珠澳大橋5G通信網絡建設日前通過驗收測試,標誌著大橋5G通信網絡全線開通,實現橋區內地部分5G信號全面覆蓋。 顯示中國通信產業高技術標準和能力 據了解,全長55公裡的港珠澳大橋是全球最長跨海大橋,主體工程集橋梁、隧道和人工島於一體,複雜的結構設計對橋體網絡信號連續覆蓋亦形成巨大考驗;譬如要經過大量的技術驗證,克服超遠覆蓋要求、拱形路面覆蓋要求(避免盲區和死角)等。
  • 卡特彼勒為港珠澳大橋提供CAT®(卡特)發電機組
    您的瀏覽器不支持播放視頻 工作中的CAT發電機組中國裡程碑之作,港珠澳大橋已於2018年正式開通,它是超級跨海工程,主體工程集橋、島、隧於一體,它也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總長約55公裡,120年設計使用壽命。
  • 港珠澳大橋建設背後的故事!
    全長約55公裡的港珠澳大橋,橫跨珠江口外伶仃洋海域,將香港、澳門和珠海三地連為一體,過去,從珠海市抵達香港,開車需要3個半小時,而隨著港珠澳大橋的投入使用,只需要半個小時。那麼,港珠澳大橋到底用了多少砂石骨料?
  • 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貫通 抗7級地震、壽命120年
    從珠海景色最美的濱海道路——情侶路上向東遠眺,全長55公裡的港珠澳大橋宛若蛟龍,蜿蜒騰越於蔚藍色的海面上。這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橋梁工程,也是綜合建設難度最大、最具挑戰性的超級工程:在風大浪急的外海搭建使用壽命120年的鋼鐵巨橋、在海底40多米深處建造最長的沉管隧道、穿越30萬噸級航道和白海豚保護區的施工現場……可以說,每一項挑戰都前所未有。
  • 揭秘港珠澳大橋重要的紐帶——東西人工島
    全國人民共同見證這個「超級工程」通車的歷史性一刻。  港珠澳大橋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被英國《衛報》評為「新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線路全長55公裡、使用壽命120年、可抗颱風16級、主梁鋼板42萬噸、橋墩224個。  這些數據大家應該都耳熟能詳了吧?現在,我們要揭秘的是連接港珠澳大橋的至關重要的紐帶——東西人工島,這也被譽為世界人工島建造史上的奇蹟。
  • 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地盤工作檯墜海 已致1死3傷1失聯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昨天(29日)下午3點25分,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地盤發生工作檯墮海意外,5名工人隨之墜落,其中兩人被鐵枝掃中跌落對面橋墩受傷,另外3人則跌入海中,目前意外已致1人死亡1人失蹤。 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地盤工作檯墜海
  • 世界史上最貴的大橋,港珠澳大橋厲害之處在哪?
    其次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香港與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區的交通聯繫因伶仃洋的阻隔而受到限制;由於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認為有必要儘快建設連接港珠澳三地的跨海通道,以發揮港澳優勢,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特別是在「一國兩制」框架下,三地成功創立的完整的大橋工程決策體系,對未來大灣區整體基礎設施建設是極為寶貴的財富。
  • 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傑出校友孟凡超遂中行
    孟凡超是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的總設計師。2004年初,孟凡超開始主持港珠澳大橋的可行性研究,於2009年12月完成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的初步設計。2011年2月至2012年10月,孟凡超又主持完成了港珠澳大橋深水區橋梁工程施工圖設計。港珠澳大橋設計、建設的15年裡,孟凡超全程參與其中。
  • 中國打通又一跨海隧道!穿越8度地震區,院士直言世界級挑戰工程
    從珠江口伶仃洋海域的港珠澳大橋,到其原班人馬建設的深中通道,中國幾乎所有的大型跨海工程都集中在廣東境內,這裡見證了全球最為頂尖的橋梁修建技術和世界級難度的海底隧道挖掘。繼港珠澳大橋和深中通道之後,中國南方海域再次迎來了新的跨海工程——汕頭海灣隧道的全線貫通。
  • 港珠澳大橋「強筋健骨」的奧秘—新聞—科學網
    港珠澳大橋全長近50公裡,除去隧道部分的海中橋梁長度約為23公裡,由將近1500根鋼管複合樁支撐起來,體量龐大。鋼管樁作為深埋在水面下數十米的橋梁根基,在120年的全壽命周期中無法更換且維護困難,必須確保可靠性,做到萬無一失。 李京告訴《中國科學報》,港珠澳大橋的基礎防護工程主要是對鋼管複合樁的防腐施工。
  • 17級颱風襲擊港珠澳大橋,超級工程能否扛住?
    ▲大樹被連根拔起▲建築工地塔吊倒塌▲行人被大風吹倒這麼大的風暴,許多朋友紛紛擔心,正在為通車做最後準備的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情況怎麼樣呢?大橋會不會被強颱風摧毀呢?海底隧道會不會被海水倒灌呢?超級建築專門了解了港珠澳大橋的目前情況,給大家說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