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隧道沉管埋入40多米海底 如何頂住這近10層樓深海水壓力?

2020-12-01 中國巖土網

島隧總長達6.7公裡,是世界最長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為保證通行30萬噸輪船,隧道最大埋深40多米,是世界第一次嘗試沉管深埋;33節沉管,每節約180米長、8萬噸重,是迄今為止世界最大體量的沉管……

島隧總長達6.7公裡,是世界最長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為保證通行30萬噸輪船,隧道最大埋深40多米,是世界第一次嘗試沉管深埋;33節沉管,每節約180米長、8萬噸重,是迄今為止世界最大體量的沉管……

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這一系列世界之最,使其被英國《衛報》 評為「世界第七大奇蹟」,顯得分毫不過分。

7年建設,7年創新。正是港珠澳大橋島隧項目總工程師林鳴帶領的幾千人團隊,在伶仃洋海面「走鋼絲」,靠著「科學家精神」,相繼突破了深埋沉管、快速成島、隧道基礎、工廠法預製、外海深槽安裝等一系列世紀難題。

最終接頭安裝前夕,南方 記者深入工程一線專訪林鳴,逐一解讀島隧工程的世紀難題。今日推出第一篇,敬請垂注。

港珠澳大橋隧道沉管埋入40多米海底,如何頂住這近10層樓深海水壓力?


「在土木工程中,沉管是最難控制的。」 港珠澳大橋島隧項目總工程師林鳴說。

在建築經典理論中,沉管隧道並沒有「深埋」的做法,都是沿河床下方2—3米薄薄地「淺埋」。但為了保證30萬噸輪船的通航,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最大埋深40多米,就是海床下20多米、近10層樓的高度。

「深埋」要面臨的難題,主要是沉管在海底受力的問題,在20多米的覆蓋層,有超過淺埋沉管5倍的荷載,林鳴拿起桌上的紙巾盒演示:「就像這個盒子,隧道受力有橫向和縱向,橫向的力可以通過鋼筋等調整。但縱向的受力不容易解決,尤其是接頭受力。」林鳴擔心,「200多個水下接頭,如果有一個接頭破壞,後果不堪設想」。

「此前,沉管制作的工具箱裡只有剛性和柔性兩種方法。」林鳴解釋,剛性結構好比一塊長條積木,而柔性結構好比樂高小塊積木拼接的積木條。剛性是整體結構,使接頭漏水的概率減小,但如果基底出現沉降,大體量沉管受力不均勻出問題的概率也隨之增大。而柔性結構是用小管節串成一個大管節,比剛性結構應對沉降有明顯優勢。

然而,在大橋前期設計階段,國際知名島隧諮詢公司的專家比較兩種結構,認為無論哪種方案對港珠澳大橋隧道都存在一定的問題。

很長一段時間裡,林鳴和團隊在這個問題上苦思冥想。2012年11月17日凌晨,總設計師劉曉東的手機上收到一條簡訊:「嘗試研究一下半剛性。」發信人是林鳴。

「那一夜我幾乎沒睡,凌晨五點左右,我的腦海中突然閃出了『半剛性』這個概念,它能夠提高接頭的能力,可能是從結構上解決深埋沉管的一條出路。」林鳴回憶。他所提出的半剛性結構設想,是保留甚至強化串起小管節之間的鋼絞線,加強小管節之間的連接,使180米長、由4個小關節連接而成的標準管節的變形受到更大的約束,增強深埋沉管的防錯位能力。

在對「半剛性」連續不斷的質疑聲中,林鳴經歷了200多個備受煎熬的日子,最終,6家專業機構的分析計算結果證明,「半剛性」的想法可行。

借用這條「半剛性」的概念,林鳴團隊又用了3年時間開發了一套實現它的產品。「這套產品非常巧妙。」林鳴說,「原本,沉管間的接頭只能承受600噸的重力,超過就容易損壞。加上這個支座後,受力超過了600噸,安全問題解決了。」這套被林鳴命名為「記憶支座」的產品在記者採訪前夕才剛剛出爐。

「記憶支座」誕生,深埋問題才算徹底解決。而世界百年沉管結構的工具箱除了已有的「剛性」、「柔性」之外,也因此增加了「半剛性」的新成員。

相關焦點

  • 港珠澳大橋有海底隧道嗎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如何建成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 全長6.7公裡 是世界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也是我國第一條外海沉管隧道。海底部分約5664米,由33節巨型沉管和1個合龍段最終接頭組成,最大安裝水深超過40米。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概述  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迎來了全線貫通的歷史時刻!
  • 第78集 港珠澳大橋的海底隧道
    作為舉世矚目的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在2018年10月24號順利通車運營。它是我國第一條集橋梁、人工島和海底隧道為一體的跨海通道,同時也是全球總體跨度最長、世界上沉管最重、沉管隧道最長的跨海大橋。如今,港珠澳大橋的美麗、雄偉令人們讚嘆不已,但在實現這份美麗的過程中,建設者們執著奮鬥的精神,卻鮮為人知。
  • 港珠澳海底沉管隧道世界難題的中國解法
    萬噸重的巨型沉管、180米長的標準管節、40多米的海底埋深、120年的使用壽命……一串串關鍵數字,在珠江入海口註定了建造海底沉管隧道將會是一個世界級的難題。在河海交匯、水文複雜的港珠澳海域,用十幾艘大型船隻浮運8萬噸重的巨型沉管,好似一個浩浩蕩蕩的「航母編隊」,如何在海底溝槽中高精度地安裝,被稱為交通業的「珠穆朗瑪峰」,誰能攻克這一世界難題?    中交一航局二公司,這個位於青島的品牌國企,憑著厚積薄發的技術優勢,迎難而上,在中交集團帶領下,打破了國際的技術壟斷,讓中國的海底沉管隧道技術一下站到了世界之巔。
  •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滴水不漏震驚香港橋王,全球漏水率10%
    (本文原標題:《怕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漏水,香港毒舌「橋王」:要不帶雨傘雨鞋?結果出乎意料!》)10月24日上午9時,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我們的沉管隧道要經受40米水深,相當於約5個大氣壓的壓力,在這麼大的壓力之下,無論是密封件還是沉管混凝土或者其他環節出現問題,瞬間就會顯現。一定是有缺陷才會漏水,從理論上講,如果施工構件或者施工工藝沒有缺陷,沉管隧道未來也不會漏水。」他們是怎樣做到了「國際一流」並打造了「超級樣板工程」的呢?港珠澳大橋建設六年來,中國工程建設者為了實現沉管隧道的「滴水不漏」歷盡艱辛。
  • 在超過40米深的海水裡,港珠澳海底隧道是怎樣做到滴水不漏的呢?
    在超過40米深的海水裡,港珠澳海底隧道是怎樣做到滴水不漏的呢?目前世界最長,埋入海底最深設計使用壽命最長,綜合技術難度最高,等這些世界之最當之無愧屬於崗大橋海底最大橋海底隧道港珠澳大橋海底沉管隧道的全長約6.7公裡,最深處位於48米深的海底隧道,由33節預製沉管以及一個長約12米重達目前500噸的最終接頭拼接而成,有小夥伴就有疑問了港珠海底隧道周圍全是水,它會不會漏水呢?
  • 甬舟鐵路正式上馬 將擁有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高鐵隧道
    圖片來自中國鐵建官方微信公眾號  繼港珠澳大橋通車後,又一項挑戰世界難題、突破科技壁壘的超級工程——甬舟鐵路於近日全面啟動勘察設計,標誌著這條世界上控制因素最複雜、越海橋隧工程技術難度最大的鐵路正式上馬。日前,中國鐵建披露了一些具體勘查設計細節。
  • 40米水壓下「滴水不漏」,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是如何防水的?
    2017年3月7日,港珠澳大橋工程完成了最後一個管節的安裝,意味著這個「世紀工程」打贏沉管安裝的「收官之戰」。這條5.6公裡的海底隧道,在攻破重重技術難關之後,保證了40米水壓下的「滴水不漏」,打破了世界紀錄。
  •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合龍 系世界上最長公路沉管隧道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在三十多米深的海底,港珠澳大橋5.6公裡長的海底隧道中,最後12米也就是最終接頭的安裝,5月2日完成對接。對接成功代表海底隧道全線合龍貫通。香港東方日報網2日稱,港珠澳大橋東連香港、西接珠海、澳門,是集橋、島、隧道為一體的超級跨海通道。
  • 世界史上最貴的大橋,港珠澳大橋厲害之處在哪?
    人工島——工程量最大+技術難度最高港珠澳大橋工程量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工程是:橋—島—隧集群的主體工程。承建方在全球範圍內首次提出深插式鋼圓筒快速成島技術,用120個巨型鋼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插入到海底,然後在中間填土形成人工島。每個圓鋼筒的直徑22.5米,差不多和籃球場一樣大,高度55米,相當於18層樓的高度,重量高達550噸,相當於一架A380「空中巴士」。
  •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今日貫通:「海底呼吸順暢」
    港珠澳大橋的世界之最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裡,包括海中橋隧主體工程、三地連接線及口岸,是目前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最長鋼鐵大橋:港珠澳大橋有15公裡為全鋼結構鋼箱梁,是目前世界最長鋼鐵大橋。最長海底隧道:港珠澳大橋海底沉管隧道全長6.7公裡。
  • 港珠澳大橋海底沉管隧道已建成三分之二(圖)
    6日對外宣布,5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E22沉管安裝成功,圖為工人施工 鄧媛雯 攝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6日對外宣布,5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E22沉管安裝成功,圖為沉管出塢 鄧媛雯 攝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6日對外宣布,5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E22沉管安裝成功,圖為沉管安裝水域 鄧媛雯 攝  中新網珠海11月6日電
  •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與東人工島成功對接——首個曲線段沉管精準安裝
    這裡,是水下14米,位於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島頭。2016年10月8日早上7點20分,通過一年的科研,接近兩年的籌劃,半年多的施工準備,以及持續26個小時的施工作業,島隧工程建設者順利完成E33沉管安裝,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實現了與東人工島的成功對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由33節巨型沉管拼接而成,全長5664米,E1沉管與西人工島相連接,E33沉管接東人工島。
  • 港珠澳大橋原班人馬!中國南方又一跨海工程,八千名工人全面復工
    在中國南端一望無垠的伶仃洋海域上,超過八千名建設工人從全國各地向此集結,距離港珠澳大橋僅40公裡的又一綜合性跨海大橋、海底隧道和人工島結合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當中,這就是中國又一大型跨海基建項目——深中通道,其多項紀錄甚至超過港珠澳大橋。
  • 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貫通 抗7級地震、壽命120年
    從珠海景色最美的濱海道路——情侶路上向東遠眺,全長55公裡的港珠澳大橋宛若蛟龍,蜿蜒騰越於蔚藍色的海面上。這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橋梁工程,也是綜合建設難度最大、最具挑戰性的超級工程:在風大浪急的外海搭建使用壽命120年的鋼鐵巨橋、在海底40多米深處建造最長的沉管隧道、穿越30萬噸級航道和白海豚保護區的施工現場……可以說,每一項挑戰都前所未有。
  • 引入港珠澳大橋沉管工藝,車陂隧道預計明年底通車
    近日,隨著車陂隧道項目乾塢灌水系統一鍵啟動,重達6萬噸的兩艘「車陂航母」順利開展灌水作業。歷經6天的乾塢灌水,國內首座全斷面澆築內河沉管隧道首批沉管已順利完成起浮作業。此次沉管的成功起浮,標誌著車陂隧道工程項目施工進度將進入「快車道」,港珠澳大橋沉管技術的突破升級。
  • 港珠澳大橋創下多項第一 「兩島一隧」鑄就世界工程奇蹟
    這並不是港珠澳大橋島隧建設上唯一的世界第一;為了建設海底隧道,施工方建設了全球首例深埋沉管隧道;為了對接34個隧道結構,數萬噸沉管在13米至44米不等的水深處進行無人對接,誤差控制在2釐米內,被喻為「海底穿針」。一個個這樣的工程奇蹟,造就了港珠澳大橋的順利完工。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治家、李妍(署名除外)  港珠澳大橋究竟是怎樣建成的?
  •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結構貫通!世界級偉大工程將橫空出世!
    近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永久結構勝利貫通。此前,超級建築給大家介紹過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沉管的製造、浮運、下沉,安裝,以及最終接頭的製造、浮運、下沉等關鍵環節。今天,超級建築再給大家說說就在這幾天進行的、剛剛結束的,海底隧道沉管最終接頭的焊接和注漿施工,這也是沉管隧道施工最後環節的倒數第三和倒數第二個關鍵工序。海底隧道正式貫通只差最後一步。2017年5月2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工程採用我國自主研發製造的12000噸全迴轉浮吊「振華30」,創下6000噸級最終接頭一天內完成安裝貫通的世界工程記錄,毫米級對接、滴水不漏。
  • 港珠澳大橋的世界之最 世界總體跨度最長的跨海大橋
    港珠澳大橋的世界之最 世界總體跨度最長的跨海大橋時間:2018-10-24 07:10   來源:中國新聞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港珠澳大橋的世界之最 世界總體跨度最長的跨海大橋 央視網消息: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總體跨度最長、鋼結構橋體最長、海底沉管隧道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是公路建設史上技術最複雜
  • 建在海底46米之下的港珠澳大橋隧道,萬一漏水怎麼辦?看完很佩服
    港珠澳大橋建設被譽為是我國近代最偉大的工程之一,在平均水深達到37米的地方建設一條55千米長的跨海大橋,其工程建造難度是很多人都無法想像的,在建橋時,為了增加殼體穩定性,也採用了一部分海底隧道,但港珠澳大橋的隧道足足有46米深,萬一漏水又該怎麼逃生呢?
  • 港珠澳大橋原班人馬再次出手,北方首條深海隧道開建,打通大連灣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港珠澳橋大橋的誕生,讓每一個中國人自豪,這次原班人馬再次出手,將在北方建設新的海底隧道,跨黃海直通大連,這又是一個什麼樣的工程呢?本期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我們在建設港珠澳大橋的時候,可以說經歷了重重磨難,國外的先進技術不但不提供給我們,甚至看都不讓我們看,最終經過科研人員的刻苦專研另闢蹊徑,我們不僅掌握了相關製造工藝,還獨創了很多的工藝技巧,最終完成了這一個難度極大的工程,足夠讓世人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