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匙吻鱘嘴很長,形同鴨嘴。每天早上,耀萱農貿市場賣魚攤位有這種魚賣,吸引顧客的眼球。陳女士供圖)
紅網株洲站10月14日訊(株洲晚報見習記者 成姣蘭)日前,有市民網上發帖反映:賀家土農貿市場每天都有鱘魚賣,看著像中華鱘,攤主說是野生的中華鱘,賣這魚是不是犯法呢?
同時,市民陳女士也向反映,韶山路耀萱農貿大市場有人賣鴨嘴魚,每天早上,都有這種魚賣,一般就一條,很多人圍著看。「老闆說是湘江電打的,湘江有這樣的魚嗎?」
有此一說——
魚販擺一條樣子古怪的魚,吸引顧客眼球?
昨日清早,記者在賀家土農貿市場看到,在一堆魚中間,擺著一條很顯眼的魚,很多人圍著看。記者很好奇地跟賣家聊起來,問是不是中華鱘,賣家很肯定地回答是湘江電打的,叫中華鱘,很珍貴的。
在天元區耀萱農貿大市場入口處,有家賣魚的攤位,擺著一條形狀奇怪的魚,老闆稱是鴨嘴魚。25塊錢一斤,湘江電打魚打到的。除了鴨嘴魚,攤位上還有黃鴨叫、鯿魚等五六種魚類,有些已經死了。聽說是湘江裡電打的,顧客們並不在意魚是否死亡。
在另一個賣魚攤位上,記者沒有看到「中華鱘」和鴨嘴魚,老闆黃女士說,由於中華鱘價格相對較貴,就沒進貨了。她說,魚都是每天清晨從三門鎮進來的,有電打的,有網的。顧客想要購買,她可以接受預定,第二天早上就可以給貨。
對於鴨嘴魚,黃女士說,擺那些魚的一般是流動攤位,「很多都是一個噱頭,放一條樣子奇怪的魚,攤位熱鬧些,其他魚也賣得快些。」
專家說法——
湘江三十年未見中華鱘,買賣、食用中華鱘犯法
中華鱘在地球繁衍了1.4億年,因其珍貴被譽為「水中大熊貓」,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法》的規定是不允許售賣的。一個普通的市場,怎麼會有中華鱘賣呢?為此,記者採訪了市畜牧獸醫水產局總工程師劉正坤。
劉正坤說,他工作近30年了,還沒有在湘江發現過中華鱘的蹤跡。從圖片上看,攤販所銷售的「中華鱘」,實際上都為俄羅斯鱘或雜交鱘。省內一些養殖場大多養這種鱘魚。
那麼,是否是養殖中華鱘呢?劉正坤說,中華鱘養殖基地在全國屈指可數,中華鱘養殖成功後不能隨意出售,必須在一代養殖成功並產出子二代後,才能進行出售,這個時間,需要18年,因此,市民在菜市場見到中華鱘的機會基本上為零。
對於那種樣子古怪的魚,劉正坤說,其實是匙吻鱘,別名鴨嘴魚,原產於美國的魚類,在湖南養殖量豐富。如果在湘江發現,估計為養殖場流出,該魚以浮遊生物為食,不會對本地魚類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