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叫賣「野生中華鱘」 專家稱買賣中華鱘犯法

2021-01-11 湖南頻道

時刻新聞

—分享—

(匙吻鱘嘴很長,形同鴨嘴。每天早上,耀萱農貿市場賣魚攤位有這種魚賣,吸引顧客的眼球。陳女士供圖)

  紅網株洲站10月14日訊(株洲晚報見習記者 成姣蘭)日前,有市民網上發帖反映:賀家土農貿市場每天都有鱘魚賣,看著像中華鱘,攤主說是野生的中華鱘,賣這魚是不是犯法呢?
  
  同時,市民陳女士也向反映,韶山路耀萱農貿大市場有人賣鴨嘴魚,每天早上,都有這種魚賣,一般就一條,很多人圍著看。「老闆說是湘江電打的,湘江有這樣的魚嗎?」
  
  有此一說——
  
  魚販擺一條樣子古怪的魚,吸引顧客眼球?
  
  昨日清早,記者在賀家土農貿市場看到,在一堆魚中間,擺著一條很顯眼的魚,很多人圍著看。記者很好奇地跟賣家聊起來,問是不是中華鱘,賣家很肯定地回答是湘江電打的,叫中華鱘,很珍貴的。
  
  在天元區耀萱農貿大市場入口處,有家賣魚的攤位,擺著一條形狀奇怪的魚,老闆稱是鴨嘴魚。25塊錢一斤,湘江電打魚打到的。除了鴨嘴魚,攤位上還有黃鴨叫、鯿魚等五六種魚類,有些已經死了。聽說是湘江裡電打的,顧客們並不在意魚是否死亡。
  
  在另一個賣魚攤位上,記者沒有看到「中華鱘」和鴨嘴魚,老闆黃女士說,由於中華鱘價格相對較貴,就沒進貨了。她說,魚都是每天清晨從三門鎮進來的,有電打的,有網的。顧客想要購買,她可以接受預定,第二天早上就可以給貨。
  
  對於鴨嘴魚,黃女士說,擺那些魚的一般是流動攤位,「很多都是一個噱頭,放一條樣子奇怪的魚,攤位熱鬧些,其他魚也賣得快些。」
  
  專家說法——
  
  湘江三十年未見中華鱘,買賣、食用中華鱘犯法
  
  中華鱘在地球繁衍了1.4億年,因其珍貴被譽為「水中大熊貓」,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法》的規定是不允許售賣的。一個普通的市場,怎麼會有中華鱘賣呢?為此,記者採訪了市畜牧獸醫水產局總工程師劉正坤。
  
  劉正坤說,他工作近30年了,還沒有在湘江發現過中華鱘的蹤跡。從圖片上看,攤販所銷售的「中華鱘」,實際上都為俄羅斯鱘或雜交鱘。省內一些養殖場大多養這種鱘魚。
  
  那麼,是否是養殖中華鱘呢?劉正坤說,中華鱘養殖基地在全國屈指可數,中華鱘養殖成功後不能隨意出售,必須在一代養殖成功並產出子二代後,才能進行出售,這個時間,需要18年,因此,市民在菜市場見到中華鱘的機會基本上為零。
  
  對於那種樣子古怪的魚,劉正坤說,其實是匙吻鱘,別名鴨嘴魚,原產於美國的魚類,在湖南養殖量豐富。如果在湘江發現,估計為養殖場流出,該魚以浮遊生物為食,不會對本地魚類造成影響。

相關焦點

  • 湖南耒河連發現"怪魚" 疑為野生中華鱘/圖
    發現「中華鱘」的耒陽市黃市鎮水段  湖南在線5月31日訊(實習記者 劉樂)「耒河裡發現了野生的中華鱘!兩天內連續兩條被卡在水電站的閘門裡。」當地人從未見過這種魚,紛紛跑來看稀奇,甚至有人懷疑「撈上了怪物怕不是吉兆」。  在場的李金鍵覺得這條魚極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於是立即跑回家上網查詢。通過和網上的中華鱘圖片做對比,李金鍵初步斷定被卡死的魚就是中華鱘。  無獨有偶,5月24日早上6時許,在上堡水電站附近,李金鍵又遇到了一條外形一樣的魚。「當時一村民提著一條受傷的魚叫賣。
  • 花鳥市場有商家在售賣中華鱘?
    皮市街花鳥市場一家水族店售賣的所謂「中華鱘」。記者 吳濤攝花鳥市場有商家在售賣中華鱘?動物專家:均為人工養殖的普通鱘魚,但也不可隨意放生本報訊(記者 吳濤)昨天,有市民通過「96466」新聞熱線反映,他在蘇州幾家花鳥市場均看到有商家在售賣「中華鱘」。「中華鱘是國家保護動物,不允許隨便買賣吧?」該市民對此很擔憂。昨天上午,按照該市民提供的信息,記者走訪了皮市街花鳥市場和藝都花鳥市場。
  • 中華鱘首次未發生自然繁殖 野生種群存滅絕風險
    宜昌西壩附近,是目前發現的中華鱘唯一自然產卵場。正常產卵時,每條雌鱘的產卵數量可達30萬-120萬粒卵。專家統計,每100萬粒卵裡,只有3粒能夠真正長成魚。  中華鱘研究所姜偉博士說,野外監測中華鱘產卵最傳統的方式是捕撈黃顙魚、銅魚進行解剖,看其腹中有無中華鱘卵;然後是用魚探儀監測,最後才是沉網採卵。
  • 野生中華鱘瀕危調查:水體汙染致魚畸形(圖)
    科研人員認為,這背後是一系列的原因,長江水體汙染、經濟發展對自然保護區的「割讓」、船隻漁網的誤傷,都讓中華鱘的生存空間和環境不斷受到擠壓,日益脆弱。中華鱘專家危起偉呼籲,中華鱘野生種群消失前,控制汙染、保護長江生態環境,為中華鱘營造新的生存空間迫在眉睫。
  • 野生中華鱘將絕跡長江重慶段 原因不能怪大壩
    專家稱這與三峽大壩無直接聯繫,3萬尾人工繁殖的小中華鱘昨被放進葛洲壩以下江段繁衍生息 昨日,中華鱘研究所將3.1萬尾平均體長30釐米的中華鱘幼魚放歸長江。這個消息的另一面是,今後野生中華鱘將告別長江重慶段。位於宜昌的中華鱘研究所科研中心主任劉燈紅昨日向記者透露,今後,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地球上現存最古老的脊椎動物之一的中華鱘極有可能在三峽大壩上遊消失怠盡,但它的滅絕與三峽大壩並無直接聯繫。
  • 中華鱘是一條什麼樣的魚?——六問中華鱘
    新華社北京4月14日電(記者侯雪靜)14日500尾中華鱘在宜昌放歸長江,這是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成立以來連續實施的第60次中華鱘放流活動,也是我國中華鱘放流史上年齡梯隊最豐富的一次,對中華鱘野生資源具有系統性的補充作用。中華鱘是一條什麼樣的魚?中華鱘會像白鱀豚一樣滅絕嗎?既然物競天擇,為什麼要保護它?
  • 漁民從甌江捕獲中華鱘?專家:這是一條人工養殖鱘魚
    經專家鑑定,這是一條人工養殖的鱘魚,可能來自四川宜賓的中華鱘養殖基地。  甌江裡捕撈上中華鱘?  老林說,他在甌江打了30多年的魚,這還是第一次撈到這麼奇怪的魚。他說,當天中午起網時,感覺漁網很沉,將漁網拉出水面後,發現網裡有一條嘴巴尖尖、跟鯊魚有點像的怪魚。
  • 中華鱘?南京長江流域頻繁有人釣起「尖頭魚」,網友:放心吃
    網友:放心吃食用、買賣保護動物都會觸犯野生動物保護法,這些釣魚人的做法很容易理解,但許多網友卻不以為然,認為完全沒必要放生,儘管放心吃!什麼意思?原來,有網友認為,這些鱘魚不可能是中華鱘,它們全部是養殖場裡跑出來的雜交鱘,放生是多此一舉!——雜交鱘本來就是養了供食用的,並非保護動物。
  • 「特寫」搶救「水中國寶」中華鱘
    2013年-2019年,7年中有5年未發現中華鱘自然產卵行為,也未監測到這些年份所孵化的中華鱘幼魚。「即便監測到產卵,數量也是個位數。」5月25日劉健對界面新聞記者介紹道,除了種群數量極度稀少外,中華鱘種群比例也非常不平衡。中華鱘是一種大型溯河洄遊性魚類, 為中國特有的古老珍稀魚類,曾與恐龍同期生活,在地球上存活了上億年,素有「活化石」之稱,也被稱為「水中國寶」。
  • 品嘗中華鱘的鮮美需謹慎,避開飯店噱頭,小心觸犯法律
    在眾多的魚類中,中華鱘是一種比較特殊的魚類,其中含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不過確實不能食用的,因為野生的中華鱘是國家的一級保護動物,食用時犯法的。野生的中華鱘是一種大型的溯河洄遊性魚類,是我國特有的古老珍稀魚類。世界現存魚類中最原始的種類之一。華鱘魚是特產的魚類,並且全身都是寶,頗有「長江魚王」的風範。那麼人工養殖的中華鱘到底可以吃嗎?
  • 再不降低水溫,野生中華鱘真的會滅絕
    無法婚配、無法生娃——深受其苦的不光是你,還有中華鱘。11月1日「小光棍節」這天,《當代生物學》在線發表了一項令人悲傷的結論:未來10到20年內,野生中華鱘種群就會消失。而降低水溫可能是挽救它們的最後一線希望。
  • 漁民長江中誤捕有「水中活化石」之稱的巨型中華鱘
    漁民長江中誤捕有「水中活化石」之稱的巨型中華鱘 來源:長株潭報 作者: 編輯:見習編輯:曉柒 2014-11-17 09:09:59   據新華社電記者16日從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獲悉,湖北一漁民近日在長江打魚時,意外捕獲一條長約3.3米的野生中華鱘
  • 中華鱘放生求解25年保護困局
    這組來自北京海洋館的數據,記錄了被譽為「水中活化石」的中華鱘,在被保護20年間中的生存狀態:野生種群急速衰減,照此發展,20年後這種綿延億年的古生物恐怕將絕跡。     7000裡長江,257尾野生中華鱘的統計數字,這是大自然給人類的最後警告。
  • 江豚、中華鱘保護現狀如何?水生野生動物保護論壇給出這樣的答案
    來自長江水生野生動物保護領域的專家、學者、各級主管部門的領導、非政府組織及企業代表200多人相聚一堂。分論壇上午全體會議,下午組織中華鱘保護和江豚保護兩個專場開展深入討論,會議代表圍繞影響長江水生野生動物的各類熱點、難點、焦點問題,分享了多年來長江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的成果、行動和策略,達成了適應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要求、開展長江大保護的廣泛共識。
  • 中華鱘並非長江特有物種,它的「正統」或許在珠江
    但網上對中華鱘的誤解很多,很多地方都稱「中華鱘為長江特有物種」,但實際上,中華鱘作為一種大型洄遊魚類,它的分布區域非常廣闊,不僅限於長江水系。其次,很多地方也稱「中華鱘為中國特有物種」,但一些資料顯示中華鱘在CX半島西南部和日本九州島也有發現記錄。 今天就來講講中華鱘的分布。
  • 1萬尾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中華鱘放歸長江
    大眾網·海報新聞濟南4月22日訊(記者 張海振)4月22日,記者從中國三峽集團官微了解到,今天在湖北省宜昌市的長江珍稀魚類放流點,10000尾大大小小的子二代中華鱘回歸長江懷抱,對自然環境中的中華鱘物種資源再做補充。此事迅速登上熱搜,網友評論:「回家了,保護好他們」。
  • 中華第一鱘,在地球活了1.4億年,野生中華鱘恐10年內滅絕!
    這首詩是古人形容中華鱘的。  中華鱘,一個中國人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它有很多稱號,如「水中活化石」、「長江的主人」、「水中大熊貓」等,或許也有人曾吃過(人工養殖),但在野生狀態下的中華鱘早已步入瀕危(極危)物種行列。
  • 中國最珍稀的魚,中華鱘被譽為水中大熊貓
    中華鱘在我國是非常有名的魚類,它們渾身都是寶,食用、藥用、科研價值很高。不過由於數量稀少,中華鱘十分珍貴,有「水中大熊貓」之稱,是我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下面小編帶你們來認識一下中華鱘!中華鱘生活習性中華鱘分布於中國、日本、韓國、寮國和朝鮮。
  • 中華鱘人工繁育技術成熟 可確保物種不會滅絕
    對此,三峽集團回應稱,在充分的技術保障下,人工繁育種群已經可以確保中華鱘這個物種不會滅絕。白鱀豚是長江流域獨有的水生哺乳動物,在2007年被宣布功能性滅絕。根據三峽集團提供的資料,白鱀豚具有數量稀少,繁殖率低,生長較慢等特點,而中華鱘的繁殖數量龐大,一次產卵量從幾十萬粒到一百多萬粒不等。在沒有天敵的實驗室環境下,可以人工繁育大量中華鱘。
  • 感悟中華鱘
    我擠在人群中,聽人們紛紛問老闆為什麼將這麼大一條魚白白放走,老闆興奮地說給大家講一個故事:這可不是普通的魚,它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為什麼叫中華鱘?為什麼在成千上萬種魚中單單把「中華」的大頭銜賦予它?這不是尋常的魚,它是長江最大最重的魚,最長的有四五米,最重的有一千四五百斤,被稱為「長江魚王」。它是一條「神魚」,神奇的是它的生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