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前的7次大戰,持續100多年,決定漢族400年的興衰存亡

2020-12-05 底層史觀

公元前201年,在中國的北方,一個強大部落實力達到頂峰。這個部落的統治範圍,比當時的西漢還要大,其軍事實力遠勝西漢。這個部落的崛起,不得不提一個人,那就是冒頓,這個能力卓越的草原領袖,一手造就了強盛的匈奴帝國!(原創首發於百家號)

而更為可怕的是,匈奴帝國一出現,便兵鋒直指中原。匈奴帝國有著強大騎兵,中原王朝面臨極大的威脅。2000多年前,在北方的蠻荒之地,漢朝將和匈奴展開決定生死存亡的7次大戰!這七次你死我活的戰爭,持續了一百多年,其慘烈程度不亞於英法百年戰爭!這戰爭,將開啟一個大一統王朝的春天,將登頂漢族之後400年的興衰存亡!

第一戰:匈奴揚威漠北,漢朝委曲求全。

這時的匈奴,處於冒頓單于的統治下,疆域達700多萬平方公裡,遠超西漢。並且冒頓有騎兵將近50萬,隨時可以染指中原。此時的匈奴,影響力也是空前的,無論是西域還是中原的西漢,都不得不臣服於匈奴的淫威之下。

匈奴第一戰,劫掠人口數十萬,而西漢政權無能為力!

第二戰,匈奴全勝於白登,漢高祖狼狽逃脫。

公元前201年,正值西漢初年,這時候的漢族政權,剛剛經歷了幾十年的分裂和戰亂,實力十分虛弱。漢高祖劉邦,是個英雄,他認為只要夠勇敢,可以再創「破釜沉舟」的奇蹟!

然而,漢高祖輸了,他的軍隊全軍覆沒,劉邦也只是僥倖留了一條命。此戰,匈奴全勝!

第三戰,匈奴繼續劫掠中原,漢朝忍辱負重。

文景之治的六十多年間,雖然漢朝屢次向匈奴進貢,還與匈奴頻繁和親。然而,匈奴狼子野心,又怎能被輕易滿足,他們繼續劫掠中原,中原百姓深受其害。此時的漢朝,正在蓄積力量!

第四戰,匈奴稍顯弱勢,漢武帝主動出擊!

漢武帝,是一位偉大的帝王。在匈奴單于冒頓死後,漢武帝把握時機,趁匈奴實力衰弱之際,進行反擊!

漢武帝不是傻子,他在反擊前,聯合西域,儲備戰略物資。最終,漢朝終於第一次在總體實力上,比匈奴稍強大一些。

第五戰,漢武帝對匈奴完成「四殺」,匈奴損失慘重。

公元前127年,衛青擊敗河南地區的匈奴,收復了第一塊失地;公元前124年,衛青出奇兵,深入漠北,給與匈奴重創;公元前121年,霍去病收復河套地區,漢朝再次佔據主動。

公元前119年,衛青、霍去病聯合作戰,互為呼應,終於徹底擊潰匈奴主力,漢朝從此徹底佔據主動!

第六戰,「宜將剩勇追窮寇」,匈奴徹底淪為弱國!

在漢武帝完成對匈奴的「四殺」之後,他繼續追擊,一直把匈奴趕到了漠北的寒荒之地!

在漢宣帝時期,漢宣帝與烏孫合作,一起將匈奴的殘餘勢力徹底擊潰!從此,匈奴成為弱國,漢族政權從此揚威漠北,從此成為亞洲最強的帝國!

第七戰,驅逐之戰,匈奴從此從中國北方消失!

此時的漢朝,完全不用對匈奴再進行任何軍事行動,而只需要繼續進行經濟封鎖,匈奴就已分化瓦解!

尤其是到後期,匈奴自我分裂,一部分匈奴歸順漢朝,一部分不甘心的匈奴逃到中亞。

經歷此七戰,匈奴之禍患徹底被清除,漢人政權西漢,從瀕臨滅亡到再次雄起於東亞!從此後400年,雖然漢朝時盛時衰,但漢族再無滅亡的可能!

相關焦點

  • 此民族是白種人,在中國生活2000多年,女人嚴禁與漢族通婚
    現代世界大多數的國家都是多民族國家,如俄羅斯有100多個民族,印度民族更是上千,而中國也有56個民族。而經過幾千年的歷史發展後交融融合,現在多數的少數民族跟漢族沒有什麼差別,如壯族、滿族等等。但是,在中國還有一個白種民族,他們在中國生活了2000年,到現在還是白人,而且民族內女子不允許嫁給漢人。這個民族就是生活在新疆地區的塔吉克族,號稱中國唯一的白種民族。這個民族跟中國人長得完全不一樣,因為他們有著金髮碧眼,跟歐洲人長得很像。而且他們的語言也完全聽不懂,因為他們說的基本上是西方語言。因此,當你在新疆看到這群人,肯定會以為到了異域,或者以為這是來中國做客的外國友人。
  • 中國5000年來氣候變遷與王朝興衰的規律
    所以,在氣候寒冷時期,中原王朝將面臨內憂外患的窘境 來自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顯示,過去兩千多年的氣候冷暖變遷,與我國歷史上一些朝代的興衰更迭存在對應關係,大多數朝代的垮塌都是發生在氣候變冷的低溫區間。
  • 老農民拿出80多年前「借條」,紅軍借款400大洋,如今還了多少?
    這是最早關於「紅軍」的記載,到1928年時,中共中央決定將全國各地工農革命軍正式定名為紅軍。到1930年後,又改稱中國工農紅軍。湖北拿出家中塵封80多年前的借條,掀開一段崢嶸歲月裡偉大的故事在15年的湖北孝昌縣金盆村賀家畈的一位70多歲的老農民楊明榮,從家裡拿出了一張80多年前的紅軍借條回憶道,這張借條乃是他的祖父楊長銀留下來的,上面記載紅一軍的第七大隊孝感縣特務營第一分隊借款出具,上面寫著借款人、借款原因已經借款金額。
  • 科學揭秘:歐帕茲系列2—2000多年前的機械鐘錶?史前文明遺物?
    安提基特拉機械製造年代約在西元前150年到100年之間,歐洲在14世紀才出現與之相同的製作工藝。隨著更多安提基特拉機械的零部件被發現。一時間,各種針對安提基特拉機械的猜測開始湧現,主要有下面幾種觀點:有人認為,它不屬於古希臘時代,應該是「史前文明」遺物。通過X射線掃描結果,有人推測它是某種原始的計算機。
  • 萬字深度長文:氣候如何影響人類文明興衰
    北半球間冰期冰川分布(黑色)示意圖氣候變化制約著生命演化,影響著人類前進的腳步 。258萬年前,人類先祖學會加工石器,進化的腳步踏入舊石器時代。公元前322年當亞里斯多德老去時,歐幾裡德已經8歲了。22年之後(公元前300年),歐幾裡德創作了《幾何原本》。35年之後(公元前287年),歐幾裡德的徒孫阿基米德出生於西西里島。38年之後(公元前284年),李斯出生於河南省上蔡縣。42年之後(公元前280年),韓非子誕生於河南省新鄭。
  • 旭派鋰電新品上市,2000次充放電循環,輕鬆用7年
    早在2017年,旭派在浙江長興率先發布更安全鋰電池,現場籤約率達100%,瞬間轟動行業,旭派安全鋰電一時間成為大爆品,鋰電池大熱的趨勢也就在此時應運而生。面對市場新紅利,旭派安全鋰電並未跟風採用低價低質產品參與市場競爭,而只是提前放出部分鋰電產品,並用於做市場測試。
  • 2000多年前,秘魯的沙漠出現巨型動物圖案,究竟是誰留下的?
    考古學家介紹,秘魯的地畫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那麼,究竟是誰創造的它們呢? 在前段時間進行常規維護的時候,考古學家竟然在納斯卡沙漠中發現了一幅全新的地畫,這幅地畫是貓咪的圖案,長度約為37米,通過勘測分析,距今同樣有2000多年的歷史。 這幅貓咪看起來好像是卡通畫一般,它呈現臥姿的狀態,如果不是考古學家用現代科學手段證實了它年代久遠,很難不被人懷疑是現代人的惡作劇。
  • 納斯卡線條之謎:「畫」了2000多年,怎麼一點都沒風化?
    納斯卡線條之謎:「畫」了2000多年,怎麼一點都沒風化?如果沒有這些神秘的線條,可能這片小小的平原地區都沒有名字,而線條所在的這座小鎮,可能會和世界上大部分小鎮一樣寂寂無名。①納斯卡線條長度區間為5-100米,寬度只有15釐米,深度0.9米;②納斯卡線條所包括的範圍有450平方公裡,已發現的線條中有800多條直線、300多個幾何圖案、70多種動植物甚至是人類的造型;③納斯卡線條所顯示的人類形象,均只有4根手指;④
  • 德美近年來發明的一項先進技術,2000多年前的中國人已經熟練使用
    德國在1937年發現這種工藝,美國在1950年發現這種工藝,都申請了專利,但實際上,這項專利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經被中國人掌握,並且得到了廣泛應用。1994年,考古學家在舉世聞名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坑內發現了一批青銅劍,經過專業的檢測跟分析,得知這批青銅劍全部是用銅錫合金製成,並且含有十多種微量的金屬元素,包括鎳、鋁、鐵、鋅等。
  • 化石「皺紋」洩露驚天秘密:3億多年前1年有400天
    原標題:化石「皺紋」洩露驚天秘密:3億多年前1年有400天  一年有多少天?365天!連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會一口報出。   那3億多年前呢?可能絕大多數人不知道。昨天,記者從南京古生物博物館獲悉,他們正在展出的「神奇的古生物鐘」會讓你知道, 3億多年前,一年有400天。這是誰說的,怎麼論證?
  • 遠古文明曾經高度發達:2000多年前的計算機,沙漠壁畫,核反應堆
    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我的百家號,歷史大大泡,小編會不定時的為大家帶來有趣的新鮮的歷史故事,喜歡的話請關注小編哦~今天跟大家要說的是《遠古文明曾經高度發達:2000多年前的計算機,沙漠壁畫,核反應堆》這個故事,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聽小編慢慢道來。
  • 2000多年前,我們如何給地球量腰圍?
    比前一個還開玩笑——麥哲倫1519年9月20日出發,歷時1082天才首次實現了人類的環球旅行,人類第一次獲得地球腰圍數據可比這個早太多了。要搞懂地球腰圍,思路很簡單。地球既然是個球體,那麼只需要知道地球的半徑,然後用π公式計算就好了。π可以通過數學推導計算,但是地球的半徑要怎麼辦呢?難道要鑽個洞去地心測量一下?
  • 超新星遺蹟400年未減速
    不同顏色代表了不同能級的X射線,紅色為0.5-1.2keV,綠色為1.2-2.0keV,藍色為2.0-7.0keV。(來源:NASA/CXC/Univ of Texas at Arlington/M. Millard et al.) 現代天文學早已能夠解釋,當時克卜勒見到的現象是所謂的Ia型超新星爆炸,而這個星雲就是那次劇烈爆炸所留下的遺蹟。
  • 基因研究:漢族可分成7個亞群,種群基因多樣性保護刻不容緩
    研究團隊首次揭示了漢族人群可顯著分成7個亞群:北方漢族、西北漢族、東部漢族、中部漢族、南方漢族、東南漢族、和嶺南漢族。七個亞群是抵禦病毒的天然屏障上述研究表明漢族這一人類上規模最大的種族群體,雖經2000
  • 甲蟲大軍入侵德國森林,德媒:70年來最大存亡危機!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德國森林遭遇70年來最大的存亡危機!」德國《法蘭克福匯報》29日報導稱,當熊熊大火吞噬巴西的亞馬孫雨林時,在大西洋另一邊,樹皮甲蟲也在毀滅德國的森林。德國本周甚至出動聯邦國防軍,開始一場「滅蟲大戰」。樹皮甲蟲喜歡溫暖乾燥的環境。
  • 三亞市長阿東:海洋問題決定著國家的興衰
    阿東:關於海洋問題確實是非常重要的話題,我做海洋工作將近二十多年,我是雪地裡學出身的,一直是從事海洋工作的。我一個最大的體會,海洋問題決定著國家的興衰。大家知道,我國海洋面積較大,海洋經濟發展近幾年相當迅速。
  • 第二次飲用水大戰格局
    當下中國飲用水市場的競爭,的確可以用「營銷戰」來寫照,而且是舊的戰場還沒打掃乾淨,新的戰爭即全面爆發。中國飲用水市場的營銷戰爭可以說,中國飲用水市場一開始就存在著「戰爭」的基因,但真正的營銷戰是從2000年農夫山泉高調宣布不生產純淨水只生產天然水開始的。
  • 2000多年前咱先祖就研究星星 「盱眙星象圖」記下漢代彗星軌跡
    原標題:2000多年前咱先祖就研究星星 「盱眙星象圖」記下漢代彗星軌跡   中國江蘇網3月3日訊 韓劇《來自星星的你》最近非常火爆,裡面的男主角來自遙遠的外星球,一舉一動既神秘又古典,讓追劇的人慾罷不能,由此還引發了一股「天文熱」,甚至有鐵桿「粉絲」用星象圖來測算,到底主角來自天上的哪顆星
  • 這位2000多年前的大哲學家,其實是個解剖高手
    2000多年前,大概相當於中國古代的春秋時期吧,古希臘也出現了一位相當於咱們孔子的偉人,他就是咱們今天要畫說的大伽,亞里斯多德。這樣詳細、如實的科學記錄,在2300多年前是多麼可貴!,當然這個問題當時沒能解決,直到2000多年後一位奧地利的神父孟德爾創立現代遺傳學時,才找到了答案。亞里斯多德還細緻的研究了許多自然現象,在2300多年前,人類的生產和科學技術還十分落後。亞里斯多德能夠這樣研究學問是難能可貴的。亞里斯多德的學識非常淵博,寫了許多著作。
  • 《中國科學》:氣候冷暖變遷關乎歷史朝代興衰
    對於揭示氣候變化規律,預測未來氣候發展趨勢具有重要意義  來自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顯示,過去兩千多年的氣候冷暖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