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全世界,只有中國可以長期維持大一統!

2020-12-04 80後的包菜

為什麼只有中國可以長期維持大一統?要強調一下,這裡說的大一統,是長期維持大一統,一段時間的大一統,歐洲也曾做到過,比如羅馬帝國,不過羅馬帝國分裂之後,就再也沒能統一起來。之後,個別強人也短暫地做到,比如近代的拿破崙和希特勒,但很快大一統的局面就會瓦解掉。那麼為什麼只有中國,可以長期維持大一統,而歐洲卻不行。

有人說是地理原因,歐洲地理非常分散,被眾多山脈河流切割有若干小塊,各國林立。而翻看地圖,我們發現華夏大地的地理,複雜性遠超歐洲,丘陵、高原盆地、沙漠等等且不說,海拔四千多米的青藏高原,就是四川盆地,也是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事實上這些地方在很多時候,都形成了割據政權,其實中國可以長期一統,是因為中華文明的文化包容性,靠著文化認同,華夏文明像巨大的漩渦一樣,不斷的將周邊文明吸納。

其中自始皇帝天下一統,書同文,車同軌之後,歷代英雄無不以天下一統作為自己的終極目標。漢武帝降服西域首府南苑,吞併朝鮮,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唐太宗設立東西南北都護府等等。到了宋代之後,再也沒有過長期的分裂時期,一個大一統帝國崩潰了,取代它的不是大分裂,而是另一個大一統帝國。

最重要的還有中華文明的文化包容性,靠著文化認同,華夏文明像巨大的漩渦一樣,不斷將周邊文明吸納其中。那麼為什麼中華文明,有如此強勢的文化認同呢?答案是靠實力,我們知道河流是文明的搖籃,五大文明古國無不以河流為發源地,歐洲放射狀的河流使得歐洲從來沒有過嚴重水患,所以無法聯合凝聚分散區域的人力物力。

在歐洲的神話故事中大洪水了,他們只會坐船逃跑。在這種文化中成長起來的歐洲,自然難以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看看法國、義大利這些國家,在二戰時打仗跟鬧著玩似的,就能明白歐洲文明的根源性。而華夏大地,由於自主的需要,必須建立一個強大且遍及全國的組織網,所以一個具有強大包容性和韌性的中華文明就誕生了。

天破了,我們就鍊石補天,洪水來了,就大禹治水,山若擋路,就愚公移山,我們從來不期待救世主的眷顧,也不靠神仙上帝!要創造人類幸福,只能靠我們自己!

相關焦點

  • 我們國家為什麼能大一統,歐洲人是否羨慕中國的大一統?
    我們能夠大一統,根本原因是我們形成了統一的民族意識。 西漢疆域 歐洲的情況像極了中國東周時期,也就是春秋戰國(嚴格說是春秋其實,不包含戰國)。
  • 春秋大一統:中國獨有「天」的認識
    說個偏門的,農家也是主張大一統的:凡是開展農業的地區都應該大一統。可以認為,春秋大一統是春秋時期經過中華長期思想碰撞,中華文化的寶貴財富。需要注意的是,春秋大一統是中國特色,是中國區別其他國家的顯著文化特質。二、時代選擇了董仲舒董仲舒是漢代人,正巧遇到了漢武帝,推舉起了他的學說。
  • 中國能維持2000多年大一統,全靠秦始皇一道命令,而歐洲不行
    而歐洲在我們看來,它的疆域和我們差不多大,大統的局面也曾有過,但是並沒有像中國這樣長久延續下去。直到現在,還是由很多個國家組成。那為何中國就能將統一局面維持兩千多年呢?原來都是秦始皇的功勞。但是大家可以書寫一種文字,所以就算我們是處於一種分裂階段,也不會擔心交流問題,人們依舊還是會認同對方為自己的民族。可這一點在歐洲國家卻不同,羅馬帝國之後的歐洲,他們每一個地方的人說的話是不一樣的,文字也不同。隨著時間的推移,地域之間的文化差異越來越大,彼此之間也產生了隔閡,非常不利於統一。
  • 西晉的大一統和秦朝的大一統,有什麼不一樣?
    中國的歷史雖然綿延了五千多年,但是真正的大一統時間卻不多!比如結束了長期的分裂的秦朝,被史書大寫特寫,而結束了三國時期的分裂狀態的西晉,為何卻經常被遺忘呢?同樣是結束長期分裂的大一統朝代,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呢?
  • 「大一統」思想發微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質文》)即「大一統」除了在政治和思想上統一,還要在曆法、禮樂,甚至國家的代表顏色等方方面面都要統一。內容和形式的一致,才是真正的天下一統。考諸《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可以發現董仲舒的「大一統」思想超越了《公羊傳》統一曆法的意義,賦予了國家政權統一和國家意識形態統一的含義,即政治上的一統和思想上的一統。
  • 「大一統」:概念、範圍及其歷史影響
    後代學者對此段經文有進一步的詮釋,如第一位系統闡釋孔子「大一統」思想的西漢大儒董仲舒稱:「《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唐代學者顏師古進而解釋:「一統者,萬物之統皆歸於一也……此言諸侯皆系統天子,不得自專也。」從這裡我們可以把握「大一統」的原始意義,即以周朝天子為核心將社會有序地組織起來,使中國完成真正的政治統一。
  • 從國家治理的角度思考中國歷史上的「華夷」與「大一統」
    2「大一統」的政治和理念,因此成為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與發展的歷史和心理基礎。在關於中國古代國家治理的研究中,「大一統」同樣受到重視。有學者指出,「秦漢以後,實現大一統國家的治理方式,是歷代統治者追求的治理目標」,「大一統……既是歷代封建王朝治理國家的一個重要工具,也是國家治理自身的重要內容」。3可以說,自秦漢以來,「大一統」既表現為一套政治文化,也是一套國家治理體系。
  •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除了中國,其餘國家第一個大一統朝代是什麼?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是後世公認的有最悠久歷史的四個文明發源地,分別是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中國,對應國家是今天的埃及、伊拉克、印度、中國。為何前三個文明發源地都有古字,而中國沒有,那是因為只有中國歷史和文明沒有斷層,一直延續和保留下來。
  • 英國學者:中國不可怕!可怕的是為何他們能大一統,歐洲卻不可以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陸遊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歷史得國家,在這幾千年的歲月當中,我們經歷了無數的戰爭和分裂,但是,每一次的群雄割據時代都以大一統王朝的建立所告終。
  • 房寧:中國為啥自古以來就是「大一統」?
    自入汛以來,長江流域多地發生洪澇災害;隨著秋汛的來臨,黃河流域也進入了洪水防禦攻堅戰……若將時間軸拉長,放眼中國歷史,會意識到中華民族已同水災鬥爭數千年,但中華文明從未因水災而中斷過。就治水一事,觀察者網採訪了曾考察過多項水利工程,並於2017年系統走讀了京杭大運河的中國社科院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房寧。本文根據採訪整理而成,已經作者本人校訂。
  • 被外族蹂躪多次,中國能維持「大一統」,為何印度就支離破碎了?
    也就是說,如果它的面積足夠大的話,完全可以給予「洲」的地位。可惜的是,儘管這片大陸養活了16 億人口,為人類做出的貢獻遠遠超出了亞洲以外的任何一個洲(非洲是亞洲以外人口最多的,也只有10 億多),但僅390 萬平方公裡的土地面積,只能讓它獲得次一級的稱號。
  • 為何歐洲無法真正走向大一統?從地理發生學角度看東西方文明差異
    很多人在閱讀東西方歷史的時候會產生一個疑問:為什麼中國的貴族制因為農業文明的技術進步導致潰散和瓦解,最終走向了大一統的帝制集權時代,但西歐的貴族制度卻一直保留下來,並且他們為何沒有走向大一統?本文我將從文明的地理發生學角度去看東西方文明差異,解釋如上的問題。
  • 「大一統」如何影響近代中國思想 楊念群開講嶽麓書院
    3月30日(周五)下午兩點半,千年學府嶽麓書院特邀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中心主任、長江學者楊念群教授登上嶽麓書院講壇,開講「『大一統』觀與近代中國思想之演變」,通過梳理「大一統」觀的源起與流變,討論其對近代中國思想的影響。鳳凰網國學頻道全程直播,敬請關注!
  • 【前沿成果】李大龍:農耕王朝對「大一統」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通過先秦時期的實踐,我們大致可以將先秦時期「大一統」觀念萌芽的主要內容做如下歸納: 一是「周王」是「大一統」政治秩序的核心,其所在的「王畿」被視為「中國」,進而催生了「中國」概念的形成。
  • 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中國發生?
    二十世紀有個英國人叫李約瑟,他很納悶,中國在世界上強盛了幾千年,為何在近代落後了,科技革命怎麼沒有在中國發生。按現在西方學者的研究,即使在1820年,也就是鴉片戰爭前20年,中國的經濟總量都是世界第一的,佔到全世界的1/3。
  • 從布朗運動到大一統,無人駕駛才能根治中國的擁堵頑疾
    網上有個經典的笑話,是說分子層面的不規律布朗運動在全世界其他地方只有顯微鏡能看見,但到了中國,你站在天橋上,看下面的馬路無時無刻都在上演著布朗運動。每一輛機動車都沒有與鄰近機動車相似的駕駛規律,加塞兒,龜速超車,突然急剎,甚至是逆行等等等等,每個個體都毫無規律的在橫衝直撞。
  • 中國人強烈的大一統思想來自於何處?
    強烈的大一統思想,仿佛就紮根在他們心靈深處,紮根在歷朝歷代每一位「中國」人的心中。那麼,中國人如此強烈的大一統思想究竟來源於何處? 周朝以前:中原大地的人們因為超大型工程走到一起 周朝以前的原始社會和夏、商兩個時代,生活在後來長城以南這塊地區的人們,並沒有統一成為一個整體的概念。
  • 鎂離子幫助你維持長期記憶
    此前的研究顯示中樞神經系統內的NMDA型穀氨酸受體對學習和記憶發揮著重要作用。這種受體吸收了穀氨酸之後,神經細胞就會吸收鈣離子,引發對學習和記憶來說所必要的生化反應。不過,鈣離子通道平常是被鎂離子堵塞的,只有神經細胞被激活變興奮時,鎂離子才會離開,鈣離子得以進入神經細胞。
  • 從考古學看「大一統」觀念
    相比歐洲的多元政治與文化傳統,「大一統」觀念無疑是中國文化中歷史悠久的傳統之一,不僅影響深遠,而且是當代追求國家統一的民意基礎。這種根深蒂固的「大一統」文化傳統是建立在文化一元論觀念和共同文化認同心理基礎之上的。
  • 全世界只有日本把中國地圖倒過來看!為什麼?
    中國和日本出版的世界地圖是以中國為中心,左邊是亞歐大陸,右邊是美洲大陸。到了美國,跑到書店一看,發現世界地圖變了樣,中間是美洲大陸,中國被挪到了左邊,而歐洲大陸跑到了右邊。這一種習慣了的視覺記憶被改變,你會有一種很強烈的新鮮感——原來世界可以變成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