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寧:中國為啥自古以來就是「大一統」?

2020-11-23 觀察者網

導讀

疫情未消,洪水侵襲。自入汛以來,長江流域多地發生洪澇災害;隨著秋汛的來臨,黃河流域也進入了洪水防禦攻堅戰……

若將時間軸拉長,放眼中國歷史,會意識到中華民族已同水災鬥爭數千年,但中華文明從未因水災而中斷過。

就治水一事,觀察者網採訪了曾考察過多項水利工程,並於2017年系統走讀了京杭大運河的中國社科院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房寧。本文根據採訪整理而成,已經作者本人校訂。

【文/房寧,採訪/觀察者網 李泠】

今年長江淮河流域發生了較大洪災,這與全球氣候變化有一定關係,但中國境內水旱災頻繁,某種意義上也可算是我們的「宿命」。

從古代到當下,我們中華民族一路走來,始終在努力地適應生存環境,而治水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事情。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神話故事,都和治水有關;歷史上,治水一直是中國社會生活,乃至國家治理中的一個非常核心的問題。

·自然條件

世界其他地方也有治水問題,但是這問題在中國尤其突出。之所以如此,和中華民族形成、成長的自然地理環境及氣候條件有關。世界四大古代文明,只有我們中華文明延綿數千年至今不斷,其中一個基礎性原因,就是我們的自然地理環境、氣候條件,我將此稱為:「華夏空間」。

所謂「華夏空間」,中國東面、南面是浩瀚大洋,西面、北面是高原、荒漠,山海之間形成了一個相對封閉的區域。自然屏障能夠有效抵禦外部因素的幹擾——雖然歷史上北方遊牧民族常常襲擾中原地區,但在此過程中形成的中華民族保持了不斷的血脈。

中國地形圖

華夏空間內部主要有七個大河流域:北方有永定河、海河、黃河,南北方交界是淮河,再往南有長江、錢塘江及珠江等等。以長江、黃河為主的七個流域加上三個氣候帶,構成了華夏空間的水文氣候條件。

這個華夏空間總體上可算得是平坦富饒,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華北大平原。北京有一處名勝「八大處」,在八大處朝東的山腰上有一塊鐫刻著乾隆皇帝詩句的石碑——「至此無山」碑。此言出自乾隆皇帝詩詞:「西山至此更無山,故是以當結局處。南臨平野千裡餘,北鮮林巒蔽太素。……」確實,從北京一直到長江中下遊流域中間幾乎是一馬平川。

從「至此無山」碑處遠眺(資料圖/TripAdvisor

·政治制度條件與制度功能

縱跨三個氣候帶,再加上幾條大江大河中下遊地形平坦,華夏空間內部非常適合農業生產,但也會經常發生水旱災害。像我們這一代人,經歷過1998年大洪水,這是新中國歷史上最嚴重洪災之一,今年長江中上遊又發生了大洪水。但是,因為中國地跨三個氣候帶,所以全國各個流域同時發生災難的可能性不大,長江、黃河流域同時發生洪災的概率也很小。

這樣的地理環境,總體是有利於農業發展和人類生存的,但需要一個重要的社會條件,即國家要在三大流域之間調劑餘缺,周濟四方。為此,中國從古代開始逐漸建立了一條能夠在「華夏空間」中實現南北互濟、溝通國家的治理體系和調節機制,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從而把國家這樣一個行政共同體變成了一個經濟共同體、社會共同體乃至文化共同體。正是在行政、經濟、社會、文化這四個共同體的意義上才形成了真正意義上的——中國。

講到中國,人們總愛說:大一統。可是為什麼自古以來就是「大一統」呢?是什麼構建了「大一統」?當然不僅僅是暴力,更重要的是建構起了共同的社會生活。

相關焦點

  • 春秋大一統:中國獨有「天」的認識
    春秋公羊傳大一統的主張是春秋時期的多家主張,現在有人認為它屬於法家,根據「道法同源」,那麼是不是認為道家也有這種思想?荀子也是主張大一統的,孔子也有說法「禮樂徵伐自天子出」,可見儒家也是堅持大一統的。而縱橫家的各種道術,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實現大一統。
  • 【理響合肥•學思踐悟】房寧:應對疫情中國制度為什麼有優勢?
    【理響合肥•學思踐悟】房寧:應對疫情中國制度為什麼有優勢?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有力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所具有的顯著優勢,是抵禦風險挑戰、提高國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證。言之有理工作室約請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房寧研究員為我們深入解析抗疫鬥爭中中國制度所表現的巨大優越性。
  • 為什麼全世界,只有中國可以長期維持大一統!
    為什麼只有中國可以長期維持大一統?要強調一下,這裡說的大一統,是長期維持大一統,一段時間的大一統,歐洲也曾做到過,比如羅馬帝國,不過羅馬帝國分裂之後,就再也沒能統一起來。之後,個別強人也短暫地做到,比如近代的拿破崙和希特勒,但很快大一統的局面就會瓦解掉。
  • 「大一統」:概念、範圍及其歷史影響
    「大一統」理念植根於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中,深刻影響了幾千年來中國人對國家命運的思考,不僅推動了中國歷史的發展,也是我們評價歷史人物的一個重要標準。    翻開中國歷史,我們發現有一種理念,歷經數千年的風風雨雨而長盛不衰,始終貫穿其中,那就是儒家的「大一統」思想。直到今天,它依然在很大程度上支配著中國人對中國歷史和國家前途的思維模式。
  • 「大一統」思想發微
    維系統一的民族國家,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有共同的文化認同,縱觀中華五千年的發展歷史,這一文化使命的實現,離不開儒家的「大一統」思想。  「大一統」思想由來已久,源遠流長。《史記》將黃帝作為五帝之首,後人將黃帝作為中華「人文始祖」,以炎黃子孫自居。自此「四海一家,諧和萬邦」就成為中華民族的至高理想,逐漸積澱為「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 大一統究竟是什麼意思?
    黃帝時代定都有熊,也就是現在的河南新鄭附近。夏商周三代,控制河南並定都於此,是一個國家政權是否合法的標誌。這個特定的區域被稱為「中國」,即佔據了中原,才具有正統地位。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國家觀念進一步發展。「大一統」的標誌就是海內為郡縣,這個政治理想在秦始皇手裡得以實現。同時,秦始皇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等政治措施,使得大一統的觀念深入人心。
  • 從國家治理的角度思考中國歷史上的「華夷」與「大一統」
    中國歷史上各民族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緊密聯繫,為多民族的「大一統」觀念和格局奠定了基礎;而在「大一統」觀念和格局下多民族之間的互動與治理方式的借鑑吸收,則成為中國歷史上統一多民族國家不斷發展鞏固、治理體系不斷完善的重要動力。
  • 西晉的大一統和秦朝的大一統,有什麼不一樣?
    中國的歷史雖然綿延了五千多年,但是真正的大一統時間卻不多!比如結束了長期的分裂的秦朝,被史書大寫特寫,而結束了三國時期的分裂狀態的西晉,為何卻經常被遺忘呢?同樣是結束長期分裂的大一統朝代,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呢?
  • 論源遠流長的「大一統」思想觀念
    「大一統」是中國傳統的政治思想,它與統一多民族國家的認同密不可分。歷史地看,中國的大一統思想觀念源遠流長,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中國歷史上真正「大一統」國家始於秦朝,這是史學界的共識。司馬遷《史記》中的大一統史學觀、董仲舒所闡述的春秋大一統思想,都有當時現實社會的基礎。
  • 董仲舒與大一統 - 河南日報
    作者路高學 東南大學人文學院2015級博士  古代王權合法性的建構除了直接依靠「神」的力量之外,另一重要的途徑就是對歷史進行某種價值傾向的敘事(真實的或虛構的),並使之與神聖性的觀念結合起來。
  • 我們國家為什麼能大一統,歐洲人是否羨慕中國的大一統?
    我們能夠大一統,根本原因是我們形成了統一的民族意識。 西漢疆域 歐洲的情況像極了中國東周時期,也就是春秋戰國(嚴格說是春秋其實,不包含戰國)。
  • 人民日報刊文論證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
    原標題:論釣魚島及其附近海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疆域組成部分山,古意即界山,也就是說赤尾嶼以東是琉球海域,以西是中國海域。正是由於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疆域的組成部分,所以從明代開始就把釣魚列島納入了海防範圍,對其實施了有效管轄。
  •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除了中國,其餘國家第一個大一統朝代是什麼?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是後世公認的有最悠久歷史的四個文明發源地,分別是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中國,對應國家是今天的埃及、伊拉克、印度、中國。為何前三個文明發源地都有古字,而中國沒有,那是因為只有中國歷史和文明沒有斷層,一直延續和保留下來。
  • 英國學者:中國不可怕!可怕的是為何他們能大一統,歐洲卻不可以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陸遊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歷史得國家,在這幾千年的歲月當中,我們經歷了無數的戰爭和分裂,但是,每一次的群雄割據時代都以大一統王朝的建立所告終。
  • 「大一統」如何影響近代中國思想 楊念群開講嶽麓書院
    3月30日(周五)下午兩點半,千年學府嶽麓書院特邀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中心主任、長江學者楊念群教授登上嶽麓書院講壇,開講「『大一統』觀與近代中國思想之演變」,通過梳理「大一統」觀的源起與流變,討論其對近代中國思想的影響。鳳凰網國學頻道全程直播,敬請關注!
  • 說說清代「大一統」的理念和實踐
    說說清代「大一統」的理念和實踐 2019年05月13日 07:32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趙雲田 字號 內容摘要:「大一統」的理念在中國歷史上源遠流長,「大一統
  • 從考古學看「大一統」觀念
    相比歐洲的多元政治與文化傳統,「大一統」觀念無疑是中國文化中歷史悠久的傳統之一,不僅影響深遠,而且是當代追求國家統一的民意基礎。這種根深蒂固的「大一統」文化傳統是建立在文化一元論觀念和共同文化認同心理基礎之上的。
  • 大一統理論真的存在嗎?
    大一統理論,有可能明天就被發現,也可能永遠不會出現。我們先來看看大一統理論的基礎是什麼。大一統理論,事實上就是將宇宙中的四大基本力完全統一的理論。宇宙中的所有力,都可以分為——萬有引力、電磁力、強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
  • 中國人強烈的大一統思想來自於何處?
    強烈的大一統思想,仿佛就紮根在他們心靈深處,紮根在歷朝歷代每一位「中國」人的心中。那麼,中國人如此強烈的大一統思想究竟來源於何處? 周朝以前:中原大地的人們因為超大型工程走到一起 周朝以前的原始社會和夏、商兩個時代,生活在後來長城以南這塊地區的人們,並沒有統一成為一個整體的概念。
  • 歐洲為啥不是統一國家?不僅僅是地形的原因
    但很多朋友感到困惑的是,創造了巨多偉大文明的歐洲,為啥沒能像中國那樣形成統一國家?本期節目,我們就和大家聊一聊歐洲的大一統問題。大家稍微了解下歐洲史,都知道歐洲過去有過三個大牛人,法拉克王國的查理大帝、法國的拿破崙和第三帝國的希特勒,這老幾位無論是擁有的政治手腕還是掌握的軍事實力,放眼古今都是首屈一指的,但即便強如這仨也沒能實現歐洲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