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到今,我國一直都是趨向於統一的,直到現在,我們也是一樣,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而歐洲在我們看來,它的疆域和我們差不多大,大統的局面也曾有過,但是並沒有像中國這樣長久延續下去。直到現在,還是由很多個國家組成。那為何中國就能將統一局面維持兩千多年呢?原來都是秦始皇的功勞。
秦始皇在執政期間,有很多政策非常有利於我國統一的,其中之一就是書同文。這一點對於我國非常重要,我們都知道,我們國家方言眾多。但是大家可以書寫一種文字,所以就算我們是處於一種分裂階段,也不會擔心交流問題,人們依舊還是會認同對方為自己的民族。可這一點在歐洲國家卻不同,羅馬帝國之後的歐洲,他們每一個地方的人說的話是不一樣的,文字也不同。隨著時間的推移,地域之間的文化差異越來越大,彼此之間也產生了隔閡,非常不利於統一。
除此以外,秦始皇還有一個命令對大一統很有幫助,那就是建立了以中央為中心的集權政治體制。自此開始,各地的臣民效忠的不再是地方的統治者,而是皇帝。而曾經的地方統治者現在也只是幫助黃帝管理地方的官員。這種管理方式下,一旦出現動亂,那些亂世梟雄的目標只會是皇帝,對地方並沒有太多興趣。反觀歐洲有很大的不同。歐洲在進入近代民族國家之前,實行的是和我國春秋時期很像的一種分封制。經常會出現一些號令諸侯的霸主,而這個霸主並不穩定,是輪流的。所以在二戰結束之前,歐洲會經常發生戰爭,百姓也一直處於動蕩不安之中。相反,中國卻是處於長達幾百年的和平時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