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被很多人稱之為祖龍,為什麼這麼稱呼他呢?因為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第一個創造大一統王朝的人,所以被稱之為祖龍。
要評價這個人的功勞和過失,其實我們都是沒有資格的,畢竟這是一位相隔兩千多年的偉人,不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能夠擅自評價的。
不過對於他們平生所做的事情,我們還是可以客觀地做一個簡單的總結的,如果評價的不到位,希望大家輕輕地噴一下就好了。
秦始皇一統天下,這就是他最大的功勞。
很多人喜歡歐洲的山水,喜歡歐洲的經濟,但是卻不喜歡歐洲的分裂。歐洲這個地盤跟中國相仿的地方,居然出現了那麼多國家,每個國家的地盤也就中國一個省份那麼大,這實在是太討厭了。
毫不誇張的說,有時候開車稍微快點,都有可能出國。環國家一圈的時間,可能還沒有中國出一個省的時間長。那麼是什麼造成了這樣的情況呢?因為歐洲沒有出現秦始皇這樣的人物。
歐洲有很多偉大的政治家,他們曾經試圖一統天下,可是沒有哪個是成功的。而在中國,秦始皇做到了這一點,這就是他與眾不同的地方。
秦始皇將紛亂的戰國融為一體,告訴後世子孫,原來天下九州是可以這麼合併的。其實合併起來,更加有利於民生經濟的發展。
如果沒有秦始皇,可能後世兩千多年,都會延續著歐洲的局面,這就是他的重要之處。倒不是說他做的事情是獨一無二的,只是他將統一的思想注入到了後世子孫每個人的心目中,這本身就非常不容易。
所以說,秦始皇給中國最大的貢獻,那就是將統一的思想注入到了每個人心目中,後世不管有多亂,都會朝著統一的大方向上前進,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秦始皇統一文字,這一點我覺得有兩面性。
很多人覺得統一文字,是對大中華的功勞,正是因為這一點,天下才能暢通無阻。這的確是比較不錯的一個方面,但是我們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看這件事,統一了文字,難道真的就是一件好事嗎?
我們看現在的歐洲,有英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等等語言,每一種語言都有他們特別的意義。而且很多語言都很好聽,這是每個地區民族所保留下來的寶貴文物。
倉頡造字時,他只是造出了漢字,其實每個地區的民族兄弟們,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套文字,這是不可磨滅的。
然而秦始皇,並不希望這些文字繼續流傳下去,這就出現了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統一車軌的事情。
這些事情的出現,當然有利於任何一個集權朝代的管理,下達一份詔書和命令,再也不用翻譯成多種語言文字了。
可是同時這麼做也徹底銷毀了很多祖先流傳下來的寶貴文化,這些東西是千金都無法換來的,可惜我們的秦始皇卻把這些寶貴的文化給消滅了。
以至於現在,我們要研究某一遠古文字,簡直比登天還難。隨著科技的發展,登天似乎已經不是美夢,甚至連月球,都有人類的足跡了。可是那些曾經發明的文字,卻再也無從找尋。
秦始皇修築長城,在某一時期內,保證了中原人的安危。
長城不是秦始皇一個人修築的,也不是他發明的。當年但凡邊境靠著北方匈奴的諸侯國都會修築長城。
比如說強大的趙國、弱小的燕國等等,都會修築長城。等到秦始皇把這些諸侯國都給滅了以後,他才把這些長城給連接了起來。
從此長城成為了一個整體,連綿萬裡,所以才被稱之為萬裡長城。那麼長城的作用到底是什麼呢?在當時來說,可不是圈起來收門票用的。
當時的中原諸侯國,但凡靠著北方匈奴的,沒有哪個不曾遭受過匈奴的騷擾。比如說趙國,是非常強大的一個諸侯國。他們的軍事實力在一段時間內曾經超過過秦國。可是他們依舊受到匈奴的騷擾。
為此趙國不得不修築長城防禦,並且派遣大將鎮守。我們比較熟悉的趙國名將李牧,曾經就是防禦匈奴的一把好手。
秦始皇一統天下以後,倒不是說沒有實力跟匈奴人決戰,他之所以不跟匈奴人決戰,那是因為匈奴人只懂得小規模騷擾,並沒有大規模侵襲。
如果秦始皇出動大軍前去襲擊匈奴人,其實是划不來的。為此秦始皇只好選擇防守作為主要方式,於是長城就誕生了。
有了連綿萬裡的長城以後,匈奴人入侵的機會就少了,但這不代表完全沒機會,畢竟,人家不搶劫,似乎就活不下去了,那地方太冷了。
秦始皇打造秦始皇陵,為中華文化留下了無數懸念。
其實我們現在提到秦始皇,最多的還是兵馬俑文化。因為秦始皇陵始終沒有被打開,所以充滿了各種神秘的揣測。
為什麼秦始皇到現在還如此受到人們的追捧和討論?因為人家還有實實在在的東西流傳後世。你看看漢高帝劉邦、漢武帝劉徹,他們也常常被提及,可頻率遠不及秦始皇,這是為什麼?因為他們的陵早就被人給盜光了。
從出土的兵馬俑來看,秦始皇陵的規模實在是太可怕了。據記載,秦始皇陵中,儲藏著幾百噸的水銀,這是用來封存陵墓用的。
而且內部的機關相當複雜,這可不是一兩個人就能夠解決的。兩千多年來,無數盜墓賊都曾經打過秦始皇陵墓的主意,可是他們全都失敗了。
所以秦始皇陵中所埋藏的無數珍寶,全都完好無損地在地下待著,這可是一件無法言喻的事情。如果哪天這個陵被打開了,到底會出土那些寶貝,我們實在無法估量。這或許就是秦始皇到現在都很熱的主要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