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統天下的秦始皇,到底有著怎樣的功過?統一文字是功還是過呢

2020-12-04 歷史鑑賞者

秦始皇被很多人稱之為祖龍,為什麼這麼稱呼他呢?因為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第一個創造大一統王朝的人,所以被稱之為祖龍。

要評價這個人的功勞和過失,其實我們都是沒有資格的,畢竟這是一位相隔兩千多年的偉人,不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能夠擅自評價的。

不過對於他們平生所做的事情,我們還是可以客觀地做一個簡單的總結的,如果評價的不到位,希望大家輕輕地噴一下就好了。

秦始皇一統天下,這就是他最大的功勞。

很多人喜歡歐洲的山水,喜歡歐洲的經濟,但是卻不喜歡歐洲的分裂。歐洲這個地盤跟中國相仿的地方,居然出現了那麼多國家,每個國家的地盤也就中國一個省份那麼大,這實在是太討厭了。

毫不誇張的說,有時候開車稍微快點,都有可能出國。環國家一圈的時間,可能還沒有中國出一個省的時間長。那麼是什麼造成了這樣的情況呢?因為歐洲沒有出現秦始皇這樣的人物。

歐洲有很多偉大的政治家,他們曾經試圖一統天下,可是沒有哪個是成功的。而在中國,秦始皇做到了這一點,這就是他與眾不同的地方。

秦始皇將紛亂的戰國融為一體,告訴後世子孫,原來天下九州是可以這麼合併的。其實合併起來,更加有利於民生經濟的發展。

如果沒有秦始皇,可能後世兩千多年,都會延續著歐洲的局面,這就是他的重要之處。倒不是說他做的事情是獨一無二的,只是他將統一的思想注入到了後世子孫每個人的心目中,這本身就非常不容易。

所以說,秦始皇給中國最大的貢獻,那就是將統一的思想注入到了每個人心目中,後世不管有多亂,都會朝著統一的大方向上前進,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秦始皇統一文字,這一點我覺得有兩面性。

很多人覺得統一文字,是對大中華的功勞,正是因為這一點,天下才能暢通無阻。這的確是比較不錯的一個方面,但是我們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看這件事,統一了文字,難道真的就是一件好事嗎?

我們看現在的歐洲,有英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等等語言,每一種語言都有他們特別的意義。而且很多語言都很好聽,這是每個地區民族所保留下來的寶貴文物。

倉頡造字時,他只是造出了漢字,其實每個地區的民族兄弟們,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套文字,這是不可磨滅的。

然而秦始皇,並不希望這些文字繼續流傳下去,這就出現了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統一車軌的事情。

這些事情的出現,當然有利於任何一個集權朝代的管理,下達一份詔書和命令,再也不用翻譯成多種語言文字了。

可是同時這麼做也徹底銷毀了很多祖先流傳下來的寶貴文化,這些東西是千金都無法換來的,可惜我們的秦始皇卻把這些寶貴的文化給消滅了。

以至於現在,我們要研究某一遠古文字,簡直比登天還難。隨著科技的發展,登天似乎已經不是美夢,甚至連月球,都有人類的足跡了。可是那些曾經發明的文字,卻再也無從找尋。

秦始皇修築長城,在某一時期內,保證了中原人的安危。

長城不是秦始皇一個人修築的,也不是他發明的。當年但凡邊境靠著北方匈奴的諸侯國都會修築長城。

比如說強大的趙國、弱小的燕國等等,都會修築長城。等到秦始皇把這些諸侯國都給滅了以後,他才把這些長城給連接了起來。

從此長城成為了一個整體,連綿萬裡,所以才被稱之為萬裡長城。那麼長城的作用到底是什麼呢?在當時來說,可不是圈起來收門票用的。

當時的中原諸侯國,但凡靠著北方匈奴的,沒有哪個不曾遭受過匈奴的騷擾。比如說趙國,是非常強大的一個諸侯國。他們的軍事實力在一段時間內曾經超過過秦國。可是他們依舊受到匈奴的騷擾。

為此趙國不得不修築長城防禦,並且派遣大將鎮守。我們比較熟悉的趙國名將李牧,曾經就是防禦匈奴的一把好手。

秦始皇一統天下以後,倒不是說沒有實力跟匈奴人決戰,他之所以不跟匈奴人決戰,那是因為匈奴人只懂得小規模騷擾,並沒有大規模侵襲。

如果秦始皇出動大軍前去襲擊匈奴人,其實是划不來的。為此秦始皇只好選擇防守作為主要方式,於是長城就誕生了。

有了連綿萬裡的長城以後,匈奴人入侵的機會就少了,但這不代表完全沒機會,畢竟,人家不搶劫,似乎就活不下去了,那地方太冷了。

秦始皇打造秦始皇陵,為中華文化留下了無數懸念。

其實我們現在提到秦始皇,最多的還是兵馬俑文化。因為秦始皇陵始終沒有被打開,所以充滿了各種神秘的揣測。

為什麼秦始皇到現在還如此受到人們的追捧和討論?因為人家還有實實在在的東西流傳後世。你看看漢高帝劉邦、漢武帝劉徹,他們也常常被提及,可頻率遠不及秦始皇,這是為什麼?因為他們的陵早就被人給盜光了。

從出土的兵馬俑來看,秦始皇陵的規模實在是太可怕了。據記載,秦始皇陵中,儲藏著幾百噸的水銀,這是用來封存陵墓用的。

而且內部的機關相當複雜,這可不是一兩個人就能夠解決的。兩千多年來,無數盜墓賊都曾經打過秦始皇陵墓的主意,可是他們全都失敗了。

所以秦始皇陵中所埋藏的無數珍寶,全都完好無損地在地下待著,這可是一件無法言喻的事情。如果哪天這個陵被打開了,到底會出土那些寶貝,我們實在無法估量。這或許就是秦始皇到現在都很熱的主要原因吧。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是從秦始皇開始才一統天下?夏商周不算統一嗎?
    秦始皇一統天下,不僅僅是從武力上滅了六國,而且從社會制度上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融合的封建君主制國家,中央實三公九卿管理體系,地方實行郡縣制,拋棄了周朝分封制和宗法制,中國從秦朝開始,開始進入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封建社會。
  • 秦王嬴政:春秋大一統,功過三皇五帝,不一般的政治鐵腕
    秦王嬴政:春秋大一統,功過三皇五帝,不一般的政治鐵腕秦始皇,公元前259年生,嬴姓,名政。歷史上對秦始皇的出身大都認為其乃秦莊襄王與趙姬之子,也有人認為其乃呂不韋之子,眾說紛紜。但今天我們要講的不是嬴政的出身,而是他的功與過。
  • 秦始皇一統六國的「總設計師」,只用了一招,將六國統一
    秦始皇在位期間,車同軌、書同文,其次統一了度量衡,這樣一來華夏文明真真正正的做到了大一統。秦始皇之所以能夠一統六國,與秦國幾代君主的努力肯定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戰國時期出現了戰國七雄的局面,這時候各個諸侯國徵戰不休。從戰國時期開始,華夏大地就從未讓戰爭消失過,秦國經歷了上百年的時間,最終大一統。
  • 秦始皇為何要自稱為「朕」?專家:把「朕」字拆開,你就懂了
    我國曾經經歷過一段很長時間的封建王朝時代,自從秦始皇統一中華大地,建立起第一個大一統王朝之後,中央集權就成為了帝王把控國家的最主要制度。秦始皇對於中華統一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他還提出了很多空前的國家制度。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自稱為始皇帝,為了將自己和平民百姓區分開來,秦始皇選取了「朕」這個字作為自己的專屬自稱,從秦王朝開始,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會在登基之後自稱為「朕」。
  • 秦始皇陵中到底藏有多少水銀?專家:周邊的石榴樹已說明一切
    ——許渾《途經秦始皇墓》中國上下五千年,皇帝的數量多如過江之鯽,有位皇帝很重要,他就是秦始皇。秦始皇他統一了中國,統一了文字,備受世人稱讚。不過,他同時也做過一些讓人心寒的事情,他施行了"焚書坑儒",他"殺人不眨眼"。當然,不管如何,他依然是一位在歷史上十分重要的皇帝,有功,也是有過的。
  • 秦始皇臨終前,曾發生過3件詭異事件,2200年來至今無法解釋
    秦始皇被後世之人稱作是「千古一帝」,就是因其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一統天下的帝王,功績十分偉大。他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割據的混亂時代,又統一了中國的文字,度量衡。南徵百越,北伐匈奴等等豐功偉績。
  • 秦始皇陵到底有多少水銀?專家:看山上石榴樹多高,你就全明白了
    秦始皇雖然有著暴君的一面,但他的功績是無可厚非的,公元前221年,他首次完成了統一全國的大業,建立起了第一個封建王朝 素有「天下第一宮」的阿房宮,秦始皇35年開始修建從南到北長達700多公裡的秦直道,秦直道比聞名西方的羅馬大道還要早200多年,是世界上公認的第一條高速公路,但最為神秘的還是秦始皇陵。
  • 秦始皇統一六國是有外星人幫助?這些事實已經給出了答案
    秦始皇嬴政,可以說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他是中國歷史上首位完成華夏大一統的人物,他即位後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並奠定中國本土的疆域。
  • 2200多年前,秦始皇的一次會議,避免中國成為第二個歐洲
    如果把歐洲看成是一個整體國家進行對比,完全說得上是西方文化層次上的中國,那千百年以來,為何歐洲總是出現不了統一的局面?而中國無論分裂成什麼樣子,最後終究都會以更決絕的姿態重新統一呢?還有一點原因就是歐洲的語音和文字從來沒有正式統一過,這是從希臘羅馬時代遺留下來的弊端。
  • 秦始皇尋找的不死藥到底是什麼?是否真的存在?
    徐福,在中國古籍中,是一個頭腦聰明、膽大心細的騙子,因為當過「方士」,大約還是個早期化學家。秦始皇完成了他一統天下和建造長城的偉業,便開始憧憬不老不死的神奇。於是徐福在公元前219年來到秦王的宮廷,聲稱《山海經》上面記載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島就在東方海中,他願意為秦王去那裡取來不死之藥。
  • 為何無人敢挖秦始皇陵,看過衛星雲圖你就明白,什麼叫千古一帝
    關於秦始皇到底是功大於過還是過大於功,一直以來便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秦始皇作為我國大一統的皇帝,統一了文字,平定了六國,統一了度量衡,單看這些功勞,就已經十分多了;但是秦始皇過錯也是非常明顯的,實行暴政,焚書坑儒,不僅損害了中國傳統文化,而且導致民不聊生,這些過錯也是非常大的。
  • 千古一帝秦始皇真正的死因是什麼?不是病死,原來是死於自己手裡
    秦始皇到底是怎麼死的,幾千年來這個問題爭論爭論不休,主要是秦始皇「千古一帝」的身份、死的突然、死後又出現的種種陰謀,這三點給予了眾人太多的瞎想,以至於民間演繹版本眾多,如果非要較真的問秦始皇到底是怎麼死的,這可能只有秦始皇自己知道,不過,現在我們只是無傷大雅的去猜測、推論,那麼基於種種比較靠譜的觀點
  • 秦始皇臨死前發生的3件異事,至今無人能解,正史還是野史?
    ——李賀《秦王飲酒》說到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帝王之一,可能大家都會不約而同的想到秦始皇。在春秋戰國時期,秦國為了結束各個國家為爭奪封地而挑起戰爭,計劃統一中原各國,經過秦始皇嬴政父輩們的努力,最後,終於由嬴政完成了統一六國的大業,正式開始了封建社會的歷程。
  • 書同文,始皇帝一次失敗的文字統一
    前因:秦統一中國: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之後,開始進行大一統王朝的制度建設,書同文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天下。隨後,頒布詔令,決定實行「書同文字」的詔令。所謂」書同文字」,就是要求所有人用「小篆」體進行書寫,廢除六國之前使用的異體字和簡化字。
  • 有了世界地圖,秦始皇真的可以統一世界嗎?當時的世界是怎樣的?
    秦始皇所在的歷史時期,人類文明只有星星之火的神話時代剛剛過去,各大文明都進入了一個崇尚勇力的爭霸時期,文明區域也隨之不斷擴大。這一點,不是我國春秋戰國時期獨有的現象。有世界地圖的秦始皇能否統一世界?關於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知道秦國崛起之時的世界正在發生著什麼。
  • 如果沒有秦始皇的統一與長城的建立,中國會成為歐洲還是印度?
    從中國古代歷史發展來看,中國出現過三國鼎立和南北朝,最終都歸於統一了。所以,假設沒有秦始皇的統一與長城的建立,中國也不會成為歐洲或印度。總會出現霸主和統一。春秋時便有五霸,如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越王勾踐,尊周天子以令諸侯。
  • 給秦始皇一個地球儀,秦始皇能不能一統世界,其他國家又在幹什麼
    眾所周知,我國周朝建立,分封諸侯,後來西周被滅,我國進入了戰國時期,各國開始四處徵戰,搶奪地盤,這段時間經歷長達500多年的時間,最後被秦始皇所帶領的秦國給滅掉了,我國第一次實現了大統一,秦始皇建立了我國第一個統一的王朝。那麼這個時候,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在幹什麼呢?
  • 秦始皇雄才偉略統一華夏,六國為何不主動納降?
    不是每個人都有秦始皇的雄才偉略,也不是每個人都有秦始皇的統一六國之心。 首先,秦始皇能統一六國,也不僅僅是他一人之力,是秦國集六代君主的力量,才發展成後來的統一大業。 自秦孝公開始,秦國名相輩出,大將林立,因為有了這些人才的輔助,秦國才得到長足的發展。
  • 大秦一統天下時,東亞的盡頭:日本島上竟還是石器時代!
    公元前230年,大秦帝國始皇帝嬴政發起對六國的統一戰爭,秦軍經歷了9年左右的縱橫開闔,終於在公元前221年一統天下,輝煌的大秦朝屹立於世界東方。不過因為當時人類科技落後,交通不便,也沒有發達的信息科技。那麼當時巔峰中的大秦帝國,從皇帝到百姓,可能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當時大秦帝國在世界上處於什麼水平?
  •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宮佳麗無數,為何一生沒有冊封皇后?
    縱觀秦始皇一生,到了沙丘病故都沒冊封皇后,讓千古第一後的風頭被劉邦的老婆,呂后撿走了。 可是由於史書對於秦始皇的記載很少涉及後宮,這讓我們喜歡看宮鬥劇的粉絲們非常迷惑,秦始皇到底有沒最愛的人?為何他一直不立皇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