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個經典的笑話,是說分子層面的不規律布朗運動在全世界其他地方只有顯微鏡能看見,但到了中國,你站在天橋上,看下面的馬路無時無刻都在上演著布朗運動。每一輛機動車都沒有與鄰近機動車相似的駕駛規律,加塞兒,龜速超車,突然急剎,甚至是逆行等等等等,每個個體都毫無規律的在橫衝直撞。
而百度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便宣布進軍無人駕駛領域。
百度無人駕駛車項目於2013年起步,由百度研究院主導研發,其技術核心是「百度汽車大腦」,包括高精度地圖、定位、感知、智能決策與控制四大模塊。其中,百度自主採集和製作的高精度地圖記錄完整的三維道路信息,能在釐米級精度實現車輛定位。同時,百度無人駕駛車依託國際領先的交通場景物體識別技術和環境感知技術,實現高精度車輛探測識別、跟蹤、距離和速度估計、路面分割、車道線檢測,為自動駕駛的智能決策提供依據
而為什麼無人駕駛是解決中國道路擁堵頑疾的一方靈藥,我們還需要從道路擁堵的原因說起。
1.紅綠燈是造成交通擁擠的最主要原因。等待紅燈排隊的車輛有一個各自加速的過程,因為沒有同時加速,所以車與車之間就存在間隔。實際上降低了所有車通過紅綠燈的效率。
如果你有心觀察過F1賽車的起步,你會發現26輛賽車是在綠燈亮起的一瞬間是同時起步的,所以F1在發車的時候從來沒有鬧過堵車的笑話。
但實際路況上,駕駛員的駕駛水平參差不齊,導致同時起步這一理論完全沒有實用價值。只有寄希望於無人駕駛車來解決。
2.司機開車分心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尤其是現在 「手機依賴症」 在社會中蔓延。在等待紅燈變色時玩玩手機,而轉為綠燈時就很容易發現不了,當後面的車龍喇叭狂響才能回過神來。
而當你回過神來準備走時,綠燈又已經變回了紅燈,你又一次拿出了手機....
3.幽靈塞車現象是交通堵塞的一種非常常見的現象。在擁擠的公路上,很可能僅僅由於某個司機急剎車、突然變道或者超車,造成短暫的停頓,就會在這輛車的後方引發一連串的堵塞。
就像是道路撞上幽靈一樣發生了堵車,哪怕第一輛車停下來後只需要 2 秒鐘就能啟動,可到最後一輛汽車啟動時,所需的時間可能就要幾十分鐘了。
以上三種導致擁堵的情況我們都可以理解為人類駕駛員對實際道路的操作能力不足且反映過慢導致的通行效率低下。
但無人駕駛車顯然就不存在以上問題,自動駕駛汽車的優勢就在於,能夠感知前方路況的變化。相比人類駕駛員的隨意決定如何開車,自動駕駛汽車所預留的車間距更大,加速和減速都是經過一系列計算來決定的。自動駕駛汽車在車流比較密的時候,會保留一定的車距,減少突然剎車的次數,從而減少對後方車輛的影響。
而基於大數據交互的存在,所有鄰近車輛的信息會互相交互處理,比起各個處理各自的傳統人類做法,所有信息大一統之後,計算機會做出通行效率最高的車輛行駛安排,顯著避免擁堵。
而據目前消息,百度計劃在2018年7月底,與金龍合作率先實現無人駕駛小巴車的小規模量產及試運營,並在2019年與江淮、北汽,2020年與奇瑞共同推出無人車。
希望無人駕駛早日普及,這樣擁堵的頑疾就會根治,而以此為名的限牌政策也有望取消,真正讓百姓有車開,實現全面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