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晚年作春秋,想把衣缽傳給最得意弟子可惜英年早逝

2020-12-05 易凡分享

孔子在30歲的時候就退出了仕途。孔子說三十而立,所謂三十而立,是孔子自己在30歲的時候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所以他開始開館教學了。用我們今天的話講,可能是辭職創業了,朝廷上的工作不幹了。回來以後幹了一件什麼事?他說「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那個時候的普通老百姓是沒有機會學知識的,知識是被貴族們壟斷的,而孔子獲得了一些知識以後,他的辦法就是,不挑學生,只要你來,我就教你。

這時候孔子開始帶徒弟,怎麼證明孔子是個很出色的老師呢?就是孟僖子都命自己的兒子去跟孔子學習,你就可以想像孔子辦的這個私人學校有這麼大的影響力。當時非常有權勢的三家之一,孟僖子都把自己的孩子送去,說,你去跟孔子學習就好了。

晚年孔子總結他的學生分了四個門類: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語言: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遊、子夏。這就是孔門四科十哲的來歷,就是孔子回顧他的學生,說這裡邊有四個門類,一個是德行,一個是言語,一個是政事,一個是文學。德行好,會說話,會從政,然後會寫東西。這四種人,四個門類,十個學生是我最得意的,這個叫作孔門十哲。

孔子最欣賞的學生肯定是顏回,你比如說孔子講說:「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就是只有我跟你能夠做到,用的時候就出來好好用,人家不用咱,咱可以藏起來好好的學習、工作,孔子認為顏回的境界跟他是很像。然後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顏回死的時候,子曰:「噎!天喪予!天喪予!」說老天爺是要殺了我。顏回死的時候,孔子大概是71歲,孔子73歲去世了,他71歲的時候顏淵死的。然後顏淵死,子哭之慟。哭得特別難過。從者曰:「子慟矣。」說你太難過了,然後孔子說:「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就是你不為這樣的人哭你為誰哭?這種人死了你還不哭?那難過是一定的。

魯哀公曾經問孔子說:「弟子孰為好學?」你的弟子當中誰是比較好學的?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不遷怒,不貳過,這是我學到的第一句《論語》,我小時候我爸爸就教我說:「不遷怒,不貳過。」就一個人非常重要的是像顏回這樣不遷怒,有了生氣的事,你不要發洩在別人身上。你看我們生活中大量的發脾氣是遷怒給別人。然後不貳過,犯過一次的錯不要再犯第二次。能夠做到這一點,顏回的境界。孔子說這是最好學的,到目前為止我沒有見到別人像他這麼好學。還有一次孔子回憶說:「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就是顏回能夠做到三月不違仁,三個月的時間,都保持在仁的那個狀態當中,這是非常難的,其他的人一兩天也就了不起了。總之顏回走了,顏回跟孔子的關係是非常親近的,孔子是希望顏回能夠接他的衣缽的。然後子路也在衛國遇難。

子貢在孔子的後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人,因為沒有子貢就沒有孔子。每一個偉大的聖人背後,一定有一個有錢的學生,這個有錢的學生有能力,把孔子烘託起來。所以在子貢死了以後,這裡邊有一段叫做「叔孫武叔語大夫於朝曰:子貢賢於仲尼。」就叔孫武叔這個人有一次在朝廷上講,說子貢比孔子好,子貢比孔子還厲害。那時候孔子已經過世了。子服景伯就轉告了子貢,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雲,不亦宜乎?」 子貢說這段話是非常明智的,他說你們都覺得我好,是因為我的這個門牆只有及肩這麼高,你一探頭就能看見裡邊,有錢有錢,挺好的,這人挺能幹。夫子的牆數仞之高,你根本沒機會看,以你的能力根本看不見裡邊什麼好的地方,所以你們不要再胡說了。這是子貢在極力地捍衛孔子。

然後叔孫武叔毀仲尼,就還是那個人整天毀仲尼,說仲尼不怎麼樣。子貢曰:「無以為也。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德而逾焉。人雖欲自絕,其何傷於日月乎?多見其不知量也。」就是你要毀仲尼,子貢說仲尼不可毀,說其他人的好像丘陵一樣,你可以翻過去,孔子的好是日月,你見過哪個人翻過日月去?所以子貢是下了大力氣把孔子的理論傳播開去,因為他當時是首富,第一個典型的儒商。

後來孔子死後葬於孔林,大家所有的人就去種一棵樹,慢慢地形成了孔林。他的弟子在孔子的墓旁邊結廬而居,居喪三年。一群成年人,住在那兒陪自己的老師陪了三年。三年之後,灑淚而別,相擁而泣。然後走出來了,子貢說,不行,我還得再住三年。然後子貢回到那個小廬又住三年,一共六年。所以現在你今天到孔林去看,你會看到孔子的墓在中間,然後懷子抱孫,就是他的那個兒子和孫子都在這兒。然後旁邊有個小廬,那個小小的草廬就是子貢,住了六年陪著孔子的地方。

孔子是後來有個故事叫「獲麟」。獲麟就是有人在郊外抓到了一個怪獸,大家不認識這什麼東西,然後請孔子來看。孔子一看是麒麟,說你怎麼跑到這兒來了?神獸怎麼會在這兒被抓到?孔子說:「吾道休矣。」就是我差不多了。孔子看到獲麟,知道自己的天命將絕。後來有一天孔子在家裡邊,子貢回來,他跟子貢講,他說昨天晚上做了一個夢,我夢見我站在兩個柱子中間,因為我是商人的後代,根據商人的傳統,死了的人就要把棺材停在兩個柱子中間,所以我應該很快就要走了。大概就過了幾天,孔子就離世了。這是孔子晚年的這個過程。

孔子在晚年刪詩書、定禮樂,然後寫了《春秋》。這裡邊講叫「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就是為什麼孔子作《春秋》會讓亂臣賊子懼呢?叫「一字之褒,勝於爵祿;一字之貶,嚴於斧鉞。」就是我在《春秋》裡邊寫你一個字的好,你這輩子算值了,世世代代都知道你好人。所以當孔子作了《春秋》以後,把歷史這件事拿出來做武器的時候,亂臣賊子懼。大家都知道說,你得好好保持你的操守。

我們說說孔子之卒。在魯哀公十六年,孔子卒,終年73歲,葬於泗上孔林。然後到今天,一直有70餘代。孔子的家譜一直延續至今,這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奇蹟。我們來聽聽孔子對自己的一個評價,孔子說:「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不如丘之好學。」 就孔子不喜歡吹牛,別人說他是聖人,他都不接受,但是他說,十室之邑,這一個小村子有十家人,必有忠信如丘者,就像我這樣道德好的、講究忠信的肯定有,但是沒有人像我這麼好學的。所以孔子是一個終身成長的心態,他這一輩子一直到最後都在不斷地學習。他說:「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過矣。」就是他一直都覺得還有很多東西是可以學習的。

我們最後用司馬遷的一段話來結束《孔子傳》。司馬遷說:「《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餘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就是這兩句話叫「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就是我們讀《論語》時候的感覺。我們都特別希望能夠跟這樣的人交談,能夠跟這樣的人生活在一起,能夠活成這樣一個理想的人格。

相關焦點

  • 孔子的弟子偷吃食物?這則故事告訴你,眼見不一定為實
    孔子有一個學生叫顏回,他的品行非常高尚,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孔子經常當眾誇獎他。但是這樣一位品德高尚的弟子,卻被孔子發現一個人悄悄地偷吃食物,但是事情的真相不一定是你所看到的。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這個故事記載在《呂氏春秋》中,楚昭王想聘請孔子,孔子帶領眾弟子前往楚國答謝楚王好意。
  • 眼見並不一定為實,這是經過孔子和顏回驗證的
    孔子和顏回之間曾經發生一個故事,證明了眼見並非為實。孔子喜歡周遊列國,可是荷包卻不硬,一生窮遊,到了陳國和蔡國之間,他們這一行人斷糧了,七日七夜都找不到什麼食物,缺吃少喝的,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顏回去百姓家討米,回來就做飯吃。飯快熟的時候,孔子看到顏回從鍋裡挖米飯吃,心裡很不悅。
  • 孔子的徒子徒孫們個個官運亨通,為何孔子想當官卻沒人要?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君道、臣道和師道是合一的,所謂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為什麼老師稱呼學生為弟子呢?既是「弟」,像兄弟一樣,又是「子」,像自己的孩子一樣,不正是「門人」嗎?是一家人,感情連在了一起。在文化的傳承中,老師的作用太重要了,好老師太重要了。單純從教育上看,孔子是非常好的老師。
  • 【成語故事 · 春秋】後生可畏
    近義詞:少年老成、後來居上反義詞:少不更事、乳臭未除人物介紹: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zōu]邑(今山東曲阜市)人,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省夏邑縣
  • 五祖為何要把禪宗衣缽傳給慧能大師
    五祖說道:你是嶺南人,又是蠻夷,怎麼可能學佛作佛?惠能曰:人雖有南北,佛性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慧能答到:人雖分南北,佛性不分南北。蠻夷身雖然與你大和尚身不同,但我們之間的佛性有什麼差別呢?
  • 桃李春風:與孔子有關的尊師重教故事
    這只是孔子聽說的,是否真實,還要當場試驗一番,孔子讓弟子們往器皿中注水,果然驗證孔子聽說的無誤。孔子由此不禁感慨,天下萬物哪有滿而不覆的呢?孔子的得意弟子子路又問,敢問老師有沒有「持滿之道」?孔子回答:「聰明聖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撫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此所謂挹而損之之道也。」
  • 哈代一生最得意的事:為中國和印度各培養了一位偉大的數學家
    性格乖張的哈代,在其數學生涯中最為得意的是在其中年和晚年為東方世界的印度與中國各培養了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印度數「學家天才」拉瑪努金(1887—1920)與中國的「數學之神」華羅庚(1910—1985)。說來我國大數學家華羅庚與拉馬努金也算是師兄弟了,都曾在劍橋大學受教於數學家哈過。
  • 小學教育:孔子誕辰2571年,3則孔子小故事給孩子一生啟迪
    孔子生活在兩千多年前,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2020年9月28日,是孔子誕辰2571周年,下面就和小編一起通過孔子的3則故事,感受這位聞名中外的偉人的人格魅力,接受他浩瀚思想的啟迪。一、孔子向師襄請教學琴師襄是與孔子同時代魯國著名的樂官。本來孔子的琴技已經相當好了,但他不滿足。
  • 戚建莊編著《成語河南》之諸子百家孔子篇
    戚建莊編著《成語河南》之諸子百家孔子篇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生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與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
  • 孔子很少主動去提什麼?儒釋道和古希臘哲學家有一個什麼共通點?
    《論語》第九篇《子罕》,多半是講孔子的思想,與學問教育的觀點,以及一般歷史思想觀念的闡揚。儒家思想,特別是孔子的思想是以「仁」為核心,可整部《論語》裡面孔子很少主動談「仁」,關於仁的內容大部分都是學生諮詢後才講解的。
  • 孔子很少主動去談什麼?儒釋道和古希臘哲學家有一個什麼共通點?
    《論語》第九篇《子罕》,多半是講孔子的思想,與學問教育的觀點,以及一般歷史思想觀念的闡揚。孔子很少主動去談利益、命運、仁。罕不代表沒有,但一定是很少的。 後世儒家分出來好多名聲不太好的叫法,如「偽道學家」。這個道學不是道家的道學,而是儒家的道學,「道」在我國文化史上不只屬於道家,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大部分都會推崇「道」,所謂「形而上者謂之道」,道包含廣闊,每家學說解釋自己的「道」也會存在差別。
  • 釋迦摩尼佛最得意的弟子,一個比一個厲害,還有一個至今未死!
    老陽按:釋迦摩尼佛為2000多年的佛,他下面一個佛是彌勒佛,釋加牟尼佛除了自己修行成佛之外,還有十大弟子,其中迦葉弟子,至今還沒有死,在雲南雞足山打坐呢!究竟是哪十大弟子,今天老陽就和你說說。釋迦佛的十位大弟子,即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連神通第一、須菩提解空第一、阿難陀多聞第一、優波離持戒第一、阿那律天眼第一、大迦葉頭陀第一、富樓那說法第一、迦旃延論議第一、羅睺羅密行第一。下面就簡述兩位弟子的事跡。羅睺羅密行第一羅睺羅尊者,又譯為「羅睺羅」、「羅雲」等名,意譯「覆障」、「障月」、「執月」等名。他是佛陀的親生兒子。其母叫耶輸陀羅。
  • 孔子三千弟子廣為流傳,家族墳墓更可謂是世界之最,多達10萬餘座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家族墓地佔地最廣的居然是中國有名的孔夫子,堪稱世界之最,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孔子的影響力  相信每個人都知道孔子其人。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其弟子遍布四海,桃李天下,孔子三千弟子廣為流傳,稱頌萬世。孔子和其弟子一起編撰的著作《論語》至今仍是萬古傳頌的書籍。
  • 螞蟻莊園8月27日:孔子稱作至聖,稱作亞聖的是誰?
    稱作亞聖的是誰很多玩家都想去了解今天的螞蟻莊園小課堂的答案,因為今天的問題有一定的迷惑性,問題是孔子稱作至聖,稱作亞聖的是誰?針對這個問題,小編整理了相關資訊,想知道答案的朋友,就跟著 小編一起來看看。
  • 中國古代4大聖人,孔子排了第4位,排第1位的被稱為百家宗師!
    在古代的四大聖人名師中,孔子排在第四。孔子是春秋末期的魯國人,祖籍在如今的河南。他是古代有名的思想,教育家,是他倡導了私人教學的開頭,是儒家學的創始人。他帶著部分弟子四處遊歷了多個國家長達十幾年。在晚年的時候寫了六部經書。
  • 孔子是「至聖」,孟子是「亞聖」,那儒家其它四位聖人都是誰?
    孔子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兒子出生後,魯國的國君送來鯉魚祝賀。孔子因此給兒子命名為孔鯉。對於兒子孔鯉的教育,孔子非常上心,這是孔子一手抓起來的。孔鯉小時候從院子裡走過,孔子看到後馬上問他讀過《詩經》沒有。孔鯉說沒有。
  • 今天人類要生存,諾貝爾獲獎者為何說:要回到25世紀前尋找孔子?
    關於孔子,不知孔子不可謂知中國,不到孔廟又焉能知孔子? 前言 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卒於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因其生而首上圩頂,似尼丘山之形,故因名丘,字仲尼。孔子晚年修訂了《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
  • 今天人類要生存,為何諾貝爾獲獎者說:要回到25世紀前尋找孔子?
    關於孔子,不知孔子不可謂知中國,不到孔廟又焉能知孔子? 前言 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卒於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因其生而首上圩頂,似尼丘山之形,故因名丘,字仲尼。孔子晚年修訂了《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