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褒姒烽火戲諸侯後,第一個「吃螃蟹」的楚國僭越稱「王」

2021-01-09 小南史

春秋時期,始於公元前770年,也就是周平王東遷,東周開始的第一年,止於公元前476年,戰國時代的前夕,總共295年。

春秋這一歷史階段,齊國、楚國、秦國、吳國、越國等諸侯爭霸,而周王室的權威也在這一過程中不斷下降。其中,就楚國這一強國來說,更是僭越稱王,以此和周王室分庭抗禮、平起平坐。和楚國相對應的是,齊國、晉國、鄭國、秦國、魯國等諸侯國在春秋時期則沒有僭越稱王,而是繼續使用侯爵、伯爵等周王室分封的爵位。

那麼,問題來了,春秋時期楚國為什麼會是第一個稱王?

一氣之下的四「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是一句「周語」,指的是天下的土地,都歸周朝天子所有。在當時,只有周天子才可以稱為「王」,其他的諸侯,以實力大小依次有公、侯、伯、子、男這幾個級別的稱謂,而楚國一開始是子爵,主要是因為在中原腹地那些諸侯以及周天子眼裡,楚國所在的地方是蠻夷之地,給個子爵就行了,意思意思一下。

隨著楚國國力越來越強大,心思就活躍起來了,就想著上報周天子,希望能得到周朝的肯定,獲得更高的爵位封賞,但是呢,此時的周天子依然始終將楚國當作蠻夷,不予理睬。到了熊渠一代,他一怒之下就自己稱王了,甚至還把自己三個兒子都封為王,去鎮守剛打下來的土地。

後來周朝出現了一個比較暴躁的君主周厲王,他非常喜歡帶領大軍去討伐一些小諸侯,極其殘暴。熊渠見勢不妙,就取消了自己和三個兒子的王的封號。

真正開始僭越稱「王」

楚國真正稱王的應該是熊通,那個時候的楚國兵強馬壯,周王室和中原諸侯對他都非常的忌憚,非常的恐懼,加上當時周王室對鄭莊公的敗戰以及「三家分晉」時周王室的默認行為,熊通他自立為楚武王,可以說是向當時的諸侯們發出了一個石破天驚的信號!

史料記載,楚國(前1115年—前223年)是周朝時期位於長江流域的諸侯國,國君為羋姓、熊氏。周成王時期,封楚人首領熊繹為子爵,建立楚國。

進入到春秋時期,東遷後的周王室繼續衰微,經過熊渠的稱「王」鬧劇,在楚國強大起來之後,熊通正式僭越稱王,是為楚武王,自此之後,楚國國君基本上都使用了王爵這一稱號。

在春秋時期,楚國是第一個稱王的,並且是正面和周王室相抗衡的諸侯國,而在楚國之後,吳國也在春秋時期僭越稱王。根據史料記載,吳國(前12世紀―前473年),存在於長江下遊地區的姬姓諸侯國。雖然和周王室同宗同源,但是,當時地處偏遠之地的吳國,隨著周王室權威日益降低,所以吳國也並沒有對周王室和周天子保持一定的敬重。

吳國國境位於今蘇皖兩省長江以南部分以及環太湖浙江北部,太湖流域是吳國的核心。國都前期位於梅裡(今無錫梅村),後期位於吳(今江蘇蘇州)。和楚國一樣,吳國的崛起,也是建立在消滅周邊弱小諸侯國的基礎上。吳國鼎盛時滅亡了淮夷、徐夷、州來、巢、鍾離、鍾吾、邗等諸侯國,公元前586年,吳侯去齊去世,壽夢繼位。

壽夢在位期間,奠定吳國的強盛基礎,始稱吳王,由此,在春秋時期,吳國成為第二個稱王的諸侯國。在春秋末期,吳國一度攻陷了楚國的都城,並且和越國、晉國、齊國等諸侯國爭霸。

公元前478年,越王勾踐率兵伐吳,大敗吳兵於笠澤。公元前476年,越王勾踐再次伐吳。不久之後,吳王夫差自殺,越國徹底消滅了吳國。而對于越國來說,也是一個僭越稱王的諸侯國。就越王勾踐來說,臥薪嘗膽,終於吞併了吳國。在此基礎上,越王勾踐也成為春秋時期的最後一位霸主,和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並稱為「春秋五霸」。

總結

在春秋這一歷史階段,因為周王室地位的日益下降,宗法制的崩潰,面對各個諸侯國日益強大的實力,周王室無力進行壓制,最終楚國、吳國、越國等諸侯國相繼稱王,而到了戰國時期,周王室的存在感就更加可有可無,所以戰國七雄也都相繼稱王了。

相關焦點

  • 烽火戲諸侯:《劍來》天賦絕倫的女子劍仙,13、14歲女子躋身元嬰
    今天給大家推薦:烽火戲諸侯:《劍來》天賦絕倫的女子劍仙,13、14歲女子躋身元嬰!第一本:《劍來》作者:烽火戲諸侯 (烽火戲諸侯:《劍來》天賦絕倫的女子劍仙,13、14歲女子躋身元嬰!)【內容簡介】: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我陳平安,唯有一劍,可搬山,倒海,降妖,鎮魔,敕神,摘星,斷江,摧城,開天!
  • 《將夜》崇明為燕國送去唐國的質子,歷史上質子的產生最初在周朝
    該劇改編自貓膩的網文《將夜》,以原著劇情為骨,以獨特的動作設計、恢弘的場景製作為翼,將昊天世界的風貌完美展現在觀眾眼前。再加上眾多老戲骨和小鮮肉的傾情演繹,使《將夜》成為近幾年來為數不多的網劇精品之一。昊天世界中有一個國家叫做唐國,王室也是李姓,讓人聯想到歷史上的唐朝。唐國軍力強盛,對周邊的燕國和金帳王庭形成巨大的軍事差距。唐國和燕國曾經大戰一場,結果燕國慘敗。
  • 楚國之崛起:篳路藍縷,進行原始積累,終突破「漢陽諸姬封鎖線」
    這亦表明楚國始終有比中原諸侯更強的獨立性,同時還有足夠寬廣、可以盡情施展的擴張空間。 另一方面,楚國不間斷地抵禦周王室的滲透,並頻繁試探著它的實力,一旦周王室稍有不逮,便起僭越之心。
  • 山東諸侯擁立秦質子為王,原本想弱秦,結果卻搬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為了讓別國成為自己的附庸,強大諸侯國的君主紛紛把目光投向了質子(古代被派往敵方或者別國的人質,通常為王族子弟),立質子為王通常會有奇效,但扶持秦質子的君主卻都失算了。山東諸侯強大時,擁立秦質子為王,原本也只是想要弱秦亦或者控制秦國,結果卻搬了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 七本特別好看的網絡小說,第三本是烽火戲諸侯的最新作品!
    聽到別人說得最多的就是九龍拉棺的宏大場面,以及「仙路盡頭誰為峰,一見無始道成空」等這樣的經典人物的描寫。3.天珠變不同於鬥羅裡主副cp們的深情專注,天珠主角走得是種馬路線。其實升級流小說中的感情處理一般都不如言情小說來得細膩,而這本書中三少對於主角和其後宮們糾葛的描寫更是為人詬病。
  • 這個姓被稱為萬姓之王,你的姓可能也來自於他,說出來嚇一跳
    也有族人以國為姓,把姓改成燕的。魏國魏氏始祖畢公高是周武王的十五弟。分封諸侯時封在畢地就以地為姓,也是畢姓的始祖。後來畢國被西戎滅亡,後代就成為平民。到了春秋初期,畢氏族人畢萬長的身高體壯武功高強。跟隨晉獻公徵戰有功,把畢萬打下來的魏地封給畢萬,畢萬就改姓魏萬。這就是魏氏魏國的始祖。
  • 周平王東遷後,幹了一件蠢事,讓周天子顏面掃地!
    周幽王在位時,將姬宜臼立為太子。後來,周幽王寵幸妃子褒姒。周幽王八年(公元前775年),周幽王竟然廢嫡立庶,廢黜申後的王后之位,姬宜臼的太子之位;改立褒姒為王后,褒姒所生之子姬伯服為太子。姬宜臼便與母親申後暗中逃到申國,投奔申侯。
  • 古人為何稱懷孕為身懷六甲,其中「六甲」代表的是什麼意思?
    褒姒曰:太子為母報怨,其意不殺妾不止,妾一身死不足惜,但自蒙愛幸,身懷六甲,已兩月矣,妾之一命,即二命也,求王放妾出宮,保全母子二命。——《東周列國志》褒姒,周幽王的寵妃,生來就不愛笑,為博紅顏一笑,周幽王上演了一幕烽火戲諸侯的好戲。
  • 《大秦賦》的背景為戰國末年,為何卻同時存在東周和西周?
    只不過,各諸侯國尊崇周天子為「天下共主」,而最初階段周國也最為強大。 但是,分封諸侯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周天子需要不斷地進行分封,除了朝代建立之初,在之後立下功勳的臣子也會得到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