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時代,隨著東周勢力的不斷衰弱,開始出現所謂的禮崩樂壞的局面,以賴以治天下的周禮逐漸被諸侯所忽視,或許也是諸侯為了爭奪霸權的藉口。
而且在眾多諸侯中,魯國是比較特殊的一種,有「周禮盡於魯」之說,憑藉這一金字招牌,魯國在諸侯爭霸的亂世中得以延續至戰國末,然而,表面上尊崇周禮的魯國特色,卻源自於對周天子的褻瀆。隨著周王室在春秋時期逐漸衰微,新興的諸侯國如秦國、楚國等以前的小國也開始繁榮昌盛,周天子對諸侯的約束也開始形同虛設。
突然間,當時的魯國國君魯惠公聽說秦國秦文公然向天子獻祭天地,這本身就不符合周禮的要求,根據周禮,諸侯只能獻祭社稷,而只有周天子能獻祭天地,秦國這樣的外姓諸侯用天子的禮節來獻祭,不僅是對天子的不敬,而且還威脅到了這樣的姬姓諸侯的地位,魯惠公當然看不下去了,於是他專門去洛陽找周平王,請求周平王讓秦國停止越限的行為。
周平王這個時候當然知道秦國的做法不符合禮法,但他也無可奈何,因為他現在根本就沒有力量跟秦國這樣的大國抗衡,所以他自己就找了一個臺階:秦國護國,所以我就授權秦國用天子的禮節來祭奠天下。
看到周天子這麼說,魯惠公帶著一肚子的怨氣回到了魯國,他身為姬姓諸侯,自己對周平王的來歷也有些不滿,畢竟,周平王是通過娘家申國聯合犬戎,殺了周幽王才奪取王位的,所以,魯惠公想了個辦法。
由於你周天子不能為周禮辯護,所以我要用最傳統的周禮來鞏固我在魯國的地位!
所以不久,魯惠公在魯國舉行了祭祀天地的儀式,他還邀請了晉、鄭、衛等同姓諸侯前來觀禮,為了顯示魯國祭祀天地的正當性,他又搬出了魯國的先祖,同時也是周禮的制定者姬公旦,這一次的祭祀魯惠公尤其講究,祭祀的細緻程度連周天子都比不上,正是由於此,魯國的禮制受到了其他姬姓諸侯的一致推崇,這也是「周禮盡在魯」的由來。
祭奠完後,魯惠公還特別派人去告知周平王自己用了周禮祭天,以示羞辱,但魯惠公卻算準了周天子不會發作,一方面周天子勢力衰敗,很大程度上要依靠這些姬姓諸侯,二來周平王當時剛東遷洛陽,手頭有太多的事要處理,所以像這樣不大不小的事就騰不出來了,於是這一口氣也忍了下來。
由於周禮的加持,魯國在國際關係中獲得了許多利益,任何想要動武的諸侯,都得先掂量一下魯國背後的姬姓諸侯,所以在魯國執政的幾十年裡,魯國基本上沒有遇到過什麼大的變故,而且魯公也一直是以一位愛民的明君的形象示人,直到後來,有一件事暴露了他的狐狸尾巴。
魯惠公的正妻孟子死得早,沒有為他生下子嗣,而陪嫁的子嗣卻為他生了個兒子,名叫姬息姑,等姬息姑長大成人後,魯惠公打算娶他為妻,此時,正好宋國君宋武公想與魯國結親,便打算將女兒仲子嫁給姬息姑,兩人結親。
只是到了真正實行的時候,卻出現了一點偏差,當時魯惠公在朝堂上見過仲子,見他面容如桃花,身形婀娜,乃是人世間貌若天仙,一見她,魯惠公便步履蹣跚,於是信奉了大半生的周禮,當場便樂呵呵地把這位兒媳婦接回宮中,做了自己的夫人!只是這件事對魯惠公來說,的確令人瞠目結舌,為了不落人口實,於是魯莊公想了個法子,他讓人流言說,其實,仲子生下時,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她手心上有一串字,寫著「為魯夫人」,就是,魯惠公公然扒灰醜聞,忽然成了順從天意的無奈之舉,魯惠公表示,其實我也很無奈,是老天讓我娶仲子做夫人的。
宋武公當然也很樂意配合魯惠公的這句話,畢竟宋國也有自己的小算盤,與其把女兒嫁給一個魯國庶子,不如把女兒嫁給一個更好的魯武公,結果也如宋武公所願,魯惠公很快就把仲子封為正室夫人,過不了多久,又生了一個兒子,即後來的魯桓公。
魯惠公在位不久,不久後去世,庶子姬息姑攝政,即魯隱公,在春秋時期,諸侯都是要向周天子報告自己的死事的,當然此時周天子還是要向周天子報告自己的死事,對魯惠公的僭越仍然耿耿於懷,等到周天子的信送到洛陽,魯國等不到周天子的答覆,只好自己安排魯惠公下葬。
原來一切都結束了,不料等到這一年冬天,周天子突然派大臣來送祭,當然是一送二送,順便送了夫人仲子的祭品,要知道,此時仲子還活著,
這次魯隱公又犯了大錯,因為這顯然是周天子有意羞辱魯惠公,但魯國卻對周禮大加推崇,所以有了天子的祭品,一定要下葬,於是,魯隱公只好叫人把魯惠公的屍體從土裡挖出來,重新下葬了,至於仲子,此時突然得了重病,順利地和大家想的一樣,把他的屍體從土裡挖出來,和魯惠公一起下葬,這件事恐怕只有魯隱公才知道。
作為魯國的中興之主,魯國在他的領導下建立起了崇尚周禮的魯國形象,在這方面,他的確是一位傑出的君主,但是,他強佔了兒媳,死後遭到周天子報復羞辱,這些事情也讓他的執政生涯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汙點,以至於後世的孔老夫子在寫春秋時,直接跳過了魯隱公的歷史,從魯隱公元年開始寫,多半也是出於為尊者諱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