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生存的三大法則,叢林,禮法,自律

2020-12-06 花間筆

人類文明發展到今天,支撐著我們能夠安全繁衍生息和人類對客觀規律做出的主觀性尊重。天冷加衣,天熱減衣,這是上天的法則,四季輪迴,周而復始。

現在很多影視作品把人性放在一個環境裡考驗,這無疑是可笑的。人類處於某一種生存環境,就會使用或者遵守遵守某一個環境的法則。上天有好生之德,人或動物的第一天性就是求生。一切能夠求生的方法都會被採用和嘗試,方法本身沒有正邪善惡。老虎吃鹿,大樹遮擋小樹,一切都是自然。一切方法都是為了創造生存下去的條件。

遠古茹毛飲血

所謂人性,就是在不同環境展示了適合那個環境生存的心理思考,在通過四肢展示出來。在大自然的規則之下,隨著人類進程的向前發展,所謂人類的生存法則有三種,第一個叢林法則,第二個禮法法則,第三個自律法則。

所謂叢林法則,就人們比較熟悉的的《進化論》而言及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弱肉強食,優勝劣汰。」這兩句話道盡其中關竅。至今本人奉若真理,也依然流行與世間。

叢林法則是天道之下,人類和萬物生靈的法則,在動植物界,每天都在上演。而對於人類而言,是人類誕生的最初信條。

在遠古洪荒時代,人類和動植物一樣,平等地接受著天道法則,像野獸一樣生存。那時候的人不知道何為天地日月,不知道禮義廉恥。只是知道根據族群來劃分遠近親疏。在當時的殘酷環境中,遠古的人只是機械地生存而生存。搶食物,佔水源,護幼崽,機械本能的繁衍。在這個環境中,沒有所謂善惡正邪,沒有倫理道德,這個時期的人類為了生存,無所不用其極,當他們用這個方法活下來了,他就是對的,沒有活下來就是錯的。所以,叢林法則的核心存亡來衡量對錯和優劣。

在叢林法則下,隨著人類法則的進一步發展,人類在不斷的探知過程中,人類的智力隨著增加,知道天地日月星辰,認識到了四季寒來暑往,在這個過程中,人類生產力得到了提升,人類的食物開始多樣化起來,水源開始豐富起來,而人類最大自然的主管認識開始進一步加深,開始対天道進行猜測和印證。人類認知了天地四時秋收冬藏,認知了上老病死人倫大禮。不在盲目屠殺索取和性繁衍。人類開始根據天地四時春種秋收,生養畜牧,依生老病死而尋醫問藥。發展到了這個地步,人類的生存幾乎得到絕對的保障。根據勞動力的高低劃分出了等級階級,階級等級的高低,進而產生了禮義廉恥,至於天地君親師。隨著族群的不斷壯大,進而形成部落,知道有一天這一個部落遇到那一個部落。不同的部落聚集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地區自然有不同的資源。有部落有鹽,有的有礦,有的有肉,有的有糧。

你有鹽,我沒有,我要鹽,根據叢林法則的原始性,第一選擇就搶,就是戰爭,戰爭後認識到,對雙方都沒有好處,就是開始交換。交換就要等價,慢慢的也就變化出一系列的交換原則,交換的東西也開始多樣化起來。雖然偶有衝突,交換仍然被延續下來。

交換的本質就是和平的方式獲取彼此所需的生命資源和發展資源。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交換也開始擴大化,不同的部落之間,形成了不同的國家之間。這種交換資源,本質上是叢林法則的延續,在交換之前定好法規,就形成了原始禮法法則。禮法法則的出現進化了叢林法則的野蠻粗放的獲取方式,是在和平的前提下守好相關的規矩,這種法則用種族與種族之間,部落與部落之間和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

何為禮法法則,我認為是禮儀與法治。在我國千年傳統就是儒法教人,刑法治世。論語中說的「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增廣賢文中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個「取之有道」的「道」被理解為兩個意思,大部人理解是正道,小部分理解是正確的方法。現世是小部分掌握著大部分人的財富,你說巧合不巧合。禮法法則在人類文明社會尤其到了如今現代化是各國所極力追求的,然而其事實現象卻是,禮法法則就是叢林法則的遮羞布。從兩次兩次世界大戰就可以看出,如今席捲全球的疫情結果來看,此一點尤為明顯。時代科技發展到今天遮羞布卻是不得不用的,如若不然最終導致的是同歸於盡,天地毀滅。

有人講禮法當作是遮羞布來用,有人卻把禮法當作自身修養而終身恪守。這一類人是一小部分的修行者,這一小部分人中多的是一些宗教信徒,還有一些就是恪守自己原則的人。修一顆平靜自在的心,這一類人所遵循是自律法則。這是所所有法則的最高的體現,也是最難達到的。也是這個世界永遠不可能到達的境界。

現世的世界就是絕大部分處於第二法則,偶有第一法則之中。很多的影視作品,把一群人放到與世隔絕或者在生死邊緣上,然後批判人為生存所表現出來的行為,這是很可笑。人所做的一切都是根據環境不同,為求生存而行動。如果有機會善良,誰願意殘忍。

相關焦點

  • 《靈籠》「三大生存法則」帶給人類的,到底是生存還是毀滅?
    不過,按照它的要求,人類將完全成為燈塔的一部分,這還是活生生的人嗎?那麼燈塔的三大生存法則,帶領人類走向的到底是生存還是真正的毀滅?這個問題非常承重,也非常的高深,小編只能談一談個人的漸見,望大家指正。燈塔「三大生存法則」到了中章結束,燈塔的「三大生存法則」還是比較具象化的東西。
  • 《叢林法則》:多人沙盒遊戲,扮演動物在叢林法則中生存下來
    《叢林法則》:多人沙盒遊戲,扮演動物在叢林法則中生存下來 有的多人沙盒遊戲,能衍生出「萬國問候親人大戰」,有的則能被無數腦洞玩家,玩成一部活生生的情景喜劇。
  • 玩轉人類的叢林法則:拋棄幻想,直抵人心
    此前,食物的供給滿足不了人口增長的需求,已經悄然發生了農業革命,在完成農業革命之後,人類第一次歷史性地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從依附和適應自然轉變為利用和改造自然,實現了由採集到農耕,由狩獵到馴養動物這一過程的重大轉變。此後,人類真正走出了叢林,並一步步走向文明社會,與此同時,也擺脫了自然界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
  • 《我們的法則》吳奇隆領銜七明星「叢林生存」
    人民網北京6月12日電(唐平)安徽衛視大型實境生存紀錄節目《我們的法則》首期節目於6月11日周六21點檔順利開播。「叢林家族」吳奇隆、李亞鵬、小瀋陽、黃子韜、孫藝洲、邢傲偉、熊黛林7名成員集結,向首站錄製地馬達加斯加出發。「叢林家族」七人首日入駐無人島,不做綜藝效果只為生存奮鬥。
  • 從拼多多看人類社會中亙古不變的叢林法則
    劉慈欣在《三體:黑暗森林》中揭露了赤裸裸的叢林生存法則。當不同文明間如此,不同人類群體間亦是如此。 我消滅你,與你何幹。當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加速發展,人類難免不會走向大劉筆下貧富階級懸殊的時代。商業化的種種技術成果僅僅只是1%人的奢侈物,虛擬社會陣營興起,一場優勝劣汰的生存競賽被演繹的淋漓盡致。作家尤瓦爾·赫拉利早就做了判斷,人類社會從饑荒、瘟疫、戰爭過渡到了充裕、健康、和平的文明年代。從狩獵採集文明時代對生存的憂慮抗爭,過渡到如何打發無聊漫長的時間。
  • 「叢林法則」適用於任何時候
    「叢林法則」是由進化論學者達爾文提出的自然界裡生物學方面的物競天擇,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達爾文是根據自己多年在自然界的實際考察提出這一論斷的,在達爾文眼裡「叢林法則」是適用於自然界的規律,但是達爾文沒有看到的是「叢林法則」在人類社會中也是同樣適用的,這就是「叢林法則」的社會屬性。
  • 《叢林法則》刷新兇殘菜譜高度 金炳萬曝生存技能
    作為韓國的現象級綜藝節目,《金炳萬的叢林法則》播出後收視屢屢爆表,團員們更是拿獎拿到手軟,2013年金炳萬還擊敗劉在石、姜虎東、李京奎等一眾MC大神前輩,將S B S演藝大賞收入囊中。日前,《叢林的法則》韓版核心人物「族長」金炳萬接受了南都記者的專訪,劇透又一個引進的韓國現象級綜藝節目落地中國後的新玩法。
  • 超越「叢林法則」
    這般的想像,自然讓我們想起非常熟悉的「叢林法則」。 叢林法則是自然界弱肉強食,優勝劣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規則。蒼茫大地,植物在向上爭奪陽光,在向下爭奪肥料;動物在爭搶地盤,在爭搶食物。社會達爾文主義將此法則普遍應用於人類社會,下面這則寓言深圳職場人士都知道: 在非洲大草原,每天早晨羚羊醒來,它知道自己必須跑得比最快的獅子還要快,否則就會被吃掉;在非洲大草原,每天早晨獅子醒來,它知道自己必須追得上跑得最慢的羚羊,否則就會被餓死。於是,當太陽還沒有升起,獅子和羚羊又開始了新一天的奔跑。
  • 野生動物叢林法則
    眾所周知,野生動物的世界遵從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強大的生物對弱小的生物擁有絕對的支配權,在《野生動物叢林法則》這款遊戲中,玩家就將變身為一直野生動物,從學習捕捉獵物開始,一點點磨鍊自己的生存技巧,在這個殘酷的世界中活下去。
  • 《叢林法則大逃殺》怎麼下載 叢林法則大逃殺官網地址地址
    導 讀 叢林法則大逃殺官網在哪下載 叢林法則大逃殺官網下載地址" src="http://image.9game.cn
  • 叢林法則海島求生
    叢林法則海島求生這是一款全新打造的冒險生存類遊戲,讓每一位玩家都能夠在這裡享受到極限求生的快感,豐富的角色任你自由的選擇,每一位角色都有不同的生存秘籍,在荒島上尋找賴以生存的資源和武器,在面對危險時靈活應對,帶給你刺激的冒險體驗。
  • 叢林法則大逃殺
    叢林法則大逃殺是一款大逃亡的動作射擊遊戲,遊戲中玩家將與將近五十人一起被放到一處荒廢得地方,玩家必須快速的尋找武器和裝備第一時間消滅你的敵人,喜歡這款叢林法則大逃殺的小夥伴們趕緊下載體驗吧!
  • 在崇尚叢林法則的當代社會,儒家思想是否已經過時了?
    這也是人類社會要遵守的生存法則。大到國家間、政權間的競爭,小到企業間、人與人之間的競爭,都要遵循叢林法則。中國也毫不例外。 小樹憤怒地盯著大樹:「你已經足夠強大,為什麼還要限制我的生長?」這就是叢林法則,弱肉強食是它最典型的特徵。」 自然界中存在叢林法則是必然的。無處不在。
  • 人類社會就是叢林法則,就是動物世界!
    人類社會就是叢林法則,就是動物世界!表面看上去漂亮的熱帶雨林實際上是危機四伏,是人類的禁區!食人魚,鱷魚,狂蟒等恐怖的物種都統統不錯過這片動物的天堂,人類的禁區!每天都為生存而戰,今天去吃別人,明天可能被人吃!東京上海紐約的霓虹燈,就是人類的海底世界和熱帶雨林,表面上光怪陸離美侖美奐,背後弱肉強食,血雨腥風,多少loser跳樓自殺,露宿街頭。
  • 「熊市」中的三大生存法則
    「熊市」中的三大生存法則當投資面臨熊市時,不少投資者就開始慌亂了,不知道該如何做才能更好地保障自己的資產。因此,往往總是焦心不已。但事實上,在熊市中有三大生存法則,只要遵循好這些法則,也就無需過於擔心了。
  • 叢林法則不是人類共存之道(刷新見解)
    叢林法則原本用於描述自然界的競爭狀態,其核心是弱肉強食。後來,它成為殖民主義的理論依據,今天在處理國際關係上還有人在奉行。有人把它拿來為日本侵華戰爭中的滔天罪行辯護,說日本侵略中國乃是「強勢文明」對「弱勢文明」的進入,藉以掩飾推脫日軍侵略罪行。這是完全錯誤的。
  • 《叢林》:法則之下,物競天擇
    叢林有法則——優勝劣汰、物競天擇!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卻從來不知道這個世界還有多少秘密。亞馬遜叢林是地球上的一個禁區,這裡的神秘吸引著一個個探險家前行,在未知的世界探索,享受冒險帶來的樂趣與快感!這片叢林是地球最後的邊界,隔絕了人類在這片區域的正常活動。
  • 動漫《靈籠》的雞肋三大生存法則
    國產末日題材動漫《靈籠》已經更新到了第七集,但對於末日世界的許多設定還尚未交代清楚,其中最耐人尋味的就是「燈塔三大生存法則」。作為燈塔世界的法律,「三大生存法則」的內容到底是什麼呢?第一條法則設立的目的最主要是針對的是男女之間的親密行為,防止高等基因不能很好地流傳下來以及增加過量的人口。在執行了幾十年之後,這條法則已經相當地成熟了,幾乎不會有人會私自戀愛甚至都不知道什麼是愛情。
  • 叢林法則、生物鏈以及生態平衡
    一棵偉岸的大樹,長在叢林中。它的頂端極力向上,以尋求最多的陽光雨露;它粗大的枝幹儘可能地佔領著空間,以呼吸最新鮮的空氣;它的根系極盡繁茂,以汲取大地最多的精華。然而,在大樹旁邊,幾棵瘦弱的小樹卻在生存的邊緣掙扎,它們枝幹細脆,葉片已接近枯黃。
  • 叢林法則絕地大逃殺
    叢林法則絕地大逃殺是模擬類戰場殺敵的遊戲,遊戲畫面效果逼真,人物角色設置比較人性化,給玩家親赴戰場的超強代入感,在大逃殺模式下最高可支持50名玩家同地圖戰鬥,遊戲中武器真實還原數十種先進槍械,更多驚喜等你來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