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林法則是自然界裡弱肉強食、優勝劣汰的規律法則。
自然界中的資源有限,只有強者才能獲得最多。
這也是人類社會要遵守的生存法則。
大到國家間、政權間的競爭,小到企業間、人與人之間的競爭,都要遵循叢林法則。
中國也毫不例外。
小樹憤怒地盯著大樹:「你已經足夠強大,為什麼還要限制我的生長?」大樹漠然地看了它一眼,冷淡地說:「對於我來說,你的生長永遠是個威脅。
這就是叢林法則,弱肉強食是它最典型的特徵。」
自然界中存在叢林法則是必然的。無處不在。
因為,整個自然界的生存資源在總數上是有限的,為了生存和繁衍後代,自然就會出現有我沒你、有你沒我的競爭,實力不夠的生物只好被淘汰,成為生物鏈上上一級生物口中餐。
俗話「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淤泥」就是對這一現象最通俗的描述。
儒家思想,曾在中國歷史上,長期佔統治地位,其核心是:仁、義、禮、智、信。則剛好與叢林法則相反。
換句話說,儒家思想裡的傳統美德和當代社會盛行的叢林法則是相悖的。
不知道大家在現實中是否經常遇到這樣的困惑和問題。
比如教育孩子,是告訴他遵從傳統美德,還是要遵守叢林法則呢?
相信許多家長都遇到過類似的問題。
若用儒家思想傳統美德教育孩子,那他將來踏入社會,叢林法則就會淘汰他。
若用叢林法則教育他,是否說明儒家思想已經過時了?
個人認為,叢林法則不應完全適用於人類社會,因為畢竟人類社會不同於無序競爭的原始叢林,人類社會是智慧生物構成。
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隨著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人與人之間不會一直停留在弱肉強食狀態,強權就是真理在人類社會是行不通的,即使暫時存在也是不能長久的,因為人類不同於低等生物,人類強者或者弱者也都是暫時性狀態,人與人之間也應該是平等的,每個人都有權享有天賦的人權。
而人類在自然界,作為食物鏈頂端的智慧生命,更加不可以完全遵照叢林法則,因為從地球生態上來看如果完全按照叢林法則發展行事,那麼人類為了自身的發展可以無限攫取地球資源,那麼這樣最終會毀滅自然界,進而反過來會影響到人類自身生存,也就是叢林法則會毀了人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