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日報·科技周刊(第117期)
【探索】
精彩試讀>>>
量子科技掀起前沿技術新浪潮
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量子材料、量子精密測量……在量子科技領域,一場激烈的競賽正在展開。量子科技已成為全球科技大國群雄逐鹿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前沿陣地。
究竟什麼是量子科技?量子科技為何如此重要?如何搶抓量子科技發展機遇?記者就此採訪了南京大學物理學院院長王伯根教授以及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溫錦生教授。
量子科技對於國計民生、國防安全、社會進步和經濟繁榮具有重大戰略意義。近年來,量子科技的發展突飛猛進,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前沿領域。我國雖然在量子科技方面起步較晚,但是我國科技工作者奮起直追,只爭朝夕,取得了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原創性成果。
更多內容,請點擊
【蘇創】
精彩試讀>>>
年度獨角獸、瞪羚企業評估結果發布
我省創新企業數連年穩增長
獨角獸、瞪羚企業的數量和質量,往往代表著區域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前景。
11月10日,江蘇省生產力促進中心發布「江蘇省高新區暨蘇南自創區獨角獸企業和瞪羚企業評估結果」:全省高新區共遴選出獨角獸企業8家,潛在獨角獸企業97家,瞪羚企業507家,其中瞪羚企業數連續4年保持10%以上增長。
「江蘇瞪羚企業也保持跳躍式高成長發展態勢,創新型企業集群加速形成,不斷壯大。」省生產力促進中心主任趙志強介紹,今年全省高新區瞪羚企業總數較上年度增加69家,增幅高達15.75%,2017—2020年,瞪羚企業數年增長率均保持在10%以上。
更多內容,請點擊
【星光】
精彩試讀>>>
江蘇四位科技專家捧得「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 ——
工程科技,用創新改變世界
被譽為「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的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8日在北京頒獎,40位科學家和1個團隊榮獲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江蘇有四位科學家獲此殊榮。「光華工程科技獎」由中國工程院發起,每兩年頒發一次。今年,全國範圍內共產生了296名有效候選人,核動力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彭士祿獲得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新增設的光華工程科技特別貢獻獎頒發給了為抗疫作出重大貢獻的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另有39位專家因在各自領域取得突出成績而榮膺光華工程科技獎。源於生活需要,又歸於生活之中,工程科技是改變世界的重要力量,記者走近江蘇四位工程領域的科技專家,了解工程科學背後的故事。
更多內容,請點擊
【新知】
精彩試讀>>>
嫦娥五號本月下旬擇機升空「挖土」
月壤寸土寸金 蘊藏珍貴能源
1969年7月20日(世界時),阿波羅11號飛船成功降落在月球表面。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代表人類首次登月並採集回了月壤樣本。時隔半個世紀,中國終於也要採集月壤了。按照計劃,我國將於11月24日凌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使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擇機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通過鏟取、鑽取兩種方式,採集月壤樣品並帶回地球。
我們為什麼要萬裡迢迢去月亮上「挖土」?這些樣品能發揮什麼作用?《科技周刊》記者採訪到天文專家,一起去探尋「挖土」背後的故事。
「作為21世紀國家最重要的航天與空間探測任務之一,中國探月工程主要包括繞、落、回三大目標。」南京天文愛好者協會理事張瀚告訴《科技周刊》記者,其中嫦娥一號和二號完成了「繞」,嫦娥三號和四號完成了「落」和「巡」,而即將發射的嫦娥五號將正式拉開「回」的序幕。目前所有已完成任務都非常順利,可謂「萬無一失」。
更多內容,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