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周刊 | 未來我們要發展什麼樣的人工智慧?主攻穩鏈,江蘇科技...

2020-12-06 新華報業網

  新華日報·科技周刊(第108期)

  【探索】

  精彩試讀>>>

  2020年中國人工智慧大會在南京舉辦

  未來,我們要發展什麼樣的人工智慧

  「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這既是人工智慧(AI)賦能萬千行業,服務國家與人民的歷史使命,也是引領科技前沿、實現萬物智能的時代定位。今年,全球發展面臨諸多新形勢和新挑戰,這帶來了不確定性的同時,也讓人們對人工智慧的未來有了更高的期待。

  人工智慧下一個發展周期的動態和趨勢是什麼?8月29日至30日,主題為「智周萬物」的2020年中國人工智慧大會(CCAI 2020)在南京舉辦。「聯邦學習」「算法、算力、交互」「兩類AI與封閉性挑戰」……以學術突破引領技術創新為目標,全球的AI頂級科學家、學術界精英和產業界領袖集中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帶來一場學術盛宴。

  人類需要更多的是工具,需要機器服務於人,而不是把人類替代掉。所以人工智慧應該讓人類更加智慧、更加尊嚴、更加優雅地生活。這是我們共同的願景。

  更多內容,請點擊

  【蘇創】

  精彩試讀>>>

  主攻穩鏈,江蘇科技攻關加速跑

  初秋時節,紫金山實驗室發布重磅科技成果「無限接近」未來網絡,華虹無錫集成電路研發和製造基地的12英寸中試流水線正「火力全開」,長江南京段的「生態眼」正緊盯岸邊是否有汙水偷排……江蘇科技創新正迸發出澎湃動力。

  《科技周刊》記者梳理全省部分企業、實驗室及創新中心發現,科技攻關加速、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生態環保科技創新正成為我省近期科研工作的關鍵詞。

  更多內容,請點擊

  【星光】

  精彩試讀>>>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清如:

  21世紀,煤炭將成為清潔能源

  著名的選礦專家陳清如院士,是中國礦物加工工程學科領城的奠基者、開拓者和領軍人物之一,在業界被譽為「幹法選煤之父」。2019年被中國煤炭學會授予「煤炭科技功勳」榮譽稱號。

  為了天空的蔚藍,他一生與煤相伴,致力於煤炭分選理論和工程實踐的研究與開發,創立了「空氣重介穩態流化」分選理論,建成世界上第一座空氣重介質流化床幹法選煤示範廠。

  「21世紀,煤炭將成為潔淨能源。」陳清如高瞻遠矚地提出中國潔淨煤戰略構想,並對此滿懷信心。

  陳清如還經常自己出資與學生們聚會,並讓學生帶上家人一起,他在聚會前認真地想好要對大家說什麼,然後工工整整地寫在紙上,在聚會上特別認真地讀出來,把他的期望、他的想法告訴學生。學生們親切地將他喻為「獻身事業的楷模、人生前進的導師」。

  更多內容,請點擊

  【新知】

  精彩試讀>>>

  一秒有多長?你以為的「一瞬間」有多快?

  探索時間奧秘,無限接近「此時此刻」

  寒暑易節,物換星移,宇宙中一切物質的起源與消失,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誕生與滅亡,都與時間息息相關。「嘀嗒嘀嗒」,在分針與秒針不斷交錯間,時間一秒一秒流逝。然而,一秒到底有多長?我們平時所說的「時間」是如何測量的?如何捕捉飛秒數量級的瞬間?司空見慣的「時間」背後隱藏著許多鮮為人知的「秘密」。

  時間是人類古代文明歷史的主線,而「觀象授時」是人類祖先感受和認識時間的重要手段。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科技處科普主管劉永鑫介紹,上古時期,人們通過觀察太陽在遠山上升起的位置來確定一年中的時節,指導農耕。藉助太陽投影的位置的變化,人們發明圭表、日晷為代表的太陽鍾,測定一日的時刻;而香鍾、蠟鍾為代表的火鍾,銅壺滴漏為代表的水鍾,則是在沒有太陽的時候方便人們測量時間。

版權和免責聲明

版權聲明:凡來源為"交匯點、新華日報及其子報"或電頭為"新華報業網"的稿件,均為新華報業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新華報業網",並保留"新華報業網"的電頭。

免責聲明:本站轉載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華報業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者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科技周刊薦讀 | 量子科技掀起前沿技術新浪潮;江蘇創新企業數連年...
    量子科技已成為全球科技大國群雄逐鹿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前沿陣地。  究竟什麼是量子科技?量子科技為何如此重要?如何搶抓量子科技發展機遇?記者就此採訪了南京大學物理學院院長王伯根教授以及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溫錦生教授。  量子科技對於國計民生、國防安全、社會進步和經濟繁榮具有重大戰略意義。近年來,量子科技的發展突飛猛進,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前沿領域。
  • 區塊鏈-未來人類社會的科技奇點
    朱嘉明總結了2000年以來全球科技發展與突破的歷程,明確提出世界正在開始從經濟主導科技到科技主導經濟的轉型。朱嘉明還提出,未來五年,即從2021年至2025年,全球科技革命將進入疊加爆炸的歷史新階段。現在不論是認知區塊鏈,還是數字貨幣和數字經濟,都需要置於科技整體性革命的背景和趨勢之下。
  • 科技周刊薦讀 | 「科學探索獎」公布鼓勵青年勇闖「無人區」;江蘇...
    科技周刊薦讀 | 「科學探索獎」公布鼓勵青年勇闖「無人區」;江蘇近百新品亮相「中國科技第一展」;吳德沛團隊開創骨髓精準移植「蘇州模式」;3D列印為微觀世界留想像空間  新華日報·科技周刊(第118期)  【探索】
  • 未來世界會是什麼樣? 一場關於未來的科技盛會在杭州舉辦
    未來的世界會變成什麼樣?昨天,一場關於未來的科技盛會在杭州召開,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基普·S·索恩,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量子信息學家郭光燦等國內外的頂尖科學家、企業家們聚集到這裡圍繞量子通信、5G、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科技一起探討未來世界。
  • 盤點2020: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銀行這樣挺進金融科技
    A、人工智慧:成本高,監管難 2019年,部分銀行推出智能投顧,但到了2020年,我們可以發現,智能投顧的發展程度並不高,銀行極力去推動的聲音少了。綜合2020的一些觀點,筆者以為,人工智慧是一個需要謹慎進入的領域。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人工智慧投入成本大,二是監管難度大,容易觸發系統風險。
  • 未來科技的發展,人工智慧還是熱點嗎?AI的意義是什麼呢?
    【文|鴻語 編輯|柯文】未來的科技的趨勢和熱點是什麼呢?當然人工智慧榜上有名,ai的意義個人認為是人類在已有知識用計算機智能算法去重複演練的的一個過程。ai天然屬性是量子意識數位化虛擬化認知,唯一性決定,自打我們人類有了智力以來,以後我們人類將不用工作,不用學習,甚至不用思考,人工智慧都幫我們解決了,我們只要快樂的活著直至永遠,也就是永生。人們的出行,工作,生活起居等都會發生巨變。
  • 「全球區塊鏈第一股」嘉楠科技聯席董事長孔劍平:加碼AI晶片,未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位於杭州錢塘江畔的嘉楠科技,專訪了公司聯席董事長孔劍平。孔劍平的辦公室命名頗有意思。嘉楠科技將公司形容成一片「森林」,而孔劍平選擇將最不起眼的「小螞蟻」作為自己辦公室的名字。在採訪過程中,他談及業內人士關心的嘉楠科技未來發展思路、股價下挫、行業周期律動等話題,並分析了區塊鏈行業發展趨勢。
  • 網際網路周刊:2019人工智慧未來企業排行榜
    在一個新時代來臨的時候,你的態度,你的變化決定著你的未來。儘管目前大眾及輿論對人工智慧的呼聲很高,但就現實狀況而言,當下人工智慧還處於非常低智能的階段。但這不影響風投及創業公司對這個領域的青睞,研究過程中發現除了谷歌、微軟、BAT等大企業在布局人工智慧,很多初創的小企業也極力找準其中的一個發力點,比如農業、零售、智能家居作為未來發展的戰略和趨勢布局押注。
  • 朱嘉明:全球科技革命正在逼近「奇點」 區塊鏈影響未來人類社會的...
    朱嘉明總結了2000年以來全球科技發展與突破的歷程,明確提出世界正在開始從經濟主導科技到科技主導經濟的轉型。朱嘉明還提出,未來五年,即從2021年至2025年,全球科技革命將進入疊加爆炸的歷史新階段。現在不論是認知區塊鏈,還是數字貨幣和數字經濟,都需要置於科技整體性革命的背景和趨勢之下。
  • 中國金融科技和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20)
    站在2020年的高度上展望2021年,我們發現,金融科技發展逐漸由雙穩階段向集聚階段過渡;農村數字普惠金融服務更加精準;底層技術乘數效應顯現,加速帶動上層業務深度融合;新基建推進金融科技B端服務,加速智慧社會建設;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逐步擴展;金融機構全流程數位化轉型力度加強;區塊鏈與實體經濟融合更加深入;金融科技監管更加全面、系統;金融科技與科技金融相互賦能效應凸顯;數據隱私保護逐漸規範
  • 面對未來科技發展,我們都有恐懼?
    在這個發展趨勢十分快捷的時代,我們作為這個時代的參與者和推動者,是否感覺有一種緊迫感呢?人類是具有擔戰性的一種動物,人類對未知世界是具有很多的恐懼的。當西洋汽車被我們第一次引進時,當街的老百姓性們還都以為是怪物。然後就拿東西破坯。這是另一個科技文明和落後的科技文明的碰撞。
  • 中國科學院院士王貽芳受聘為《新華日報·科技周刊》第二批科學顧問
    中國江蘇網訊 5月8日下午,《新華日報科技周刊》第二批科學顧問聘任啟動,新華日報科技周刊報導團隊赴北京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向中國科學院院士王貽芳頒發《新華日報科技周刊》科學顧問聘書。震驚世界之餘,也為當時正處在「岔路口」的中微子研究找到了未來發展方向。關於青少年科普,王貽芳表示,科普難點很多,要把科學說清楚傳達給大家,要滿足「準確」和「清楚」這兩點要求,但有時候這兩點本身就有不可調和的矛盾。大多數科普集中在科學相關的雜誌和媒體,受眾並不廣泛,大眾化的媒介並不感興趣。
  • 誰撩了我們?從霍金和賈伯斯到人工智慧和區塊鏈
    我很緊張,聲智科技創立才一年多的時間,一直忙於AI產品商業化落地,難道不知不覺中要被顛覆了?所以春節期間我就花了很多時間研究區塊鏈,對區塊鏈的認識也更深入了一些,不再簡單把區塊鏈和比特幣等價起來。人工智慧+區塊鏈,這是最美的機器智能場景區塊鏈解決的是更遠一些的問題,而人工智慧正在解決當下的問題。人工智慧雖然興起不久,但是所帶來的變化極大,或許我們還沒有細細琢磨這些變化所帶來的影響。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通常都會指責AI設備不夠聰明。為什麼會這樣呢?起初我也很模糊,但是當聲智科技服務的AI用戶超過百萬,我的理解也改變了很多。
  • 依靠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武漢大力發展未來經濟建設全國科創...
    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武漢緊緊依靠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大力發展未來經濟,努力建設全國科創中心城市,在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更大作為,武漢全力以赴。武漢未來科技城。記者高勇 攝武漢有責任加快科技創新,不辜負自身基礎和條件湖北科技周科技成果展覽上,華大基因展示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
  • 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瞄準關鍵核心技術主攻方向目前,我國科技整體水平有了大幅提升,科技實力正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的能力提升,為促進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保障國家安全奠定了堅實基礎。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與世界科技強國相比,科技創新不足,特別是關鍵核心技術存在短板受制於人,部分關鍵元器件、零部件、原材料依賴進口的局面一時難以改變。
  • 科技周刊薦讀|北鬥三號系統高密度組網;「五星」基地彰顯江蘇園區...
    新華日報科技周刊(第51期)  【探索】    同時,我們也希望在未來變革性的關鍵技術上面有一些突破,有一些新的基礎科學研究項目引領。比如說高溫超導、等離子體加速,我們覺得這是有可能由我們來率先取得突破。「我們的目標,這樣的一個對撞機國產化率能達到95%,同時要實現國際領先。能夠有一些技術能夠反制別人對我們卡脖子,如果互相都能卡脖子,最後就都不卡了。」
  • 科技自立自強 我們要這樣幹!
    在「十四五」以及更長時期裡,北鬥應用將面臨更大發展機遇與挑戰。圍繞「應用」這個關鍵詞,不僅要推動「北鬥+」的技術應用,也更要實現多種行業「+北鬥」,真正實現「天上好用,地上用好」的目標。我們也願意與各行業展開技術、項目合作,來推動北鬥的應用,協助解決各行各業的問題。北鬥全球組網為所有中國北鬥企業打開了一個更廣闊的市場。
  • 人工智慧的發展與審美藝術的未來
    在當代,伴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藝術將發生怎樣的巨大變革?我們有必要在人工智慧的視野下探討審美藝術的未來發展。   一、人工智慧:人類智能發展和科學技術演變的必然結果   人工智慧是指使用機器代替人類實現認知、識別、分析、決策等功能,其本質是對人的意識與思維的信息過程的模擬。
  • 與探跡科技一起論劍未來| 「小谷圍」吹響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發展...
    科技創新未來,人才締造商業神話。  面對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發展浪潮,粵港澳大灣區再一次吹響聚智納賢的集結號,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廣聚天下英才,促進更多人才項目和科技成果落地轉化,實現人才與產業互生共贏、同頻共振。
  • 科技洞見未來 智能引領生活
    科技洞見未來 智能引領生活 日期:2018-07-05 【 來源 : 新民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