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日報·科技周刊(第108期)
【探索】
精彩試讀>>>
2020年中國人工智慧大會在南京舉辦
未來,我們要發展什麼樣的人工智慧
「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這既是人工智慧(AI)賦能萬千行業,服務國家與人民的歷史使命,也是引領科技前沿、實現萬物智能的時代定位。今年,全球發展面臨諸多新形勢和新挑戰,這帶來了不確定性的同時,也讓人們對人工智慧的未來有了更高的期待。
人工智慧下一個發展周期的動態和趨勢是什麼?8月29日至30日,主題為「智周萬物」的2020年中國人工智慧大會(CCAI 2020)在南京舉辦。「聯邦學習」「算法、算力、交互」「兩類AI與封閉性挑戰」……以學術突破引領技術創新為目標,全球的AI頂級科學家、學術界精英和產業界領袖集中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帶來一場學術盛宴。
人類需要更多的是工具,需要機器服務於人,而不是把人類替代掉。所以人工智慧應該讓人類更加智慧、更加尊嚴、更加優雅地生活。這是我們共同的願景。
更多內容,請點擊
【蘇創】
精彩試讀>>>
主攻穩鏈,江蘇科技攻關加速跑
初秋時節,紫金山實驗室發布重磅科技成果「無限接近」未來網絡,華虹無錫集成電路研發和製造基地的12英寸中試流水線正「火力全開」,長江南京段的「生態眼」正緊盯岸邊是否有汙水偷排……江蘇科技創新正迸發出澎湃動力。
《科技周刊》記者梳理全省部分企業、實驗室及創新中心發現,科技攻關加速、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生態環保科技創新正成為我省近期科研工作的關鍵詞。
更多內容,請點擊
【星光】
精彩試讀>>>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清如:
21世紀,煤炭將成為清潔能源
著名的選礦專家陳清如院士,是中國礦物加工工程學科領城的奠基者、開拓者和領軍人物之一,在業界被譽為「幹法選煤之父」。2019年被中國煤炭學會授予「煤炭科技功勳」榮譽稱號。
為了天空的蔚藍,他一生與煤相伴,致力於煤炭分選理論和工程實踐的研究與開發,創立了「空氣重介穩態流化」分選理論,建成世界上第一座空氣重介質流化床幹法選煤示範廠。
「21世紀,煤炭將成為潔淨能源。」陳清如高瞻遠矚地提出中國潔淨煤戰略構想,並對此滿懷信心。
陳清如還經常自己出資與學生們聚會,並讓學生帶上家人一起,他在聚會前認真地想好要對大家說什麼,然後工工整整地寫在紙上,在聚會上特別認真地讀出來,把他的期望、他的想法告訴學生。學生們親切地將他喻為「獻身事業的楷模、人生前進的導師」。
更多內容,請點擊
【新知】
精彩試讀>>>
一秒有多長?你以為的「一瞬間」有多快?
探索時間奧秘,無限接近「此時此刻」
寒暑易節,物換星移,宇宙中一切物質的起源與消失,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誕生與滅亡,都與時間息息相關。「嘀嗒嘀嗒」,在分針與秒針不斷交錯間,時間一秒一秒流逝。然而,一秒到底有多長?我們平時所說的「時間」是如何測量的?如何捕捉飛秒數量級的瞬間?司空見慣的「時間」背後隱藏著許多鮮為人知的「秘密」。
時間是人類古代文明歷史的主線,而「觀象授時」是人類祖先感受和認識時間的重要手段。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科技處科普主管劉永鑫介紹,上古時期,人們通過觀察太陽在遠山上升起的位置來確定一年中的時節,指導農耕。藉助太陽投影的位置的變化,人們發明圭表、日晷為代表的太陽鍾,測定一日的時刻;而香鍾、蠟鍾為代表的火鍾,銅壺滴漏為代表的水鍾,則是在沒有太陽的時候方便人們測量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