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張曉慶 每經編輯:魏官紅
5月12日凌晨3時23分,比特幣迎來了裡程碑事件——史上第三次獎勵減半。這一夜,許多幣圈投資者徹夜守在電腦前,等待著這四年一次減半時刻的降臨,期待著新一輪上漲行情的開啟。但最終,市場平靜地度過了這一天。
3800美元、5000美元、8000美元、10000美元、8600美元……在過去兩個月時間裡,比特幣經歷了暴跌行情,又重新站上10000美元的高點。就在減半前夕,5月10日,比特幣再度暴跌超1000美元,幣圈投資者的心情也似幣價一般坐上了過山車。
比特幣誕生十一年,類似這樣的大起大落並不少見,背後「賣鏟子」的礦機廠商們的命運也隨之幾經沉浮。憑藉發明了全球第一臺ASIC晶片礦機,全球第二大礦機生產商嘉楠科技(NASDAQ:CAN;前收盤價4.39美元)於去年率先登陸資本市場,這也成為2019年區塊鏈行業的熱點事件之一。不過,雖然成功上市,嘉楠科技近期卻陷入了做空風波和集體訴訟。
在比特幣減半、疫情衝擊的疊加影響下,上市後的嘉楠科技是否會有新打法?《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位於杭州錢塘江畔的嘉楠科技,專訪了公司聯席董事長孔劍平。
孔劍平的辦公室命名頗有意思。嘉楠科技將公司形容成一片「森林」,而孔劍平選擇將最不起眼的「小螞蟻」作為自己辦公室的名字。在採訪過程中,他談及業內人士關心的嘉楠科技未來發展思路、股價下挫、行業周期律動等話題,並分析了區塊鏈行業發展趨勢。對於嘉楠科技的未來,孔劍平給出的定位是:以晶片為核心切入點,布局區塊鏈計算晶片和人工智慧晶片,同時做到兩者的有機結合。
赴美上市: 「第一股」光環來之不易
2019年11月21日晚,杭州錢江新城燈光璀璨,「BTC」「BLOCKCHAIN」「CAN」等字樣在錢塘江沿岸的高樓上滾動閃爍。這場盛大燈光秀的主角正是嘉楠科技。此時,在美國紐約,嘉楠科技的一眾高管正站在納斯達克的上市臺前,迎接等待了近四年的歷史性時刻。
孔劍平回憶稱:「嘉楠科技上市之日創造了兩個『納斯達克之最』——敲鐘現場到場人數最多,觀看上市直播人數有史以來最多。」
就在嘉楠科技上市前,國家發改委修訂發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之前在《徵求意見稿》中處於淘汰產業類別的「虛擬貨幣挖礦」被刪除,挖礦產業頭上的「緊箍咒」得以摘下。
嘉楠科技登陸資本市場成為了一劑催化劑,點燃了幣圈和區塊鏈行業。一時間,「全球區塊鏈第一股」「比特幣礦機第一股」「AI晶片第一股」等稱號湧向嘉楠科技。
「相對來說,區塊鏈是一個全新產業,一條新的大賽道。因此,不管是哪家公司上市,大家對行業內的第一股都很關注和期待,也就有了這些稱號。」但孔劍平強調,「嚴格意義上講,我們是一家晶片定位的公司。」
在「第一股」光環的背後,嘉楠科技的上市之路並不平坦。上市前的三年時間裡,嘉楠科技四處碰壁。2016年,嘉楠試圖通過股權收購的方式登陸創業板;2017年,公司再次尋求新三板掛牌上市;2018年擬赴港上市,最終期滿失效。
在回憶這段一波三折的上市路時,孔劍平顯得十分平靜。其實,2015年,嘉楠科技就明確了要上市的目標,「我們希望通過上市來補充一部分資金,更多的還是希望通過IPO,讓越來越多的人對行業、公司及品牌增進了解,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
在這三年時間裡,和監管機構的反覆溝通,耗費了嘉楠科技不少的時間。「這個行業實在太新了。」孔劍平解釋道,「晶片產業不新,但我們下遊的應用產業,也就是應用晶片來計算數字貨幣的礦機產業,這個行業太新了。很多監管機構沒法在短時間內理解,但在另一面,我們看到,監管機構並沒有把我們否掉,也在不停地補充知識體系。」
「可能是停牌時間太長或者問詢時間太長,我們沒有耐心繼續等下去,因此我們也在主動轉換上市的方向和途徑。」孔劍平表示。
「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是一個很開放的監管機構,他們關心的問題主要是是否涉及數字貨幣的收入、財務和法律的合規性等。我們回答了,也就OK了。」孔劍平說道,「我們的成功上市,將讓更多人能更正面地理解這個行業,以及期待它未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可能也為我們的友商打通了一條路。」
一直以來,三大礦機巨頭都渴望進入主流資本市場。同嘉楠科技一樣,比特大陸和億邦國際的上市之路也異常坎坷。2018年,三大礦機廠商集體擬赴港上市,但均未能如願。港交所總裁李小加曾公開表示,礦機商不符合港交所「上市適應性」的核心原則。
如今,礦機廠商開始陸續赴美IPO。4月24日,億邦國際正式向SEC提交IPO申請文件。
嘉楠科技發展:還在築底階段
雖然被資本市場接納,但嘉楠科技上市後的股價表現難言樂觀,有人甚至戲謔地將其股票代碼CAN讀作「慘」,這也給投資人潑了一盆「冷水」。
上市首日,嘉楠科技的股價經歷了從暴漲到破發。嘉楠科技發行價為9美元/ADS,當日開盤價為12.6美元/ADS,較發行價暴漲40%,隨後逐漸回落,報收於8.99美元/ADS。而截至美東時間5月15日收盤,嘉楠科技報收於4.39美元/ADS,較發行價下跌逾30%。
「短時間的股價下跌,確實令IPO投資人有所損失。但公司內部並不是太關心股價。」孔劍平回應稱,「我們希望能集中精力把公司的產品開發好、把公司運營好,長期來說,這才能給投資人帶去更多的回報。」對於股價的波動,他猜測,很多投資人可能將公司股價和幣價直接聯繫上了。
確實,2019年,比特幣市場經歷了明顯的跌宕起伏。一季度,比特幣保持在3000多美元的低位,二季度則飆升至1萬美元以上。而進入2019年下半年,這一漲勢未能維持,價格開始緩慢下跌,不斷下探到7000美元附近。
這也直接體現在嘉楠科技2019年的業績表現上。2019年,嘉楠科技實現營業收入14.23億元,同比下降47.41%;2019年淨利潤虧損10.35億元,而2018年淨利潤為1.22億元。
進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全球股市、原油、黃金市場經歷震蕩,比特幣也未能倖免,「避險資產」神話被打破。礦機企業的生產銷售同樣難逃衝擊。嘉楠科技預計,公司今年第一季度總營收將不到6000萬元,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除了礦機硬體銷售的方式外,嘉楠科技也在考慮採取類似機械租賃等新業務方式,「讓機器跑起來」,產生現金流。
好的一面是,目前嘉楠科技帳上現金較為充裕。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嘉楠科技擁有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為5.166億元。「從3、4月的情況來看,國內物流以及公司的生產基本恢復正常,因此國內市場影響不大。」上述高管表示。
在孔劍平看來,當前嘉楠科技「剛小學畢業,上初中」,處於築底階段。「我們公司要成為什麼樣子,跟行業發展是密不可分的。」他說道,「區塊鏈行業還在回調、上升階段。」
2015年,當時嘉楠團隊正尋找融資。孔劍平和嘉楠科技董事長張楠賡一拍即合,向嘉楠投資760萬元,成為這家企業早期投資人之一。同年,孔劍平還為嘉楠引進了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的基金投資。孔劍平形容,這一年的嘉楠從「小作坊」轉為了真正的公司。「那一年,我們真正建立了董事會的運行機制。」
到了2016年2月,孔劍平進一步收購公司股份,一步步成為僅次於張楠賡和李佳軒的公司第三大股東。在投資嘉楠的同時,孔劍平還把自己也投了進去,進入嘉楠的管理層。「如果只是一個財務投資人,看行業看得沒有那麼明白,或者行業看明白了,對公司的實力和未來發展空間卻沒法更好理解。只有對行業的判斷、對公司內部運營都理解透徹了,才能長期去持有一家公司。」孔劍平說。
嘉楠科技一路走來,管理層也常有意見相左的時候。孔劍平表示:「可能會有誰都不願意接受誰的意見的時候,但我們有一個原則,就是最終投票表決決定的事情,我們一定要去做。誰的決定都有可能對、可能錯,但在這些事情上,絕不能內耗,增加內部成本。」
比特幣第三次減半:2020年幣圈會怎樣?
當前,嘉楠科技的業績仍高度依賴礦機收入,未來幣價的走勢勢必會影響其收入。那麼,比特幣產量迎來再次減半的2020年,幣圈會怎樣?
為了避免通貨膨脹,中本聰在設計比特幣時就規定,每生產21萬個區塊,比特幣獎勵就會減半一次。按平均出塊時間十分鐘計算,大約每4年減半一次。回顧過往兩次比特幣獎勵減半,從長期趨勢看,比特幣的價格在減半後都出現了增長。第一次減半之後,比特幣價格從2012年11月的12美元上漲至2013年11月1000多美元。第二次減半發生在2016年7月,比特幣價格從650美元上漲至2017年7月的2500美元以上。
這一次,比特幣還能延續前兩次減半後的市場走勢嗎?而就在第三次減半前夕,比特幣又上演了一輪瀑布行情,原本的喜悅期待瞬間被驚嚇取代。5月10日早上8點開始,比特幣在半小時內從9500美元價位瞬間下跌了上千美元,最低價格跌破8200美元。
5月12日3點23分43秒,比特幣區塊鏈網絡630000高度區塊被挖出,播報方是螞蟻礦池(Antpool)。至此,比特幣第三次獎勵減半如期發生,但市場所期待的「大暴漲」並未出現。當日,市場表現平靜,比特幣價格波動並不大。5月14日,比特幣重回9000美元。
在孔劍平看來,減半是一個導火索,但和幣價上漲並無必然關係。「比特幣減半會影響人們的心理預期,也會對短時間內的產出和需求造成一定影響,因此價格變化是可能存在的,但兩者並不是必然關係。」他認為,決定比特幣未來成長的核心,在於數字貨幣在數字經濟時代將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比特幣減半後,更多舊機型面臨「開機即虧損」的狀態,將直接被遺棄。新一輪「軍備競賽」開啟,礦機廠商能否推出更高算力、低功耗的礦機,直接決定著未來座次。
嘉楠科技備戰情況如何?公司董事長張楠賡在公司業績發布會上表示,公司新產品的研發未受疫情影響,已於2月份完成研發工作,且相較於上一代量產產品,這一代在降低成本的同時還改善了約20%~30%的性能功耗比。
據了解,在區塊鏈ASIC晶片方面,嘉楠科技完成了基於中芯國際14nm產品的研發工作,將在今年二季度量產出貨,基於臺積電5nm技術的產品也正在研發中。
對於未來走向,孔劍平看到一個趨勢:原本,一個礦工買幾萬元到幾十萬元、幾百萬元的礦機,但隨著進入的資本越來越多,採購礦機的訂單達到了幾千萬元,甚至幾億元,挖礦產業正向集中式採購礦機發展。「對於參與資金量不大的個體,其實可以以買雲算力等方式進行合作,相當於有了更專業的團隊來參與產業鏈各個環節。」嘉楠科技也在近日推出了區塊鏈新產品「嘉楠雲」,支持合作夥伴搭建區塊鏈雲算力平臺。
孔劍平認為:「而區塊鏈+實體產業,從國家到地方,從國企到主要民企、創業公司都很支持,這方面機會特別大。但是對於新入場的創業公司而言,這裡面的機會反而不大了。」
追尋下個增長點:搶灘AIoT市場
比特幣誕生十年,期間起起伏伏,歷經多輪牛熊市,礦機企業裹挾其中,幾經沉浮。作為上市公司的嘉楠科技,更不能允許業績一直被幣價「綁架」。正如張楠賡在上市儀式上所說:「上市不是最終目的,而是我們新的開始。」
嘉楠科技的新戰場早已選定——AI晶片。礦機的核心競爭力在ASIC晶片,嘉楠科技認為自己在算力領域的技術積累,恰好能解決人工智慧晶片算力不足的問題。無獨有偶,第一大礦機生產商比特大陸也將二次創業的方向放在了AI晶片上。
孔劍平不認同進軍AI晶片領域是嘉楠科技的轉型:「更確切地說,是公司產品線的拓展。因為AI晶片和礦機業務的本質均是晶片的設計。」
具體到產品上,嘉楠科技選擇了更下沉的端側市場,將重點放在了諸如智能家居、智能樓宇等物聯網場景上。在嘉楠科技的展廳中,《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看到,除了阿瓦隆礦機、區塊鏈電視、區塊鏈取暖器等產品外,還陳列著人臉識別晶片、智能玩具機器人、智能水錶等。
對於這一布局,孔劍平也考慮到了技術壁壘。「雲端晶片壁壘其實很高,整個生態比較完善。相對來說,邊緣晶片門檻沒有那麼高。同時,萬物互聯的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領域是近幾年才發展起來,新進入者,更有切入機會。「
2016年初,嘉楠正式研發AI晶片。2018年,公司推出第一代AI晶片「勘智K210」,這也讓其成為行業內第一家提供基於RISC-V架構的商用邊緣計算AI晶片的公司。
在2019年5月,張楠賡曾公開表示,計劃用3年時間實現公司礦機與AI業務收入比例達到1:1。而從目前的收入構成上來看,礦機業務依然是嘉楠科技的絕對核心,AI產品的盈利性尚未顯現。據財報披露,2019年,嘉楠科技AI產品的收入為260萬元,僅佔公司總營收的0.2%。
對此,孔劍平表示,1:1並不是指礦機業務在縮小,公司未來仍將「兩條腿走路」。「這兩個行業都會有大的增長,最終公司業務構成可能會是1:1,但並不是說我們要強調1:1。」
「其實,公司AI產品的收入已經增長很多。我們在智能門禁、智能抄表、智能玩具機器人上的應用都已陸續落地,也和百度等頭部企業建立了合作。」孔劍平介紹道。目前,嘉楠科技也正在開發第二代AI晶片產品,計劃在今年推出並量產。
孔劍平對AI晶片未來的發展空間充滿信心。「現在我們身邊的設備除了手機可能智能一些,大部分產品還未智能化。而未來隨著晶片的成本越來越低,算法越來越多,應用場景越來越廣,將真正實現萬物互聯,大部分設備都將智能化,每人可能擁有幾千個晶片甚至更多。」他認為,「雖然現在已經有很多算法類公司,『算法四小龍』估值也很高,但AIoT並沒有真正爆發,還需要時間去積累和推動。」
談及市場競爭,孔劍平對自家產品充滿信心。「邊緣計算細分很多類型,勘智在定位上有它獨特的低功耗、高計算性能,以及高性價比的優勢。而英偉達等半導體巨頭的晶片更偏雲計算的GPU市場,在新賽道上,我們其實並不比他們弱。」他稱,「傳統晶片方面,國外有很強的專利壁壘,國內與之相比,仍有差距。但在區塊鏈ASIC晶片等很多新領域,中國的技術已經領跑全球。」
在公司組織架構上,孔劍平介紹,嘉楠科技AI板塊的研發人員已超過了礦機板塊的研發人員。礦機的核心也是晶片,整臺礦機大概80%的成本是晶片,嘉楠科技此次上市所募資金也將主要用於高效能計算及AI晶片領域的研發。
孔劍平還表示,短期內,公司沒有相關投資收購計劃,但不排除未來會對人工智慧、區塊鏈產業上下遊相關的優秀公司進行投資。未來區塊鏈和人工智慧將更有效地結合,未來的計算形式、計算網絡都會有巨大的變革。
孔劍平相信,未來AIoT必將加入B(Blockchain,區塊鏈),成為人工智慧區塊鏈物聯網(ABIoT,AI、Blockchain、IoT),他喜歡將此稱為「價值智聯網」。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