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量產全球第一款7納米晶片 但離高端的路還很長

2021-01-14 浙江在線

浙江在線8月13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張雲山)最近嘉楠耘智火了,原因是該公司研發成功量產了全球第一款7納米晶片。甚至有媒體稱,一個中興倒下去,千千萬萬個中國晶片公司站起來,這是杭州人的驕傲,是全國13多億人的驕傲。

但是很多人質疑該7納米晶片不是用在手機上的,且結構單一無法和蘋果、高盛等晶片相比,根據專家了解,這款晶片的誕生還是有一定的意義。

不管外界如何傳言,嘉楠耘智公共事務部總監屠松華說:「這一頁已經翻過去了,今天員工照樣和往常一樣地加班,絲毫沒有受影響。公司本來就不想高調傳播這件事情,這屬於公司的正常產品迭代,就像以往所有晶片研發成功量產一樣,邀請三四家媒體,開個小型發布會。但是沒想到現場來的媒體和客人都比計劃的多很多。」

90多個研發人員

18個月量產全球首款7納米晶片

這場發布會後,嘉楠耘智一下紅了,因為在「缺芯」的背景下,公司卻研發出了具有獨立智慧財產權的全球首個7納米晶片。甚至有自媒體稱,嘉楠耘智讓蘋果、高通、英特爾、英偉達等國際晶片巨頭瑟瑟發抖。

屠松華說,這場發布會後他接了上百個電話,全是要求來採訪晶片的。

一根頭髮絲直徑約為0.1毫米,7納米相當於頭髮絲的萬分之一。7納米晶片,是指晶片採用7納米製程,線寬最小做到7納米尺寸,可以在晶片中塞入更多電晶體,讓晶片運算效率更高、功耗更低。

相對於高通、蘋果等幾千人的頂端研發人才隊伍,嘉楠耘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只有234名僱員,其中研發團隊94名,包括64名工程師,平均具有7年行業經驗。

這90多人的隊伍是怎麼研發出世界上首款7納米晶片的?

屠松華說,和其他創業公司一樣,嘉楠耘智的研發人員都很拼,再加上原來這麼多年的晶片設計的積累。「我們100來個研發人員,日夜連軸轉,忙了18個月,才最終設計出7納米晶片並量產。」

嘉楠耘智的研發周期不超過16個月,公司研發的28nm、16nm和7nm產品均為自主研發,已公開的專利數量共計12項,軟體著作權36項,正在申請中的專利和軟體著作權等超過120項。

在7納米晶片投產後,他們的研發隊伍已經瞄準了更高性能的晶片,馬上將要發布人工智慧邊緣計算晶片,爭取再一次站在行業潮頭。

之前有傳聞蘋果、高通、華為等都已經委託臺積電量產7納米晶片,並將在今年陸續亮相。屠松華表示,這款7納米晶片是嘉楠耘智在北京中關村研發中心設計的,由臺積電代工生產。

4個銷售員1年賣了13億元

它更願被稱為晶片公司

「儘管有人認為嘉楠耘智是賣礦機的區塊鏈公司,但本質上是集成電路晶片設計公司,等我們的人工智慧晶片發布後,會更加證實這一點。」屠松華說。

嘉楠耘智去年銷售額突破13億元,同比增4倍多,利潤4.7億。如果論單產,嘉楠耘智的銷售人員肯定是國內最牛的——4個銷售人員賣了13億產品。儘管現在銷售人員擴大到了9名,這樣的銷售業績仍堪稱神話。公司2017年的銷售僱員及福利開支為667萬元,9名銷售人員平均74萬元,股權分紅為13萬元,平均僅為1.5萬元。

「我們的產品沒有庫存,很多都供不應求。」屠松華表示,公司現在的發展速度很快,利潤基本來自挖比特幣的礦機——阿瓦隆。

根據嘉楠耘智的招股書顯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嘉楠耘智今年共售出101143套阿瓦隆礦機,而2017年同期為36668套。這次推出的7納米晶片將來會被應用到新的阿瓦隆A9上。

招股書也披露了嘉楠耘智的人員薪酬情況。公司2017年工資、薪金及獎金開支共計4661萬元,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開支1.09億元,以234名員工計算,平均薪酬為66.8萬元。

專家:此晶片非彼晶片

中國「芯」離高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對於嘉楠耘智的全球首款量產7納米晶片,業內也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唱多者認為這是「中國芯」崛起的標誌,可以打破高通、英特爾等國際晶片巨頭的壟斷,看空者認為只是一個專用晶片,並沒有特別大的意義。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儘管嘉楠耘智的晶片是專用晶片,除了挖比特幣外,並不能用於其他的應用,但很多結構單純的專用晶片,也可以給通用晶片提供技術借鑑,7納米晶片的量產,其實證明了邏輯電晶體的良率達到了量產水準,對後面的通訊晶片所需要的模擬電路有很強的借鑑意義。

一位臺灣半導體專家說:「先進位程的首發量產,本來就是需要由結構單純的專用晶片來領頭。以往是記憶體晶片,後來是FPGA,如今則是挖礦晶片和TPU, 殊不知TPU的很多技術還需要跟挖礦晶片學習。首發量產的重要意義,是在於證明邏輯電晶體的良率(D0)已達到量產水準,這對晶圓廠是非常重要的指標。至於後面的通訊晶片所需要的模擬電路,一般是不會用最先進位程的。」

晶片這一產業鏈包含了很多供需,除了晶片設計外,還有晶圓廠、封測廠、組裝廠、成品整機廠等多個配套產業。

「其實相比前端的IP設計,晶圓廠和封測廠的後端加工更重要。現在做一次流片需要幾百萬元,不管是14納米還是7納米,其實考驗的是一個平方放多少電晶體,更考驗晶圓廠和封測廠的能力和經驗,跟晶片設計公司的關係並不是特別大。」

浙江一家晶片公司一位副總告訴記者,中國的晶片公司不缺設計和組裝廠,但在晶圓廠和封測廠這塊跟世界先進水平差很多,很多公司設計出的晶片都要拿到外資廠去流片。

「要知道嘉楠耘智的7納米晶片只是『設計』,流片(即生產)還是臺積電在做,臺積電的主要生產關鍵設備和材料也是美國、日本、荷蘭等地產出。」另一位專家表示,全球首批7納米量產晶片,其重要性方面遠沒有自媒體說得那麼誇張。一位晶片業內人士表示,中國的高端晶片領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相關焦點

  • 全球首個7納米晶片在杭州誕生 用於區塊鏈超算設備
    原標題:生產、設計有落差,中國芯的路還很長   最近嘉楠耘智火了,原因是該公司研發成功量產了全球第一款7納米晶片。甚至有媒體稱,一個中興倒下去,千千萬萬個中國晶片公司站起來,這是杭州人的驕傲,是全國13多億人的驕傲。
  • 14納米的晶片與7納米的晶片,有什麼差別嗎?
    14納米與7納米是什麼意思?晶片中14納米與7納米,指的是晶片的製程。大家知道晶片是由電晶體組成的,製程越小,那麼在同樣面積的晶片裡,電晶體就越多,相對應的性能就越強了。以華為麒麟980及華為麒麟970為例,麒麟980是7nm工藝的晶片,麒麟970是10nm工藝的晶片。麒麟980為69億個電晶體,麒麟970為55億個電晶體,提升了25.5%左右。在同樣大小的一塊晶片裡,7nm工藝的晶片顯然可以比10nm的工藝搭載更多的東西,更別說是14nm的了,所以現實中越小的製程,技術越先進,相應的性能越高。
  • 中芯國際擁有7納米晶片工藝,為何未能實現量產?今天算明白了
    中芯國際擁有7納米晶片工藝,為何未能實現量產?在很多人看來,我國國產晶片受阻是因為缺乏ASML企業供給的光刻機,這確實是其中的一大困難,但是我國有些企業已經買到了ASML先進光刻機,為何還做不出高端的晶片,對此中芯國際已經給出了答案。確實根據此前的新聞報導,在美國的大力幹預之下,荷蘭的ASML企業已經不能夠與中國晶片企業達成合作。
  • 科創板受理企業透析|中微半導體:7納米晶片刻蝕機第一梯隊
    公司的刻蝕機目前已經成功打入國際一線客戶市場,而且在全球最先進的可量產的7納米晶片工藝上,中微半導體是全球五大刻蝕機供應商之一。中微半導體聯合創始人倪圖強曾表示,中微已位居國際第一梯隊,通過臺積電驗證的5納米刻蝕機,預計能獲得比7納米更大的市場份額。
  • 我們中科院發明了2納米的高端晶片
    2020年9月15日,華為晶片現在斷供,美國科技卻無法抵擋炎黃子孫前進的力量,國外供應商失去華為就失去一份收益,美國科技不僅制裁華為晶片,還制裁安卓GMS套件,這項計劃使華為更艱難,請國人需要做好高通晶片專利費與國產手機價格上漲的最壞打算,雖然造晶片是件費力不討好的苦差事,苦中有甜
  • 全球半導體製造加速切換至5納米工藝製程 多款5納米晶片產品陸續發布
    全球半導體製造加速切換至5納米工藝製程 多款5納米晶片產品陸續發布 來源:界面新聞 • 2020-09-16 16:14:31
  • 五大計算平臺競逐高階自動駕駛量產,誰是最強晶片?
    自動駕駛系統前裝量產的開發周期大約 2 到 3 年,因此計算平臺廠家都是提前 2 到 3 年提供晶片樣片。整個系統開發完成後,晶片才開始量產。這樣一來,實際上 2023 年後的自動駕駛晶片格局,今天就已經基本確定了。自動駕駛晶片開發成本高昂,且出於對高性能、低功耗的要求,其製造至少需要 7 納米和 5 納米的製程工藝。
  • 中興7nm晶片是什麼晶片?中興通訊7納米晶片量產
    據 Gizmochina 報導,今天早些時候中興通訊(43.910, 1.53, 3.61%)表示其已實現晶片設計和開發能力。目前已經量產了 7nm 處理器,並已在全球 5G 基礎設施中使用,同時也開始投入 5nm 製程技術。
  • 今年蘋果新iPhone晶片A13第二季度量產 使用7納米製程工藝
    儘管晶片代工巨頭臺積電今年很可能依舊是蘋果最新A系列晶片的獨家代工商,但是該公司還是發布了謹慎的公司業績和整體晶片行業展望。臺積電將成為蘋果公司2019年iPhone系列手機所用定製晶片A13的獨家供應商。知情人士稱,臺積電將在今年第二季度使用7納米製程工藝量產A13晶片,包括使用極紫外光(EUV)技術的增強版7納米工藝。
  • 全球首創!中科院再立大功,攻破2納米晶片關鍵技術,令世界驚嘆
    近日中國科學院已經攻克了2納米晶片的關鍵技術,之後實現量產也只是時間問題了,現在我們國家已經突破了14納米晶片生產線的難題,之後2納米級晶片的量產也將實現。由於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向前發展,人類在電子技術領域取得了巨大的發展,而電子領域是離不開技術支持的,也是最難突破的一個領域。想要在這方面有所成果,必須有著雄厚的資金和高科技研究人員的支持。
  • 中科院攻破2納米晶片技術,為晶片領域打下基礎
    打開APP 中科院攻破2納米晶片技術,為晶片領域打下基礎 Science鋒芒 發表於 2020-03-03 15:37:08
  • 天數智芯成功點亮7納米製程GPGPU雲端訓練晶片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李喬宇2021年1月15日,上海天數智芯半導體有限公司宣布,公司旗艦7納米通用並行(GPGPU)雲端計算晶片BI已於近日成功「點亮」。這是國內第一款全自研、真正基於GPU架構下的7納米製程GPGPU訓練晶片,量產後將廣泛應用於AI訓練、高性能計算(HPC)等場景,服務於教育、網際網路、金融、自動駕駛、醫療、安防等各相關行業,賦能AI智能社會。據天數智芯聯合創始人、首席科學家鄭金山介紹,BI產品於2020年5月流片、11月回片並於當年12月成功「點亮」。
  • 蘋果首款5納米移動晶片發布,全球5納米晶片產能爭奪加劇
    記者 | 彭新1全球半導體製造加速切換至5納米工藝製程,多款5納米晶片產品陸續發布。9月16日的蘋果新品發布會中,隨著新一代iPad Air發布,搭載的A14仿生晶片成為蘋果首款使用5納米製程的移動晶片。
  • 國產光刻機蝕刻機已非常先進,為什麼還說中國晶片依舊前路茫茫?
    所以,有人說中國晶片依舊前路艱辛,還是有一定道理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可以隨我一起來看看。一、國產28納米光刻機,明年才能到來。目前,由中國上海微電子生產的國產光刻機,最高的工藝是96納米級別。現在已研發出28納米技術,預計在2021年可以投放市場,但是,依然跟世界最先進的已投入量產的ASML7納米光刻機有著好幾代的差距。要想趕上ASML光刻機,可能需要好多年的艱苦奮鬥。所以,目前我國中高端晶片要麼直接從國外晶片廠家購買,要麼通過臺積電這樣的晶片製造企業來代工生產。二、美國西方國家對我們技術封鎖。
  • 首批由臺積電代工的7納米晶片已完成交貨,率先應用在嘉楠耘智的...
    8月8日,嘉楠耘智能召開發布會,宣稱在業界率先推出7納米量產晶片。 但礦機晶片的成功與嘉楠耘智7納米首發,既難讓「浙江半導體行業有機會引領全球」,也對改善中國半導體當前困局幫助不大。在7納米工藝的關鍵環節中,從材料、設備、工具到製造實現,沒有一項掌握在大陸半導體公司手中。嘉楠耘智是設計公司,設計環節在半導體產業鏈上也很重要,但說7納米晶片最早出貨能「引領全球半導體行業」就顯得過於輕浮。
  • 中芯國際7納米晶片新進展,國產晶片技術有突破?繞過EUV光刻機
    不需要EUV的光刻晶片造出來了!近日中芯國際傳來消息,據去年14納米晶片成功量產之後,可以媲美7納米的N+1晶片已經開始試產了。中芯國際是中國大陸工藝最為先進的一個代工廠,可以說是全村的希望,一舉一動都受到市場的關注。
  • 實地探訪華為「最強備胎」:火熱量產14nm,高端光刻機成轉正攔路虎
    這意味著,華為很可能不能再通過臺積電量產自家海思設計的高階晶片,而臺積電是全球晶圓代工的頂尖企業,可以生產7nm(納米),甚至5nm的高端晶片。危機之下,中芯國際作為國內唯一能夠提供14納米製程的晶圓代工企業,成為「最強備胎」,目前華為已有產品晶片轉由中芯國際代工。
  • 中興通訊自研7納米晶片已商用 但中國芯仍步履維艱
    中國老牌科技企業中興通訊近兩年在晶片領域,尤其是在基站晶片的研發上,開始做出更大力度的投入。10月11日,一則中興通訊自研7納米晶片實現市場商用的消息引發外界關注。
  • 三星投入1160億美元衝刺3nm晶片,2022年量產,與臺積電較量
    據彭博報導,三星全力發展晶圓代工業務,規劃投入1,160億美元(約新臺幣3.3兆元),目標3納米製程2022年量產,與臺積電同步,是兩強近年先進位程競逐賽中,最接近的一次。業界關注,若三星發展3納米進程順利並提升良率,與臺積電的搶單大戰也將隨之引爆。
  • 航錦科技回應了提問:請問公司28納米的晶片量產了沒?22納米的晶片...
    請問公司28納米的晶片量產了沒?22納米的晶片明年能研發成功嗎?景嘉微(300474)22納米的晶片明年都量產了,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啊,希望公司加大研發能力,超越景嘉微(300474)。武漢導航院的28nm北鬥晶片,在2021年下半年可實現量產。感謝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