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彭博報導,三星全力發展晶圓代工業務,規劃投入1,160億美元(約新臺幣3.3兆元),目標3納米製程2022年量產,與臺積電同步,是兩強近年先進位程競逐賽中,最接近的一次。業界關注,若三星發展3納米進程順利並提升良率,與臺積電的搶單大戰也將隨之引爆。
對於相關報導,臺積電錶示,不評論競爭對手。不過,在技術上,先前臺積電已設定的技術藍圖,目前計劃並未改變。臺積電因先進位程領先,獨攬蘋果處理器代工大單,並囊括高通、聯發科、AMD、英偉達等大廠高端晶片訂單,三星雖然努力追趕,但在高階製程訂單斬獲仍有限。
業界人士指出,三星集團近期動作頻頻,除了發表採用自家5納米製程生產的5G晶片,又積極宣傳3納米技術藍圖,公司密集發布消息,宣示性意味濃厚。
臺積電在7納米與5納米順利量產至逐步放量都領先三星約兩年。臺積電先進位程量產計劃早已底定,在持續擴展5納米製程基礎上,推出增強版的4納米製程,預訂2021年第4季風險試產,2022年投入量產。同時也著手3納米研發。
如果不出現大意外的話,短期的未來幾年內,臺積電的新工藝將由蘋果首發。
新浪科技報導稱,臺積電將於2022下半年開始量產3nm晶片,月產量預計5.5萬片,2023年推高至10.5萬片/月。從時間節點判斷,或許第一款手機處理器是蘋果A16。
臺積電總裁魏哲家在今年10月法說會上提到,臺積電3納米製程採用FinFET(鰭式場效電晶體)架構,以提供客戶最成熟、同時效能和成本最佳的技術選項,看好3納米製程推出後,將具備最佳的PPA(效能、功耗及面積),並為最先進的製程技術。
三星這個先前未曾曝光的目標,代表三星也努力開始要撼動晶圓代工產業,希望能爭取到與臺積電一樣,在2022年量產3納米,若成局,將是三星與臺積電近年先進位程競逐賽當中,雙方最接近的一次。
彭博報導,三星電子晶圓代工設計部門執行副總裁樸在弘(音譯)當時說,三星正與重要合作夥伴開發初始設計工具。如果三星成功,對於該公司的遠大目標將是一大突破。三星期望藉由採用環繞閘極技術(Gate-All-Around;GAA)來精進位程,該技術和臺積電3納米採用FinFET不同。
韓國仁荷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教授崔林諾(音譯)表示:「三星非常迅速地追趕臺積電,並且尋求藉由首度採用新技術來邁向主導地位。然而,如果三星無法在初期階段快速改善先進節點的生產良率,可能會虧錢。」
來源:EETOP、新浪科技、快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