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7納米晶片新進展,國產晶片技術有突破?繞過EUV光刻機

2020-12-04 強國談科技

不需要EUV的光刻晶片造出來了!近日中芯國際傳來消息,據去年14納米晶片成功量產之後,可以媲美7納米的N+1晶片已經開始試產了。中芯國際是中國大陸工藝最為先進的一個代工廠,可以說是全村的希望,一舉一動都受到市場的關注。

在晶片代工領域,14納米工藝是一個分水嶺,全球掌握這一工藝的只有少數那麼幾家,包括臺積電、英特爾、三星等。那麼中芯國際14納米晶片良品率已經達到了一個行業標準,目前即將進入到一個第二代的平臺。根據中芯國際的最新財報14納米製成工藝,已經得到了很多客戶的一個認可,並在營收利潤佔比以及份額佔比等方面均創下了歷史新高。

如果沒有意外的話,今年將是中芯國際主營業務第一次實現一個盈利,跟在名字後面代表的魏盈利的字母u應該很快就能去掉。如今中芯國際第二代先進工藝n+1的一個量產,已經開啟小幅的一個市場,那麼其性能可以與臺積電的7納米晶片相媲美,一旦該技術在光刻原材料方面實現國產的話,也就意味著純國產的晶片或將在不久的將來就會進入到7納米時代。

中芯國際或許很快便會擺脫美國經濟的限制。為了實現技術的突破,擺脫對阿斯曼的一個EUV光客機的依賴,中芯國際正在實施n+1、n+2的一個工藝戰略,其中 n+1工藝產品已經進入到一個認證階段,相比於14納米的性能提升足足是20%左右與7納米已經是非常的接近,明年推出的n+2工藝滿足更高性能的一個需求。

雖然中芯國際在7納米供應上的突破目前仍然無法幫助華為扭轉5g手機的一個困局,但是也讓我們看到了希望,以目前國家和國內企業的毅力,相信任何困難都只是暫時的。或許要不了幾年,我們也可以完全用上自主可控的高端晶片。

相關焦點

  • 國產7納米晶片大邁進!中芯國際喜訊不斷,14納米良品率突破大關
    可以看出,我國晶片行業均需要進口組裝,若能打破壟斷完全實現自產自造控制開發,國產晶片才會有本土產業鏈,不受制於人。近日,我國晶片巨頭中芯國際傳來消息,中國7nm晶片正在和世界縮小差距,14nm的晶片工藝更是實現大步邁進式發展。
  • 不用頂尖光刻機,中芯國際一樣能製造7納米晶片,臺積電已實現
    不過可惜的是,張汝京先生已經離開了中芯國際,這也是無奈。今年有關中芯國際,最火的話題應該是光刻機,中芯國際跟荷蘭阿斯麥公司,關係匪淺,業務往來很多。荷蘭阿斯麥的頂尖光刻機一般只賣給英特爾、三星、臺積電這邪惡大股東。
  • 中科院首創2納米晶片關鍵技術,還依賴光刻機嗎中國晶片迎轉機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今天跟大家聊一聊:中國在晶片領域可以說一路波折,由於缺乏關鍵設備光刻機,我們在該領域也很難有所突破,那中芯國際是如何逆轉實現量產14納米晶片的呢?並掌握2納米的關鍵技術的,本期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
  • 能繞過EUV光刻機生產晶片?中國選擇押注碳基晶片,是否選對了呢
    直到華為被切斷了一切獲取晶片的途徑的時候,國人才意識到晶片對於我們的重要性,過度依賴於國外的技術,最終不會得到什麼好結果的,近日中國在晶片領域持續有大動作,中科院也宣布將入局光刻機的研發。然而還有一件令人振奮的消息,就是此前一直在傳的不需要尖端光刻機,就能生產製造出來的碳基晶片,那目前都進展到什麼程度了呢?
  • 繼7納米技術突破後,光刻膠也被攻克,中國「芯」真的來了!
    國內的中芯國際目前已經掌握了量產7納米晶片的技術,國產7納米晶片即將上市,此次的N+1工藝晶片已經正式通過了流片測試,並且整個過程完全實現了國產化,現在只需要靜靜等待量產就可以了。技術上的瓶頸已經突破,接下來就是設備上的支持了。這裡所說的技術上的支持其實就是光刻機。
  • 中科院首創2納米晶片關鍵技術,還要依賴光刻機嗎?
    那麼如今中國晶片技術究竟發展到了哪一程度,有消息稱中科院首創了2納米晶片的關鍵技術,這一技術在生產過程中是否還要依賴先進的高端光刻機,中國晶片是否就此迎來轉機,今天我們要為大家一一揭秘。中國晶片的發展與幾大企業密切相關,首先此次晶片危機事件的主角,同時也是我國優秀的晶片研發企業的華為。
  • 中芯國際擁有7納米晶片工藝,為何未能實現量產?今天算明白了
    中芯國際擁有7納米晶片工藝,為何未能實現量產?在很多人看來,我國國產晶片受阻是因為缺乏ASML企業供給的光刻機,這確實是其中的一大困難,但是我國有些企業已經買到了ASML先進光刻機,為何還做不出高端的晶片,對此中芯國際已經給出了答案。確實根據此前的新聞報導,在美國的大力幹預之下,荷蘭的ASML企業已經不能夠與中國晶片企業達成合作。
  • 一臺售價7億的光刻機,製造的晶片才值幾千塊錢,我們真的需要嗎
    而臺積電、三星、英特爾、中芯國際、中興等等都是ASML的客戶。圖片來自網絡由於光刻機內部零件的複雜性,以及對高精密儀器製造的超高要求,我們國家無法製造出先進的光刻機,只能採買。美國一紙禁令,要求所有使用使用美國的技術、軟體設計、零部件和製造半導體晶片的設備以及相關廠商不得向中國華為出售相關半導體晶片產品。
  • 取得突破!中國成功研發出2納米晶片,光刻機的技術何時能突破
    說到晶片製造其實大家想起的就是我國的臺積電和中芯集團,但其實除了這些之外,我國的中科院也在這一技術上坐著很大程度的研製,畢竟關乎科技,中科院有著更高的一些可信度,在技術研製和發展上也會更為迅速。在這樣的發展之下也取得了比較好的成效,並且這一次他們還研發出了2納米的晶片,這一2納米的晶片也被命名為垂直納米環柵晶管,可以說是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首先單看它的製造工藝來說,就已經突破了我們之前的晶片研製產業。
  • 中芯國際14納米工藝升級!對中國晶片產業有什麼影響?
    作為中國自主半導體產業的領頭羊,中芯國際14nm工藝的進展可以說是引人關注,早在2019年底,中芯國際就實現了14nm工藝的量產,但是在良品率和產能方面仍然不盡人意,而在最近召開的中芯國際投資者會議中,中芯國際CEO表示其14nm工藝獲得了重大進展,產能逐步提升,不僅良品率達到了業界標準
  • 兵進光刻機,中國晶片血勇突圍戰 - 光刻機,ASML,華為,臺積電,中芯...
    而這一天很可能來得比想像中快,就像去年美國政府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幾天之後谷歌就暫停了安卓和其他服務對華為的支持。風暴來臨的速度永遠會讓人措手不及。四、中芯國際,買一臺EUV光刻機好難還好華為意識到了這一點,IT之家之前也報導,華為正積極將14nm晶片訂單轉交給大陸晶片代工廠中芯國際。
  • 北大5nm的碳基晶片技術,中國領先世界,可以繞過EUV光刻機嗎?
    碳基晶片的研發對於我國來說是一個良好的機遇。北大團隊的方案很好領先世界其他團隊,中國可以彎道超車了嗎?再也不用擔心被極紫外光刻機掐脖子了嗎?華為會不會對碳基晶片晶片做戰略投資?這件事情不能拍拍腦袋就瞎說。大家首先應該冷靜看待這個突破,即使使用碳基晶片也難以擺脫對光刻機的需求。
  • 國產22納米光刻機治不了咱們的「芯」病!
    原標題:國產22納米光刻機治不了咱們的「芯」病! 科技觀察家 11月29日,中科院研製的「超分辨光刻裝備」通過驗收。消息傳著傳著,就成了謠言——《國產光刻機偉大突破,國產晶片白菜化在即》《突破荷蘭技術封鎖,彎道超車》《厲害了我的國,新式光刻機將打破「晶片荒」》…… 筆者正好去中科院光電所旁聽此次驗收會,寫了報導,還算熟悉,無法苟同一些漫無邊際的瞎扯。 中科院研製的這種光刻機不能(像一些網媒說的)用來光刻CPU。它的意義是用便宜光源實現較高的解析度,用於一些特殊製造場景,很經濟。
  • 臨門一腳有多難?北大碳基晶片能否顛覆EUV光刻機的壟斷地位?
    整個產業鏈的多個關鍵環節都被控制在歐美國家手中,研發要想全面突破還需要很多年。當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生產晶片的光刻機,目前最先進的就是荷蘭阿斯麥(ASML)的極紫外(EUV)光刻機,這臺光刻機是全世界獨一份,高端市場份額100%。華為想找代工廠用極紫外光刻機加工晶片,不行,中芯國際訂購一臺,對不起,不批准。
  • 中芯國際缺少EUV光刻機,拿什麼生產7nm工藝?此人是關鍵
    像N+1、N+2Fin FET這樣先進的工藝也在加緊研發中,前者相當於7nm的低功耗版,後者則是7nm工藝的高性能版。關鍵點是:沒有高端EUV光刻機的中芯國際,7nm工藝拿什麼生產、何時能量產?最新消息稱,在7nm工藝技術上,在今年第四季度中芯國際將實現小規模生產,,而這個消息比之前的爆料要好了很多,進度更快。
  • 中芯國際歷史性跨越,不靠光刻機,國產晶片也能問鼎世界
    近日,第三屆進口博覽會上,全球最著名的光刻機製造公司ASML(阿斯麥)展示了最新研發可生產7nm晶片的DUV光刻機,但是卻始終不見高端光刻機EUV的身影,著實令人指望。之前ASML公司表態稱:將對全球客戶一視同仁,可如今的態度,明顯還將繼續禁止國內光刻機進口,封鎖高端晶片製造技術。
  • 中科院研發出2nm晶片,萬事俱備,只缺2nm光刻機!
    中科院研發出2nm晶片,萬事俱備,只缺2nm光刻機!晶片行業一直都是我國的軟肋,尤其是在晶片的製造工藝上,這麼多年來我國也沒有取得多大的進展,原因是我國缺乏製造晶片的必要設備——光刻機。當今世界主流的晶片是採用7nmEUV工藝的晶片,臺積電甚至已經準備開始5nm晶片的量產了,而我國國產晶片卻還停留在14nm時代,光刻機更是停留在90nm時代,這是一件可悲的事情,但同時也是激發我們進步的動力。
  • 媒體:國產22納米光刻機治不了中國的"芯"病
    (原標題:國產22納米光刻機治不了咱們的「芯」病!)消息傳著傳著,就成了謠言——《國產光刻機偉大突破,國產晶片白菜化在即》《突破荷蘭技術封鎖,彎道超車》《厲害了我的國,新式光刻機將打破「晶片荒」》……筆者正好去中科院光電所旁聽此次驗收會,寫了報導,還算熟悉,無法苟同一些漫無邊際的瞎扯。中科院研製的這種光刻機不能(像一些網媒說的)用來光刻CPU。它的意義是用便宜光源實現較高的解析度,用於一些特殊製造場景,很經濟。
  • 華為使用中芯國際14納米晶片了,為何不優先使用臺積電7納米呢?
    據報導,從2020年開始華為將加強、加大和中芯國際的合作,已經將之前給臺積電的訂單陸續轉單給中芯國際。我們都知道,當前中芯國際晶片代加工使用的還是14納米工藝,而臺積電已經達到了5納米,那為何不優先使用臺積電的呢?
  • 中科院首創2納米晶片關鍵技術,或不再需要光刻機
    中國幾十年的飛速發展,是所有國家都有目共睹的,雖然說被稱為「基建狂魔」,中國製造更是遍布了世界全球,但是科技領域始終一直處於落後狀態,真正的救星終於出現,並且還帶來了首創的2納米晶片技術,光刻機的存在或許並沒有那麼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