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擁有7納米晶片工藝,為何未能實現量產?今天算明白了

2020-12-04 Science鋒芒

中芯國際擁有7納米晶片工藝,為何未能實現量產?今天算明白了

在美國對我國華為提出晶片制裁戰略之時,我國華為就立刻將國產晶片的研發提上了企業發展的重要日程項目,與此同時我國也崛起了一批新興的晶片企業,從晶片的周邊技術入手,為華為發展提供助力支撐。

然而發展至今,我國國產晶片依舊未能突出美國的包圍,國產晶片的崛起之路依舊困難重重。

在很多人看來,我國國產晶片受阻是因為缺乏ASML企業供給的光刻機,這確實是其中的一大困難,但是我國有些企業已經買到了ASML先進光刻機,為何還做不出高端的晶片,對此中芯國際已經給出了答案。

確實根據此前的新聞報導,在美國的大力幹預之下,荷蘭的ASML企業已經不能夠與中國晶片企業達成合作。

我們急需的EUV光刻機,也就是當前市場上最為先進的一款光刻機,已經無法通過ASML企業獲取,之前我國中芯國際已經與該企業籤訂了訂單,但是合約已然到期依舊未能交貨。

為此很多人將國產晶片的難產歸咎於高端光刻機之上,其實不然根據我們的了解,我國多家企業都具備能夠生產14納米以上級別晶片的光刻機。

比如武漢一家叫做紅芯的企業,早些年就從ASML購入了一臺掃描式光刻機,具體型號為1980DI,從其性能來看,能夠滿足10納米以內晶片的生產。

然而事實上這款光刻機在該企業並未投入使用,而是作為企業資產抵押給了銀行,獲取了5.8億的貸款金額。根據銀行反饋,這臺光刻機幾乎是全新的。

此外中芯國際內部其實也擁有符合7納米晶片生產的光刻機,為何我國7納米晶片仍舊未能實現量產。

中芯國際表示究其根本,還是因為我國半導體領域技術人才的缺失,即使有先進的光刻機作為基礎,沒有技術的鋪墊依舊無法發揮作用,同時我國國產光刻機的研發,同樣需要技術人才的支持。

如此來看,能夠助力我國在晶片領域成長的只能是更多的半導體領域的人才。

好了,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裡,我們下一期再見!

紹興90後「學霸女神」,獲得國際最高獎項,縱觀國內僅此一位

俄羅斯沒有一些高端晶片,為什麼也能造出一流武器?今天算明白了

厲害!日本「飛行汽車」首次試飛成功,預計2023年投入生產

相關焦點

  • 國產7納米晶片大邁進!中芯國際喜訊不斷,14納米良品率突破大關
    可以看出,我國晶片行業均需要進口組裝,若能打破壟斷完全實現自產自造控制開發,國產晶片才會有本土產業鏈,不受制於人。近日,我國晶片巨頭中芯國際傳來消息,中國7nm晶片正在和世界縮小差距,14nm的晶片工藝更是實現大步邁進式發展。
  • 華為使用中芯國際14納米晶片了,為何不優先使用臺積電7納米呢?
    據報導,從2020年開始華為將加強、加大和中芯國際的合作,已經將之前給臺積電的訂單陸續轉單給中芯國際。我們都知道,當前中芯國際晶片代加工使用的還是14納米工藝,而臺積電已經達到了5納米,那為何不優先使用臺積電的呢?
  • ...中芯國際宣布很快能夠實現7納米晶片的量產;白雲山發布澄清公告...
    個股方面,高鑫零售獲阿里巴巴斥資36億美元增持股份;中芯國際宣布很快能夠實現7納米晶片的量產;白雲山發布澄清公告,表示複方板藍根顆粒的銷售預計不會對公司經營業績構成重大影響。個股方面,高鑫零售獲阿里巴巴斥資36億美元增持股份;中芯國際宣布很快能夠實現7納米晶片的量產;白雲山發布澄清公告,表示複方板藍根顆粒的銷售預計不會對公司經營業績構成重大影響。
  • 中芯國際7nm工藝量產在即,中國晶片為什麼長期受制於人?
    中芯國際作為我國集成電路生產的「國家隊」,近期在先進集成電路設計方面收穫了不少喜人的進展。在2020年年初,中芯國際方面斥資150億元實現了14nm晶片的擴產提速,成為了華為海思方面14nm器件的主要供應商,同時從荷蘭方面購買的光刻機也正式形成生產能力。
  • 中芯國際7納米晶片新進展,國產晶片技術有突破?繞過EUV光刻機
    不需要EUV的光刻晶片造出來了!近日中芯國際傳來消息,據去年14納米晶片成功量產之後,可以媲美7納米的N+1晶片已經開始試產了。中芯國際是中國大陸工藝最為先進的一個代工廠,可以說是全村的希望,一舉一動都受到市場的關注。
  • 美國進一步「施壓」中芯國際,難道要「夢斷」7納米嗎
    Hello大家好我是小楠,在今年的12月18日美國對中國的晶片壟斷,又進一步地加大了制裁,還將其列入實體名單,意思就是在未經美國商務部的許可,是無法向中芯國際提供技術與產品,美國還特別指出10納米及以下半導體晶片生產所需的特定技術與設備更是拒絕出口,用以防止此類關鍵的技術用於中國的軍民融合。
  • 如果用回14納米的晶片,影響有多大,會比7納米的差多少?
    現在中芯國際正在研究7納米的技術工藝,可能很快就能夠實現大批量生產了,如果中芯國際實現7納米生產技術大批量生產,那麼影響就不算太大了。14納米和7納米指的是蝕刻工藝的電路間距,數字越小,意味著電路間距越窄,就能夠在同樣的體積內放進去更多的電晶體,而電晶體越多,意味著晶片的算力就越強大,性能就越好,而且耗電量可能還不會增加。
  • 中芯國際14納米工藝升級!對中國晶片產業有什麼影響?
    作為中國自主半導體產業的領頭羊,中芯國際14nm工藝的進展可以說是引人關注,早在2019年底,中芯國際就實現了14nm工藝的量產,但是在良品率和產能方面仍然不盡人意,而在最近召開的中芯國際投資者會議中,中芯國際CEO表示其14nm工藝獲得了重大進展,產能逐步提升,不僅良品率達到了業界標準
  • 不用頂尖光刻機,中芯國際一樣能製造7納米晶片,臺積電已實現
    但是中芯國際是個例外,它跟荷蘭阿斯麥訂購了一臺頂尖的光刻機,就是通常說的EUV光刻機,光源波長13.5納米,可以用於製造7納米以下尺寸的晶片,那麼這臺光刻機有沒有到貨呢?答案是沒有,不過倒有另一臺光刻機成功出貨,在今年年初的時候,到達深圳灣,它就是193納米波長的DEV光刻機,這臺光刻機也不差。
  • 14納米的晶片與7納米的晶片,有什麼差別嗎?
    14納米與7納米是什麼意思?晶片中14納米與7納米,指的是晶片的製程。大家知道晶片是由電晶體組成的,製程越小,那麼在同樣面積的晶片裡,電晶體就越多,相對應的性能就越強了。以華為麒麟980及華為麒麟970為例,麒麟980是7nm工藝的晶片,麒麟970是10nm工藝的晶片。麒麟980為69億個電晶體,麒麟970為55億個電晶體,提升了25.5%左右。在同樣大小的一塊晶片裡,7nm工藝的晶片顯然可以比10nm的工藝搭載更多的東西,更別說是14nm的了,所以現實中越小的製程,技術越先進,相應的性能越高。
  • 中芯國際和 Virage Logic 拓展夥伴關係至40納米低漏電工藝
    -- 夥伴關係將為中芯國際更多的製作工藝提供具高度差異的系統級晶片 IP 加利福尼亞州弗裡蒙特和上海2010年7月22日電 /美通社亞洲/ -- 備受半導體產業信賴的 IP 供應商 Virage Logic 公司 (NASDAQ:VIRL) 和中國先進的半導體製造商中芯國際集成電路有限公司(中芯國際,紐約證券交易所交易代碼
  • 中芯國際新工藝亮相,正式取代7納米光刻機,多久後完全自主?
    ,據悉,中芯國際此次新研發了N+1工藝,該工藝將正式取代7納米光刻機,使用該工藝製造的N+1晶片在性能上相比14納米晶片,有較大的提升,那麼多久後中國晶片能夠迎來自主發展呢?看到這一幕,估計這個時間點已經快了,對此,網友驚呼張召忠語言果然成真,因為張召忠此前預言3年後滿大街都是中國芯,如今在中芯國際推出N+1晶片後,這一預言即將成真,而美國企業現在只能紛紛大鬧白宮來解恨。
  • 中芯國際量產14nm,相比先進工藝仍差兩三代
    Hello,大家好,我是老孫因為華為事件影響,中芯國際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其實是國內最先進的晶片代工廠商,沒有之一。根據中芯國際發布第三季度財務報告顯示,晶片代工業務迎來一定增長,主要原因是產能利用率達到97.8%,先進工業佔比快速提升,14nm、28nm工藝製程達到14.6%,相比去年同期增長4.3%。
  • 中興7nm晶片商用之際,中芯國際7nm製程「取得突破」
    觀察者網·大橘財經訊(文/呂棟 編輯/尹哲)在中興通訊宣布5G基站7nm晶片實現商用的同一天,中芯國際第二代FinFET工藝也湊巧曝出新進展。 10月11日,珠海市委機關報《珠海特區報》發布報導,IP和定製晶片企業芯動科技已完成全球首個基於中芯國際FinFET N+1先進工藝的晶片流片和測試,所有IP全自主國產,功能一次測試通過。 受此消息刺激,陰跌已久的中芯國際,今天A股和港股均大幅上漲,帶動A股半導體概念紛紛飄紅。
  • 中興7nm晶片商用之際,中芯國際7nm製程"取得突破"
    在中興通訊宣布5G基站7nm晶片實現商用的同一天,中芯國際第二代FinFET工藝也湊巧曝出新進展。10月11日,珠海市委機關報《珠海特區報》發布報導,IP和定製晶片企業芯動科技已完成全球首個基於中芯國際FinFET N+1先進工藝的晶片流片和測試,所有IP全自主國產,功能一次測試通過。受此消息刺激,陰跌已久的中芯國際,今天A股和港股均大幅上漲,帶動A股半導體概念紛紛飄紅。
  • 2019年全球晶圓代工企業動向:中芯國際(00981)12nm工藝開發進入...
    要聞 2019年全球晶圓代工企業動向:中芯國際(00981)12nm工藝開發進入客戶導入階段 2020年1月20日 10:15:40 智通財經網本文來自 「晶片思想」。一、工藝製程篇1、中芯國際(00981)2019年第一季度,12nm工藝開發進入客戶導入階段,第二代FinFET N+1研發取得突破,進度超過預期。第二季度14納米FinFET製程進入客戶風險量產階段,2019年第四季實現小批量生產。第二代FinFET N+1技術平臺已開始進入客戶導入。
  • 華為暫時鬆口氣,中芯國際再獲160億資金扶持,加速7納米晶片製程
    03中芯國際的崛起就在中國整個半導體行業陰雲密布之時,業內人士紛紛意識到這是一個「危」與「機」並存的時刻,必須加快國產化的腳步。中芯國際的好消息傳來,國家集成電路基金II及上海集成電路基金II分別向中芯國際注資15億美元和7.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6億元和53億元),在早先獲得國家大基金一期的重點支持下,如今又拿二期投資,中芯國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芯動科技:全球首發基於中芯國際 FinFET N+1 先進工藝晶片
    中國一站式 IP 和定製晶片企業芯動科技(INNOSILICON)今天發布:已完成全球首個基於中芯國際 FinFET  N+1 先進工藝的晶片流片和測試,所有 IP 全自主國產,功能一次測試通過。
  • 從0.35微米到28納米 中芯國際未來都有哪些布局?
    此外,從臺積電的發展歷程看,28納米在較長時間內是主流工藝平臺,中芯國際目前28納米製程佔比不到10%,提升空間巨大,預計中芯國際在製程良率突破後,28納米有望佔據30%左右的收入比重。   2016 年10月13日中芯國際宣布在上海開工建設新的12英寸晶圓廠,投資超過675億人民幣,預計2017年底正式建成,這座工廠將使用14nm 工藝,預計   2018年量產,初期月產能規劃就高達7萬片晶圓,這將是中芯國際第一條14nm   生產線,正式投產後中芯國際在產能與技術方面都將進入到一個新階段,未來將開始攻克10nm 製程。
  • 天數智芯成功點亮7納米製程GPGPU雲端訓練晶片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李喬宇2021年1月15日,上海天數智芯半導體有限公司宣布,公司旗艦7納米通用並行(GPGPU)雲端計算晶片BI已於近日成功「點亮」。這是國內第一款全自研、真正基於GPU架構下的7納米製程GPGPU訓練晶片,量產後將廣泛應用於AI訓練、高性能計算(HPC)等場景,服務於教育、網際網路、金融、自動駕駛、醫療、安防等各相關行業,賦能AI智能社會。據天數智芯聯合創始人、首席科學家鄭金山介紹,BI產品於2020年5月流片、11月回片並於當年12月成功「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