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數智芯成功點亮7納米製程GPGPU雲端訓練晶片

2021-01-21 金融界

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李喬宇

2021年1月15日,上海天數智芯半導體有限公司宣布,公司旗艦7納米通用並行(GPGPU)雲端計算晶片BI已於近日成功「點亮」。這是國內第一款全自研、真正基於GPU架構下的7納米製程GPGPU訓練晶片,量產後將廣泛應用於AI訓練、高性能計算(HPC)等場景,服務於教育、網際網路、金融、自動駕駛、醫療、安防等各相關行業,賦能AI智能社會。

據天數智芯聯合創始人、首席科學家鄭金山介紹,BI產品於2020年5月流片、11月回片並於當年12月成功「點亮」。在過去的一個多月中,天數智芯技術團隊進行了一系列硬體、軟體等近百項指標的測試,驗證BI產品的實際功能符合設計標準。

據介紹,相較於市場現有主流產品,天數智芯BI晶片可提供靈活的編程能力、更強的性能、富有吸引力的性價比,是安全的國產晶片方案。BI晶片使用7納米製程及2.5DCoWoS封裝技術,容納240億電晶體,支持FP32,FP/BF16,INT32/16/8等多精度數據混合訓練,支持高速片間互聯,單芯每秒可進行147萬億次FP16計算(147TFLOPS@FP16),每秒可完成上百路攝像頭視頻通道的人工智慧處理,性能達市場主流產品的兩倍。

天數智芯是中國第一家專注於GPGPU晶片高性能計算系統的硬科技企業。公司專注於雲端伺服器級的高端通用並行計算晶片研發,瞄準以雲計算、人工智慧、數位化轉型為代表的數據驅動技術市場,解決核心算力瓶頸問題。

天數智芯董事長蔡全根表示:「此次BI晶片的點亮對天數智芯產品研發及國內高性能晶片自主研發領域具有劃時代的裡程碑意義。天數智芯匯聚了一批具有國際、多元、頂尖經驗、背景的科學家團隊,2018年公司啟動雲端7納米GPGPU晶片研發至今,短短2年時間即實現BI晶片的一次性成功流片、回片及點亮,這充分說明了我們的研發實力和執行能力。」

此次成功點亮的BI雲端訓練晶片具備高性能、通用性、靈活性,能夠為人工智慧和相關垂直應用行業提供匹配行業高速發展的算力,並通過標準化的軟硬體生態接口為應用行業解決產品使用難、開發平臺遷移成本大等操作層面的實際痛點。天數智芯攜手國內重要行業合作夥伴,從源頭對設計進行定義和本土優化,為未來的大規模商業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編輯才山丹)

相關焦點

  • 天數智芯點亮 7 納米製程 GPGPU 雲端訓練晶片 性能達市場主流產品...
    2021 年 1 月 15 日,上海天數智芯半導體有限公司今日宣布,公司旗艦 7 納米通用並行(GPGPU)雲端計算晶片 BI 已於近日成功 「點亮」。這是國內第一款全自研、真正基於 GPU 架構下的 7 納米製程 GPGPU 訓練晶片,量產後將廣泛應用於 AI 訓練、高性能計算(HPC)等場景,服務於教育、網際網路、金融、自動駕駛、醫療、安防等各相關行業,賦能 AI 智能社會。天數智芯聯合創始人、首席科學家鄭金山介紹,BI 產品於 2020年 5 月流片、11月回片並於當年 12月成功 「點亮」。
  • 不用頂尖光刻機,中芯國際一樣能製造7納米晶片,臺積電已實現
    但是中芯國際是個例外,它跟荷蘭阿斯麥訂購了一臺頂尖的光刻機,就是通常說的EUV光刻機,光源波長13.5納米,可以用於製造7納米以下尺寸的晶片,那麼這臺光刻機有沒有到貨呢?答案是沒有,不過倒有另一臺光刻機成功出貨,在今年年初的時候,到達深圳灣,它就是193納米波長的DEV光刻機,這臺光刻機也不差。
  • 華為使用中芯國際14納米晶片了,為何不優先使用臺積電7納米呢?
    據報導,從2020年開始華為將加強、加大和中芯國際的合作,已經將之前給臺積電的訂單陸續轉單給中芯國際。我們都知道,當前中芯國際晶片代加工使用的還是14納米工藝,而臺積電已經達到了5納米,那為何不優先使用臺積電的呢?
  • 全球首個7納米晶片在杭州誕生 用於區塊鏈超算設備
    原標題:生產、設計有落差,中國芯的路還很長   最近嘉楠耘智火了,原因是該公司研發成功量產了全球第一款7納米晶片。甚至有媒體稱,一個中興倒下去,千千萬萬個中國晶片公司站起來,這是杭州人的驕傲,是全國13多億人的驕傲。
  • 晶片7納米製程,到底是電晶體間距還是電晶體大小7納米?
    我們經常看到報導上說晶片製程達到了14nm、7nm、5nm,最近中芯國際在沒有ASML的EUV光刻機的情況下,實現了7nm的製程,有很多人對此感到很興奮。同時也有人問,半導體的多少納米製程,到底是指電晶體間距多少納米,還是電晶體的大小是多少納米?
  • 杭州量產全球第一款7納米晶片 但離高端的路還很長
    浙江在線8月13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張雲山)最近嘉楠耘智火了,原因是該公司研發成功量產了全球第一款7納米晶片。甚至有媒體稱,一個中興倒下去,千千萬萬個中國晶片公司站起來,這是杭州人的驕傲,是全國13多億人的驕傲。
  • 從0.35微米到28納米 中芯國際未來都有哪些布局?
    但中國28nm製程服務市場仍存在17.2萬片/年需求缺口。此外,從臺積電的發展歷程看,28納米在較長時間內是主流工藝平臺,中芯國際目前28納米製程佔比不到10%,提升空間巨大,預計中芯國際在製程良率突破後,28納米有望佔據30%左右的收入比重。
  • 14納米的晶片與7納米的晶片,有什麼差別嗎?
    14納米與7納米是什麼意思?晶片中14納米與7納米,指的是晶片的製程。大家知道晶片是由電晶體組成的,製程越小,那麼在同樣面積的晶片裡,電晶體就越多,相對應的性能就越強了。以華為麒麟980及華為麒麟970為例,麒麟980是7nm工藝的晶片,麒麟970是10nm工藝的晶片。麒麟980為69億個電晶體,麒麟970為55億個電晶體,提升了25.5%左右。在同樣大小的一塊晶片裡,7nm工藝的晶片顯然可以比10nm的工藝搭載更多的東西,更別說是14nm的了,所以現實中越小的製程,技術越先進,相應的性能越高。
  • 國產7納米晶片大邁進!中芯國際喜訊不斷,14納米良品率突破大關
    可以看出,我國晶片行業均需要進口組裝,若能打破壟斷完全實現自產自造控制開發,國產晶片才會有本土產業鏈,不受制於人。近日,我國晶片巨頭中芯國際傳來消息,中國7nm晶片正在和世界縮小差距,14nm的晶片工藝更是實現大步邁進式發展。
  • 中興7nm晶片商用之際,中芯國際7nm製程"取得突破"
    :「芯動科技首個基於中芯國際先進工藝的晶片流片和測試成功,不僅意味著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產芯』再次打破國外壟斷,同時也說明『國產版』的7nm晶片製造技術已經得到突破。」福布斯中文網也在今年3月的報導中指出,中芯國際的7nm工藝發展跟臺積電路線差不多,7nm節點一共發展三種工藝,分別是低功耗的N7、高性能的N7P、使用EUV工藝的N7+。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世界上可以量產7nm晶片的晶圓代工廠商僅臺積電和三星兩家,IDM廠商英特爾10nm產品剛上市不久,7nm晶片可能推遲至2023年。
  • 首批由臺積電代工的7納米晶片已完成交貨,率先應用在嘉楠耘智的...
    其首批由臺積電代工的7納米晶片已完成交貨,該晶片將率先應用在嘉楠耘智的區塊鏈超級計算機中。 7納米晶片首批出貨自然可喜可賀,不過網上一篇神文讓人大開眼界,該文稱嘉楠耘智的7納米晶片最先量是全面的突破、勝利的反擊,「這意味著中國晶片全面突破歐美封鎖
  • 美國進一步「施壓」中芯國際,難道要「夢斷」7納米嗎
    中芯國際目前是中國大陸唯一一個正在研發7納米先進位造工藝的代工廠,那美國制裁對其現有業務和未來研發會造成什麼影響那?據專業人士分析,此舉會對中芯國際的研發進度造成影響,另外由於中芯國際14納米以下先進位程產品的佔比很小,因此對營收影響有限。
  • 中興7nm晶片商用之際,中芯國際7nm製程「取得突破」
    」 在一篇題為《「國產芯」突圍刻不容緩》的報導中,《珠海特區報》寫道:「芯動科技首個基於中芯國際先進工藝的晶片流片和測試成功,不僅意味著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產芯』再次打破國外壟斷,同時也說明『國產版』的7nm晶片製造技術已經得到突破。」
  • 晶片納米製程的概念
    晶片納米製程的概念首先了解一下納米的單位:納米(nm),是nanometer的譯名,即為毫微米,是長度的度量單位,國際單位制符號為nm。1納米=10毫米1納米=米比較形象地理解為:1、 假設一根頭髮的直徑是0.05毫米,把它軸向平均剖成5萬根,每根的厚度大約就是1納米。2、 納米和米的關係相當於三個桌球和地球的直徑之比。
  • 2020年7納米製程:摩爾定律的終點站
    周一時,克羅韋爾在斯坦佛大學作演講,主題為「晶片設計遊戲的摩爾定律將終結」。克羅韋爾在接受採訪時進一步表示:「對於英特爾等企業來說,晶片業務相當昂貴,這些企業要巨額資金開發下一代晶片技術。」到底有多貴呢?Globalfoundries最近在紐約北部建設的工廠花了60億美元;2014年晚期新的研發設施也將完工,將它加進去總計要80億美元。
  • 炬芯科技正式推出64位平板晶片ATM9009
    炬芯科技CES 2015上發布了全新的64位平板電腦主控晶片炬芯ATM9009,採用Cortex-A53架構,主頻1.8GHz,GPU採用PowerVR G6230。ATM9009主要針對高端平板、Chromebook、智能遊戲終端、智能監控、以及其它雲端設備。
  • 中芯國際只論性能,把14納米晶片做大,性能是否能到7納米水平?
    中芯國際去美化後的設備可以為華為生產晶片的,荷蘭阿斯麥公司表示了DUV光刻機不含美國技術,可以向中國出口。製程越小並不一定最好。就像攝像頭的像素一樣,像素越大不代表畫質越好。晶片有一個重要的指標是密度,拋開密度談製程都是耍流氓。製程越小,固體擴散現象越嚴重,壽命越短。
  • 上海電氣香港子公司擬認購PVG IC份額 參與天數智芯B輪融資
    公告顯示,PVG IC為基金管理人Princeville Capital設立的公司制定向投資基金,該基金將定向認購南京天數智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數智芯」)股權,以此次B輪融資投前估值3億美元為基礎,參與其B輪融資。
  • 超薄二維半導體研製成功,1納米晶片或成可能
    近年來,隨著電晶體特徵尺寸的縮小,由於短溝道效應等物理規律和製造成本的限制,主流矽基材料與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技術正發展到10納米工藝節點而難以突破。2019年,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完成了14納米晶片的量產, 並以「N+1」製程衝擊7納米工藝。
  • 中芯國際7納米晶片新進展,國產晶片技術有突破?繞過EUV光刻機
    不需要EUV的光刻晶片造出來了!近日中芯國際傳來消息,據去年14納米晶片成功量產之後,可以媲美7納米的N+1晶片已經開始試產了。中芯國際是中國大陸工藝最為先進的一個代工廠,可以說是全村的希望,一舉一動都受到市場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