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發表於 2018-08-13 11:35:44
8月8日,嘉楠耘智能召開發布會,宣稱在業界率先推出7納米量產晶片。其首批由臺積電代工的7納米晶片已完成交貨,該晶片將率先應用在嘉楠耘智的區塊鏈超級計算機中。
7納米晶片首批出貨自然可喜可賀,不過網上一篇神文讓人大開眼界,該文稱嘉楠耘智的7納米晶片最先量是全面的突破、勝利的反擊,「這意味著中國晶片全面突破歐美封鎖,這是中國晶片勝利反擊的輝煌一刻,更是中國科技發展的歷史一刻。」
在數字加密專用晶片(即挖礦機專用晶片)上,中國的確領先全球,不過在這一領域,歐美並未對中國考慮過封鎖。這是因為一方面,挖礦晶片除了用於挖掘數字貨幣,目前還沒有其他更有價值的應用;另一方面,中國在採用專用晶片(ASIC)挖礦上一開始就不落後。由於在FPGA、通用GPU或通用CPU積累太少,傳統中國晶片廠商無法為挖礦機應用提供現成的方案,而歐美廠商沒有對其通用計算方案進行優化的考慮,這給國內礦機廠商走向專用晶片方案留下了機會。伴隨比特幣市場大發展,嘉楠耘智等一批礦機晶片廠商成長起來,國內做礦機晶片的廠商據說有20家左右,嘉楠耘智的同行比特大陸更成為臺積電10納米工藝上相當重要的客戶,曾一度讓臺積電10納米產能吃緊。
但礦機晶片的成功與嘉楠耘智7納米首發,既難讓「浙江半導體行業有機會引領全球」,也對改善中國半導體當前困局幫助不大。在7納米工藝的關鍵環節中,從材料、設備、工具到製造實現,沒有一項掌握在大陸半導體公司手中。嘉楠耘智是設計公司,設計環節在半導體產業鏈上也很重要,但說7納米晶片最早出貨能「引領全球半導體行業」就顯得過於輕浮。早在2014年臺積電16納米工藝首發時,華為海思就成為全球第一家成功量產16納米晶片的設計公司,但在4年後美國商務部第二次對中興封鎖時,中國仍然無力抵擋。
雖然在從業者眼中不堪一駁,類似神文卻屢罵不止頻繁出現,造成了較壞影響。發布與轉載這類文章的媒體、自媒體難辭其咎,但責任是否全部由媒體來承擔值得商榷。誠然,製造這類文章的媒體應該承擔大部分責任,但「嚇尿體」與「震驚體」走紅,除了媒體單純追求瀏覽量,難道與企業誘導無關?
為了爭取國家政策支持或完成下一輪融資,部分企業對浮誇式報導睜一眼閉一眼,甚至刻意引導的現象並不鮮見。尤其新進的公司,更容易俾倪群雄,視國內外競爭對手如無物,仿佛自己一出手,中國落後局面就會改觀。反而在這個行業歷練過多年,嗆過水吃過癟,知道江湖深淺的老鳥比較謹慎,華大九天董事長劉偉平在接受TechSugar採訪時就老老實實表示,國內EDA廠商還不具備全面支撐半導體產業發展的能力。
回到嘉楠耘智首發7納米晶片。2018年以來,由於數字加密貨幣價格下跌劇烈,礦機晶片廠商砍單不斷,晶圓代工廠調整了對這類企業的支持政策,傳聞只有全付現金才能上線生產。從各礦機晶片廠商戰略調整也可看出端倪,日前多家礦機廠商都宣布向人工智慧、超算等領域轉型,並尋求在資本市場上市,都從側面說明礦機晶片市場面臨較大壓力。當然,嘉楠耘智的7納米不一定只是因為現付交貨速度比別人快而搶得頭籌,但7月份AMD已經拿到7納米伺服器樣片,而現在距離蘋果新手機上市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這個時間點上通常蘋果晶片應該也已經量產一段時間。
所以嘉楠耘智先量產7納米晶片可以證明中國晶片設計業接近第一梯隊,談有多大的戰略意義就是扯淡,也沒有多少突破,在先進工藝節點最早出貨,4年前海思就已經實現。
但終究也是進步,比起PPT量產或發布會造芯,畢竟還是強太多了。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