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7納米晶片大邁進!中芯國際喜訊不斷,14納米良品率突破大關

2020-12-05 騰訊網

長期以來,國產晶片發展受到了在該領域一路領先國家的壟斷,長期受制於日韓,美國等晶片大國。今年,白宮方面更是發布一系列制裁條令,讓華為的晶片行業再次受挫。華為總裁餘承東此前更是表示,目前發售的mate40搭載的麒麟晶片將是最後一代國產晶片。可以看出,我國晶片行業均需要進口組裝,若能打破壟斷完全實現自產自造控制開發,國產晶片才會有本土產業鏈,不受制於人。近日,我國晶片巨頭中芯國際傳來消息,中國7nm晶片正在和世界縮小差距,14nm的晶片工藝更是實現大步邁進式發展。

據了解,中芯國際正向掌握7 nm工藝的第三家中國代工廠商邁進,將會出現跟上工藝水平的晶片,與此同時,與全球知名晶片代工廠商臺積電的技術差距也將縮小。據管理部門透露,目前中芯國際14nm工藝晶片良品率已經達到行業標準,這意味著其生產的晶片良品率已經達到95%。迄今為止,14 nm工藝是晶片製造領域的一個分水嶺,掌握14 nm工藝節點的只有臺灣臺積電、美國英特爾、韓國三星。中芯國際的14納米工藝良品率已經達到了業界的生產水平,在全球代工廠的規模上僅次於臺積電。不過,正如公司管理層在業績會上提到的,即使今年的研發任務已經基本完成,但仍有許多差距和道路要走。

中芯國際是目前世界上擁有14 nm工藝節點的6家廠家之一,也是中國大陸具有成熟工藝製程,率先突破並唯一擁有14nm產能的專業晶圓代工廠商。與之相比,在7 nm製程的競爭中,目前世界上能夠提供7 nm製程替代產品的廠商只有三星和臺積電。在這些因素中,臺積電在先進位造領域無疑保持著技術領先的優勢。現在臺積電和三星都能量產5nm晶片,但是三星的良品率並不高。此外,臺積電的4 nm晶片預計將於2021年開始正式量產,3nm將於2021年大量試產,而2 nm晶片預計在2024年量產。

在7 nm以下晶片生產中, EUV光刻機是不可缺少的設備,臺積電已經向 ASML確認了2020年到2021年的訂單,目前臺積電是光刻設備的最大買家,三星和英特爾緊隨其後。當前,為了實現技術突破,中芯國際正在實施 N+1、 N+2工藝戰略,以趕超7納米製程工藝。其中, N+1工藝已進入客戶導入產品認證階段,已小批量試生產,相對於14 nm性能可提升20%,主要面向低能耗應用領域。這一工藝在格芯的12納米和聯電的14納米方面領先於其他公司。

此後,中芯國際也將在2021年推出N+2,以滿足高性能應用的需求。中芯國際在目前的環境下, N+1和 N+2代工藝都不會採用 EUV工藝,直到設備準備就緒, N+2後的工藝才會採用 EUV光刻工藝。國內晶片行業的發展潛力完全是被激發的,要想實現自己的產業鏈發展成熟,中國晶片的任務任重而道遠。

相關焦點

  • 國產7nm晶片取得重大突破!中芯國際喜訊不斷,14nm良品率突破大關
    9月15日,當美國對華的晶片禁令正式生效之後,「中國芯」便成為中國科技領域的一個絕對的心臟病問題,直到這個時候,我們的國人似乎才意識到,中國的晶片產業真的是落後著世界一大截,不過在各方的不懈努力之下,近日根據中芯國際給出的消息,國產的7nm晶片已經取得了巨大突破!14nm晶片良品率突破大關。
  • 中芯國際喜訊不斷:7納米獲得突破,14納米良品率突破大關
    因前期科技基礎工業發展短板,致使國產晶片在發展上受西方國家壟斷,長期受制於國外的壓制,以至於在我國意識到短板進行發展時飽受打擊。今年,美方面更是發布了一系列的制裁條令,讓華為及國內晶片製造行業無「芯」可用。這些產業在發展時不僅要面對國外的限制,還面臨著國內的冷嘲熱諷。
  • 中芯國際7納米晶片新進展,國產晶片技術有突破?繞過EUV光刻機
    不需要EUV的光刻晶片造出來了!近日中芯國際傳來消息,據去年14納米晶片成功量產之後,可以媲美7納米的N+1晶片已經開始試產了。中芯國際是中國大陸工藝最為先進的一個代工廠,可以說是全村的希望,一舉一動都受到市場的關注。
  • 華為使用中芯國際14納米晶片了,為何不優先使用臺積電7納米呢?
    據報導,從2020年開始華為將加強、加大和中芯國際的合作,已經將之前給臺積電的訂單陸續轉單給中芯國際。我們都知道,當前中芯國際晶片代加工使用的還是14納米工藝,而臺積電已經達到了5納米,那為何不優先使用臺積電的呢?
  • 中芯國際擁有7納米晶片工藝,為何未能實現量產?今天算明白了
    中芯國際擁有7納米晶片工藝,為何未能實現量產?今天算明白了在美國對我國華為提出晶片制裁戰略之時,我國華為就立刻將國產晶片的研發提上了企業發展的重要日程項目,與此同時我國也崛起了一批新興的晶片企業,從晶片的周邊技術入手,為華為發展提供助力支撐。然而發展至今,我國國產晶片依舊未能突出美國的包圍,國產晶片的崛起之路依舊困難重重。
  • 中興7nm晶片商用之際,中芯國際7nm製程"取得突破"
    10月11日,珠海市委機關報《珠海特區報》發布報導,IP和定製晶片企業芯動科技已完成全球首個基於中芯國際FinFET N+1先進工藝的晶片流片和測試,所有IP全自主國產,功能一次測試通過。受此消息刺激,陰跌已久的中芯國際,今天A股和港股均大幅上漲,帶動A股半導體概念紛紛飄紅。
  • 中興7nm晶片商用之際,中芯國際7nm製程「取得突破」
    10月11日,珠海市委機關報《珠海特區報》發布報導,IP和定製晶片企業芯動科技已完成全球首個基於中芯國際FinFET N+1先進工藝的晶片流片和測試,所有IP全自主國產,功能一次測試通過。 受此消息刺激,陰跌已久的中芯國際,今天A股和港股均大幅上漲,帶動A股半導體概念紛紛飄紅。
  • 中芯國際14納米工藝升級!對中國晶片產業有什麼影響?
    作為中國自主半導體產業的領頭羊,中芯國際14nm工藝的進展可以說是引人關注,早在2019年底,中芯國際就實現了14nm工藝的量產,但是在良品率和產能方面仍然不盡人意,而在最近召開的中芯國際投資者會議中,中芯國際CEO表示其14nm工藝獲得了重大進展,產能逐步提升,不僅良品率達到了業界標準
  • 中國晶片產業深度分析,一文看懂國產晶片現狀!|晶片|中芯國際|華虹...
    代工方面,雖然與國際巨頭相比,追趕仍需較長時間,但中芯國際28nm製程已突破,14nm加快研發中;存儲方面,長江存儲、晉華集成、合肥長鑫三大存儲項目穩步推進。封測業:國內封測三強進入第一梯隊,搶先布局先進封裝。設備:國產半導體設備銷售快速穩步增長,多種產品實現從無到有的突破,星星之火等待燎原。材料:國內廠商在小尺寸矽片、光刻膠、CMP材料、濺射靶材等領域已初有成效;大尺寸矽片國產化指日可待。
  • 不用頂尖光刻機,中芯國際一樣能製造7納米晶片,臺積電已實現
    但是中芯國際是個例外,它跟荷蘭阿斯麥訂購了一臺頂尖的光刻機,就是通常說的EUV光刻機,光源波長13.5納米,可以用於製造7納米以下尺寸的晶片,那麼這臺光刻機有沒有到貨呢?答案是沒有,不過倒有另一臺光刻機成功出貨,在今年年初的時候,到達深圳灣,它就是193納米波長的DEV光刻機,這臺光刻機也不差。
  • 14納米的晶片與7納米的晶片,有什麼差別嗎?
    14納米與7納米是什麼意思?晶片中14納米與7納米,指的是晶片的製程。大家知道晶片是由電晶體組成的,製程越小,那麼在同樣面積的晶片裡,電晶體就越多,相對應的性能就越強了。國內最新進的工藝在2019年之前,國內晶片製造最厲害的是中芯國際也僅僅只能量產28nm的晶片,不過2019年的時候,中芯國際對外宣布,公司正式可以量產14nm的晶片,技術上取得了一大進步,比中芯國際更牛的為韓國三星,目前可以量產10nm的晶片,全球實力最強的為臺灣的臺積電,可以量產7nm的晶片(蘋果、華為、高通的高端晶片都是臺積電在代工生產的
  • 國產晶片迎來突破,14納米晶片開始量產,不再懼怕制裁
    2020-11-26 09:21:25 來源: 肥宅阿樂的生活 舉報   當代社會中,
  • 美國進一步「施壓」中芯國際,難道要「夢斷」7納米嗎
    Hello大家好我是小楠,在今年的12月18日美國對中國的晶片壟斷,又進一步地加大了制裁,還將其列入實體名單,意思就是在未經美國商務部的許可,是無法向中芯國際提供技術與產品,美國還特別指出10納米及以下半導體晶片生產所需的特定技術與設備更是拒絕出口,用以防止此類關鍵的技術用於中國的軍民融合。
  • 繼7納米技術突破後,光刻膠也被攻克,中國「芯」真的來了!
    國內的中芯國際目前已經掌握了量產7納米晶片的技術,國產7納米晶片即將上市,此次的N+1工藝晶片已經正式通過了流片測試,並且整個過程完全實現了國產化,現在只需要靜靜等待量產就可以了。技術上的瓶頸已經突破,接下來就是設備上的支持了。這裡所說的技術上的支持其實就是光刻機。
  • 中芯國際只論性能,把14納米晶片做大,性能是否能到7納米水平?
    中芯國際去美化後的設備可以為華為生產晶片的,荷蘭阿斯麥公司表示了DUV光刻機不含美國技術,可以向中國出口。製程越小並不一定最好。就像攝像頭的像素一樣,像素越大不代表畫質越好。晶片有一個重要的指標是密度,拋開密度談製程都是耍流氓。製程越小,固體擴散現象越嚴重,壽命越短。
  • 中芯國際 FinFET N+1 先進工藝關鍵突破:國產版「7nm 製程」,不...
    IT之家10月12日消息 中國一站式 IP 和定製晶片企業芯動科技(INNOSILICON)昨天發布:已完成全球首個基於中芯國際 FinFET  N+1 先進工藝的晶片流片和測試,所有 IP 全自主國產,功能一次測試通過。
  • 如果用回14納米的晶片,影響有多大,會比7納米的差多少?
    現在中芯國際正在研究7納米的技術工藝,可能很快就能夠實現大批量生產了,如果中芯國際實現7納米生產技術大批量生產,那麼影響就不算太大了。14納米和7納米工藝差別很大14納米生產技術和7納米生產技術差別很大。對於晶片來說,都是追求體積更小,功耗更低,運算速度更快的目標。這樣一來,製造工藝對於晶片的影響就非常大了,特別是手機晶片。
  • 中芯國際7nm工藝量產在即,中國晶片為什麼長期受制於人?
    中芯國際作為我國集成電路生產的「國家隊」,近期在先進集成電路設計方面收穫了不少喜人的進展。在2020年年初,中芯國際方面斥資150億元實現了14nm晶片的擴產提速,成為了華為海思方面14nm器件的主要供應商,同時從荷蘭方面購買的光刻機也正式形成生產能力。
  • 國產芯有望實現突破!中科院院士:「碳基電子」是國產芯突圍利器
    隨著西方對於國產科技的打壓限制,我國的整體晶片製造技術依舊被卡住脖子,即便我國科技已能設計出高端晶片的存在,但是在晶片的製造、設備、材料等,國內依舊是處於不完善的地步,這也導致了不論是生產設備、技術方面都被西方完完全全的限制著。相信不少人都清楚,目前的晶片製造所使用的都是矽基技術。近期,中科院攻克碳基半導體技術再次傳來好消息,國產芯有望實現突破。
  • 國產芯有望實現突破!中科院院士:「碳基電子」是國產芯突圍利器
    隨著西方對於國產科技的打壓限制,我國的整體晶片製造技術依舊被卡住脖子,即便我國科技已能設計出高端晶片的存在,但是在晶片的製造、設備、材料等,國內依舊是處於不完善的地步,這也導致了不論是生產設備、技術方面都被西方完完全全的限制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