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中芯國際正在研究7納米的技術工藝,可能很快就能夠實現大批量生產了,如果中芯國際實現7納米生產技術大批量生產,那麼影響就不算太大了。
14納米和7納米工藝差別很大
14納米生產技術和7納米生產技術差別很大。對於晶片來說,都是追求體積更小,功耗更低,運算速度更快的目標。這樣一來,製造工藝對於晶片的影響就非常大了,特別是手機晶片。
14納米和7納米指的是蝕刻工藝的電路間距,數字越小,意味著電路間距越窄,就能夠在同樣的體積內放進去更多的電晶體,而電晶體越多,意味著晶片的算力就越強大,性能就越好,而且耗電量可能還不會增加。
這樣的話,採用7納米技術或者是5納米技術製造的手機晶片速度可能更快,而耗電量可能更小一些,這樣的晶片裝備的手機打開軟體速度就會非常快,而且續航能力強,手機應用體驗就會越來越好。
現在來說,如果採用14納米的技術只能生產華為麒麟的低端晶片,也就是說,比華為的旗艦晶片990晶片運算速度可能慢好多倍,而耗電量也差不多。
如果是麒麟990晶片現在採用14納米技術製造的話,那麼一個是要增加很大的體積,另一個是耗電量將增加好多,這個都將會影響到手機的使用體驗。
現在中芯國際量產的710A晶片就是採用了14NM工藝製造,定位是入門級別晶片,現在搭載在華為榮耀PALY4T手機上,定位於低端入門手機。
年底可能中芯國際7納米晶片就能量產
從現在中芯國際的發展來看,現在14納米量產技術已經過關,原來根據規劃是到年底7納米生產工藝技術開始進入批量生產。
而現在可能中芯國際的研發和生產要再次提速了,現在中芯國際又獲得了國家的巨量注資,大概獲得注資是22.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是157.5億人民幣。再加上中芯國際馬上要在科創板上市,大概募集資金234億人民幣,這樣中芯國際短期內就能夠獲得將近400億元的資金。
這400億元的資金,中芯國際可能將會用於設備採購和產品研發,對於中芯國際來說,可能未來將會迎來爆發性的增長。
在這樣的大批資金的支持下,再加上國家其他方面以及華為的支持,估計中芯國際7納米生產技術有可能會提前進入大批量生產的階段。
如果中芯國際7納米生產技術開始進入大批量生產階段,那麼對於華為來說,可能未來影響就不算太大了。
現在臺積電也就是進展到5納米生產工藝,而7納米生產工藝顯然距離5納米差距已經是非常小了。
也就是說,採用7納米生產技術生產的晶片可能比採用5納米技術生產的晶片也大不了多少了。
結論
綜上所述,現在中芯國際正在研究7納米的技術工藝,可能很快就能夠實現大批量生產了,如果中芯國際實現7納米生產技術大批量生產,那麼影響就不算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