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回14納米的晶片,影響有多大,會比7納米的差多少?

2020-11-22 老宋話財經

現在中芯國際正在研究7納米的技術工藝,可能很快就能夠實現大批量生產了,如果中芯國際實現7納米生產技術大批量生產,那麼影響就不算太大了。

14納米和7納米工藝差別很大

14納米生產技術和7納米生產技術差別很大。對於晶片來說,都是追求體積更小,功耗更低,運算速度更快的目標。這樣一來,製造工藝對於晶片的影響就非常大了,特別是手機晶片。

14納米和7納米指的是蝕刻工藝的電路間距,數字越小,意味著電路間距越窄,就能夠在同樣的體積內放進去更多的電晶體,而電晶體越多,意味著晶片的算力就越強大,性能就越好,而且耗電量可能還不會增加。

這樣的話,採用7納米技術或者是5納米技術製造的手機晶片速度可能更快,而耗電量可能更小一些,這樣的晶片裝備的手機打開軟體速度就會非常快,而且續航能力強,手機應用體驗就會越來越好。

現在來說,如果採用14納米的技術只能生產華為麒麟的低端晶片,也就是說,比華為的旗艦晶片990晶片運算速度可能慢好多倍,而耗電量也差不多。

如果是麒麟990晶片現在採用14納米技術製造的話,那麼一個是要增加很大的體積,另一個是耗電量將增加好多,這個都將會影響到手機的使用體驗。

現在中芯國際量產的710A晶片就是採用了14NM工藝製造,定位是入門級別晶片,現在搭載在華為榮耀PALY4T手機上,定位於低端入門手機。

年底可能中芯國際7納米晶片就能量產

從現在中芯國際的發展來看,現在14納米量產技術已經過關,原來根據規劃是到年底7納米生產工藝技術開始進入批量生產。

而現在可能中芯國際的研發和生產要再次提速了,現在中芯國際又獲得了國家的巨量注資,大概獲得注資是22.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是157.5億人民幣。再加上中芯國際馬上要在科創板上市,大概募集資金234億人民幣,這樣中芯國際短期內就能夠獲得將近400億元的資金。

這400億元的資金,中芯國際可能將會用於設備採購和產品研發,對於中芯國際來說,可能未來將會迎來爆發性的增長。

在這樣的大批資金的支持下,再加上國家其他方面以及華為的支持,估計中芯國際7納米生產技術有可能會提前進入大批量生產的階段。

如果中芯國際7納米生產技術開始進入大批量生產階段,那麼對於華為來說,可能未來影響就不算太大了。

現在臺積電也就是進展到5納米生產工藝,而7納米生產工藝顯然距離5納米差距已經是非常小了。

也就是說,採用7納米生產技術生產的晶片可能比採用5納米技術生產的晶片也大不了多少了。

結論

綜上所述,現在中芯國際正在研究7納米的技術工藝,可能很快就能夠實現大批量生產了,如果中芯國際實現7納米生產技術大批量生產,那麼影響就不算太大了。

相關焦點

  • 14納米的晶片與7納米的晶片,有什麼差別嗎?
    14納米與7納米是什麼意思?晶片中14納米與7納米,指的是晶片的製程。大家知道晶片是由電晶體組成的,製程越小,那麼在同樣面積的晶片裡,電晶體就越多,相對應的性能就越強了。以華為麒麟980及華為麒麟970為例,麒麟980是7nm工藝的晶片,麒麟970是10nm工藝的晶片。麒麟980為69億個電晶體,麒麟970為55億個電晶體,提升了25.5%左右。在同樣大小的一塊晶片裡,7nm工藝的晶片顯然可以比10nm的工藝搭載更多的東西,更別說是14nm的了,所以現實中越小的製程,技術越先進,相應的性能越高。
  • 華為使用中芯國際14納米晶片了,為何不優先使用臺積電7納米呢?
    我們都知道,當前中芯國際晶片代加工使用的還是14納米工藝,而臺積電已經達到了5納米,那為何不優先使用臺積電的呢?華為使用中芯國際晶片,更安全這主要是因為兩家公司的性質不同。其中,臺積電雖然是中國臺灣地區公司,但深受美國影響。
  • 晶片7納米製程,到底是電晶體間距還是電晶體大小7納米?
    我們經常看到報導上說晶片製程達到了14nm、7nm、5nm,最近中芯國際在沒有ASML的EUV光刻機的情況下,實現了7nm的製程,有很多人對此感到很興奮。同時也有人問,半導體的多少納米製程,到底是指電晶體間距多少納米,還是電晶體的大小是多少納米?
  • 杭州量產全球第一款7納米晶片 但離高端的路還很長
    但是很多人質疑該7納米晶片不是用在手機上的,且結構單一無法和蘋果、高盛等晶片相比,根據專家了解,這款晶片的誕生還是有一定的意義。不管外界如何傳言,嘉楠耘智公共事務部總監屠松華說:「這一頁已經翻過去了,今天員工照樣和往常一樣地加班,絲毫沒有受影響。公司本來就不想高調傳播這件事情,這屬於公司的正常產品迭代,就像以往所有晶片研發成功量產一樣,邀請三四家媒體,開個小型發布會。
  • 全球首個7納米晶片在杭州誕生 用於區塊鏈超算設備
    原標題:生產、設計有落差,中國芯的路還很長   最近嘉楠耘智火了,原因是該公司研發成功量產了全球第一款7納米晶片。甚至有媒體稱,一個中興倒下去,千千萬萬個中國晶片公司站起來,這是杭州人的驕傲,是全國13多億人的驕傲。
  • 美國技術封鎖,我們能生產多少納米的晶片?結果出乎意料
    美國的晶片技術幾乎是壟斷地位,現在美國說只要是用了美國技術的半導體企業就要通過美國商務部的審核,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不是壟斷是什麼?臺積電就是面對美國的壓力,被迫宣布不能再為華為提供晶片代工服務。對於華為來說,又兩條路可以走,找其他的二三流的代工廠商,或者是自己研發生產。
  • 不用頂尖光刻機,中芯國際一樣能製造7納米晶片,臺積電已實現
    但是中芯國際是個例外,它跟荷蘭阿斯麥訂購了一臺頂尖的光刻機,就是通常說的EUV光刻機,光源波長13.5納米,可以用於製造7納米以下尺寸的晶片,那麼這臺光刻機有沒有到貨呢?答案是沒有,不過倒有另一臺光刻機成功出貨,在今年年初的時候,到達深圳灣,它就是193納米波長的DEV光刻機,這臺光刻機也不差。
  • 3納米、2納米、1納米晶片該如何造?
    它是在其側面有一個柵極包裹的鰭片FET。納米片會在3nm處出現,可能會延伸到2nm或更高。如果襯底上有任何變化,那麼將會出現異常或局部厚度變化。」 新型EUV光刻機 光刻技術是在晶片上對微小特徵進行圖案化的技術,有助於實現晶片縮放。在3nm及以後的工藝中,晶片製造商可能將需要一種稱為高數值孔徑EUV(high-NA EUV)的EUV光刻新版本。
  • 首批由臺積電代工的7納米晶片已完成交貨,率先應用在嘉楠耘智的...
    其首批由臺積電代工的7納米晶片已完成交貨,該晶片將率先應用在嘉楠耘智的區塊鏈超級計算機中。 但礦機晶片的成功與嘉楠耘智7納米首發,既難讓「浙江半導體行業有機會引領全球」,也對改善中國半導體當前困局幫助不大。在7納米工藝的關鍵環節中,從材料、設備、工具到製造實現,沒有一項掌握在大陸半導體公司手中。嘉楠耘智是設計公司,設計環節在半導體產業鏈上也很重要,但說7納米晶片最早出貨能「引領全球半導體行業」就顯得過於輕浮。
  • GlobalFoundries CTO談公司為何放棄7納米晶片工藝研發
    照片來源:Global Foundries八月下旬,第二大晶片代工廠GlobalFoundries宣布停止對7納米製造工藝的研發,從而結束了其向摩爾定律極限的攀登。IEEE Spectrum於2017年10月與該公司的首席技術官Gary Patton會晤時,他正在紐約馬爾他的Fab 8工廠推動向7納米節點的進軍。
  • 中芯國際7納米晶片新進展,國產晶片技術有突破?繞過EUV光刻機
    不需要EUV的光刻晶片造出來了!近日中芯國際傳來消息,據去年14納米晶片成功量產之後,可以媲美7納米的N+1晶片已經開始試產了。中芯國際是中國大陸工藝最為先進的一個代工廠,可以說是全村的希望,一舉一動都受到市場的關注。
  • 中芯國際只論性能,把14納米晶片做大,性能是否能到7納米水平?
    目前肯定不止是差一臺光刻機的事,技術也差很多。但是說實話,如果不是光刻機被卡脖子,中國晶片企業不至於技術發展這麼慢,很簡單的道理,沒有光刻機來進行晶片生產實踐,這樣的情況下技術進步的難度比不為光刻機發愁的臺積電三星高了N個檔次。7nm製成,只是耗電小,發熱還要高於14nm,只是相同體量下,容納更多二極體,所以晶片做大一倍,真的不是問題。
  • 國產晶片迎來突破,14納米晶片開始量產,不再懼怕制裁
    美國在晶片平臺有著極大的上風,一旦這些企業回絕與中國同盟,往後的開展就大概會非常難題,云云一來,中國的晶片應用就首先碰到了少許疑問。憑據媒體日前報導,經中邦本土晶片生產廠中芯國外揭露,其曾經完成了14納米晶片的量產,且良率等環節數值在國外上曾經處於前線。對此很多網友顯露,看來美國憂愁的工作或是產生了。此前美國制裁中國,即是有望中國企業無晶片可用,現在中國在這一平臺曾經獲得了衝破,即便美國連續制裁,也將沒有多大的好處。
  • 未來會不會有3納米1納米的晶片啊?那1納米之後是什麼?
    未來會不會有3納米1納米的晶片啊?那1納米之後是什麼?既然要談晶片的未來,自然要看看晶片的現在。晶片製程玩家三足鼎立:英特爾、三星、臺積電。目前,最先進的晶片製程工藝是臺積電的7nm EUV,蘋果的A13處理器、華為的麒麟990 5G處理器、高通驍龍865處理器都採用了臺積電的額7nm EUV工藝。可以看到的短期未來:華為的麒麟1020處理器、蘋果的A14、高通的驍龍875晶片,將會採用臺積電的5nm製程工藝。
  • 國產7納米晶片大邁進!中芯國際喜訊不斷,14納米良品率突破大關
    可以看出,我國晶片行業均需要進口組裝,若能打破壟斷完全實現自產自造控制開發,國產晶片才會有本土產業鏈,不受制於人。近日,我國晶片巨頭中芯國際傳來消息,中國7nm晶片正在和世界縮小差距,14nm的晶片工藝更是實現大步邁進式發展。
  • 中微研製5納米蝕刻機,已供貨給臺積電,對中國半導體影響有多大
    這讓很多人認為似乎除了這幾個企業,中國晶片領域再無領頭者,讓人們對於中國晶片的未來有所擔憂,其實並不是這樣,除了這幾大熱門企業之外,在我國還有無數的中小企業專注於半導體領域以及晶片領域的研發,為此做出自己的貢獻,只是其成就沒有廣為流傳而已。
  • 中科院攻破2納米晶片技術,為晶片領域打下基礎
    雖然我國外晶片領域暫時只能夠生產出實現商用的光刻機還在28nm。 但是據報導中國科學院已經攻克了2納米晶片的關鍵技術,隨後要解決的就是量產問題了,14納米晶片生產線難題我國已經解決了,隨後更低級別的晶片也將會實現量產。在日常生活中,晶片小小的體積,很少被人關注到,但是它卻是一個特別高端的技術,它是很多智能設備的核心,手機有了它可以實現良好的溝通。
  • 2020年7納米製程:摩爾定律的終點站
    8月28日消息,美國國防部先進研究項目局微系統技術辦公室主管羅伯特-克羅韋爾(Robert Colwell)認為,摩爾定律的終結不只對物理界影響巨大,對經濟的影響也很大。克羅韋爾稱:「我認為是時候為摩爾定律的終結作計劃了,不只要思考它何時終結,思考它為什麼終結也很有意義。」
  • 5納米有多牛?宏旺半導體分析5納米、7納米等製程究竟是指什麼?
    高通發布旗下第三代5G基帶晶片驍龍X60,稱該晶片將採用三星5納米工藝進行代工生產。無獨有偶,臺積電也開始量產5納米EUV工藝製程晶片。可能對於關注晶片的人來說,不理解為啥5納米製程如此受關注?今天,宏旺半導體帶大家一文讀懂在晶片生產製造技術環節中,什麼是納米製程,而5納米製程相對來說有什麼進步。 什麼是納米製程?
  • 蘋果首款5納米移動晶片發布,全球5納米晶片產能爭奪加劇
    記者 | 彭新1全球半導體製造加速切換至5納米工藝製程,多款5納米晶片產品陸續發布。9月16日的蘋果新品發布會中,隨著新一代iPad Air發布,搭載的A14仿生晶片成為蘋果首款使用5納米製程的移動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