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技術封鎖,我們能生產多少納米的晶片?結果出乎意料

2020-12-04 技術同胞

華為的相關新聞層出不窮,美國的打壓持續不斷,華為一直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總之到年底晶片的準備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了。就在之前,美國針對晶片技術對華為進行了封鎖,晶片不僅對我國來說是弱點,應該說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來說都是弱點。美國的晶片技術幾乎是壟斷地位,現在美國說只要是用了美國技術的半導體企業就要通過美國商務部的審核,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不是壟斷是什麼?

臺積電就是面對美國的壓力,被迫宣布不能再為華為提供晶片代工服務。對於華為來說,又兩條路可以走,找其他的二三流的代工廠商,或者是自己研發生產。

華為一次性能購買的晶片總將是有限的,也會用完,如果買太多,如果技術更新迭代則讓多餘的晶片的價值下降。那以我們自己國家的技術來說現在能造出多少納米的晶片?從新聞爆料來看,中芯國際應該是可以製作14納米的晶片了,但是聽說,其中很多技術都是美國的技術,所以,水分可能還是有的。

想要趕上現在美國的技術,不僅需要更高級的設備,製造材料也是不可或缺的。根據新聞報導,目前面臨最大的阻礙便是製造設備光刻機。當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光刻機的所有技術都掌握在荷蘭ASML公司的手裡。除此以外,我們還需要從韓國和日本等國家進口採購電子氣體、光刻膠等。想要造出更好的晶片任重道遠。

據專家預測,就算是造出28納米的晶片都要兩年。但是根據摩爾定律兩年後是什麼情況還不知道。另外一點就是高端專業人才,這點不得不說是重中之重。

世界上最高端的晶片已經可以到達5納米的程度了,包括臺積電。甚至傳言臺積電已經開始2納米晶片的研究了。我們還停留在28納米晶片的攻堅戰上,材料還需要從其他國家高價購買。那為什麼人家都在用5納米的晶片了,我們還在研究28納米的晶片而不去彎道超車呢?小編認為,28納米的晶片無論是製造或是材料的成本都會低點,而28納米的晶片可以用在物聯網、電視和路由器等家用領域設備中,如果說28納米晶片能成功製造,我們的家電就可以擺脫美國的嚴重依賴。

低端晶片領域的突破,可以為後面高端晶片提供技術依據。晶片的研究是勢在必行的,無論是專利技術費用,生產費用還是材料費用都是真金實銀,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不會再被獅子大開口。據統計,中國每年進口晶片的開銷超3000億美元,意味著進口總額的一半以上。如此一來,大家想必已經了解到了現狀,大家有什麼想法嗎?不妨評論,點讚,關注技術同胞。

相關焦點

  • 德專家:中國晶片科技若自研成功,美國對中國技術封鎖將失去意義
    近年來,我們的科技發展非常迅速。儘管我們在某些技術上已經處於領先地位,但在部分領域我們仍然很薄弱,甚至與西方國家相比還存在差距。例如,晶片,航空發動機等,因為我國起步較晚,加上受到西方國家的封鎖,所以我們在部分領域與西方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不過我們從來沒有停止過追趕的腳步。
  • 中芯國際只論性能,把14納米晶片做大,性能是否能到7納米水平?
    中芯國際去美化後的設備可以為華為生產晶片的,荷蘭阿斯麥公司表示了DUV光刻機不含美國技術,可以向中國出口。製程越小並不一定最好。就像攝像頭的像素一樣,像素越大不代表畫質越好。晶片有一個重要的指標是密度,拋開密度談製程都是耍流氓。製程越小,固體擴散現象越嚴重,壽命越短。
  • 國產晶片技術再進一步!首臺5納米蝕刻機研發成功,臺積電已採用
    我們國內的刻機,一直以來我們國內在半導體領域都處於比較弱勢的地位,特別是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國產晶片的前途還很迷茫。不過近幾年來,隨著華為等國產半導體公司的崛起,國內的晶片技術逐漸有了起色,也給無數國人帶來的希望,其實我國在晶片設計方面已經達到了世界頂尖的水平。像華為就可以設計出非常高端的5納米晶片。那麼,為什麼國產晶片遲遲不能崛起呢?
  • 為什麼5nm的晶片比生產原子彈都難?
    臺積電一直穩定保持最強大的製作工藝,所以在國際晶片的代工上,一家獨大!如我們經常看到晶片的製程工藝,有5nm還有7nm,這些是指什麼呢?nm為納米,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納米製造工藝的納米是指IC內電路與電路之間的距離。製造工藝的趨勢是向密集度愈高的方向發展。
  • 能繞過EUV光刻機生產晶片?中國選擇押注碳基晶片,是否選對了呢
    直到華為被切斷了一切獲取晶片的途徑的時候,國人才意識到晶片對於我們的重要性,過度依賴於國外的技術,最終不會得到什麼好結果的,近日中國在晶片領域持續有大動作,中科院也宣布將入局光刻機的研發。那碳基晶片在生產過程中,是否真的可以繞開高端的EUV光刻機呢目前我們在原有的矽基晶片製備基礎上,和歐美國家存在著很大的差距,所以我們要想實現直道超車的話,只有把很多更多的精力放在對於碳基晶片的研發上。
  • 中國有望晶片技術彎道超車?碳基晶片有望超過矽基晶片?
    中國目前已經擁有了強大的晶片設計能力,但是無奈目前的主流晶片生產工序和技術掌握在歐美。難道我們除了盡力&34;之外沒有其他路徑了嗎?其實除了&34;之外,還有一個方式可以突破技術封鎖,那就是&34;。目前中國在這條賽道上已經是站在了第一梯隊,那就是碳基晶片領域。
  • 5納米光刻機或將拋棄,石墨烯晶片迎來突破,性能是矽基晶片10倍
    近期,大家都知道科技界被中科院蘇州納米所的5nm雷射直寫光刻設備刷屏了。各類媒體解讀的也不在少數,有些媒體稱「荷蘭ASML EUV光刻機白菜價」、「中國彎半導體道超車」、「光刻機突破美國封鎖」,來讚美,說心裡話,大家聽到這些讚美詞的時候還是很開心,但是冷靜的思考後呢?
  • 臺積電突破納米極限,北大突破晶片極限?碳基晶片究竟是何物?
    自從晶片戰爭開始以來,我國一直都在尋找著一個突破的機會,許多的科研人員日以繼夜的努力,就是為了打破美國對中國半導體領域的封鎖,別看晶片只是一個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存在,可其實這其中包攬了全人類的頂尖智慧,還有未來科技時代的發展前途。
  • 尹志堯:中微5納米不是做晶片的,無良媒體誤國誤民!
    還有這個:《此人突然回國,美國慌了,日本傻眼,世界驚呆》……你都不知道,發這些虛假不實消息的人,他們到底是誰派來的?他們到底想幹什麼?vNrEETC-電子工程專輯現在鬧得尹志堯本人都不得不再三出來澄清。
  • 媒體稱中科院實現5nm晶片光刻機,傳到美國那裡就是「笑話」
    這幾天,科技界被中科院蘇州納米所的5nm雷射直寫光刻設備刷屏了。媒體解讀也不少,譬如稱「中國彎半導體道超車」、「光刻機突破美國封鎖」、「荷蘭ASML EUV光刻機白菜價」。看似華麗轉身,實際還需要媒體用點心,不然傳到美國那裡會被當成「笑話」的。
  • 中科院製造出2納米晶片 提前實現其他國家多年的目標
    眾所周知我國工業發展比較晚,很多技術只能從其他國家花高價購進,但高價購進的甚至是人家淘汰不用的技術,還會受到其他國家技術的封鎖。中國在晶片研究領域的技術一直受制於其他國家,前幾年我們使用的手機晶片、電腦晶片、武器晶片都要依靠進口。
  • 國產晶片的落後,從美國楊培東院士開始
    」,「我現在穿的褲子就是運用了部分納米技術,廠家把褲子纖維的表面納米化,能防止大面積的油漬」。如果楊培東對國產晶片進一步「卡脖子」,阻止國產晶片材料取得突破,中國人將會給予有力的評論聲進行反擊。楊培東納米科技材料在全球屬於領先地位,中國人必須做好應付楊培東納米技術封鎖最壞打算,我們唯一能盼望的,只有19歲的申怡飛了。他在極化碼技術做出許多努力,只為了中國人不再被卡脖子,現在的美國5G企業無法脫離申怡飛5G白皮書協議,每年按時繳納中國專利費。
  • 如果用回14納米的晶片,影響有多大,會比7納米的差多少?
    現在中芯國際正在研究7納米的技術工藝,可能很快就能夠實現大批量生產了,如果中芯國際實現7納米生產技術大批量生產,那麼影響就不算太大了。14納米和7納米工藝差別很大14納米生產技術和7納米生產技術差別很大。對於晶片來說,都是追求體積更小,功耗更低,運算速度更快的目標。這樣一來,製造工藝對於晶片的影響就非常大了,特別是手機晶片。
  • 美國打破中國技術封鎖 掌握KBBF晶體製造工藝
    (新聞原文 apcrystal.com/_content/portfolio/KBBF.pdf)  略譯:APC已經開發出有完全智慧財產權的KBBF(氟硼鈹酸鉀)晶體,是目前美國國內能夠生產該戰略性物質的唯一廠家,其產品質量已經達到、甚至在某些方面超過了中國企業生產的同類產品,且生產成本遠低於中方此前出售(給美國)的價格。
  • 封鎖已成為過去式,美國又一核心技術正被華追趕,地位比晶片重要
    如今中國已經在某些領域遠遠超過了美國,這讓其一度氣急敗壞的奮力追趕,可好不容易追上了中國的步伐,我國又在其他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近日,據媒體報導,美國又一領域正在被中國趕超。而這一領域的地位甚至比晶片還重要,那就是衛星技術。
  • 美國封鎖中國晶片技術內心的脆弱。
    近兩年以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瘋狂圍堵中國高科技公司已經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背後內在的脆弱表現暴露無遺。但毫無疑問美國目前依舊是當今世界上的唯一一個超級大國,其科技技術的領先地位仍然是其他國家可望而不可及。正因為他們的高科技技術也讓他們科學界的思維更大膽,更富有科幻感。以至於在我們的思維中還是處於幻想中的科技畫面而在他們科學家們的心裡卻是一道未來不久將會被突破而成為現實的科學技術。
  • 首批由臺積電代工的7納米晶片已完成交貨,率先應用在嘉楠耘智的...
    7納米晶片首批出貨自然可喜可賀,不過網上一篇神文讓人大開眼界,該文稱嘉楠耘智的7納米晶片最先量是全面的突破、勝利的反擊,「這意味著中國晶片全面突破歐美封鎖 但礦機晶片的成功與嘉楠耘智7納米首發,既難讓「浙江半導體行業有機會引領全球」,也對改善中國半導體當前困局幫助不大。在7納米工藝的關鍵環節中,從材料、設備、工具到製造實現,沒有一項掌握在大陸半導體公司手中。嘉楠耘智是設計公司,設計環節在半導體產業鏈上也很重要,但說7納米晶片最早出貨能「引領全球半導體行業」就顯得過於輕浮。
  • 突破國外技術封鎖?60歲美國科學家帶15人團隊回國,為祖國效力
    我國的科技實力一直都是人們的一個人們話題,而美國在對我國企業進行晶片禁運的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出只有關鍵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才不會被卡脖子,而有位60歲美國科學家帶15人團隊回國,為祖國效力,突破國外技術封鎖。
  • 中科院攻破2納米晶片技術,為晶片領域打下基礎
    打開APP 中科院攻破2納米晶片技術,為晶片領域打下基礎 Science鋒芒 發表於 2020-03-03 15:37:08
  • 中科院實現技術突破,2納米晶片迎來曙光
    中科院實現技術突破,2納米晶片迎來曙光。眾所周知,半導體晶片的製造一直是我國的一個軟肋,但近日中科院帶來了一個好消息,那就是他們已經成功攻克了2納米級晶片的一個關鍵技術。據悉,技術的全稱為「垂直納米環柵電晶體」,簡單來說,垂直納米環柵電晶體實際上就是集成電路2納米及以下技術代的主要候選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