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鎖已成為過去式,美國又一核心技術正被華追趕,地位比晶片重要

2020-10-20 夜色無痕

如今中國已經在某些領域遠遠超過了美國,這讓其一度氣急敗壞的奮力追趕,可好不容易追上了中國的步伐,我國又在其他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近日,據媒體報導,美國又一領域正在被中國趕超。而這一領域的地位甚至比晶片還重要,那就是衛星技術。有數據顯示,中國衛星的數量如今已經達到了300多顆,即將趕上美國。

事實上,我國在衛星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也得「感謝」美國,畢竟其曾全面禁止中國發射美國衛星,迫使我國選擇了自力更生,如今終於苦盡甘來,在衛星領域取得了種種突破,看來美國的封鎖已經徹底的成為了過去式。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在衛星技術領域,美國一直處於壟斷地位,至今共發射了600顆衛星,數量排名世界第一。因此其長期在國際上享有最高話語權。而我國在這一方面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卻十分迅速,這也引起了美國的高度重視,所以其後來為了避免被我國超越,就悍然決定實行技術封鎖,試圖將我國排斥出國際商業衛星發射市場。但美國的如意算盤還是沒能打響,我國不僅沒有因此而一蹶不振,反而在衛星發射方面的技術日漸成熟起來。從串聯到捆綁,從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中國衛星技術的進步速度讓世界各國都為之驚嘆。

如今中國衛星系統的分類已經非常全面,包括地球觀測衛星,科學探測衛星,軍用偵查衛星和民用導航衛星等等,它們各司其職,為地面傳輸各種信息。其中最為人熟知的就是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今年7月底,北鬥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的發射任務圓滿完成,從此正式投入使用。相比於此前在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處於龍頭地位的美國GPS,北鬥系統擁有的衛星數量更多。因此精度更高,覆蓋範圍更廣。可以說北鬥如今比GPS更具優勢,擁有很大的市場潛力。

而且除了北鬥之外,中國的軍用偵察衛星也正處於飛速發展狀態。據悉,這種衛星主要利用自身配備的光學遙感器和雷達等設備來偵查和監視目標。早在上世紀70年代,中國首個偵查衛星實驗就已經取得圓滿成功。經過數十年的發展,中國偵察衛星的技術已經更加成熟,如今儼然處在世界領先地位。

由此看來,中國衛星的實力已經非常雄厚。這也不禁讓人好奇,連衛星技術都即將被中國超越,美國還具備哪些優勢呢?事實上,美國在高新科技領域,如今依然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比如高端晶片。看到中國如此迅速的發展趨勢,美國似乎變得不自信起來,生怕科技巨頭華為再次超越自己。所以其再次故技重施,一再推行晶片封鎖政策,下發各種禁令要求晶片公司對華為斷貨。但這樣做只會適得其反,不僅會讓華為加速實現晶片自足,也會讓美國自己受到很大損失。一旦美國國內的晶片廠商失去華為這個重要客戶,那麼利潤也會大幅降低,屆時很可能會引發一些連鎖反應,甚至會讓已經遭疫情重創的經濟,再次雪上加霜。

總之,目前我國的衛星技術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在當今充滿不穩定因素的世界背景下,擁有先進衛星不僅會提高我國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也能讓我國更好的保障自身利益。若是其他國家想繼續實行技術封鎖,也會變得十分困難。

相關焦點

  • 我國突破太空技術難題,掌握核心科技,封鎖已成過去式
    當年的阿波羅計劃對美國來說是舉國之力, 中國的神州和嫦娥到目前為止,相比國力都是小錢。 這個跟技術水平有關係,但是跟錢的關係更大, 美國想重返月球也不容易,說2017年重返月球,計劃也被取消了,難道現在的技術還不如六十年前嗎?
  • 局勢已全面逆轉,美國又一個領域正被中國趕超,地位比晶片還重要
    美國的綜合實力一直領先世界,各個領域幾乎都位居世界前列。但是隨著我國科技水平不斷提升,我們與美國之間的差距也在逐漸縮小。據媒體報導,美國又有一個領域正在被中國趕超,那就是衛星技術領域,地位比晶片還重要。據了解,現階段我國衛星數量已經達到300多顆,要知道,這樣的成就完全是我國自力更生完成的,這也意味著美國的技術封鎖已經徹底成為過去式。
  • 局勢已全面逆轉,美國又一個領域正被我國趕超,地位比晶片還重要
    美國的綜合實力一直領先世界,各個領域幾乎都位居世界前列。但是隨著我國科技水平不斷提升,我們與美國之間的差距也在逐漸縮小。據媒體報導,美國又有一個領域正在被中國趕超,那就是衛星技術領域,地位比晶片還重要。據了解,現階段我國衛星數量已經達到300多顆,要知道,這樣的成就完全是我國自力更生完成的,這也意味著美國的技術封鎖已經徹底成為過去式。
  • 地位比晶片更重要!美國又一領域正在被我國趕超,想封鎖也來不及
    尤其在衛星方面,我國已經在一步一步追上美國了。而相比較於這些年被美國全方位封鎖的晶片來說,衛星的地位更加重要。如今我國能夠在衛星上取得世界領先的地位,也不禁讓很多人感慨:美國當年對我國進行的封鎖,已經成為了過去式。如今我們的科技工作者,正在用衛星上的一個個實績告訴美國:它的又一個領域正在被我國趕超,想封鎖也來不及了。
  • 德專家:中國晶片科技若自研成功,美國對中國技術封鎖將失去意義
    儘管我們在某些技術上已經處於領先地位,但在部分領域我們仍然很薄弱,甚至與西方國家相比還存在差距。例如,晶片,航空發動機等,因為我國起步較晚,加上受到西方國家的封鎖,所以我們在部分領域與西方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不過我們從來沒有停止過追趕的腳步。而西方國家這樣做的目的就是防止我國的技術取得突破。因此,一些德國專家表示:如果中國頂尖的晶片研發成功,美國將無法再對中國施加技術封鎖。
  • 美國封鎖中國晶片技術內心的脆弱。
    近兩年以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瘋狂圍堵中國高科技公司已經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背後內在的脆弱表現暴露無遺。但毫無疑問美國目前依舊是當今世界上的唯一一個超級大國,其科技技術的領先地位仍然是其他國家可望而不可及。正因為他們的高科技技術也讓他們科學界的思維更大膽,更富有科幻感。以至於在我們的思維中還是處於幻想中的科技畫面而在他們科學家們的心裡卻是一道未來不久將會被突破而成為現實的科學技術。
  • 不再害怕封鎖,我國又一領域將反超美國,甚至比晶片還重要
    看著中國不斷發展,美國產生了一定的危機感,為了避免中國變得更加強大,美國開始對中國展開了各種封鎖。不過在中國的努力下,美國想要封鎖中國並不容易。如今在又一個領域,中國就已經將美國趕超,而且與晶片相比,這一領域的地位還要更為重要,這就是衛星技術。
  • 西安如何成為中國晶片產業重要一極?
    集成電路產業(即常說的晶片)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是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培育信息技術經濟的戰略重點,對提升綜合國力、整體工業實力和保障國家信息安全具有重大意義。集成電路產業作為現代信息技術產業的核心和基礎,也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城市現代化、科技化水平的重要標誌。
  • 楊振寧徒弟張首晟,幫華為突破5G晶片核心技術,暴斃美國疑點重重
    如今談及華為就會和5G、晶片、美國制裁等聯繫在一起。華為之所以被美國打壓制裁就和5G技術有關。華為經過多年的研發,掌握了5G核心技術,成為行業標準的領導者。任何國家或人對美國產生威脅,美國都會想辦法打壓。
  • 德國媒體:潘多拉魔盒已被美國打開,中國這項技術獲得全球支持
    毫無疑問就是晶片,晶片本身就是現代科技當中最重要的科技產品,我們生活當中出現的絕大部分的電子產品,核心都少不了晶片。還有航天科技,還是航海科技,還是軍事科技亦或是國防科技,其背後都離不開晶片的存在。當然,儘管晶片是非常重要的科技,但是晶片終究只是科技的核心組件,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成品科技才是最重要的。我們國家在科技領域上面的進步無疑是非常迅速的,如今已經漸漸追趕上那些老牌科技強國。
  • 【芯視野】美國進一步加強禁令,華為外購晶片之路是否已被斷?
    」此前5月15日第二輪的美國禁令針對的是臺積電為華為代工生產麒麟晶片,而餘承東也已經承認臺積電將會在9月14日的120天緩衝期後斷供麒麟晶片,華為Mate 40系列很有可能會成為搭載麒麟高端晶片最後的一款手機。
  • 美國花了10幾年追趕中國雷射晶體,現在如何了?
    在高科技領域,頂尖的技術大多掌握在美國等發達國家手中。中國在很多方面都受制於發達國家。比如說如今的晶片等。不過,有一項技術卻在很長一段時間制約著西方,讓美國不斷追趕。項技術就是雷射晶體,它曾技術封鎖美國很長一段時間。美國利用15年才打破中國的封鎖。
  • 美國技術封鎖,我們能生產多少納米的晶片?結果出乎意料
    華為的相關新聞層出不窮,美國的打壓持續不斷,華為一直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總之到年底晶片的準備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了。就在之前,美國針對晶片技術對華為進行了封鎖,晶片不僅對我國來說是弱點,應該說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來說都是弱點。
  • 江誠鳴:壘好「磚石」,晶片技術砥礪奮進正當時
    這就涉及光電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圖像傳感器。「圖像傳感器相關的技術領域主要被日本和美國一些晶片公司所壟斷,國內的產業技術其實還需要努力。」日前,大連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副研究員江誠鳴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他多年來致力於研究高性能數字圖像傳感器晶片技術、集成化光子電晶體晶片技術和智能製造人機互動技術,在人們日常使用的手機、相機等物品中有廣泛的應用。
  • 中國衛星數量即將超美,美國還有哪些優勢?
    圖為導航衛星示意圖近日,據媒體報導,美國又一個領域正被中國趕超,地位比晶片還重要,那就是衛星技術,有數據顯示,中國衛星數量已經達到300多顆,即將超越美國,此前美國曾全面禁止中國發射美國衛星,於是中國選擇自力更生,如今終於在衛星領域取得種種突破,看來美國的封鎖已經成為過去式。
  • 中國晶片達到國際標準,不再需要EUV,受制於人成為過去
    隨著中國N+1技術的不斷推進,中國的晶片生產也不再需要EUV,半導體行業更是風生水起,受制於人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  中國半導體行業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也加速推進了現代化進程,但是中國的半導體行業一直存在技術上的短板,晶片更是一直依賴於歐美國家。
  • 華為需要的晶片為啥國內造不出?解密30年中國晶片史
    近兩年來,華為飽受某國的技術封鎖和晶片禁運,致使華為的麒麟晶片的自研進程被迫擱淺,華為最新的搭載麒麟的P40成為絕唱在晶片問題上,中國一直受到某國的掣肘,主要體現在晶片製造上,在晶片製造技術專利中,美國一直領先全球,致使全球最先進的晶片製造商荷蘭公司阿斯麥爾也不得不使用美國的技術來製造光刻機在美國對華的技術封鎖中
  • 中國晶片業披荊斬棘,大樹已生根,技術封鎖更加利好
    說到晶片,這是國人心中隱隱的痛,每年從國外買晶片的花費已經超過了買石油。因為美國的限制,我們國家晶片產業在發展的道路上遇到了新的困難。其實,在歷史上,我們的計算機研發一直都在努力,只是因為一些特殊因素,我們被國際先進水平給甩下了。一、華羅庚力主中國計算機研發事業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我們就已經意識到電子計算機的重要性,並開始著手進行相關的研發。
  • 中國又一技術突出重圍,引來世界目光,美國:已無力阻攔
    眾所周知,我們國家這些年發展進步是很大的,並且在很多核心技術方面已經得到了突破,但就算這樣,我國在存在著很多短板,而且在發達國家看來,這就是我們的軟肋,特殊是在精密零器件加工和製造方面,我們國家和發達國家有很大的差距,這也是有我國被限制的一點,如今中國又一技術突破重圍,引來世界目光,美國表示:已無力阻攔。
  • 國產晶片技術再進一步!首臺5納米蝕刻機研發成功,臺積電已採用
    我們國內的刻機,一直以來我們國內在半導體領域都處於比較弱勢的地位,特別是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國產晶片的前途還很迷茫。不過近幾年來,隨著華為等國產半導體公司的崛起,國內的晶片技術逐漸有了起色,也給無數國人帶來的希望,其實我國在晶片設計方面已經達到了世界頂尖的水平。像華為就可以設計出非常高端的5納米晶片。那麼,為什麼國產晶片遲遲不能崛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