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如何成為中國晶片產業重要一極?

2021-01-08 騰訊網

集成電路產業(即常說的晶片)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是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培育信息技術經濟的戰略重點,對提升綜合國力、整體工業實力和保障國家信息安全具有重大意義。集成電路產業作為現代信息技術產業的核心和基礎,也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城市現代化、科技化水平的重要標誌。

近年來,西安大力發展集成電路及其關聯產業,西安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呈現出別樣光景。一大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企業在此集聚,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一躍成為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版圖上的重要一極。全市目前擁有集成電路企業及相關科研機構200餘家,產品涵蓋通信、物聯網、衛星導航、消費類電子等眾多領域,已形成製造業快速發展、設計業與封裝測試業協調聯動的良好發展格局。過去6年,全市集成電路產業整體規模增長近6倍,複合增長率超過30%,產業規模穩居全國前列。

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之於西安,不僅在於工業能力上的「補短板」,投資環境的進一步優化,也在於收穫了國際化的視野和格局。在這一過程,三星、美光等龍頭企業的引領、開放合作的心態,以及對於產業持續專注的投入是西安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關鍵。

打造中國集成電路產業「新一極」

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西安就是中國重要的半導體基地,新中國第一塊集成電路就誕生在西安微電子所。由航天、軍工帶動的教育、科技資源為西安集成電路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近年來,西安集成電路產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改變了過去規模較小的局面。隨著美光、三星、華為、中興等一大批國際知名半導體和通訊企業在此落戶,西安集成電路產業產業規模、技術水平和產業發展成熟度都得到顯著提升。

陝西省半導體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7年陝西半導體產業銷售655.11億元,其中集成電路產業銷售收入506.8 億元,增長18.4%。

IC設計方面,西安高校和科研院所眾多,為發展設計以及培養人才帶來了優勢,包括華為海思、中興微電子、西安英特爾、西安微電子技術研究所、華芯半導體等近百家設計企業已頗具規模,推動了西安集成電路設計業迅猛發展。

2017年,陝西集成電路設計行業規模達到77.2億元,同比增長111.2%。隨著中興無晶圓設計工廠克瑞斯公司的成立和投產,2017年陝西IC設計業增長111.2%。西安集成電路設計業規模超過杭州、成都,成為2017年全國集成電路設計業規模增長最快的城市。

製造方面,2017年陝西集成電路製造增長13.6%。在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公布的「2017年國內十大集成電路製造企業」排名中,位於西安的三星(中國)半導體以 274.4 億元銷售額排名第一,西安微電子技術研究所(銷售額27億元)也躋身十強之列。

封測方面,西安已成為西北地區重要的封測產業集聚地。2017年,國內規模前三,西部最大的高端集成電路封測企業華天科技在西安投資58億新建封測廠,美光以及臺灣力成等重大項目也落戶以及擴產,帶動了西安在封測方面能力和規模的提升。

西安集成電路產業鏈的壯大還吸引了包括全球最大的集成電路設備製造商——美國應用材料公司等近百家國際知名配套企業入駐,完善了支撐配套和物流環境,產業集群化發展優勢明顯,為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環境。

目前,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已經形成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北京為中心的環渤海、深圳為中心的泛珠三角以及西安為代表的中西部四個各具特色的產業集聚區。在日趨完備成熟的產業鏈體系支撐下,西安一躍成為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重要一極,西部集成電路重鎮的雛形呼之欲出。

龍頭企業集聚帶動產業規模提升

作為西部內陸城市,從地緣上看,西安發展集成電路產業並不像開放程度更高的東部沿海城市那般具有優勢,那為何能夠取得目前的成績?除了多年來省市領導對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高度重視,持續投入和扶持外,三星等龍頭企業的帶動和引領發揮了重要作用。

陝西九成集成電路企業集中在西安,應該說基礎較好,只是此前多以國內企業為主,但作為中西部城市,視野以及規模上的限制制約了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

這樣的局面隨著美光、三星等國際半導體巨頭的到來而得到改善。2005年國際存儲巨頭美國美光公司在西安高新區投資2.5億美元建立封測基地開始,陝西便著力開展巨頭引入方面的布局,2012年又重磅引入三星總投資100億美元的存儲晶片一期項目,有力地帶動了產業鏈上下遊企業在西安集聚,西安已初步形成了具有完整產業鏈條和巨大發展潛力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

在產業鏈配套方面,三星半導體快閃記憶體晶片項目帶動了上百家配套企業入駐,包括美國空氣化工、日本住友、華訊微電子等一大批國內外企業。

據陝西省半導體行業協會秘書長何曉寧介紹,此前西安高新區有兩家半導體製造企業,因為產線均引自國外,所有配套也都來自省外,甚至連包裝箱都要從沿海地區引入。而隨著三星項目的引入,現在企業的配套完全可以在高新區內就地解決,間接帶動了陝西本土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

三星在西安的半導體工廠,集存儲晶片生產、封裝、測試於一體,其生產的10納米級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V-NAND),代表著世界最高端的技術水平。這也為本土企業提供了近距離學習、交流的機會,有助於本土產業水平同國際標準接軌,提升專業化程度。

西安高新綜合保稅區產業發展局副局長具美汝告訴記者,以前中國半導體設備廠商很難打進三星、臺積電等國際大廠的供應鏈,三星項目的入駐,給予了本土企業更多同三星接觸交流的機會,目前,已經有部分國產設備在三星西安工廠啟用,這也是三星對於本土產業的帶動和引領的一個方面。

截止到2016年,三星在中國的投資,尖端產業投資約佔52%,其中最大的項目就是西安半導體,這也是繼美國、韓國之後,三星的第三個全球半導體產業基地。三星項目使西安晶圓製造業規模連續多年保持60%以上的增長速度。而從2012年引進至今,陝西半導體產業整體規模6年擴大了6倍,複合增長率36.6%,國內半導體產業規模排名也由2011年的第八上升至第四,僅次於上海、北京和江蘇。

應該說,三星項目的引入有力促進了西安半導體產業規模的提升,以及中國在世界半導體產業市場地位的迅速提升。

此外,龍頭企業的入駐也要求本地提升配套服務能力,包括水電供應、人才資源、城市生活設施配套等多方面。經過多年的發展,西安已構建出一套較為成熟的企業服務模式,這使得整體投資服務環境大為改善,而其本身在有科研、教育方面的軟實力優勢,也為進一步吸引眾多投資者的奠定了重要基礎。

「以往很多外商對西安市不太了解,特別是歐洲的一些中小型企業,因為缺乏專業團隊和資金進行全方位的投資環境調研,投資非常謹慎。而三星的落戶對他們而言是一個重要參照,也對西安的招商引資起到了很好的宣傳作用。 」西安高新區創新發展局副局長吳峰說。

被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不斷提升的政府服務意識所吸引的,不僅包括集成電路領域企業。近年來,包括亞馬遜、騰訊、阿里、大疆、百度、京東、比亞迪等一大批重大資產項目近年來落戶西安,優質的營商環境正在成為西安的城市新名片。

合作共贏開啟新篇章

西安集成電路產業的快速發展無論是對於自身還是對於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而言都具有諸多意義。

首先,集成電路產業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高附加值,集約用地等特徵,使得其在經濟結構轉型中起到重要作用。西安地處我國中西部地區,工業能力一直是短板,因此發展集成電路產業也同多年來西安整體經濟謀求結構轉型升級、積極培育壯大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構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地的訴求契合,成為其新舊動能轉換的「助推器」。

此外,西安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對其外向型經濟以及製造業起到了推動作用。2017年,陝西進出口總額增長37.4%,其中出口增長58.8%,增速位居全國第二,進出口額70%由半導體企業貢獻。

伴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中國(陝西)自由貿易試驗區、西安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等諸多機遇疊加,西安的投資環境日益改善、開放水平不斷提高,也將獲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西部投資的活躍,改變了過去西部大開發企業動力不足的局面,大量東部企業基於成本方面的考慮在向西部轉移,也有助於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推進。」西安高新區創新發展局副局長吳峰表示。

第二,作為技術密集型產業,高素質的人才是我國半導體產業能否實現從量的增長到質的提升跨越的關鍵。西安高校數量列全國第三,有20多所設有微電子專業的高校和研究機構,專業技術人員約佔全國的1/6,人才基礎對於產業發展具有極大的競爭優勢,也是我國半導體人才培養和輸出的重要城市,為我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培育提供了堅實基礎。

第三,西安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龍頭集聚效應起到了示範作用。三星項目落戶西安後,周邊中西部省份四川、重慶、合肥等都將集成電路產業作為「十三五」期間產業發展的重點工作進行推進,於是有了武漢的長江存儲,成都的格羅方德,合肥的力晶等,帶動了中西部地區發展半導體產業的熱情。

過去五年來,我國集成電路產業保持年均20%增速。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把推動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列在加快製造強國建設需要推動的五大產業關鍵詞的首位。從西安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縮影看,集成電路作為高技術、高度國際化的產業,一方面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耐心,苦練內功,另一方面,也要保持開放、共贏的國際合作理念。

西安決心打造「芯」高地!

2019年2月18日,時任西安市委書記王永康在高新區調研華為、中興等企業,主動上門送信心、送政策、送服務。他先後來到華為西安研究所華為雲運營支持中心和中興西安研究所重點項目實驗室,了解項目建設保障和運行情況、產品性能、研發進程、察看工藝流程。

王永康在調研時強調:華為和中興都是全球領先的通信與信息服務解決方案提供商,都是西安的重要戰略合作夥伴,為西安追趕超越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我們表示感謝。西安將繼續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建立政企定期溝通機制,深化全方位戰略合作,要搶抓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發展機遇,強化人工智慧和智能製造等領域合作;要進一步補鏈、延鏈、強鏈,吸引集聚更多配套企業,不斷向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邁進;要深化「高校+」合作,加強人才培養交流,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放大研發合作效益;要加快推進在建項目,藉助企業技術優勢,深化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合作,打造15分鐘便民服務圈。

王永康說:什麼時候需要,我們什麼時候就來。必須和每一個企業都要對接到位,全面梳理,深化合作。今年是全市「營商環境」提升年,各級領導幹部要積極踐行「一線抓落實工作法」,深入開展親商助企,主動上門,全面對接,當好五星級「店小二」,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的痛點、堵點、難點問題,全力支持企業在西安做大做強。

2018年8月19日下午,西安市與美光科技公司舉行交流座談會。時任西安市委書記王永康會見美光科技公司總裁兼執行長梅羅特拉,以及美光科技公司全球高級副總裁普鵬、副總裁兼西安公司總經理朱文菊等高管。

王永康說:西安西安在歷史上是一座偉大的城市,歷史文化、軍工、科技、人才、高校、區位優勢明顯,正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充分發揮「一帶一路」門戶城市的重要作用,是一座值得投資的城市。特別是擁有一大批半導體領域的頂尖專家和科研機構,當前西安將半導體產業作為重點支柱產業,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美光在西安加大投資正當其時。早在2006年美光就在西安設立測試工廠,現已成為陝西省和西安市最大的外商投資項目之一,也是最大的進出口企業,對西安經濟社會發展作出巨大貢獻。希望雙方以此次座談為契機,在晶片製造、封裝測試和設計研發等領域探索更深層次的合作,尋求更大發展空間,助力西安打造絲路科創中心和國家創新高地。

2018年12月22日,西安集成電路產業高峰論壇在高新區舉行。西安交通大學微電子行業校友會名譽會長肖勝利、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聯合CEO趙海軍、中微半導體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尹志堯等集成電路產業領軍人物悉數參加。

論壇以「打造『芯』高地——西安集成電路產業的跨越與發展」為主題,旨在為西安集成電路產業搭建溝通、交流、研討、合作的平臺,共同探討在新時代背景下,西安集成電路產業如何加快追趕超越,更好實現突破性發展。時任西安市委書記王永康出席並見證高新區與企業合作項目籤約。

西安重點半導體企業

1、三星(中國)半導體有限公司

三星(中國)半導體有限公司是三星電子的全資子公司,成立於2012年9月,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高新區,是半導體存儲晶片領域非常重要的基地,擁有半導體晶片製造及封裝測試生產線。項目投資金額75億美元,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單筆投資最大的外商項目,園區總佔地面積150萬平方米。公司採用最領先的半導體技術,生產世界先進水平的10納米級的Nand Flash存儲晶片。

2、美光半導體(西安)有限公司

美光半導體(西安)有限責任公司是美光科技在西安高新區新設立的外商獨資企業,是目前陝西省最大的外商投資企業之一,公司的主要業務是集成電路封裝測試和內存模塊裝配。美光科技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存儲及影像產品製造商之一,其主要產品包括DRAM、NAND快閃記憶體和CMOS影像傳感器。

3、信泰電子(西安)有限公司

信泰電子(西安)有限公司總投資1.01億美元,佔地40畝,是韓國SIMMTECH(信泰)公司本土以外的第一個生產基地。項目一期投資4000萬美元,全部達產後,年產值可達到1.8億美元。其主要從事生產半導體行業專用的零部件,具有行業領先技術。為美光、三星電子、LG、摩託羅拉、英飛凌、海力士、南亞等眾多世界知名半導體企業提供高品質的產品。

4、力成半導體(西安)有限公司

力成半導體(西安)有限公司是力成科技總部與美光科技於2014年12月聯合設立的大型晶片封裝廠,2016年4月正式量產,為美光提供更快捷、優質、完善的集成電路封裝配套服務。

5、西安紫光國芯半導體有限公司

西安紫光國芯半導體有限公司前身為西安華芯半導體有限公司,2015年,紫光集團旗下紫光國芯股份有限公司收購西安華芯半導體有限公司並更名為西安紫光國芯半導體有限公司。其核心業務是存儲器設計開發,自有品牌存儲器產品量產銷售,以及專用集成電路設計開發服務。西安華芯半導體有限公司,創建於2004年初,2009年5月被浪潮集團山東華芯半導體收購,更名並轉製成為國有控股的獨立公司。主營業務是自有品牌存儲器產品開發以及先進集成電路設計測試服務,大容量DRAM晶片及內存條,廣泛應用於伺服器、平板電腦、高畫質電視機頂盒以及工業控制等領域。

6、威世半導體(西安)有限公司

威世半導體(西安)有限公司屬於威世集團在華的全資子公司,目前封裝生產的產品包括肖特基二極體(半橋)、快恢復二極體、晶閘管、MOSFET等器件類型。威世公司創立於1962年, 總部位於美國賓夕法尼亞洲,現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分立半導體和無源電子元件的製造商之一。

7、西安中興通訊終端科技有限公司

西安中興通訊終端科技有限公司隸屬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正在向全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製造高品質的智慧型手機,主營業務為中興終端產品的研發、生產製造以及無線通訊系統及部件、下一代通訊系統預研等研究與開發工作。

8、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0年。隆基股份自成立以來始終致力於高效太陽能單晶矽產品的研發與製造,目前已經構建起從單晶矽棒、矽片到電池、組件、光伏電站EPC和投資等光伏全產業鏈發展模式。現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單晶矽產品製造商。

9、華天科技(西安)有限公司

華天科技(西安)有限公司是由天水華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資設立的專業從事集成電路高端封裝測試的企業。公司成立於2008年1月,具有封裝測試23億塊TSSOP、QFN、DFN、BGA、FLIPCHIP等系列集成電路的能力和月1萬片的CP測試生產能力。

10、西安華晶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西安華晶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始建於一九九八年九月,是西部地區規模最大的專業從事多晶矽、單晶矽研發、生產、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之一。目前公司主要產品為多晶矽錠、多晶矽片、單晶矽棒、單晶矽片及研磨片,廣泛應用於太陽能電池製造、各類二極體、三極體等半導體領域。

11、西安立明電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西安立明電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長期從事LED應用領域產品研發、製造的高新技術企業,在LED應用領域率先開發出了眾多國內外一流的產品,有多種產品已經形成大規模生產能力。

西安市2019年重點在建項目

電子信息技術(16個)

1、三星(中國)半導體有限公司存儲晶片二期項目

總投資丨450億元

項目概況丨位於高新區,陝西省重點項目,二期項目建築面積約52.9萬平方米。公司二期項目計劃新建包括FAB在內7棟生產設施建築;體育館、停車場等15棟附屬設施建築,共新建建築22棟。項目建成後,可以生產V4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6.5萬片/月。

建設周期丨2018-2020

2、華為西安(二期)項目

總投資丨14.3億元

項目概況丨位於高新區,新開工陝西省重點工程,計劃建設一個承載技術研發、環境優美、配套齊全的大型產業基地,包括研發生產樓、辦公樓、實驗室、員工食堂及其配套設施等。

建設周期丨2019-2021

3、海康威視西安科技園

總投資丨11.84億元

項目概況丨位於高新區,陝西省新開工重點工程,新建研發、辦公場所,可容納約10000人辦公。

建設周期丨2019-2022

4、比亞迪高端智能終端產業園項目

總投資丨50億元

項目概況丨位於高新區,新開工項目,建設生產廠房、生產及生活配套設施。形成年產1億部智能終端的產業園

建設周期丨2019-2021

5、新型電力電子產業化及其他集成電路項目

總投資丨58億元

項目概況丨位於經開區,陝西省重點項目,總建築面積7.8萬平方米,建設生產廠房、動力廠房以及生活配套設施等,建成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汽車級功率器件與模塊封測生產線。建成後,預計可實現年銷售收入60億元,上繳稅收2億元。

建設周期丨2018-2020

6、西高新天和防務二期-5G通訊產業園項目

總投資丨15億元

項目概況丨位於高新區,新開工項目,項目建設集5G通訊電子產品(隔離器、環形器、5G射頻微波晶片),5G超材料天線,空管空防系列裝備產品及海洋防務產品生產基地,打造陝西省乃至西北地區首屈一指的創新型軍民融合示範園區。

建設周期丨2019-2022

7、中興深藍科技產業園項目

總投資丨20億元

項目概況丨位於西鹹新區,陝西省重點工程,總建築面積約為35萬平方米,將建設科研辦公樓、用戶體驗中心、合作交流中心、可靠性測試中心、試產廠房、庫房及園區行政後勤保障中心。

建設周期丨2016-2020

8、愛生無人機產業化基地項目

總投資丨40.8億元

項目概況丨位於西鹹新區,建設高性能無人機系統研發平臺,主要包括設計開發區、工程化試驗區、工藝試製區、集成測試與檢驗區、批生產區、產業孵化區、技術交流與培訓區、售後服務區與配套保障區。

建設周期丨2016-2020

9、星展衛星通信研發與產業基地項目

總投資丨3.5億元

項目概況丨位於經開區,新開工項目,總建築面積5.2萬平方米,建設廠房、研發樓及其配套設施。建成後,年產值5.4億元,上繳稅收5820萬元。

建設周期丨2019-2021

10、中交科技城高端產業集成區項目(一期)西區項目

總投資丨3.8億元

項目概況丨位於高新區,總建築面積約85000平方米,共計27棟單體,建設內容為標準廠房及員工宿舍

建設周期丨2018-2020

11、陝西中科博億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西安特種飛行器產業園項目

總投資丨4.6億元

項目概況丨位於高新區,總建築面積約13萬平方米,項目主要用於西安特種飛行器試驗、組裝、倉儲建設及相關開發,由綜合服務中心、研發中心、眾創空間、標準廠房和配套交流中心等五大部分組成,本項目共建標準廠房和倉庫18棟,研發中心、配套的員工宿舍、服務中心、檢測中心各一棟。

建設周期丨2018-2022

12、西安烽火數位技術有限公司產業園建設項目

總投資丨12億元

項目概況丨位於高新區,建設烽火通信西北區域總部基地,包括八棟單體建設。建成後,將成為集光纜製造中心、軟體研製中心、現代服務支持中心、數據服務中心、培訓中心、配套輔助為一體的產業基地。

建設周期丨2017-2021

13、FCLGA集成電路封裝測試和先進生物識別模組產業化項目

總投資丨51億元

項目概況丨位於經開區,引進國際先進的集成電路封裝測試設備1868臺 (套),配套國產設備1380臺(套),年新增FCLGA等系列集成電路封裝測試能力46億隻;先進生物識別傳感器(虹膜識別)產業化項目引進國際先進的集成電路封裝測試設備1560臺(套),配套國產設備1070臺(套),年新增先進生物識別傳感器等系列集成電路封裝測試能力40億隻。

建設周期丨2018-2021

14、陝西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電連接器及電纜組件產業升級項目

總投資丨5.97億元

項目概況丨位於高新區,總建築面積69500.37平方米,擬建科研工程大樓、綜合樓、1#生產廠房、2#生產廠房、3#生產廠房、中試廠房等配套設施,補充購置研發、生產、檢測試驗關鍵軟體、設備、儀器儀表共計553臺(套)。

建設周期丨2018-2021

15、三星半導體配套2期秀博瑞殷(西安)電子材料有限公司新建項目

總投資丨2.4048億元

項目概況丨位於高新區,總建築面積12000平方米,擬新建1棟丙類倉庫、2棟乙類倉庫、1棟生產廠房、1棟綜合樓、 1棟門衛、1棟消防控制中心、一座事故水池等, 擬新建4條生產線,達成後68400噸/年。

建設周期丨2018-2020

16、諾瓦光電顯示控制系統產業化研發基地項目

總投資丨6.3億元

項目概況丨位於高新區,新開工項目,項目擬建設內容包括辦公區,員工生活區、技術研發區、測試區、展示展覽區以及室外管線、道路、綠化等工程;此項目建成後用於光電顯示控制系統的研發。

建設周期丨2019—2021

西安市2019年重點前期儲備項目

電子信息技術(7個)

1、中國(西安)晶片產業園

總投資丨200億元

項目概況丨位於高新區,打造一個生態的、全產業鏈的微電子家園,計劃落地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園的西南側。

2、浪潮西安產業園項目

總投資丨100億元

項目概況丨位於高新區,一期起步區位於軟體新城天谷六路以南、 天谷七路以北、雲水六路以東的沿河兩岸中心區域。項目將以產業園為依託,聚焦雲計算、大數據、智慧城市等相關產業的本地化運營和創新,形成以浪潮集團產業為主、上下遊產業為輔,涵蓋配套商業、 配套公寓、多生態及產業鏈的閉合園區。

3、遠望穀物聯網研究院及全球應用中心項目

總投資丨27億元

項目概況丨位於經開區,陝西省重點工程,總建築面積約6.8萬平方米,主要建設六座廠房、設備應用示範中心、研發中心和地下車庫等。

4、亞馬遜AWS項目

總投資丨15億元

項目概況丨位於滻灞生態區,一期選址絲路國際創意夢工場,二期建設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和人工智慧等領域的產業園區

5、中電科太極西安產業園有限公司西安產園項目

總投資丨7.9億元

項目概況丨位於高新區,項目包括中電科集團西北總部及研發基地、太極計算機「一個總部、三個中心」。建築面積12.5萬平米,員工規模將超過6000人。

6、虹光電子集團真空電子技術產業化項目

總投資丨2.5億元

項目概況丨位於經開區,總建築面積3.2萬平方米,主要建設4棟廠房、一座綜合研發辦公樓。建成後,年產值2.5億元,年收入2億元,上繳稅收2550萬元

7、西安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產業園項目(大普二期)

總投資丨1.5億元

項目概況丨位於經開區,建設西安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產業園,作為機器人產業集群載體。預計到2020年底,實現年產值5億元;到2022年,實現年產值10億元以上,上繳稅收2000萬元。

點擊播放 GIF 0.0M

版權聲明Copyright statement

文章來源長安範兒,法律支持楊華律師,侵權必究!

- END -

長安範兒

有態度的生活方式

最有範兒的生活服務型平臺

點擊播放 GIF 0.0M

與長安範兒,專注西安解讀陝西

相關焦點

  • 2020中國光子產業高峰論壇聚焦「光子晶片」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光子晶片是5G和物聯網的基礎設施,是人工智慧時代真正的基礎設施,未來將是消費光子的時代。」在近日舉行的2020中國光子產業高峰論壇上,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副研究員、中科創星創始合伙人米磊給出這一觀點。
  • 從開放式協同創新看中國晶片產業生態圈營造
    一、引言   晶片技術作為高新技術產業的核心技術,其發展程度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之一。晶片產業是先進位造業的高端,自主創新和自有智慧財產權不足一直是我國晶片產業向全球價值鏈高附加值環節攀升面臨的制約和困境。
  • 中國晶片產業深度分析報告:一文看懂真實國產晶片現狀
    提高自給率迫在眉睫,大國戰略推動產業發展國內半導體市場接近全球的三分之一,但國內半導體自給率水平非常低,特別是核心晶片極度缺乏,國產佔有率都幾乎為零。晶片關乎到國家安全,國產化迫在眉睫。2014年《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將半導體產業新技術研發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
  • 中國晶片產業深度分析,一文看懂國產晶片現狀!|晶片|中芯國際|華虹...
    要聞 中國晶片產業深度分析,一文看懂國產晶片現狀!提高自給率迫在眉睫,大國戰略推動產業發展國內半導體市場接近全球的三分之一,但國內半導體自給率水平非常低,特別是核心晶片極度缺乏,國產佔有率都幾乎為零。晶片關乎到國家安全,國產化迫在眉睫。2014年《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將半導體產業新技術研發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
  • 中國晶片產業要實現彎道超車,還缺什麼?
    03如何生態制勝,加速晶片設計上雲?雖然晶片設計企業上雲尤其強調數據高安全,但是對於晶片設計雲的供應商而言,高安全並不代表封閉,反而更需要推崇開放的無界生態。畢竟沒有任何一個雲廠商可以包攬用戶所有的需求,生態制勝就顯得尤為重要。
  • 看 西安的創新之道
    在高質量發展的賽場上,全國各個城市都在積極打造創新發展著力點,地處內陸腹地、產業基礎雄厚的西安,如何實現不斷自我突破、強勢發展?11月19日,全省2020年重點項目觀摩活動走進西安市。在這裡,觀摩團成員看到西安給出的答案——堅持科技引領,創新驅動。
  • 什麼是生物晶片?中國生物晶片面臨3個關鍵問題
    基因晶片的測序原理是雜交測序方法,即通過與一組已知序列的核酸探針雜交進行核酸序列測定的方法,在一塊基片表面固定了序列已知的靶核苷酸的探針,當溶液中帶有螢光標記的核酸序列TATGCAATCTAG,與基因晶片上對應位置的核酸探針產生互補匹配時,通過確定螢光強度最強的探針位置,獲得一組序列完全互補的探針序列。
  • 中國晶片產業的大梁都是誰在挑?
    改革開放這40年以來,中國的晶片產業正在引來一場深刻的變革。你可能不知道,就在過去數十年的晶片界翻天覆地的變革之中,至少有半數公司的創始團隊與高管畢業於清華大學。fRpednc在晶片領域,清華大學正發揮著難以估量的重要影響力,成為充滿活力的晶片「夢工廠」,主宰著一大批民族晶片的根基。
  • 中國「碳基」晶片,成為全球晶片「珠峰」
    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近期,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對媒體說:中國就是舉國之力也很難做出頂級晶片!!你們中國就是舉全國之力,也做不出頂級晶片!是嗎?全新的晶片它由北京大學電子系教授彭練矛帶領團隊成功使用新材料碳納米管制造出晶片的核心元器件——電晶體,其工作速度3倍於英特爾最先進的14納米商用矽材料電晶體,能耗只有其四分之一。該成果於今年初刊登於美國《科學》雜誌。
  • 中國晶片產業已取得了哪些成就?
    中國晶片產業已取得的成就晶片設計方面,由於華為所擁有的強大影響力,華為海思最為人熟知,其實除了華為海思之外中國晶片產業實力有望進一步增強在晶片設計方面,中國所取得的成績較為突出。華為手機有半數手機晶片由自家的華為海思供應,紫光展銳是全球三大獨立手機晶片企業之一併在印度、非洲等市場佔據優勢的市場份額,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將有望在手機晶片市場贏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 半導體晶片為什麼重要 半導體晶片是如何生產出來的
    在中國和「外國」這兩國的較量中,究竟哪一國更佔上風?有說中國吊打外國,有說外國輕鬆把中國摁在地上摩擦,雙方都列舉了林林總總的例子,整得我們吃瓜群眾一臉懵逼。當然,中間派肯定說兩國各有利弊,但這結論雖然正確卻沒啥營養。想要在中外兩國這個話題上顯得有見識,得先搞明白啥是技術?  核心技術到底是個啥?
  • 中國晶片產業中很能打的「獨立團」
    這一土一洋的兩所學校,為中國晶片行業輸送了大批頂尖的工程師、企業家和投資家,並通過傳幫接代的校友關係,孵化出一批又一批的晶片企業。但在之後的四十年,微電子所陸續實現突破,成為中國晶片產業公認的黃埔軍校。   微電子所的成長,如同每一個少年一樣,在遭遇困難和實現突破中演繹。 這些年輕學者面臨的第一個十字路口,便是:矽,還是鍺。
  • 深度報告:一文看懂生物晶片產業【附下載】
    生物晶片作為當代極為重要的新興科學技術平臺和國家層面產業轉型的潛在戰略領域,正處於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階段,但相比發達國家,中國生物晶片產業明顯處於起步階段,還未形成產業化。我們精選了賽迪顧問發布的《中國生物晶片白皮書》與你分享,該白皮書從背景、技術、研發、專利、產業、市場、資本、政策及重點企業分析等九個方面對生物晶片技術進行分析,具體如下:一 發展背景(一)生物晶片起源與發展(二)生物晶片技術特點概述二 研發與專利
  • 技經觀察 | 碳基半導體:中國晶片產業發展新機遇 產業篇
    碳基半導體作為有可能繼承矽基半導體,成為未來電子信息產業重要基礎的新型半導體材料,其發展潛力值得科研和半導體從業人員對其進行深入挖掘。本文節選自《碳基半導體:中國晶片產業發展新機遇》報告,是碳基半導體系列的產業篇。文章指明了碳基半導體的潛在應用領域,分析了其當前面臨的主要產業難題,並深入闡述了其對產業的重要意義。
  • 中國半導體產業如何加速國產化
    存儲晶片泡沫破滅帶來的下降行情預計在2021年見底反彈,之後以每年約5%-6%的速度增長。5G,以及新冠疫情對在線經濟的需求都是半導體產業下一輪增長的關鍵驅動力。新國際形勢下,科爾尼認為,中國半導體產業要想加速國產化,就需要在多個環節調整之前的發展策略。
  • 從7個方面了解中國晶片產業現狀
    這篇文章將從晶片進口量巨大、國產高端晶片缺失、製造晶片工序繁雜、中國晶片產業與歐美日相差甚遠、對中國晶片該如何發展的思考等多角度,帶領大家全面認識中國晶片產業現狀。一納米為十萬分之一毫米。這就對設計、製造工藝都有非常嚴格、高標準的要求。 晶片的種類很多,芯謀研究首席分析師顧文軍對北京青年報記者表示:「僅從產品種類來說,晶片的種類就有幾十種大門類,上千種小門類;如果涉及設備流程的話就更多了。
  • 中國可能已經找到成為5nm晶片製造領導者的新方法,中科院立大功
    光刻機在晶片生產中起著重要作用。它們用於蝕刻晶圓上的圖案,以顯示將電晶體放置在晶片上的位置。最大的突破之一是EUV(極限紫外光刻)。這會產生極細的標記,這在處理即將面世的5納米Apple A14 Bionic等晶片時非常重要,該晶片內部裝有150億個電晶體。
  • 中國晶片產業的技術壁壘
    【財新網】(作者 王元)美國商務部禁止美國公司7年內向中興通訊出售元器件、軟體和技術,讓中國通信行業首次感受到「缺芯」之痛。  壞消息不止這一個。有消息稱,英國政府建議本國通訊企業減少向中國企業購買通訊設備。  在此背景下,國內圍繞晶片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出現了很多評論。
  • 碳基晶片,中國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或可實現中國晶片彎道超車
    好在科學家們正在探索用新材料來替代矽製造晶片,從而衝破晶片的物理極限。在這方面,中國科學家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這也為中國晶片產業的換道超車提供了可能。「如果把晶片比作一棟房子,電晶體就是建房的磚頭,一棟棟的房子就構成了我們的信息社會。」彭連矛說。矽是傳統的半導體材料。長期以來,整個半導體產業遵循摩爾定律,不斷縮小電晶體尺寸以提升其性能。而業界認為,摩爾定律將在2020年左右達到終點,即矽材料電晶體的尺寸將無法再縮小,晶片的性能提升已經接近其物理極限。
  • 中國晶片為何發展這麼慢,因為他!那衛星晶片能否代替手機晶片?
    接下來再將硼、磷導電雜質噴灑在上面,這樣就會形成正負極導電作用,但是這種噴灑並不均勻,接下來要用超精細銑刀,將表面多餘部分銑掉,再反覆上面的製作過程後,就形成了一個四通八達的電路網。也曾擁有過黃金年代,早在20年前我們就提出發展自己的半導體口號了,但中間出現了一個影響整個中國晶片產業的人,上海交大微電子學院院長 陳進,請記住這個名字他在2003年的時候搞出了一個叫漢芯一號的晶片,當時這個晶片簡直是轟動了整個中國,國家科委立即將這一晶片進行檢測,檢測結果大為歡喜,漢芯一號是當時國際一流的水平,從此陳進名聲大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