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 西安的創新之道

2020-11-28 西部網

西安是一座創新之城。

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在一個個國家級試點示範基地獲批的背後,是西安不斷創新、不懈前行的激情與活力。

在高質量發展的賽場上,全國各個城市都在積極打造創新發展著力點,地處內陸腹地、產業基礎雄厚的西安,如何實現不斷自我突破、強勢發展?

11月19日,全省2020年重點項目觀摩活動走進西安市。在這裡,觀摩團成員看到西安給出的答案——堅持科技引領,創新驅動。

產業創新 發展植入動力「晶片」

11月19日,在西安奕斯偉矽片技術有限公司10級超高級淨化廠房裡,工作人員個個身穿白色無塵服,全身上下僅露出雙眼。這條生產線上生產的,是12英寸集成電路用矽拋光片和外延片,它們是生產晶片必要的襯底材料。

12英寸矽片,遠遠看去,狀如直徑30釐米的光滑圓盤。矽片越大,製造難度越高。如此大的矽片,98%的市場份額曾被國外企業佔據。

「談及原因,很簡單,矽片製造非常難。」西安奕斯偉矽片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還平說,「集成電路產業都是高精尖的技術,對晶片製造的原材料矽片要求非常苛刻。砂石般的多晶矽要變成平整的矽片,平坦度需達到納米級別。」

克服重重困難,不斷精進矽片生產工藝的奕斯偉,填補了我國12英寸半導體矽材料領域的空缺,為西安半導體產業發展提供了材料支撐。

晶片,即載有集成電路的半導體元件。雖輕薄如指甲蓋,卻是未來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核心。「芯」,這一新產業,正為西安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的活力。

2012年,三星帶著快閃記憶體晶片製造工藝來到西安。8年來,從項目一期到二期,三星不斷擴大投資。「項目二期第二階段滿產後,三星西安公司快閃記憶體晶片產能將有望佔三星電子全球產能的40%以上。」三星(中國)半導體有限公司副總裁池賢基介紹說,西安將由此成為全球半導體存儲晶片領域的重要一極。

奕斯偉、三星、中興、美光等龍頭企業紛紛落地西安,隨之而來的,是百餘家配套企業的「遍地開花」,這讓半導體產業在西安形成全產業鏈。

擁有材料、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完整產業鏈的西安集成電路產業,去年入選國家發改委批覆第一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進入國家「第一梯隊」。

西安市工信局相關數據顯示,1—9月全市電子信息產業規上工業總產值919.45億元,同比增長60%。預計全年電子信息產業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1200億元。一個千億元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傲然挺立,為西安高質量發展植入強大的創新「晶片」。記者 李妮

技術創新 一分鐘生產一輛汽車

在新產業迅速崛起的同時,老產業也在技術革新中煥發出勃勃生機。

在位於西安高新區的西安比亞迪第二工廠車間內,巨大的機械臂在空中劃出一道道流暢的弧線。自動化流水線上,汽車零件通過傳輸帶,經過衝壓、焊裝、塗裝、總裝四個站點,每到一處,多個智能機械機器人便將它「修整」一番,每過一處,就越來越「有型」。

「升級換代」後的年產30萬輛整車產能的汽車生產線上,秦、宋系列燃油和新能源車輛正以一分鐘一輛的速度駛出產線。

是什麼,讓傳統的汽車產業煥發出蓬勃的活力?

「發展的奧秘就是自主創新。」比亞迪西安地區總經理劉振宇說,「在電動車領域,比亞迪掌握電池、電機、電控和IGBT功率半導體等全產業鏈核心技術,在Dilink智能網聯繫統、DiPolit智能駕駛系統等智能化技術方面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通過技術創新,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2003年落戶西安的比亞迪,已然形成了乘用車、電子、汽車金融、商用車、軌道交通和動力電池等全產業發展格局。新上馬的比亞迪30萬輛新能源乘用車二期項目總投資20億元,全部達產後,西安基地總產量將達到60萬輛。

目前,西安形成了以陝汽集團、比亞迪、陝西法士特汽車傳動集團有限公司為龍頭的汽車產業集群,形成了以新能源轎車和中型卡車為優勢特色的現代汽車產業體系,產值達千億元。

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部署產業鏈,在這裡有了生動註腳。

今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汽車供應鏈帶來影響,然而西安汽車產業產銷量不降反增、逆勢上揚,與千億級汽車產業集群的打造不無關係。

與汽車產業共同茁壯成長的,還有航空航天、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它們同電子信息產業一道,構築起西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6大支柱產業。除此之外,人工智慧等5大新興產業、現代金融等6大生產性服務業和文旅產業築起西安「6+5+6+1」產業體系。如繁星一般,共同點亮西安高質量發展的星空。

服務創新 植好梧桐引鳳來

「三星(中國)半導體有限公司進入陝西以來,西安一直在為我們提供高效優質的服務。」三星(中國)半導體有限公司副總裁池賢基說,去年年底,西安高新區與相關部門溝通後,僅用8天時間就協調解決了100架次韓國包機授權飛行問題,保障了三星二期建設設備運輸的「空中走廊」。

落戶西安的中興通訊,受疫情的影響,經歷了用工荒。「我們知道這個信息以後,立即組成服務專班,組織了幾個小分隊去廣州、深圳、長沙等地,為企業聯繫了1000多名勞務人員。」西安高新區相關工作人員說。

「從深圳遷到西安,既是因為這裡高校、研究所林立,為我們提供了大量人才儲備,也是因為這裡優質的營商環境。」中興通訊西安公共關係總監黃鑫福說,每次遇到困難,相關部門工作人員總會在第一時間幫助解決,讓企業能夠輕裝上陣,專注於生產經營。據悉,隨著中興科創園項目的落成,西安將成為我國西部最大的智能終端生產基地。

在營商環境優化方面,西安創新的腳步從未止息——市場主體準入通道更加通暢,啟用「24小時全智能辦照系統」「企業名稱自主申報系統」,全面實施「網際網路+政務服務」;企業服務更加優質,「一網服務、一窗通辦、一次收集、一日辦結」標準化服務規範全市通行;扶持政策更加暖心,落實支持企業紓困發展政策措施,相繼出臺服務新經濟發展22條、落實十項重點工作推動高質量發展29條等一攬子服務措施,完善親商助企「一企一策」、動態跟蹤和「體驗式」走訪……

「春筍」遍地,並非天成,這得益於西安在構建科技轉化平臺、高新企業孵化器、加速器以及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的創新,得益於西安為經營主體提供的沃土良田。

西安吉利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項目

■ 項目規劃年產30萬輛整車,總建築面積約70萬平方米

■ 目前,衝壓、焊裝、塗裝、總裝四大工藝車間已建成

開創「西安效率」和「吉利速度」

「該項目實現了當年洽談、當年籤約、當年開工,開創了我省戰略性重大項目籤約落地的『西安效率』和『吉利速度』。」11月19日,吉利汽車集團西安項目副總指揮陶鵬說。

西安吉利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項目是由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投資建設,項目規劃年產30萬輛整車。目前,衝壓、焊裝、塗裝、總裝四大工藝車間已建成,設備安裝調試基本完成,700多臺機器人全部上線,預計年底可實現整車下線。

該項目的實施將有效增強西安的汽車產業集聚能力,培養、吸引眾多高技術人才,新增就業超5000人,帶動我省汽車產業整體發展。(記者 侯燕妮)

三星12英寸快閃記憶體晶片二期項目

■ 項目建成後新增產值約500億元,三星(中國)半導體有限公司生產能力將佔三星電子全球產量40%

■ 年產值將突破1000億元大關,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快閃記憶體晶片生產基地

西安市服務高科技企業的能力是世界一流的

「自2018年3月開工以來,三星12英寸快閃記憶體晶片二期項目建設和生產都非常順利,項目主體廠房及配套設施的建設均已完成。」11月19日,三星(中國)半導體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河燮介紹。

「我們會將安全和環保作為經營的第一原則,儘快實現項目滿產運行。」黃河燮說,「兩期項目的成功建設和運營足以證明,西安市承載大型半導體項目的綜合能力是世界一流的,西安市服務高科技企業的能力是世界一流的。」

(記者 李妮)

西安楊森製藥強生全球供應鏈生產基地

■ 總投資24.46億元,年產值84.5億元,新增崗位3000個

■ 固體及非固體年產能力可充分滿足亞太區域臨床患者的需求

建設世界頂級醫藥製造生產線及實驗室

「紮根西安35年,我們始終以創新為引擎,通過創新藥物和醫療解決方案造福數億中國患者。截至2019年年底,西安楊森在陝西穩定納稅達200億元人民幣。」11月19日,西安楊森製藥有限公司總裁安思嘉說,「正是得益於西安良好的投資環境,我們可以更好地滿足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不斷增長的需求,對西安醫藥產業的發展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截至目前,西安楊森在中國61個產品中的51個已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進一步提高了藥物可及性與可支付性,減少了患者的用藥負擔。(記者 何宇)

西安奕斯偉矽產業基地一期項目

■ 主要生產12英寸(300毫米)集成電路用矽拋光片和外延片

■ 項目一期滿產後,年平均銷售額約45億元,人員就業達1200人

填補我國半導體行業矽材料空白

「整個集成電路行業,對技術含量要求非常高,對前端材料的要求同樣高。沒有高質量的襯底,就不可能做出高質量的晶片。」11月19日,西安奕斯偉矽片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還平介紹。

西安奕斯偉矽產業基地一期項目,主要生產12英寸(300毫米)集成電路用矽拋光片和外延片。「項目建成後將有效提高西安半導體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和產業上下遊配套能力,完善陝西省集成電路產業鏈,填補我國半導體行業矽材料的空白。」劉還平說。(記者 李妮)

鉑力特金屬增材製造智能工廠建設項目

■ 項目總投資6億元

■ 建設集增材製造、高品質球形粉末生產、智能增材研發於一體的金屬增材製造智能工廠

讓製造越來越簡單

鉑力特是中國領先的金屬增材製造技術全套解決方案提供商,構建了較為完整的金屬3D列印產業生態鏈。「我們的目標是讓製造越來越簡單。」鉑力特董事長兼總經理薛蕾說,在傳統鑄造工藝中,大尺寸是技術發展瓶頸,薄壁結構也一直是難以突破的技術壁壘,但金屬3D技術則可實現「大」和「薄」,而且所採用的多光束無縫拼接技術,可精確到以秒為單位,實現一次性整體快速成形。

薛蕾表示,鉑力特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全面提升金屬增材製造產業綜合配套能力,帶動上下遊企業集聚,推動產業鏈、創新鏈相互促進,融合發展。

(記者 程靖峰)

西部超導發動機用高性能高溫合金材料及粉末盤項目

■ 項目總投資5.08億元,將大幅提升我省航空工業新材料產業集群化發展的能級

■ 通過自主創新,突破我國高溫合金技術領域瓶頸

填補航空發動機用新材料產業空白

11月18日,在西部超導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內,銀色的高溫合金粉末盤件閃耀著光澤,這些產品是航空發動機的重要零部件之一。

「我們通過自主創新實現了兩大突破:一是突破了我國高溫合金純淨化、均質化技術瓶頸;二是填補了發動機用新材料產業空白,建成了國際領先的高溫合金生產線,產品成功應用於國產航空發動機。」西部超導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劉向宏博士說。

該項目建成年產2500噸高溫合金材料及粉末盤專業化生產基地,年新增銷售收入3.6億元。(記者 侯燕妮)

比亞迪30萬輛新能源乘用車擴產項目

■ 新能源汽車二期項目建成後,將實現60萬輛乘用車產能

■ 截至目前,比亞迪累計在西安投資230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2900億元,解決就業超3萬人

在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一路飛馳

「目前,比亞迪西安公司具備年產30萬輛乘用車、5000輛純電動客車生產能力。總投資20億元的新能源汽車二期項目,於2018年開工建設,其衝壓、焊裝及部分總裝工廠已投用。」11月19日,比亞迪西安地區總經理劉振宇介紹。

據了解,比亞迪在西安布局汽車、電子、軌道交通、電池四大產業。已投產項目、在建項目、已籤約即將開工的項目全部達產後,產值將達到1500億元。

「只要我們方向準、起點高,必將在未來的發展中保持領先地位,在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一路飛馳。」劉振宇說。(記者 李妮)

中興科創園項目

■ 總投資10億元,年產值達250億元,稅收增加1億元

■ 致力於建設中興全球最大的無線產品研發生產基地、中國西部最大的智能終端生產基地

紮根西安 引領5G創新

「今年是中興通訊成立35周年、中興通訊西安研發中心成立20周年。」11月19日,中興通訊高級副總裁苗偉說,「目前,中興通訊西安研發中心作為中興通訊全球最大的無線產品研發中心,承擔了5G基站、智慧型手機等核心產品和關鍵技術的研發任務,已經成為5G時代公司發展的關鍵引擎。」

據悉,去年西安市政府與中興通訊籤署深化5G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推動「5G+」新型智慧城市和高水平新型研發機構建設。苗偉說:「中興通訊將加大研發投入,更好地紮根西安,共同推進戰略新興產業成長。」(本報記者 何宇)

航天科技集團六院新區項目

■ 建設航天強國的重大承載項目,預計年底項目建成投產

■ 佔地749畝,總投資31.8億元

一流動力助推航天強國夢想

航天科技集團六院新區項目由新能力建設、中兆科研新區、環保型節能印刷核心裝備產業化和發動機工程化保障項目組成。

其中,新能力建設項目每年可生產新一代大推力、無毒無汙染、可重複使用的發動機30臺,中兆科研新區項目主要包括液氧煤油發動機液流試驗中心、等離子推進技術研發中心等,環保型節能印刷核心裝備產業化項目主要包括印刷包裝設備、壁紙印刷等方面的裝備製造。

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綜合規劃部副部長廖向峰表示,該項目將滿足重大專項飛行任務的需要,為國家自有大型空間站建設提供支撐。 (記者 程靖峰)

博世力士樂線性導軌和柔性傳送系統生產項目

■ 總投資約5.4億元,建設線性導軌和柔性傳送系統生產線,開展工業4.0項目業務

■ 項目建成投產後,預計可實現年產值9.5億元

傳動賦能 智創未來

「西安工廠作為博世力士樂集團全球未來工廠示範基地,幫助中國製造業迎接智能、互聯時代的到來。」11月19日,博世力士樂(西安)電子傳動與控制有限公司商務總經理安迎莉說,「無人自動化生產線的推出極大解放了勞動力,優化了企業的管理和發展。」

據悉,6月5日,博世力士樂線性導軌和柔性傳送系統生產項目進行了新廠房交接。該項目重點生產用於構建工業4.0的核心零部件,主要建設汽車零部件研發製造、機器人及智能製造兩大高端製造產業生產線,進行智能製造的升級改造,包括建築信息建模、實時車間監控、智能能源控制等。(記者 何宇)

編輯:王瑜

相關焦點

  • 深圳論壇共話創新之道
    來自海內外的知名企業家、專家和學者700多人出席論壇,圍繞「科技創新與管理」與「人才成長與發展」兩個方面,聚焦人工智慧、可穿戴設備、生物醫藥等科技前沿領域,共同尋求在新形勢下科技與人才的可持續發展與創新之道。科學技術部副部長、國家外國專家局局長張建國,深圳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慶生出席活動。
  • 昨晚西安現美景 看,兩道彩虹掛天上(圖)
    彩虹,彩虹,好多年沒見到西安有彩虹了。」(記者李傑攝)昨日凌晨,丈八東路一帶的高樓都被濃霧包圍  昨日黃昏時分,西安的天空上出現兩道彩虹,裡外兩道,內圈相比外圈更明亮清晰。  昨晚7時許,雨後的天空顯出淡淡的藍色。
  • 用一場工業創新大賽,助力大西安創新向前
    此後,中國城市發展也慢慢從工業時代過渡至後工業時代、科技時代,大力發展創新經濟成為諸多城市在新發展階段的應對之法。事實上,順應「創新」風向的城市無疑獲得了更多的前行動能,我們也在「大西安」找到了極佳的切口,去窺探城市與區域在「創新」這一關鍵詞背後的因地制宜。
  • 「數」說西安崑崙數位化轉型之道【十三五成果巡禮<7>】
    「數」說西安崑崙數位化轉型之道【十三五成果巡禮<7>】 2021-01-11 18: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西安楊森:新常態下醫藥行業的創新樣本
    回看其在把握市場機會上的歷史成績,不難發現,對創新的理解和應用已經成為其「安身立命」之本。2019年,強生在全球的研發投入總計113.55億美元,全球9個藥物研發中心有兩個落地在中國。這樣的研發投入支撐起了強大的藥物創新速度和研發管線培育。就在不久前,西安楊森宣布了公司旗下古塞奇尤單抗注射液作為全球首個獲批的白介素23(IL-23)抑制劑在中國上市。
  • 西安:科技成為創新發展強大支撐
    ●今年1月10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陝西28項科技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在全省20個獲獎通用項目中,西安獨佔19項。●3月9日,科技部正式批覆支持西安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
  • 赴一場35年的「創新之約」,西安楊森加速本土化戰略助力健康中國夢
    這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世界經濟持續低迷背景下,中國提供的重要國際交流平臺,是中國持續擴大對外開放的有力之舉。面對中國日益增長的醫療健康需求,醫藥創新是實現「健康中國 2030」的有力保障。進博會上,醫療展區的規劃展覽面積擴大到6萬平方米,雲集了全球疫情防控的頂尖成果。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共有300餘家企業參展,其中500強及龍頭企業有70餘家。
  • 西安上空現「霓虹」 兩道彩虹持續20分鐘後消散
    昨日黃昏時分,西安的天空上出現兩道彩虹,裡外兩道,內圈相比外圈更明亮清晰。  昨晚7時許,雨後的天空顯出淡淡的藍色。家住曲江的劉先生出來散步,路過曲江國際會展中心時抬頭仰望天空,心中一喜。
  • 仔細看!西安處處有驚喜
    西安作為「書香之城」大大小小的書店星羅棋布給繁華都市裡的人們提供了心靈的落腳點文化氛圍如此濃厚的千年古都書店裡的設計元素,值得一看西安方所關鍵設計元素:西安城牆甕城、長安古代佛塔西安方所基於絲綢之路起點的符號,融入西安古城牆的元素。
  • 西安交大:訓練學生綜合技能 激發創新創業能力
    原標題:西安交大:只要你想,就有平臺支持你做 與光觸媒材料的「較勁」之旅,嚴孝清從大一就開始了。那是5年前,看到學校開展創新訓練項目的通知,靦腆的他鼓起勇氣報名,從此走上了「通過光觸媒材料降解有機廢水」的科研之路。
  • 2019西安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相關活動今日舉辦
    +」「網際網路+」「創新平臺+」等一系列措施,大力推進硬科技產業的發展。從2017年以來,西安連續舉辦了兩屆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2019西安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相關活動將於10月29—31日在西安舉辦。西安以發展硬科技為契機,著力打造「硬科技之都」,進一步釋放西安的科技優勢和創新活力。
  • 深圳論壇|國內外頂級專家「論見」科技與人才的創新之道
    、有才天下創始人戴科彬、雲天勵飛董事長兼CEO陳寧等海內外演講嘉賓,通過「科技創新與管理」與「人才成長與發展」兩個方面的探討,聚焦人工智慧、可穿戴設備、生物醫藥等科技前沿領域,共同尋求在新形勢下,科技與人才的可持續發展與創新之道。
  • 西安楊森總裁安思嘉:以創新為翼,共建共享健康未來 | 資訊
    多年來,西安楊森和母公司強生集團在傳染病防控、改善精神衛生、促進個人健康等多個公共衛生領域,提供了變革性創新醫療產品和解決方案,開展了倡導公共衛生合作、促進公共衛生模式改革的積極行動。  「患者的福祉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西安楊森圍繞耐多藥肺結核、精神疾病,以及愛滋病等多個領域,不僅引入創新解決方案,更攜手合作夥伴,打造創新的患者服務項目。」
  • 首屆西安交通大學全球校友創新創業大賽頒獎典禮成功舉辦
    新時代呼喚新擔當新使命引領新未來9月6日首屆西安交通大學全球校友創新創業大賽頒獎典禮暨「思源交大 創新共贏」高端論壇在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成功舉辦本次活動是西安交通大學助力全球校友創新創業的具體實踐,為全面提升校友創新創業能力搭建起合作共贏的良好平臺,為西安交通大學創新港「科創月」後續活動做了準備。
  • 西安楊森總裁:中國正從製藥大國走向創新大國
    雙輪驅動西安楊森製藥有限公司總裁安思嘉(Asgar Rangoonwala)日前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專訪表示,西安楊森是改革開放後最早進入中國的製藥公司之一,在中國發展已經30多年,幾乎見證了中國醫藥行業發展的全過程。安思嘉肯定了中國在醫藥領域的不斷改革,同時對中國未來醫療創新生態系統建設充滿信心。
  • 西安航天基地:錨定科技創新 跑出「科創航天」加速度!
    2020年,航天基地被納入西安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的核心區域;新增國家級眾創空間2家、省級眾創空間1家;率先出臺國內首個系統性支持商業航天發展的專項政策和陝西省首個聚焦「新基建」的專項政策。
  • 西安交通大學入選國家級「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建設第三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的通知》,西安交大成功入選國家級「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建設是由國務院批准,貫徹落實《政府工作報告》,深化教育、科技體制改革,把人才優勢和科技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舉措,是創新創業領域的國家級最高級別基地,獲批該基地是國家對西安交大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充分肯定。
  • 中外合作創業與創新碩士項目在西安交大上海研究院開學
    SKEMA商學院創業與創新碩士(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管理)2020級MSc上海班開學典禮在上海舉行。西安交通大學是人工智慧與大數據領域的教育研究領頭羊,SKEMA商學院以其創業教育以及創業與創新碩士項目成為創業創新教育領域的開拓者。該項目將充分展示兩校聯合、優勢互補的高附加值,通過前沿的課程和經驗豐富的教師,培養未來的精英和行業領袖。
  • 從「溫室效應」到「輻射效應」——西安高新區建設創業創新高地調查
    新華網西安4月16日電(記者李勇 陳鋼)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我國首批設立的國家級高新區之一。記者最近在西安高新區蹲點調研時了解到,從科技成果轉化的「溫室效應」、新興產業聚集的「扎堆效應」到統籌科技資源的「輻射效應」,使西安高新區日益成為陝西依靠科技創新轉換發展動力的引領者。
  • 首屆兒童鋼琴創新教學法論壇在西安成功舉辦
    2020年1月8日,由西安尤特凱森教育科技有限公司,KAWAI上海歌威樂器貿易有限公司承辦,西安柏斯琴行有限公司,西安科園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協辦的首屆兒童鋼琴創新教學法論壇在西安成功舉行。論壇邀請包括音樂教育家葉文、旅德鋼琴家鄭潔博士、百度大學營銷講師肖軍,上海歌威樂器董事總經理張軍,西安文理學院許蕾教授等在內的教育界,商界專家學者,與來自全國各地的音樂教育機構負責人、校長齊聚一堂,共議未來兒童鋼琴教育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