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在抗擊新冠疫情中積極有力的措施和令人矚目的成果令人敬佩。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召開,進一步證明無論是阻擊疫情、復工復產,還是保障民生、推動經濟增長,中國都走在全球前列。」在第三屆中國進口博覽會召開之際,強生總裁委員會委員、西安楊森製藥有限公司總裁安思嘉(Asgar Rangoonwala)由衷感慨,「我對國家領導人在開幕式上的講話感到非常欽佩。講話中多次提到創新、合作、開放以及建設非常完善的生態系統,對這一點我非常贊同,因為對於我們強生公司來講,這跟我們的目標和努力方向是高度一致的。」
11月5日,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如期舉行。這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世界經濟持續低迷背景下,中國提供的重要國際交流平臺,是中國持續擴大對外開放的有力之舉。
面對中國日益增長的醫療健康需求,醫藥創新是實現「健康中國 2030」的有力保障。進博會上,醫療展區的規劃展覽面積擴大到6萬平方米,雲集了全球疫情防控的頂尖成果。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共有300餘家企業參展,其中500強及龍頭企業有70餘家。來自全球的「新老朋友」如強生、輝瑞、羅氏、諾華、阿斯利康等跨國企業在這一平臺上展出了多個創新產品、技術和服務。
創新為王
1985年,作為改革開放以來首批進入中國市場的跨國企業,強生在華成立了西安楊森製藥有限公司。多年來,西安楊森一直致力於提供高質量的創新產品來滿足不斷增長的醫療健康需求。
創新是西安楊森入華35年來的關鍵詞,作為連續三年參會的「優等生」,西安楊森及母公司強生一如既往地拿出了頂尖的創新產品參展。
作為第三屆進博會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最大的展商之一,也是本屆進博會公共衛生防疫專區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單位,強生以「創新驅動助力健康中國」為主題,在900平米的主展臺和100平米的公衛防疫專區展臺上,全面展示強生全球領先的創新醫療健康產品、技術和解決方案。
強生總裁委員會委員、西安楊森製藥有限公司總裁安思嘉談到今年強生的展臺時,多次強調「創新」這一關鍵詞:「當談到強生公司,你可以把它視為全球醫療健康行業創造性領先的公司。我們由醫療器械、製藥和消費品三塊業務分支組成。」
在製藥領域,西安楊森受益於中國政府的多項開放舉措,不斷將創新藥品引入中國。2018年以來,西安楊森在中國獲批或上市了25個新藥和新適應症,創造了楊森的世界紀錄。同時西安楊森與政府及多方合作夥伴攜手,致力於讓創新藥品更好地惠及患者。目前西安楊森已在中國引入了62種創新藥品,而其中的51種已納入國家醫保目錄。
西安楊森在今年的進博會上展出了4個突破性產品,包括全球首個獲批的白介素23抑制劑,用於治療中重度斑塊狀銀屑病的創新產品古塞奇尤單抗注射液;全球首個CD38單克隆抗體,用於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創新產品達雷妥尤單抗注射液;國內首個每三月皮下注射一次治療銀屑病的生物製劑烏司奴單抗;以及中國首個獲批用於非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雄激素受體抑制劑阿帕他胺片。
還有兩款尚未在中國上市的產品也首次亮相進博會:用於治療成人難治性抑鬱、伴有急性自殺意念或行為的抑鬱症患者抑鬱症狀的esketamine和全球首款獲批的尿路上皮癌靶向治療藥物erdafitnib。
此外,西安楊森緊緊圍繞「以患者為中心」的主題,將公司在患者服務方面的多個創新項目,以及線上線下一體化患者服務新模式在此次進博會上進行了集中展示。
持續投資公共衛生
「中國在疫情防控上取得的重大戰略成果令世界矚目。我相信這是因為各方面共同的努力,包括政府、醫療機構、醫務工作者以及人民群眾的配合,才取得了這樣了不起的成績。」安思嘉表示。
本屆進博會首次設立公共衛生防疫專區,強生在此展示了全力支持抗疫工作、提升傳染病防控、改善精神衛生水平、促進個人健康等方面的變革性創新醫療產品和解決方案,積極倡導公共衛生合作,推動公衛水平的提高。
疫情期間,強生通過全球和本土採購,積極捐贈緊缺醫療防護物資,以及藥品、產品、現金等支援一線抗疫,總價值超過3000萬元人民幣。西安楊森捐贈了價值約50萬人民幣的抗病毒藥物用於實驗室藥物篩選及臨床試驗性治療,以及價值100萬元人民幣的退熱及抗抑鬱藥品。「我們與中國頂級的專家一起溝通討論,如何在疫情期間讓患有嚴重疾病的患者堅持治療。」安思嘉表示,「因為停止治療而造成的傷害和死亡,對他們來說遠超過疫情的影響。為此,我們把醫學教育項目從線下轉向了線上,幫助各級醫療機構繼續進行醫學教育活動。這些活動覆蓋了幾十萬名醫務工作者。」
安思嘉認為疫情新常態下企業更加需要關注創新,關注公共衛生的創新。「公共衛生成為越來越重要的話題。強生也在加速創新以及公共衛生方面的關注力度。」
麥肯錫發布的《健康第一:通往繁榮的處方》報告中稱,加大對中國人口健康的投資有望帶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收益。未來20年,通過廣泛普及現有幹預措施,中國的疾病負擔有望減輕約35%。不只是預防,近年來各疾病領域專家也在倡議建立患者全病程管理體系,打通預防、診斷、治療以及院外管理等階段,滿足患者多層次、個性化、整體性的健康需求。
這提醒參與創新醫療體系建設的各方要在多方面加大對這一領域的投資,這與西安楊森未來的布局相一致。安思嘉表示,除了關注已有的重點產品和治療領域,包括實體瘤、血液病、精神和神經類疾病,以及非處方藥物市場,西安楊森也在不斷加強公共衛生領域的產品管線。據悉,在耐多藥肺結核治療方面,西安楊森帶來了40多年來中國首個獲批的抗結核新藥富馬酸貝達喹啉片。
除了傳染性疾病外,精神疾病也是全球範圍內不容忽視的公共衛生問題,給全球各個國家都帶來了嚴重的疾病和經濟負擔。自1997年引入第一款治療精神分裂症的產品以來,西安楊森持續不斷地為中國的精神分裂症、抑鬱症、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癲癇、偏頭痛及眩暈患者帶來多種創新治療方案。
如上述提及轉向預防、加強患者全病程管理,社區機構改造等思路,對醫藥企業而言,也是在治療範疇之外需要解決的命題。如果說創新藥物引入完成了讓大眾和患者有藥可用的第一步,那麼如何通過建立一個創新的醫療生態系統,來讓大眾和患者用得上、用得好,是安思嘉及其團隊一直思考並努力的方向。
西安楊森持續推進的精神分裂症醫院社區一體化創新管理模式就是正在實踐的項目之一:持續關愛精神障礙患者,運用長效針劑助力患者穩定康復、重返社會。
「經過長效針劑治療的患者可以回歸到正常生活。患者不需要住院,但是需要長期的社區支持和管理,需要有一個非常完善的體系讓他能夠依從治療。」安思嘉介紹,「我們三年前就開始在全國各地建立社區精神衛生中心,職能是管理好周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進行規範治療。」
截至2020年9月底,西安楊森已經在全國19個省市逐步建立起115個社區試點,惠及3693名精神分裂症患者。「這種模式對於患者的整體預後非常好,是一個全新且成功的模式,需要涉及到各方面的培訓以及教育的實施。」
這是一場長達35年的創新之約,西安楊森持續通過創新藥品和醫療服務模式助力中國健康醫療事業的發展。安思嘉表示,「健康中國2030」是一個具有宏大格局和使命感的藍圖,讓西安楊森這樣的企業有了更好的發揮空間。「西安楊森並不只是停留在字面意義上的製藥企業,而是一個為解決醫療需求提供諸多創新醫療和保健解決方案的生態打造者,致力於讓每一個患者都能得到所需的疾病解決方案,改善他們的生命。」
「35年來,我們用創新守護華夏健康。」安思嘉表示,西安楊森在過去35年中見證並陪伴著中國醫療健康行業的發展。「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國民的健康需求日益增長,西安楊森一直關注中國或複雜、或緊迫的醫藥健康需求,始終致力創新研發、引進和生產高質量的藥品,並為患者提供更多創新健康解決方案。」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