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晶片為何發展這麼慢,因為他!那衛星晶片能否代替手機晶片?

2020-08-28 大俞說



天為棋盤 星作子,中國北鬥 耀太空!

在6月23日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我國成功將北鬥三號

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發射升空,這顆衛星之前因一些技術原因 推遲了一周才發射,

它發射成功預示著我國 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全面部署完畢了,

完完全全的擺脫了對美國GPS的依賴,



從2000年10月31號第一顆北鬥衛星發射升空以來,

我國已經向太空發射了55顆北鬥衛星,

為什麼現在才說,完全擺脫了對美國GPS的依賴呢?

之前的北鬥不是也可以正常使用嘛?

其實,從北鬥一號的4顆試驗衛星 再到北鬥二號的16顆衛星,其核心零部件的晶片還是在用進口的,但北鬥三號就不一樣了,用的完全是我們自主研發的龍芯,

用別人的東西總會被限制,到什麼時候靠誰也不如靠自己。



既然 我們衛星都用上自己的晶片了,那麼衛星用的晶片安裝在手機上不是更強大嘛。

這樣我們國產手機的晶片,也不在乎被斷貨了

要解開這個疑問我們得先了解晶片



這 是一塊成品晶片,而接下來我們要對它進行解剖,

這是它的底部,它的成分是沙子,是的你沒有聽錯,因為沙子是二氧化矽,

經過提純 它就會還原成單晶矽,提煉出來的單晶矽 會變成一個矽錠,經過機械切片,最後形成矽片,矽的性質穩定,很容易提純,

而地球上的矽 又多的用不完,所以它是最適合做晶片的



在矽片上面的一層就是 光刻膠,經過光刻機的紫外線照射,

在經過腐蝕處理 會形成各種凸起或者凹槽紋路,

接下來再將硼、磷導電雜質噴灑在上面,這樣就會形成正負極導電作用,

但是這種噴灑並不均勻,接下來要用超精細銑刀,將表面多餘部分銑掉,

再反覆上面的製作過程後,就形成了一個四通八達的電路網。



我們很清楚,現在國內晶片與世界的差距,

其實在過去我們晶片產業 也曾擁有過黃金年代,

早在20年前我們就提出發展自己的半導體口號了,

但中間出現了一個影響整個中國晶片產業的人,

上海交大微電子學院院長 陳進,請記住這個名字

他在2003年的時候搞出了一個叫漢芯一號的晶片,

當時這個晶片簡直是轟動了整個中國,國家科委立即將這一晶片進行檢測,

檢測結果大為歡喜,漢芯一號是當時國際一流的水平,從此陳進名聲大噪,榮譽加身,但在2006年 整個事情風雲突變,他的一位學生,



在水木清華BBS上 發帖指認陳進的漢芯造假,經過審查,

確認陳進造假行為,並撤銷了他的一切所有職務,

那這個陳進叫獸是怎麼做到的呢?

陳進很有想法,直接在美國買了一個摩託羅拉的晶片,

帶回國後,找了一個民工兄弟,按在地上就是一頓摩擦,

將摩託羅拉的LOGO蹭掉了,

之後將漢芯一號LOGO打在上面,這就順理成章的 變成他自主研發的了,

想想他的研發成本控制的真的很低啊!

但是 他給國家帶來的是 幾個億的資金損失啊,並且浪費了很多資源,

卻沒有受到任何的刑事處罰,他的一些同夥也一樣 沒有受到任何追責,



但是,就從這件事情之後,我國的晶片產業快速跌入谷底,

國家對晶片產業審查加大力度,許多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項目 無法通過審核,

眾多研發團隊就紛紛退去,導致這十多年間,中國的晶片發展非常緩慢。

這正應了那一句老話,一顆老鼠屎 壞了一鍋粥啊



那麼航天晶片與手機晶片的區別在哪裡呢?

他們其實都屬於高科技的產物,但 又因為工作環境不同,對性能要求就有差別了

衛星在太空運行中,會受到許多來自太空中的輻射與幹擾,

要想在這種極端複雜環境下正常工作,必須要有很高的可靠性,

而運算能力並不會要求太高。

恰恰手機晶片就不同了,它需要具有低能耗,高運算的處理能力,

對環境因素反而要求不是很高。



所以它們雖然都屬於高科技產物,但是並不能互換使用。

目前中國北鬥已經非常值得我們驕傲了,相信在未來的幾年裡,

我們手機晶片技術也會得到一個質的飛躍。

最後讓我們認識一下 在北鬥龍芯晶片背後默默付出的功臣們吧。



嘉興嘉利:北鬥模塊生產廠家;

中科微電子:提供模擬安防、馬達驅動等晶片;

西安航天華訊:提供了北鬥基帶晶片、模塊、矯正終端等;

泰鬥微電子:提供了北鬥晶片、高頻頭等;

東方聯星:導航模塊、RTK高精度定位模塊晶片等;這家企業也研發生產專用手機晶片;

和芯星通:高性能衛星與多源融合核心算法、高集成晶片研發等。目前叫北鬥星通


相關焦點

  • GPS晶片才40nm,北鬥晶片為何追求22nm?
    「導航晶片本身對於晶片的先進位程要求並不高,但是對於北鬥系統來說,他並不僅僅是一個導航系統,更多的希望是使其能夠賦能各行各業。北鬥晶片集成度越高,功耗越小,意味著北鬥系統能夠更好的與其他產業進行融合,應用範圍也將會更廣。
  • GPS晶片才40nm,北鬥晶片為何追求22nm?這篇文章說清楚了
    北鬥晶片進入22nm後,意味著能夠在單一晶片上集成微處理器、模擬IP核、數字IP核和存儲器、外圍接口等,具備集成度高、功能強、功耗低、尺寸小等優點,可以有效地降低電子/信息系統產品的開發成本,縮短開發周期,提高產品的競爭力,是晶片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導航晶片本身對於晶片的先進位程要求並不高,但是對於北鬥系統來說,他並不僅僅是一個導航系統,更多的希望是使其能夠賦能各行各業。
  • 「嫦娥」的晶片為何不如手機?難道是為了省錢?專家道出實情
    2020年發展到採取月壤的階段,一旦嫦娥5號完成挖取月壤工作並順利返回,到時候將再次引發世界的矚目。,只要能維持正常的運行,哪怕是使用90nm,那都是最好的選擇。每一次火箭發射以及背後工程的造價都是千億級別,不能因為追求高納米精度的晶片,忽略其運行的惡劣環境。這也是為什麼嫦娥晶片不如手機晶片的原因,絕不是為了省錢。
  • 中國有望晶片技術彎道超車?碳基晶片有望超過矽基晶片?
    中國目前已經擁有了強大的晶片設計能力,但是無奈目前的主流晶片生產工序和技術掌握在歐美。難道我們除了盡力&34;之外沒有其他路徑了嗎?其實除了&34;之外,還有一個方式可以突破技術封鎖,那就是&34;。目前中國在這條賽道上已經是站在了第一梯隊,那就是碳基晶片領域。
  • GPS晶片的發展和展望_主流GPS晶片有哪些
    1.GPS晶片的發展和展望   2003年以後GPS晶片產業如雨後春筍般呈現出一種蓬勃發展的局面。目前設計生產GPS晶片的廠家超過10家,包括美國SiRF(瑟孚)、Garmin(高明)、摩託羅拉、索尼、富士通、飛利浦、Nemerix、uNav、uBlox等。
  • 5G 智慧型手機晶片簡史
    5G 手機回顧 5G 手機這些年來的發展歷程,其實並不平坦。圍繞 5G 手機的紛爭,從來就沒有停止過。最開始的時候,大家爭論 「誰是第一款 5G 手機(晶片)」。再再後來,爭 「有沒有必要支持 N79 頻段」……對於不太懂技術的普通用戶來說,這些無休止的爭吵實在是讓人懵圈——不就是買個 5G 手機麼?怎麼就這麼麻煩呢?其實,爭來爭去,主要原因還是因為 5G 晶片技術的不成熟。或者說,這些都是 5G 手機發展早期的正常現象。5G 手機和 4G 手機的最大區別,在於是否支持 5G 網絡。
  • 中國晶片技術現狀分析_中國晶片發展趨勢
    打開APP 中國晶片技術現狀分析_中國晶片發展趨勢 工程師譚軍 發表於 2018-07-18 10:40:00 那麼,中國晶片技術現狀如何?別急,且聽我慢慢道來。 中國晶片技術現狀如何? 晶片的問題永遠無法做到像網際網路一樣的快速發展。即使面臨中興被制裁,所有人都看到了被扯下了遮羞布的中國科技現狀。
  • 墨子號衛星的發展歷程.量子晶片.量子加密通話手機量子SIM卡
    2016年8月,「墨子號」中國研發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以中國古代偉大科學家墨子的名字命名。8月16日1時40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
  • 晶片的升級——光電子晶片,光能代替電?
    當代人不僅越來越離不開各類智能電子產品,而且對電子產品性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總希望電腦和手機的反應速度再快點。然而,不管是智慧型手機還是電腦,都離不開晶片,晶片的好壞決定了電子產品的性能。如今,電子技術飛快地更新換代,各種新型的晶片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 荷蘭媒體:晶片禁令對華為效果有限,中國光子晶片助華為脫離險境
    每個國家都有各自擅長的科技領域,也都會優先發展對自己有益的尖端科技,在各自的不懈努力下,每個國家都築起了高高的科技壁壘,一般來說,現代科技的壁壘已經越來越難以被打破,幸好我們國家這些年的科技發展也是不慢,在各類科技領域上也取得了不錯的成就。
  • 北鬥GNSS衛星導航定位晶片架構和設計發展趨勢
    隨著北鬥衛星系統技術的發展,國內北鬥導航定位晶片行業也迅猛發展,晶片技術成為全球各個國家競爭的制高點之一,作為高端製造業的「皇冠明珠」,晶片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標誌之一,是信息產業的核心與基石。晶片不僅為國家信息產業和經濟發展帶來高額的利潤,同時也通過產業帶動效應成百上千倍的產值放大作用,強力推動整個產業的高速發展。
  • 美國GPS:我用40nm晶片;中國北鬥:我明年用22nm晶片
    眾所周知,目前全球性的衛星導航系統只有4個,分別是美國的GPS,中國的北鬥,還有俄羅斯的格納斯,歐洲的伽利略。其中美國GPS最早,份額最高,目前還有80%+以上的份額,而中國北鬥建成最晚,7月底才正式全面完成,向全球服務,也正因為建成的時間晚,所以技術相比較為先進。
  • 無需光刻機的光子晶片,正是中國晶片彎道超車的好機會
    這當然沒有錯,也確實是當務之急,但我們不能局限於眼前,也應該把眼光放長遠一些,從更宏觀的層面來思考徹底解決晶片被卡脖子的方法。在2G、3G、4G時代,中國都是追趕者,但在追趕的同時,中國並沒有忘記布局5G時代。
  • 都是晶片,宇航級晶片與麒麟、英特爾晶片有何不同?中美差距幾何
    本期西瓜視頻創作人科學火箭叔,在他這期視頻裡,和大家聊聊都是CPU,為什麼裝在火箭裡的叫做宇航級晶片,它到底有何不同?那是不是只要在普通的CPU 外面加上厚厚的鉛板就可以了呢?沒那麼簡單,他們完全就是兩個世界裡面的東西應用在航天晶片上面的技術叫做抗輻射加固技術。他說起來相當複雜,需要從材料設計系統設計、結構設計、電路設計、器件設計、封裝設計、軟體設計等多方面入手來進行。現在最先進的抗輻射加固晶片是什麼樣的呢?我們國家自己的產品到了哪個階段吧?
  • 為遏制中國發展,美國花高價收購各大晶片公司,晶片行業亂套了?
    大家都知道,現在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信息科技的年代,只要是任何跟網際網路沾上邊的各種產品,那麼他就肯定離不開晶片半導體這一個東西。很多人都說,如今我們的生活都已經離不開各種智能科技產品,整個21世紀,就是晶片的時代。
  • 晶片發展大變革!中科院院士都有為:自旋晶片或成未來主流
    ,論壇上有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等等多位專家都對於晶片領域這一塊都非常的關注,而且也提到了未來晶片的發展中,一種全新的晶片將會成為後摩爾時代的主流,也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的關鍵核心技術,這就是自旋晶片。
  • 商界好消息:量子晶片橫空出世,量子手機也將誕生
    當然3;,筆者也聽到一件高興的事情,那就是我國科學家已研製出量子晶片,而且量子手機也將問世。由此可見,在不長的時間內,某些國家制裁的大棒就會變成軟綿綿的「油條」了。由他牽頭研製成功了國際上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建成國際上首條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網「京滬幹線」,構建了首個空地一體的廣域量子保密通信網絡雛形,使我國量子保密通信的實驗研究與應用研究已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 中國半導體為何發展這麼難?10分鐘帶你搞懂晶片設計製造流程
    在如今網際網路社會,晶片基本上變得無處不在,計算機、手機和其他數字電器成為社會結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是因為,現代計算、交流、製造和交通系統,包括網際網路,而這全都依賴於集成電路的存在,因為晶片是指內含集成電路的矽片。很多學者認為有集成電路帶來的數字革命是人類歷史中最重要的事件。
  • 光子晶片的出現,中國在晶片領域是否能實現「彎道超車」?
    憑藉著我國科學家們不段地努力,在航空航天、AI(人工智慧)等尖端技術上都為中國開闢出了自己的道路,然後在發展的道路上任有兩大「心病」,一是在航空發動機領域、二是在AI晶片領域。然後我國的晶片發展之類卻很艱難,研製晶片的硬傷便是光刻機,而目前國內只能生產90nm的光刻機,反觀ASML已經完成了3nm晶片的生產,兩者的差距實在讓人痛心。
  • 背負「騙子」罵名,國產晶片龍芯到底怎麼樣?說出來你別不信
    而這些年來我們國內的科技企業也在不斷的發展之中,比如說華為成為了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廠商,華為是全球第三大智慧型手機廠商,大疆是全球無人機領域的領導者等等,可是大家都為這些企業而自豪,事實上我們還有很多薄弱之處,比如說晶片,最近華為被美國瘋狂的打壓,而斷供華為的大部分都是半導體晶片廠商,如果我們自己能做各種晶片,還會被斷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