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的升級——光電子晶片,光能代替電?

2020-12-06 北京科學中心

當代人不僅越來越離不開各類智能電子產品,而且對電子產品性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總希望電腦和手機的反應速度再快點。

然而,不管是智慧型手機還是電腦,都離不開晶片,晶片的好壞決定了電子產品的性能。如今,電子技術飛快地更新換代,各種新型的晶片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在這些晶片中,有一類十分特立獨行,它不再靠電流來傳輸、處理信號,而是利用不同波長的光,這便是光電子晶片(optoelectronic chip)。

這是怎麼回事呢?下面,讓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什麼是晶片?

介紹光電子晶片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傳統的晶片。晶片的全名叫集成電路(integrated circuits),通俗來講就是把許許多多有複雜功能的電路集中地放在一小塊區域上。

以電腦中最重要的CPU(中央處理器)為例子,它本質上是由數以億計的「小開關」和其它電路元件組合而成的。

其中,這個「小開關」有一個高端大氣的名字叫電晶體(transistor)。當電晶體處於開啟狀態時,就會有電流通過;處於關閉狀態時,電流就會被掐斷。

當電晶體「開啟」,有電流通過時,記為狀態「1」;當電晶體「關閉」,沒有電流通過時,記為狀態「0」。

電腦中的晶片,便是通過記錄和處理上億個「010101」的數來實現邏輯計算和信息處理的功能。

當信息以「010101」的形式處理完畢後,這些數字便會被翻譯成屏幕上的圖畫、文字、視頻供我們觀看。

那麼電腦晶片中的這些「小開關」具體是如何工作的呢?

既然需要電流通過電晶體內部,那麼電晶體裡自然會有電流流入的一端和電流流出的一端,它們分別叫做「源極」和「漏極」。

而起到「開關」作用的部分像一個柵欄一樣,能夠阻斷或允許電流通過,於是它被形象地稱為「柵極」。

電晶體示意圖

上圖就是電晶體的示意圖,通常情況下它是絕緣的,電流無法從它的內部通過,即為「0」狀態。

這時,如果在柵極施加一定大小的電壓,電晶體內部的導電性能就會發生變化,形成一條導電溝道,於是電流就可以從源極進入,從柵極流出,電晶體轉變為「1」狀態。

開啟狀態的晶片

於是,我們只需要控制電晶體柵極的電壓就可以輕鬆地改變晶片的狀態,使其表示「0」或「1」。

上億個這樣的電晶體排列在一起,就可以記錄和處理各種各樣的龐大數據,這些數據經過翻譯,變成我們看到的畫面。

光電子晶片元件

光電子晶片的原理實際上和傳統晶片十分相似,也由無數個「小開關」(光電子晶片元件)構成,其中一個技術手段就是把「小開關」中的電流換成了光。讓我們先來看一下它的結構(簡化模型):

簡化的光電晶片元件示意圖

由上述的簡化模型可以看出,光電子晶片元件主要由柵極、光波導、襯底三大部分組成。其中,光波導相當於一個「篩子」,可以讓特定頻率或波長的光通過,而阻斷其他頻率的光。

但是,光波導這個「篩子」不是一成不變的,一旦柵極上被施加一個電壓,它就會改變自己的篩選標準,只讓另外一種頻率的光通過,而阻斷其他的光。

光電子晶片元件柵極的作用

可能有小夥伴會問,為什麼柵極電壓可以改變光波導的篩選標準呢?光波導又是怎麼實現篩選不同頻率的光的呢?

其實,這和吉他的原理差不多,一根固定好的琴弦,當你撥動時總會發出同一種頻率的聲音。但當你通過另一隻手的按壓,改變了琴弦的長度與張弛時,發出聲音的頻率也會隨之改變。

光和聲音類似,本質上是一種波的振蕩,當光進入光波導後,會在裡面不斷地振蕩。而光波導邊界的性質,決定了裡面允許的振蕩模式與頻率,只有特定頻率的光能夠在光波導內發生振蕩。

如果光的頻率與光波導不對應,這種光就無法在光波導內振蕩起來,振蕩消失,光也不會存在,於是不滿足頻率要求的光就會被阻擋在外面。

而柵極就像是彈吉他時的左手,通過改變光波導邊界的性質,來改變其內部允許通過的頻率。而施加電壓是一種既簡單又容易實現的改變邊界性質的方法。

講到這裡,小夥伴不妨自己思考一下,如果讓你用光電晶片元件做一個可以用來處理的CPU,你會怎麼設計呢?

其實很簡單,我們可以完全參照傳統的晶片進行設計。首先我們要選擇一種特定頻率的光,當柵極施加電壓時,這種光可以通過,記為狀態「1」;當柵極不施加電壓時,這種光被阻斷,記為狀態「0」。

於是,通過上億個光電子晶片元件的集成與組合,晶片中就能存有上億個「0」或「1」的數據,通過處理、計算這些數據,就能實現各種各樣的功能。

不過,這裡介紹的光電子晶片還只是其中一個簡化的模型,真正的晶片內還會有更複雜、更精細的結構。

看完之後,有些小夥伴可能會問:我們已經發展出了一套優良的傳統晶片技術,為啥還要研究光電子晶片呢?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很複雜,但可以明確的一點是,隨著傳統晶片越做越小,集成度(單位面積電晶體個數)越來越高,加工工藝越來越複雜,它的性能幾乎已經被提升到了極限,在未來很難有更高的技術超越。

然而,人們對晶片性能的要求幾乎是無止境的,未來的人們一定比當今的我們更加依賴電子設備,傳統晶片終有一天會無法滿足人們的日常使用需求。所以,以光電子晶片為代表的新型技術漸漸活躍起來。

不過,基於上述原理設計的光電子晶片,由於目前的發光器件與電子電路存在不兼容的問題,一些具備很好電學性能的材料,不一定有很好的發光性能,因此,這項技術還停留在實驗室裡。

相信隨著電子與光電集成技術的發展,我們在不久的將來就能使用到這種新型的晶片了!

相關焦點

  • 半導體光電子晶片突破關鍵瓶頸
    中國一個科研團隊就為光電子晶片上的光波找到了這樣一種緊湊的方案。光電子晶片是光通訊領域的尖端器件,一夫當關,將光纖傳輸過來的大容量光信號翻譯為伺服器、處理器能「讀懂」的電信號。 面對滾滾而來的數據流,尺寸小、功耗低的光電子晶片在帶寬方面壓力很大。
  • 光電子器件發展路線圖發布 確保2022年中低端光電子晶片國產化率...
    e公司訊,近日,《中國光電子器件產業技術發展路線圖(2018-2022年)》發布。路線圖提出光通信器件產業目標,包括確保2022年中低端光電子晶片國產化率超過60%,高端光電子晶片的國產化率突破20%;2022年國內企業佔據全球光通信器件市場份額的30%以上,有1家企業進入全球前3名等。
  • 我首創收發兩用紫外同質集成光電子晶片
    原標題:我首創收發兩用紫外同質集成光電子晶片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曄 通訊員張前)在一塊晶片上不僅能發出光,還能同時接收光,這是過去無法想像的。
  • 再見,電晶片!Hello,光子晶片!
    在半導體領域,當前晶片間的主要互聯方式還是基於電氣連接。隨著距離的增加,數據傳輸帶寬會急劇下降,而由此帶來的能耗則會大幅上升。下圖就展示了晶片內部、晶片與電路板、電路板之間等不同維度下,數據傳輸帶來的帶寬損失與能耗增長。
  • 光子晶片有望成為下一代晶片技術發展方向
    不過,隨著摩爾定律逐步逼近物理規律極限,微電子技術集成電路發展瓶頸已經出現,而利用光信號進行數據傳輸、處理和存儲的光子晶片有望成為下一代晶片技術發展方向。 作為一項新興技術,光子晶片技術有望帶動整個信息技術產業進入「從電到光」的轉變,並在未來光存儲、光顯示、光互聯、光計算,以及醫療衛生和航天、國防等領域的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 2nm技術的晶片開始沒落,下一代信息科技基石一定是光子晶片
    微電子晶片製造工藝提升趨近極限,5納米晶片已經在今年量產,2納米晶片製程工藝已開始研發;光學器件性能提升為光電晶片的研製打造堅實基礎,光電晶片將加速自動駕駛、機器人和虛擬實境等技術的優化應用,推動半導體設備實現「從電到光」的轉換。
  • 2nm技術的晶片開始沒落,下一代信息科技基石一定是光電晶片
    微電子晶片製造工藝提升趨近極限,5納米晶片已經在今年量產,2納米晶片製程工藝已開始研發;光學器件性能提升為光電晶片的研製打造堅實基礎,光電晶片將加速自動駕駛、機器人和虛擬實境等技術的優化應用,推動半導體設備實現「從電到光」的轉換。
  • 5G時代「中國式崛起」,國產光通信晶片奮起直追
    在光收發模塊中,作為光纖寬帶網絡物理層的主要基礎晶片,光收發晶片(電晶片)包括跨阻放大器、限幅放大器、雷射驅動器三種。它們被用於光纖傳輸的前端,來實現高速傳輸信號的光電、電光轉換,這些功能被集成在光纖收發模塊中。
  • 開發微電子與光電子集成晶片在高端信息領域應用,中科院半導體研究...
    集微網消息,9月26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蘇州微電子與光電子融合技術研究院項目在江蘇吳江汾湖籤約。圖片來源:汾湖發布現場,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與汾湖高新區管委會就項目進行了現場籤約。蘇州微電子與光電子融合技術研究院是由中科院與汾湖高新區合作打造,將基於中科院半導體所在微電子、光電子技術領域的技術沉澱和科研成果,通過成立聯合實驗室,共同開發微電子與光電子集成晶片在高速通信、傳感、新一代人工智慧等高端信息領域的應用。
  • 光子晶片能否破局國外晶片對高科技領域的封鎖,實現彎道超車
    ​目前晶片用的材料是矽,當發展到5納米以下的製程後,這種材料無法滿足工藝要求時,就會被淘汰,便會尋找其它材料來取代。新型的光子材料極有可能用於晶片的製造,被稱之為光子晶片。目前我國已有幾家企業在研發光子晶片相關的項目,像光速的收發模塊、光處理模塊已取到了突破性進展。科研機構已經投入開發的矽光子晶片平臺,可以完成100bps的光子晶片試製,測試平臺也在搭建中,預計2021年可以完成研發工作。
  • 光分路器晶片和陣列波導光柵晶片關鍵技術
    十九大報告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3月28日,該項目第一完成人、中國科學院半導體所研究員安俊明在接受新華網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我國光通信產業正處於發展階段,要通過原創性及基礎理論創新促進應用創新,爭取早日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 光電子晶片技術的原理和優勢是什麼?如何取代傳統的 I/O 形式?
    LDkEETC-電子工程專輯舉個例子,得益於多埠設計(八個光通道),Ayar Labs 的 TeraPhy 小晶片,理論上能夠達成數十 TB/s 的帶寬。同時這些 TeraPhy 具有高帶寬的電接口,以便同矽晶片轉接。
  • 國產PLC光分路器晶片佔全球50%份額,迫使國外晶片降價
    中國光電子晶片,已在豫北小城鶴壁獲得突破。其中的PLC光分路器晶片早在2012年就實現國產化,迫使國外晶片在中國市場的價格從每晶圓最高時2400多美元降到100多美元。目前已佔全球市場50%以上份額。攻克光電子晶片三大壁壘5月17日,科技日報記者前往鶴壁採訪。在仕佳光子展廳裡,吳遠大介紹,在目前世界上100多類高端光電子晶片中,國內有兩大類全系列化晶片技術基本實現國產化。一類是主要應用於光纖到戶接入網中的PLC光分路器晶片,另一類是主要應用於骨幹網、城域網、高速數據中心和5G領域的陣列波導光柵晶片。
  • 2020中國光子產業高峰論壇聚焦「光子晶片」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光子晶片是5G和物聯網的基礎設施,是人工智慧時代真正的基礎設施,未來將是消費光子的時代。」在近日舉行的2020中國光子產業高峰論壇上,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副研究員、中科創星創始合伙人米磊給出這一觀點。
  • 中建八局打造華為首個晶片廠房封頂,光工廠造的是什麼晶片?
    平地一聲雷,怎麼不聲不響地,華為國內首個晶片廠房已經被中建八局造出來了? 華為的這所晶片工廠要製造的應當是光通信晶片。 目前高端光通信晶片基本被國外企業壟斷,其市場佔有率可高達90%,我們尚缺乏自給能力和核心技術。例如可調窄線寬雷射器、相干光發射/接收晶片、電跨阻放大晶片、高速模數/數模轉化晶片、DSP晶片等均依賴進口。
  • 【矽光子前沿】矽光子晶片時代真的來臨了!
    亞毫米尺度晶片上的光互聯和信號處理:矽上InP納米雷射器前   言微電子和光子器件的融合一直是矽光子晶片領域最讓人期待的事情,因為它能帶來晶片上(on-chip)的數據通訊和處理的一場革命。最後來看矽光子的重要特性,也就是體現電能轉化為最終波導內光能的能量轉換效率:wall-plug efficiency(定義可以參考維基百科)。wall-plug efficiency在300微安電流的時候達到了最大值,隨後發生降低的原因是雷射器的主波長競爭機制導致。5 解決了所有工藝問題嗎?
  • 群雄逐鹿矽光子晶片市場
    目前,傳統光模塊主要採用III-V族半導體晶片、高速電路矽晶片、光學組件等器件封裝而成,本質上屬於「電互聯」。而隨著電晶體加工尺寸的逐漸縮小,電互聯將逐漸面臨傳輸瓶頸,在此背景下,矽光子技術運用而生。矽光技術的核心理念是「以光代電」,即採用雷射束代替電子信號傳輸數據,將光學器件與電子元件整合至一個獨立的微晶片中。在矽片上用光取代傳統銅線作為信息傳導介質,大大提升晶片之間的連接速度。
  • 第15屆中國芯-光通信晶片論壇成功在杭州臨安舉辦
    今天的光通信晶片論壇是「光」與「電」在會議層面融合的一個新起點,未來隨著矽光的發展,超越摩爾的需求,「光」和「電」的聯繫將會更加緊密。無論是從價值投資還是產業發展層面來看,未來的光通信產業都值得期待。   國家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技術研發總監傅焰峰介紹「矽光與集成先進技術平臺」時表示,國家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是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之一,於2018年4月獲工信部授牌,旨在打造信息光電子晶片技術研發和中試驗證平臺
  • 光子晶片的出現,中國在晶片領域是否能實現「彎道超車」?
    憑藉著我國科學家們不段地努力,在航空航天、AI(人工智慧)等尖端技術上都為中國開闢出了自己的道路,然後在發展的道路上任有兩大「心病」,一是在航空發動機領域、二是在AI晶片領域。然後我國的晶片發展之類卻很艱難,研製晶片的硬傷便是光刻機,而目前國內只能生產90nm的光刻機,反觀ASML已經完成了3nm晶片的生產,兩者的差距實在讓人痛心。
  • LED晶片的製造工藝流程
    該設備集精密機械、半導體材料、真空電子、流體力學、光學、化學、計算機多學科為一體,是一種自動化程度高、價格昂貴、技術集成度高的尖端光電子專用設備,主要用於GaN(氮化鎵)系半導體材料的外延生長和藍色、綠色或紫外發光二極體晶片的製造,也是光電子行業最有發展前途的專用設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