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請勿抄襲!
12月2日,據央視新聞報導,成功落月的嫦娥5號,在經過19小時的月面工作以後,嫦娥5號探測器成功從月球表面完成自動採樣。完成採樣的月壤已經被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儲存設備中。
這是自嫦娥5號發射以來,傳來的又一項好消息。自從嫦娥5號發射以後,全世界都在關注我國的嫦娥5號採月工程。這是繼美國,蘇聯之後,世界上第三個國家完成對月壤地採取工程。
中國嫦娥探月工程已經在2020年發展到採取月壤的階段,一旦嫦娥5號完成挖取月壤工作並順利返回,到時候將再次引發世界的矚目。這是歷史性的時刻,要知道完成這項工作的難度非常大的,所以很多人猜測,嫦娥的晶片應該很強大吧?
但真實答案是嫦娥晶片配置還不如手機,甚至也沒有使用到先進的7nm或者是5nm。相比手機晶片而言,嫦娥晶片也比較一般了。
目前還沒有公布嫦娥5號的晶片配置,所以從往年的嫦娥4號來看,在晶片上處理器採用的是ATMEL 的 AT697F,AT697F 是基於 SPARC V8 架構的32 位嵌入式 RISC 處理器。在抗輻射抵抗能力上有很大的增強,最大工作頻率在100 MHz。
工作溫度是在-55 到 125 攝氏度,就算是市場上一般的手機,CPU主頻都超過了嫦娥4號的AT697F。
因此嫦娥的晶片的確是不如手機,可為什麼如此浩大的探月,採月工程,晶片還不如手機,難道是為了省錢?對此專家道出了實情。
在外太空,存在宇宙輻射,由於惡劣的環境,造成探索外太空的設備必須有強大的穩定性能。溫度差異大,最高的受光溫度可以達到150℃,背光的溫度能低至-127℃。如果不能保證晶片的正常運行,那麼設備出故障的概率會大大增加。
專家說出了實情,由此可見,用於航天工程的晶片並非納米程度越高越好,只要能維持正常的運行,哪怕是使用90nm,那都是最好的選擇。
而且手機晶片處理器由於設備大小的限制,對精密的納米有很高的需求,追求的是越小越好,納米程度越低就越受歡迎。就好比華為麒麟9000、蘋果A14、三星Exynos 1080、高通驍龍888這些採用5nm製程工藝的晶片,在市場上備受青睞。
但如果把5nm製程晶片用在航天工程上,受到溫度差異,宇宙輻射的影響,造成晶片損壞的概率會急劇上漲。
每一次火箭發射以及背後工程的造價都是千億級別,不能因為追求高納米精度的晶片,忽略其運行的惡劣環境。這也是為什麼嫦娥晶片不如手機晶片的原因,絕不是為了省錢。
畢竟千億的項目工程投入,根本不差晶片造價這點錢。
要知道探月,採月是一項大工程,嫦娥4號發射以後,單單是著陸器就重達1.2噸。今年發射的嫦娥5號,不僅要成功落月,還要採月,並且順利返回。如何完成這一系列複雜工作,全靠每一個精密儀器的控制。
中國發射的嫦娥5號是迄今為止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這次採月要帶回2公斤的月壤。相信要不了多久,就能完成所有工程,並順利返航了。
中國從來沒有停止對外太空的探索,前有北鬥衛星的發射,給中國建立一個國產衛星導航系統。後有嫦娥5號的發射,給中國帶回了4公斤的月壤,這不僅是歷史性的時刻,也是中國探月工程上的一大裡程碑。
中國還在不斷進步,相信下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很快就會到來。
對嫦娥晶片不如手機晶片你有什麼看法呢?